王艷存
摘? ?要: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體育課堂中的合理運用,是體現高效課堂的根本核心,同時也會對學生在技術學習與技能掌握的過程中提供有力幫助。筆者在高中階段日?;@球專項教學中,通過講解、示范、練習等方法與“小動作”分解法的對比研究后發(fā)現,在高中階段籃球專項技術教學中,適時采用“小動作”分解法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對籃球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項體能水平。
關鍵詞:“小動作”分解法;高中;籃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2)05-0054-03
一、對“小動作”分解法概念的理解與分析
目前,在高中階段籃球專項教學中有諸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等。這些練習方法能夠對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帶來很大幫助。但是面對高中階段學生運動能力及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仍然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完善及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面對復雜的技術組合,若在課堂中依舊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則對學生技能學習的穩(wěn)定、身體能力提高略顯不足。所以筆者在分解教學法的基礎上,延伸總結出一種以開發(fā)“小動作”能力促進教學實施的方法,不但縮短了教學時間,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小動作”分解法就是在運動技能的教學過程中解析一些較為復雜的動作變化。根據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軀干、肢體小肌肉群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以及運動軌跡等方面,分析哪些肌肉力量、協(xié)調性、運動知覺等方面的能力出現缺失,然后展開針對性練習,再整合練習,保證技術學習的體能支撐。從提高小肌肉完成動作能力的視角切入,不僅能加快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也能遷移至相同的技術學習,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高中階段籃球專項技術教學中相關“小動作”的范圍劃分
如何準確鎖定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小動作”種類,是在高中階段籃球專項課堂中有效實施“小動作”教學法的根本所在。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及對比性研究總結出,在技術教學中從籃球專項體能、籃球基本技能兩個方面分析“小動作”的發(fā)展方向,更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及學生運動技能的快速掌握。
(一)籃球專項技術教學中相關“小動作”的基本體能類內容
完成技術學習需要“小動作”在力量、靈敏和協(xié)調等幾方面提高能力,筆者圍繞上肢、下肢及軀干三個部位,根據所涉及的內容進行闡述(表1、表2、表3)。
(二)籃球專項技術教學中相關“小動作”的基本技能類內容
從表4看出,籃球教學中靈活的移動、良好的球性以及運球是學生完成技能學習非常重要的基礎能力,在高中階段籃球專項日常教學中注重“小動作”的細節(jié)培養(yǎng),更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學習與認知。
綜合來看,對于高中階段籃球專項體能和技能兩部分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夠為以后多項技術的學習與認知提供有力保證?;具\動技能的掌握及基礎體能的有效提高,能夠為實現教師的“精講多練”奠定良好基礎。
三、“小動作”分解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
當明確了“小動作”的概念和內涵后,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現有的運動能力、學習能力及教材內容,綜合分析影響技術形成的重點動作。從肌肉力量的大小、肌肉知覺的強弱等方面重點突破,抓住易犯錯誤動作的成因,盡快建立動力定型。以“體前變向運球”技術教學舉例說明實施策略。
“體前變向運球”技術的動作要點是:最后一次運球強調變向快、用力大,大步蹬跨側身架肘等。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及原因為:運球變向慢,轉身帶球的時機控制不好,原因是給球力量小、球性弱;運球重心高導致跨步小卡不住位,原因是膝關節(jié)力量弱下蹲不充分,下肢力量差蹬跨小;不架肘護球原因是轉體力量、意識弱。
參考上述描述,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提高的方面如下。
1.基本體能類內容
上肢:手指發(fā)力、手腕發(fā)力、大小臂屈伸發(fā)力。
下肢:膝關節(jié)持續(xù)下蹲發(fā)力、下肢蹬地發(fā)力。
軀干:轉體發(fā)力。
2.基本技能類內容
原地雙手體前變向運球、單手推拉球的熟練應用。
接下來針對手指、手腕力量,采用手指俯臥撐、握力器、抓網球等方法。針對下肢、膝關節(jié)的力量采取負重彈跳、屈伸快跳等方法實施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快速完成旋轉、蹬轉、繞環(huán)等手段提高其靈活性,加強所涉及肌肉綜合能力的練習。利用原地推撥、快速運球、行進間無視運球等手段發(fā)展雙手的球性、手感等基礎能力。以上相關能力的提升,定會相應提升技能,提高效率。
再如“后轉身運球”技術的學習過程中,產生錯誤的原因多是:重心高導致后轉身時步長不夠大,出現腳步過人不充分;蹬轉力量小導致轉身速度慢,出現沒有突破空間;球性不好出現轉身掉球現象等,直接導致突破失敗。
通過分析得知需要發(fā)展以下相關能力。
基本體能類:持續(xù)下蹲、后轉身、下肢蹬跨、上肢架肘發(fā)力。
基本技能類:低運球、雙手交替運球變向、單手交替運球變向等。
