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樂府雙璧的人文主義精神

      2022-06-12 08:05:33徐勛建
      民族文匯 2022年25期
      關(guān)鍵詞:人文主義對比

      徐勛建

      摘 要:《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這兩首敘事長詩,都是民歌,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反封建禮教,贊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是民心所向,是現(xiàn)代文明、現(xiàn)代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赌咎m詩》贊美女英雄,直接諷刺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孔雀東南飛》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對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揭示,在反封建禮教中折射出人文主義精神的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 反封建? 對比? ? 人文主義

      提到人文主義,人們自然首先會想到歐洲文藝復興。的確,它是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xiàn)的代表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主要思潮,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quán)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xiàn)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其主流是市民階級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和禁欲主義的新文化運動。后來,人文主義發(fā)展成為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guān)懷,注重強調(diào)維護人類的人性尊嚴,提倡寬容的世俗文化,反對暴力與歧視,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簡單地說,人文主義思想、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性,平等自由。

      人文主義雖然是舶來品,但是在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它的影子。《周易.賁卦》中就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當然,此人文非彼人文;中國最早的人文主義思想者應當是孔子,在《論語.顏淵篇》笫二十二章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笨鬃拥娜蕫鬯枷耄同F(xiàn)在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本質(zhì)應當是相通的,因為愛護他人,尊重他人,這是平等與自由的內(nèi)心機制與前提。后來,孟子又對這種思想進行了發(fā)揚光大,在《孟子·離婁下》第二十八章中說:“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里的互相愛護,互相尊重,不就是現(xiàn)在的平等自由嗎?可悲的是,這些儒家圣賢們的仁愛敬人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沒有得到發(fā)揚光大,反而是專制禮教愈演愈烈。而專制禮教所要扼殺的,就是平等自由;而人民對于平等自由的追求從來就沒有止步,這在民歌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都是民歌,自然是民心所向,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心愿?!赌咎m詩》塑造了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戰(zhàn)功累累、辭官還家的女英雄形象;《孔雀東南飛》通過焦仲卿、劉蘭芝的婚姻悲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同時熱烈歌頌了蘭芝夫婦為了忠于愛情寧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惡勢力的斗爭精神,表現(xiàn)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思想。表面上看,兩者迥然不同;但是,從它們的思想意義上來比較,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對女性的贊美,是兩曲女性美的贊歌。這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禮教時代,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進步,更是一種現(xiàn)代文明的體現(xiàn)。這兩首敘事長詩,之所以被稱為“樂府雙璧” ,傳誦至今,成為我國詩歌寶庫中一對奇葩,我想這也應當與此相關(guān)。反封建禮教,贊美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是民心所向,是現(xiàn)代文明、現(xiàn)代人文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是人類發(fā)展的主流與方向。

      《木蘭詩》的女子英雄主義主題是婦孺皆知的,它是一種雄壯的陽剛之氣,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之美,甚至于讓男兒汗顏、須眉掃地,它讓“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制度、等級觀念蒼白無力,使“花木蘭”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女英雄代表,女英雄的象征,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標志。而《孔雀東南飛》表面上是一曲悲劇,它的主題是反封建禮教對愛情的扼殺,詩中的男女主人公焦仲卿與劉蘭芝都是飽受封建禮教摧殘的悲劇人物,但是劉蘭芝又何嘗不是女中豪杰、人中俊秀,她與花木蘭是兩相輝映、相得益彰。一個豪放,一個婉約;一個陽剛雄壯,一個溫柔剛烈,分別代表了女性美的兩種不同類型?!赌咎m詩》中木蘭的女英雄形象和主題已經(jīng)非常明確,在此,我想具體談一談劉蘭芝。

      在《孔雀東南飛》中,作者很明顯是尊劉貶焦,文中的主角實際上是劉蘭芝而非焦仲卿,贊美女性,貶斥男性,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時代,是非常難得的。

