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玄煜
摘 要:堅持文化自信,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為我們的文化自信增加了底氣,高中歷史部編教材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中充分肯定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世價值,湛江儺文化既是傳統(tǒng)文化也是特色鄉(xiāng)土資源,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的把兩者結合,讓學生們了解到自己家鄉(xiāng)保留著如此古老而有魅力的非遺文化,愛家愛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如涓涓細流般滲透家國情懷。
關鍵詞:湛江;鄉(xiāng)土歷史;儺文化;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歷史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持有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對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乃至整個社會前途和命運所展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相比較其他教學資源,鄉(xiāng)土課程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激起學生情感共鳴,所以將鄉(xiāng)土課程資源作為歷史教學的補充并具體化,是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有效途徑。
儺文化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她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璞玉、一朵奇葩。湛江儺舞雖然早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她卻如蜻蜓點水般可有可無,作為湛江學子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儺”十分陌生,筆者發(fā)現(xiàn)也沒有一位歷史老師將湛江儺文化作為一個主題貫穿于整節(jié)歷史課堂,“儺”屬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一個冷門和偏門,正是因為她的“冷”與“偏”,筆者認為如果能把她與“‘從鄉(xiāng)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這一市課題相結合一定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更好的達到本課題中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目的。筆者做了如下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儺”她從遠古走來,具有濃厚的原始性,在歷史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多少保留了一些愚昧、迷信、落后的糟粕文化,筆者需要在龐雜繁多的資料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決定從“活化石”入手,以“神秘古老”為切入點,把課題定為《走進神秘古老的湛江儺文化》。
既然是“神秘與古老”那么這節(jié)課筆者就帶著學生一起去“揭秘”“探秘”與“保秘”。具體來說“揭秘”主要是給學生們介紹湛江儺文化的概況包括分布情況、面具、儺技、儺舞等。“探秘”是帶著學生一起了解湛江儺文化的起源,儺在遠古時期發(fā)源于中原地區(qū),經(jīng)歷過從宮廷儺到民間儺發(fā)展的四個階段,為何儺會出現(xiàn)在遠離中原的南蠻之地?這又與廣東湛江四次人口遷移有關,其中閩南文化對其影響最深?!氨C亍笔桥c學生一起探究湛江儺文化的傳承價值,她是巫術?是愚昧?是迷信?當今的湛江儺文化是儒家禮儀文化、移民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有著教化育人開啟民智的現(xiàn)世價值。
利用前不久剛剛在我校舉辦過的2021年湛江市戲曲進校園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本課,并由此連續(xù)發(fā)問學生:你聽過的戲劇種類還有哪些?你知道的湛江本土戲劇又有哪些?順勢而推在湛江有一種古老而遙遠的戲劇舞蹈,她被稱為“中國戲劇舞蹈的活化石”,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你知道她是什么嗎?學生們都不知道,此時再利用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儺”的來歷,導出湛江儺舞,而湛江儺舞是湛江儺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
二、問題驅動激起興趣
由于學生對“儺”十分陌生,筆者需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課前給學生補充了大量關于湛江“儺”的相關資料,包括:(一)湛江儺儀的整體結構。簡單說來第一天,設壇與開壇迎神;第二天,游神;第三天,送神與遣災。讓學生通過課前自主閱讀對整一個儺儀結構有宏觀的認識,而這一部分在課上不再作講解。(二)古代中原儺儀發(fā)展四個階段——從宮廷到民間,讓學生知道儺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區(qū);(三)現(xiàn)代湛江人的來源,主要源于古代史上的四次人口大遷徙。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湛江儺文化不是單一文化,她是在中原文化、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四)湛江儺儀中的康皇與彭氏家族祖先的家訓等幾方面內容。同時制作了一張與之配套的導學案,其內容有課前案1、查字典,了解“儺”這個字是什么意思(課前筆者問過學生,全班52位同學沒有一位同學認識這個字,更別說她的含義)?2、閱讀資料,了解湛江儺儀的整體結構3、閱讀資料,思考湛江的儺文化是一種單一的文化嗎?這種文化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課中案情景設置,假如湛江開了一個“儺文化博物館”你會在博物館里看見什么?探討1:說說在你村里的年例中,有哪些令人驚嘆的絕技表演(穿令箭、翻棘床、上刀梯、下火海等等)?你覺得這些表演除了博人眼球,有別的意義嗎?探討2:閱讀資料,北宋康皇為什么會變成湛江儺戲中拜祭的神仙?彭氏家族祖先留下的家訓又給了你什么啟示?思考湛江這種歷史久遠的巫儺文化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課后案了解家鄉(xiāng)有哪些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通過問題驅動的方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若能認真閱讀資料和完成導學案,就會恍然大悟其實儺就是存在于學生家鄉(xiāng)年例游神文化中的一種,“年例大過年”對于遂溪的青少年來說這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家鄉(xiāng)傳統(tǒng)。