當相應的能力得到改善以后,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會相對容易,因此可見精準把握“小技術”的種類,有的放矢地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開展相應練習,是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
四、有效提高“小動作”能力的正確方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小動作”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教學過程有重要的作用,什么樣的練習方法能夠簡單、有效地提升這種能力?下面從專項體能的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方面,以及球性、球感等來進一步了解提高“小動作”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專項力量的練習方法
1.小力量抗阻模擬動作練習法
學生利用小啞鈴、彈力帶等小器械,在抗阻狀態(tài)下完成某種技術需要的動作軌跡,在此過程中,發(fā)展更多參與技術的肌肉力量。
例如在發(fā)展投籃力量的過程中,需要完成蹬地、挺身、頂肘、壓腕的力量。設計采用彈力帶,學生將一端踩在腳下,另一端掛在手上,模擬抗阻完成投籃動作,更多地鍛煉完成技術時參與運動肌肉的力量。再如,傳球教學過程中為解決上肢力量不足、協(xié)調用力不好的問題,可使學生手持彈力帶,抗阻完成傳球的蹬地、推手技術動作,進行有效練習。這種方法操作方便、簡單,是一種直接有效的練習方法。
2.常規(guī)力量練習
局部力量可使用啞鈴、杠鈴桿等小負荷器械,通過屈伸、旋轉、蹬伸、跳躍動作使肌肉克服一定的負荷,完成對肌肉群的刺激,提高力量。例如負重單、雙腳跳躍、負重仰臥轉體等,可以徒手完成跳深、單腳跳、直膝跳、弓步跳動作提高下肢力量練習,通過手指俯臥撐、引體向上、仰臥起坐、背起等發(fā)展上肢及腰腹的力量。
3.靜力性練習
提高核心力量可更好地完成動作的銜接,如靠墻靜蹲、平板支撐、身體“V”字轉體等方法,加強核心穩(wěn)定,促進協(xié)調用力。
利用課堂教學專項準備活動、課課練等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小力量抗阻練習,結合常規(guī)練習和靜力性的核心練習,全面提高專項力量,輔助學習。
(二)提高靈敏性與協(xié)調性的練習方法
1.速度變化的各種跑的練習,提高身體對節(jié)奏變化的適應能力。比如利用球場的距離做原地高抬腿變加速跑、原地小步跑變加速跑、急停急起跑等。
2.各種方向變化的跑的練習。提高腳步移動靈敏性的練習,有效鍛煉不同動作銜接時身體重心的控制能力,比如利用底線、罰球線中線做折返跑,利用兩邊線變向跑等。
3.多種跳的練習。利用三分線、邊線、中線等做交叉跳、雙腳的變向小跳練習,提高腳下各種方向快速變化的能力。例如單、雙腳前后左右跳、開合跳、單腳跳雙腳落、行進間變換方向跳等。
4.節(jié)奏變化的跳的練習,提高移動中快速變化身體形態(tài)的能力。比如利用繩梯完成不同頻率的單腳或雙腳跳后變加速跑,利用標志盤讓學生完成不同次數的跳躍后變加速跑。
5.跑、跳內容結合的練習,把多種跳、多種滑步用不同形式組合起來,體驗不同節(jié)奏的快速變化。比如,左右滑步接連續(xù)單腳跳接側身跑再接跳投;加速跑接左右滑步接后退跑接雙腳小跳等。
通過在運動過程中肢體適應不同方向、節(jié)奏、頻率的快速變化,進一步提高專項體能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三)提高球性、球感以及控球能力的方法
1.原地在地面、空中完成推撥球、旋轉球、沿身體繞環(huán)、胯下繞環(huán)等練習,注意用力大小,迎送球平穩(wěn)。
2.單、雙手反復練習:原地高運球、低運球、前后推拉球、左右變向運球、交替胯下運球等基礎練習。
3.變化節(jié)奏地在行進間完成高運球、低運球,在身體周圍的推拉、變向運球以及胯下運球。
4.借助標志桶、標志線完成各種高度變化、距離變化的運球,比如有節(jié)奏地變向完成過若干標志桶,行進間高變向完成沿三分線的移動練習等。
熟練地掌握球性,是完成所有技能的基礎,因此要借助多種方法發(fā)展控球能力。
五、“小動作”分解法在高中籃球專項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通過教材分析,更加明確教材的重難點
教材重點是教學內容所包含客觀存在的,難點是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預測,對學生能力的了解,難點的解決直接面向重點的突破。所以要達成學習目的,必須找準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才能明確需要發(fā)展的內容,再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達成教學目標。因此要反復推敲、認真分析重難點的準確性,決定練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確定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目標明確,專項能力提高,有助于學習能力的遷移
通過針對性的練習,鞏固了專項體能,加強了運動技術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技術動作的學習效率。這不僅能解決既定教學內容,還可以把這種能力遷徙至其他關聯(lián)內容的學習。例如,熟練掌握了體前變向運球技術,就可以很快解決胯下運球的學習;掌握了單手肩上傳球的能力,就可以快速學會單手擊地傳球技術等。所以具備了穩(wěn)定的小動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類似技術的教學,真正實現精講多練,提高練習密度。
(三)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學習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目睹、體驗“小動作”的學習過程給自身帶來的明顯變化,這個過程降低了學習難度,建立了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興趣,讓技能學習不再困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成功學習的快感,同時還能掌握如何分析問題的原因、怎樣選擇練習手段、如何推動運動技能的學習等一系列過程方法。這就是一種學習能力的掌握,為學生以后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