      首先,從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對比看,兩人在詩中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作者對劉蘭芝傾注了更多的關(guān)注和熱情,對她的描寫遠遠多于焦仲卿,明顯地使她處于主要的地位,焦仲卿處于次要的地位。全詩正文共三百五十七行,關(guān)于劉蘭芝的是二百四十四行,關(guān)于焦仲卿的是九十三行,其它的是二十行,從文字的數(shù)量上可以鮮明直觀地表現(xiàn)出兩者地位的懸殊。

      這種對比還體現(xiàn)在兩人的形象特點上,焦仲卿的軟弱無能、遲頓昏聵與劉蘭芝的堅強勇敢、清醒明智形成鮮明對比。

      詩中一開始就是蘭芝向他傾訴: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這既是訴苦,又是表白,還是請辭。以自己的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勤勞能干、堅忍刻苦的能力品性和所作所為與自己的所受待遇來對比,表明了事件的性質(zhì),表達了自己對前景的悲觀——和婆婆的矛盾是無法調(diào)和的,自己被婆婆休棄回家,只是遲早的事。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主動,于是提出了自己辭歸的請求。對于事態(tài)的發(fā)展,她一開始便看得很清楚——丈夫無力改變現(xiàn)狀,自己只能離開。這從后來焦仲卿與他母親的對話也可以看出——

      “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只所以討厭劉蘭芝,按她自己的說法僅僅是因為劉蘭芝“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其實, “此婦無禮節(jié)”完全是借口,“舉動自專由”才是真心。劉蘭芝的知書達禮、禮貌修養(yǎng)在詩中是顯而易見的;劉蘭芝活潑自由的個性,這是整個事件的關(guān)鍵,悲劇的根源?!白杂伞笔侵行模鼓杆S護的是自己的自由,可以隨意控制剝奪別人自由的自由,簡單地說,也就是封建禮教的三從四德。對兒媳是這樣,對兒子也是這樣——“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這就是家庭中的專制,對家人自由權(quán)利的剝奪,高高在上,主宰他人。不僅忿恨已久,而且蓄謀已久,甚至已經(jīng)安排好了后事,選好了接班人而絲毫不在意劉蘭芝的人品表現(xiàn)和兒子的意愿。

      當焦仲卿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相抗爭時,“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結(jié)果,焦仲卿就敗下陣來—— 府吏默無聲。從這里可以形象傳神地展現(xiàn)出封建家長的淫威。封建的本質(zhì)是專制,表現(xiàn)地家庭關(guān)系中就是順從,沒有理由,沒有條件。只有家長的絕對自由和權(quán)利,沒有子女的意愿和要求,剝奪與扼殺的就是自由與平等。話又說回來,焦母譴責劉蘭芝“此婦無禮節(jié)”也是有道理的,站在她的角度,禮節(jié)就是順從,就是不允許“舉動自專由”,這才是封建禮教的本質(zhì)。

      劉蘭芝是很有眼光的,在痛苦和悲哀中堅強勇敢地直面人生,獨自承受了生活的不幸與屈辱。而作出這樣的抉擇對自己的人生意味著什么,其中的份量她又怎么可能不明白?既然自己不能改變自己活潑自由的個性去曲意逢迎、百般討好那專橫無情的婆婆,既然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既然這里的生活充滿著苦悲,既然那專橫無情的婆婆遲早會驅(qū)逐自己……那么,不如自己主動離開吧。也許,自己的離開能換來丈夫母子間的和睦,換來他們一家人的幸福。

      而焦仲卿呢,從蘭芝的傾訴及后來他與其母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對于事態(tài)的性質(zhì)和發(fā)展則是遲頓昏聵的,雖然也極力爭取甚至于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來抗爭,但是,其母的槌床大怒便使他沉默無聲,其軟弱無能至于此。下堂入戶安慰蘭芝“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狈謩e時也是“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只是信誓旦旦,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空洞的許諾,無異于一張空頭支票。

