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學校體育運動會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才能把運動會組織成學生喜歡的盛會呢?筆者改變傳統(tǒng)的運動會的做法從承辦主體、項目內(nèi)容的設置、舉辦時間、參賽辦法、裁判人員、記分方法大膽的改革嘗試,在運動會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能在多層面、多角度施展自己的才華,真正實現(xiàn)身體、身心的全面鍛煉。
關鍵詞:農(nóng)村學校;體育運動會;改革;全面鍛煉
學校體育運動會的開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體現(xiàn),是展示學校文化和精神面貌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推動著當?shù)氐娜罕娦泽w育運動的開展,讓當?shù)氐娜罕妳⑴c到體育活動中,體會體育活動給人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和體會成功后的喜悅之情。在新課程改革中,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人們的健康意識、健康理念再不斷增強,大家對體育運動會的舉辦的方式、項目內(nèi)容的設置、記分辦法和獎勵辦法都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比如:有的學校舉行體育藝術節(jié)、單項運動會(團體操、球類比賽)、趣味運動會、體育周等,這些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做到了科學性、合理性,但依然存在許多不足,這里筆者結合平時工作的實際,對農(nóng)村學校體育運動會的改革談談看法。
一、舉辦運動會的主角改革
傳統(tǒng)的運動會就是在運動會比賽的前一到二個月由學校體育組下達比賽規(guī)程,然后報名到時候進行比賽。在實際的操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現(xiàn)在許多學校的規(guī)程所規(guī)定的把小學六個年級分成三個組別:一、二年級一個組;三、四年級一個組;五、六年級一個組或者一個年級一個組,初中也是一個年級一個組,當然也有初中不分組的,這樣做可能是為了更好的選拔優(yōu)秀運動員。不管是怎樣的分組,舉辦的主體始終是在學校統(tǒng)一指揮下進行的比賽??梢越梃b國家舉辦奧運會,城市舉行全國運動會的形式,由各年級自己申請舉辦比賽,把主辦運動會的主角轉變了。學校只是在批準時做到各年級舉行項目的可行性和全校的宏觀調(diào)控就行了。這樣做有以下的好處:首先,發(fā)揮各年級的優(yōu)勢運動項目,學生更樂于參與其中,包括運動員和裁判員學生都會積極的參與。其次,各年級組在運動會的參與程度加強了,有力地推動了各年級組的工作。
二、運動會項目的改革
運動會的項目是比賽的指揮棒,一旦確定學生就會努力的去訓練,在項目的選擇上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做到體育比賽的育體和育心作用,強化健身和娛樂。做到由競技性向趣味性轉變,并結合當?shù)氐娜罕娦赃\動(傳統(tǒng)體育項目)為基礎。畢竟學生要走向社會,走進千家萬戶,把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拓寬到群眾性運動中,這也是運動會的另一種收獲。筆者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結合當?shù)氐娜罕娤矚g“跳壩壩舞”的習慣,在學校就開展健美操比賽、體育舞蹈比賽等,讓學生把這些優(yōu)秀的內(nèi)容帶回家里,讓體育活動走進家庭。傳統(tǒng)的運動會都是以競技項目為主,學生對這些項目感覺枯燥,參與的人也不是很多,可以做以下嘗試,把田徑的接力比賽改為:迎面接力、4X100米變?yōu)?0X100米、4X400米變?yōu)?0X400米,球類中的籃球可以進行1分鐘投籃、足球的顛球等,這樣參與的學生人數(shù)增多了,項目也改變了不少。
三、運動會時間的改革
隨著運動會的內(nèi)容的增加,組別的增多,學生參與人數(shù)的增多,原來的兩天或者三天已經(jīng)不能舉行完了,就可以安排“體育競技周”或者“體育活動周”進行,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就舉行“體育藝術節(jié)”。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小型的比賽安排在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趣味性的比賽一般進行的時間比較短,運動量不大,只是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課間就可以舉行了。把大型的競技比賽安排在周六進行,最好有家長的陪同,既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又能把學校的體育文化氛圍傳向四面八方,使整個體育運動會達到高潮,讓這次體育盛會有一個完美的收尾。
四、參賽辦法的改革
傳統(tǒng)的運動會報名的人數(shù)一般是十人,每人限報兩項,每項限報兩人(接力除外)。如果運動會內(nèi)容的增多,項目的增加;那么每人限報兩項,每項限報兩人就無法實現(xiàn)全員參與了,運動會就成了少數(shù)學生展示自我的游戲了。筆者在實際的比賽中只限制一人只報兩項,每項的人數(shù)就不再限制了,這樣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運動會的比賽,體驗運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五、裁判人員的改革
傳統(tǒng)的比賽是教師擔任裁判工作,舉辦綜合性的運動會就沒有必要教師們大操大辦了,教師就擔任關鍵性的裁判,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干好裁判工作。當然專業(yè)性較強的裁判工作還是需要教師來做的,比如球類運動的場上裁判就必須由教師擔任,場下的裁判工作可以由學生來完成了。通過運動會達到了“全體參與”的理念,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也鍛煉到了學生的能力。比賽結束后,除了運動員要評獎外,裁判員也要評出獎項比如:最佳裁判員、體育道德風尚獎等。
六、記分辦法的改革
傳統(tǒng)的記分辦法是按照名次記分,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兩分,后面每下降一名少一分。在實際的運動會中我認為可以采取等級給分:一至三名加9分,四至六名加7分,七至九名加5分,以此類推;集體項目加倍記分。按照這種記分辦法多數(shù)學生都能得到團體分,都有享受到成功的體驗。除此之外對于破紀錄還可以這樣來處理,在實際的比賽中我們有的學校校紀錄10年都沒有變了,學生都失去了信心,教師可以在紀錄上設置兩個,一個總紀錄,另一個分紀錄,總記錄就是學校開辦以來的最好成績,分紀錄就是最近幾年的最好成績,根據(jù)自己學校的具體情況按照比賽的需要決定近幾年為合適就行了。破總記錄的可以加7分,破分紀錄的可以加5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兩個不同的目標,學生才有動力去拼搏。
不管怎樣的改革,大家首先必須尊重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特點。學校的體育運動會在內(nèi)容上一定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基礎狀況,身體條件,知識層次和學校的客觀條件等來設置一些便于學校組織、學生容易接受的活動。否則,不僅會使整個運動會舉行起來困難重重,無法進行下去,甚至還可能導致一些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其次,教師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學生的要求完全把競技運動拋棄了走向另一面,把一些優(yōu)秀的項目拋棄了,把運動會開成電視上的娛樂節(jié)目,運動會就成了游戲活動。中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在不斷的下降的今天,運動會就不能拋棄中長跑的項目,這些項目也是對學生的意志力的很好鍛煉。最后,運動會應做到“人人參與,個個受益”,只有這樣的運動會才能多層面、多角度為學生提供施展的才華,才真正的做到了身體、身心的全面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