三、欣賞歷史合作交流
本節(jié)課是既是一節(jié)課題實踐課也是一節(jié)活動課,對于自己家鄉(xiāng)再熟悉不過的家鄉(xiāng)年例中中的儺文化,尤其是儺絕技這一部分學生應該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所以在“揭秘”湛江儺儀中的儺絕技部分時,交由班里幾位活躍的學生來客串“湛江儺文化博物館”的講解員,配上扣人心弦的音樂圖文并茂的給同學們講解了驚險刺激的穿令箭、翻棘床、上刀梯、下火海等絕技,這些傳承久遠的民間絕技不僅是讓學生們感到嘆為觀止,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感受到祖先們面對困難的堅韌與智慧,領悟到祖先給予子孫后代的希望與祝福。
湛江儺文化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儺舞儺戲中有很多成熟的人物,比如雷神陳文玉、康皇、車將、麥將、李將、劉將、洪將等等,他們能夠成為百姓心中的神,都與他們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有關,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一一介紹,筆者補充了康皇這個人物的故事和湛江舊縣彭氏家族祖先留下的家訓,意圖讓學生從康皇的故事和彭氏家族的家訓中領悟到儺文化中的精髓以及她的傳世價值,所以本節(jié)課中設置這樣一個合作探究的問題,結合資料思考北宋康皇為什么會變成湛江儺戲中拜祭的神仙?彭氏家族祖先留下的家訓又給了你什么啟示?思考湛江這種歷史久遠的巫儺文化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首先康皇這個人物是北宋時期河南洛陽人康保裔,在湛江多地的儺儀中出現(xiàn),其中吳川大岸村的“舞二真”中,祭拜的康皇他是集忠、勇、孝、愛、義的品質為一體的在世名將,死后變?yōu)樯駥⒌娜宋铮▍谴ù蟀洞迨怯忻男⒆哟澹两襁€恪守著“父母在不遠游”的祖訓)。 湛江麻章舊縣的《考兵》中用神的口吻贊揚與稱頌康皇,他在世時就是一個德行兼?zhèn)?、嫉惡如仇、為國為民不懼危難的良將,死后被玉封為監(jiān)察官、巡撫官,查天下之惡事,專懲戒那些橫逆、不仁、不羲、不孝、不忠等之徒。而湛江舊縣彭氏家族的家訓是教育子孫后代要家族團結、有正義、仁愛與親孝、兄弟 姐妹要有禮節(jié),鄰里鄉(xiāng)親要友好、勤儉持家、不賭不淫不酗酒等等。這幾個例子說明湛江儺文化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懂“禮"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人物中的 “禮、義、仁、勇、忠、孝”等道德思想觀念,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與價值觀,對當今社會中華民族堅守文化核心價值觀產(chǎn)生深遠影響。同時,儺文化中的神使鄉(xiāng)民對神靈充滿了敬畏、恭敬、虔誠之心,他們或許不懂得多少法律,但卻知道傷天害理之事是不能干的。儺文化本身就需要遵守等級排序,因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尊師重教等傳統(tǒng)“禮"的觀念自然就化在了百姓的身上。
四、主題延伸開拓視野
“中華文化具有本土性、多樣性、包容性、凝聚性、連續(xù)性等,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它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體現(xiàn)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未中斷的中華文化維護著中國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維系著統(tǒng)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币陨鲜枪?jié)選于歷史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內容,本節(jié)課里的湛江儺文化她就是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她教化人心開啟民智!她教導村民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教導村民們有敬畏之心,知禮守法;教導村民們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族群認同、家族認同、和諧團結、最終升華為一種濃濃的愛家戀鄉(xiāng)之情,一個愛家戀鄉(xiāng)的人也一定是具有濃厚愛國情感的人,這也是儺文化至今能夠熠熠生輝光彩照人的關鍵。
湛江儺舞是湛江儺文化里的一種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2008年湛江儺舞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湛江這塊紅土地文化厚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十分豐富,筆者認為這是本課中可以進一步升華的東西,所以在導學案中的課后案里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了解家鄉(xiāng)有哪些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本課的最后筆者給學生們播放了《半島遺芳》這個視頻,視頻用別開生面的說唱方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如數(shù)家珍的出現(xiàn)了湛江的非遺文化,有東海人龍舞、雷州石狗、湛江儺舞、吳川飄色、遂溪醒獅、廉江舞鷹雄、北坡游魚、雷州歌、木偶戲等,涉及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從多個角度立體呈現(xiàn)多彩湛江,讓學生們大飽眼福大大開拓了他們的視野震撼了他們的心靈,再一次喚醒學生們對自己家鄉(xiāng)這塊風水寶地的眷戀與熱愛,從而達到“從鄉(xiāng)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華美.廣東湛江儺儀的身體語言及文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2]? 林春.雷州半島民俗文化及其現(xiàn)代意義[N].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8月第 32卷? 第4期
[3] 龐潔.湛江儺文化印象初探? 神州民俗? 2015年第2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