      而劉蘭芝則很清醒明智,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來還!”,“感君區(qū)區(qū)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p>

      一方面看到了事件的本質(zhì),事態(tài)的不可逆轉(zhuǎn);另一方面也想到了自己面臨的新的艱難處境。

      后來,到蘭芝被迫再嫁時,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見面就是指責與發(fā)泄、賭氣,沒有絲毫的同情、關(guān)心與愛護,完全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考慮,一點也不顧及對方,自私狹隘;而且,劉蘭芝回家已經(jīng)多日,這段時間里,焦仲卿并沒有絲毫的舉動,這也只能說明他的軟弱無能、束手無策,甚至于連探望劉蘭芝的勇氣都沒有,他卻沒有絲毫的自責,只是一味地指責對方。

      而劉蘭芝的回答則是:“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廖廖數(shù)語,擲地有聲,堅決果絕!她遭受了多么大的痛苦悲哀不幸屈辱,甚至于這些痛苦悲哀不幸屈辱與面前這個怒氣沖沖指責她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才應當承擔這其中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初他作為丈夫,有沒有關(guān)注過她心中的苦悲,有沒有覺察到妻子與母親的矛盾,有沒有付出過,有沒有努力過,有沒有給予妻子無限的愛護?“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睆奶m芝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焦仲卿忙忙碌碌,早出晚歸,疏于家事,更談不上關(guān)心,是一個缺乏心機與責任感的庸碌小吏,而蘭芝為了顧全大局,把一切都包容在心, 盡管“心中??啾?,卻從來沒有抱怨和不滿,直到最后要辭別時,才不得不提及。這是一顆多么仁厚寬廣的心啊。而她被休回家的屈辱與艱難,焦仲卿卻是沒有絲毫的理解與關(guān)懷,只是一味地考慮自己的感受,沉浸在自我所謂的愛情失敗的痛苦中,這是多么的自私與狹隘。蘭芝卻對此只有一言:“何意出此言!”并沒有任何多余的不滿與指責,然后便是“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既是解釋,更多的是理解——把一切痛苦悲哀不幸屈辱都自己扛,把一切寬容理解的空間留給別人,這是一顆多么仁愛博大的心??!接著馬上說:“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不需要用空洞的言辭來再作什么解釋和說明,這兩句,十個字,擲地有聲,堅定果敢,以生命為信物,來證實自己的人格,踐行自己的諾言,真是氣薄云天,悲壯慘絕!

      文中接著并沒有寫焦仲卿的言談神態(tài),只是“執(zhí)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毕缃鸩棚@作者妙筆圣手。料想此時焦人,真是無話可說,余下的恐怕只有羞愧難當。

      這些鮮明的對比使兩者的主從關(guān)系明朗昭彰,焦仲卿更明確地充當了陪襯的角色,在他的襯托下,劉蘭芝的形象才更加光彩奪目。

      其次,從詩中的人物關(guān)系看,劉蘭芝是中心人物,其他人都是襯托。從反面看,有焦母、蘭芝兄長等;從正面看,有蘭芝母親等。

      從蘭芝一開始的傾訴中可以看出,焦母是成心找碴,故意刁難,內(nèi)心陰鷙,用心險惡,無非是想折磨摧殘?zhí)m芝,使她無法忍受,自己主動離開,這樣以來,焦母在外人面前更顯得仁慈大度,這也正是她的虛偽無恥;或者有一種更變態(tài)的扭曲的快感——邪惡的欲望得以滿足的興奮。焦仲卿聽完蘭芝的傾訴后,向焦母乞求:“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表明了夫妻感情深厚、情義真切,要生死相依,可是焦母卻說:“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僅僅就是因為一個“舉動自專由”,就招惹了她,絲毫不在意兒子的情感、態(tài)度、想法、要求,一句“汝豈得自由”,充分暴露了她封建家長的丑惡嘴臉——專橫自私、冷酷無情;當焦仲卿以“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相對抗時, “焦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兒子的最勇敢的抗爭非但沒有喚起她的母愛與人性,反而激發(fā)了她的淫威,使她專橫兇狠的本性進一步顯露。

      再看蘭芝別前辭姥: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眳s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p>

      從這里可以看出蘭芝的禮節(jié)修養(yǎng)是多么高,胸懷肚量是多么大,思慮安排是多么全。對焦母這樣專橫兇狠的婆婆,始終彬彬有禮,不失禮節(jié),被逼臨走前還要去拜別,既寬容大度,又溫順善良。而焦母的怒不止,是一個鮮明的對比,顯得多么小氣狹隘。蘭芝的自謙自責,虛懷大度,又顯得焦母是多么張狂淺薄;操心焦母及小姑,又顯得是多么情長義厚、關(guān)愛他人。

      當蘭芝與仲卿“生人作死別”后: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jié)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輕何??!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p>

      由此看來,她也并不是鐵石心腸,冷酷無情,她也會流淚傷心,只是她的妄自尊大、狹隘自私、愚昧固執(zhí)蒙蔽了她的雙眼,占據(jù)了她的內(nèi)心,使她喪失了正常的情感與理智。她也關(guān)心愛護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關(guān)心愛護是有前提的,是有條件的,是有原則的,那就是首先要滿足她的自私,維護她內(nèi)心的封建禮教,這種禮教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她的行為準則,她的人生價值標準。這種價值標準已經(jīng)抹殺了人的正常情感,使人扭曲變態(tài),成為禮教的工具,變成冰冷的尖刀,冷漠無情地揮向自己的親人而她自己卻覺得是理所當然。封建的本質(zhì)是專制,專制在人性上的表現(xiàn)就是自私,自私的結(jié)局是孤獨。此時的兒子的話,既是訣別,也是最后的哀求,無奈的哭訴。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焦母仍舊是這樣頑固不化、愚昧糊涂。極度的自私和冷漠使她為了自己的家長權(quán)威而不作絲毫的讓步,甚至無視唯一的兒子的最后以死相爭的哀求——她始終要以自己的意愿來主宰一切,從來就不顧及他人。而焦母這樣的人,也是最可憐、最悲慘的人,她的自私逼死了兒子,自己最終獨守晚年凄涼,自食其果。

      再看蘭芝的兄長的形象特點。

      蘭芝被逼回家,太守家來求婚遭到拒絕后,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這種赤裸裸的威逼,充分表現(xiàn)出他性情暴戾、趨炎附勢、尖酸刻薄、冷酷無情,甚至無情到?jīng)]有人性——“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言下之意,如果不聽從安排出嫁,家里就沒有蘭芝的容身之地。沒有絲毫的兄妹之情、手足之義。這與蘭芝的溫厚善良、寬容大度、情深意長、忠誠自守、不羨權(quán)勢形成鮮明對比。

      從正面人物看,劉母同樣也是溫厚善良、寬容大度、善解人意,只是沒有蘭芝那樣的堅定頑強。蘭芝被休回家后只一句“兒實無罪過”,劉母便“大悲摧”,諒解同情女兒 ;縣令派媒人來,劉母聽了蘭芝的“含淚答”后,馬上就回絕了媒人;太守家來說媒,劉母沒有問蘭芝就直接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始終站在女兒的立場上,為女兒考慮,表現(xiàn)出一個母親的寬容厚愛,這與焦母截然不同。只是在蘭芝為兄長所逼,應允出嫁時,她沒有站出來說話,她當然明白女兒的心,但在暴戾無情的兒子面前她就顯得軟弱無力——當然,或許是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使她無力抗爭。從蘭芝的“中道還兄門”的回答可以看出,其兄長現(xiàn)在是家長,其母也只有順從。這和焦家一樣,雖然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兄長,但都是封建家長,行使的都是家長專制權(quán),對人性的壓制和剝奪的特權(quán)。

      最后,從劉蘭芝的形象本身上看,作者要展現(xiàn)的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形象,她從外到內(nèi),幾乎是無可挑剔,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沒有一點瑕疵,成為一個完美的女性的化身。

      “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路,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p>

      這里展現(xiàn)的不僅是外貌美,更顯示出她聰慧靈巧、從容大度。要走,也走得光彩照人、風采依然,不失本色。臨行前的精心妝扮,使她鎮(zhèn)定從容的心態(tài)和聰明靈巧的心智顯露無遺。

      詩中還極度渲染了太守家的富有和權(quán)勢: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zhuǎn)。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這從側(cè)面襯托了蘭芝的忠貞不渝、不為榮華富貴所動的高尚品質(zhì)。這樣,從全詩看,劉蘭芝是一個外貌美麗、多才多藝、聰慧靈巧、性情溫柔善良而又堅強勇敢、寬容堅忍而又善解人意、品質(zhì)高尚的優(yōu)秀女性,她的身上,幾乎集中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女性美的全部內(nèi)容,是女性美的杰出代表,女性美的具體化身。

      故事的結(jié)局也耐人尋味。

      悲劇發(fā)生后,“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這種結(jié)局深入剖析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根源:悲劇是親人不愿意的,民心是美好的,親情愛情是正常的,但是封建禮教可以扭曲摧殘人性,使人喪失正常的理智和情感。人們在無限痛苦悲傷之余,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寄托在想象和未來,“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可是,這樣的悲劇后來杜絕了嗎?這樣的血淚教訓喚醒后人了嗎?

      花木蘭的身上,更多的體現(xiàn)是男兒的陽剛之美,而劉蘭芝身上 ,才是女性的陰柔之美,她們合在一起,共同奏響了反對封建夫權(quán)、蔑視男權(quán)主義的戰(zhàn)歌,為愁云慘淡、陰霾四起的大地帶來一片曙光,為死氣深沉、腐朽沒落的世界帶來一派生機,真正體現(xiàn)了女性的人身價值,使女性作為平等的人而存在,作為閃現(xiàn)著耀眼光環(huán)的人而存在,作為撐起人類世界半邊天的堅實力量而存在。這種反封建專制、反封建禮教,對女性美的贊揚謳歌,對個性自由的追求,對人性解放的渴望,與現(xiàn)代人文主義精神是一脈相承,也是現(xiàn)代人文主義思想的另類表現(xiàn)。

      現(xiàn)代人文主義是十四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樂府雙璧”是產(chǎn)生于中國六世紀的民歌,它們卻是一脈相承,共同反映了民心所愿,一起推動了社會發(fā)展。如今,人文主義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強調(diào)人性尊嚴,主張自由平等,已經(jīng)成為人類的普世價值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無數(shù)相關(guān)主題的作品,那些閃耀出如此燦爛的光華的作品,正是我們教學中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的方向。

      猜你喜歡
      人文主義對比
      中國旅游發(fā)展筆談
      旅游學刊(2023年3期)2023-06-13 20:34:33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24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xiàn)代化探索之路
      戲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06
      基于可視化技術(shù)的歷史概念教學探究*——以《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為例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7:33
      影響腳斗士與跆拳道運動項目發(fā)展因素的對比分析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1:03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yè)的發(fā)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21:16
      淺議工程建設(shè)監(jiān)理與工程項目管理
      达尔| 辽宁省| 哈密市| 安顺市| 赤城县| 荔波县| 临沭县| 苏尼特左旗| 平泉县| 弥渡县| 宁化县| 唐山市| 丰都县| 顺平县| 黔江区| 呼和浩特市| 体育| 金湖县| 合山市| 德令哈市| 正镶白旗| 博兴县| 龙里县| 耒阳市| 丹寨县| 景宁| 锡林郭勒盟| 于田县| 秀山| 航空| 娄烦县| 阿鲁科尔沁旗| 迭部县| 桃园县| 科尔| 于都县| 东至县| 灵宝市| 霍邱县| 交口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