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丹 李蕾
本文系安徽省電教課題《STEAM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創(chuàng)客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為AH2020098)階段性研究成果。
STEAM教育理念強調讓學習者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習、整合各項學科的知識。STEAM教育理念雖然源自美國,但與中國的素質教育理念相互呼應,都致力于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幫助學習者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團隊意識、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因此在大班階段實施STEAM教育理念及相關教學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創(chuàng)客教育同樣是萌發(fā)于現(xiàn)代社會“土壤”中的教學理念,以開放創(chuàng)新和探索體驗為核心,以在“創(chuàng)新中學習”為主要模式,與STEAM教育理念存在多個契合點。因此,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引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創(chuàng)客活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問題驅動、興趣導入
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與問題設置能夠使幼兒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因此,創(chuàng)客活動的第一步就是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巧設問題,啟迪思考,進入正題。在“秤心如意”主題創(chuàng)客活動中,教師以一次體檢活動中幼兒的身高、體重測量為切入點,引導幼兒思考體重秤的工作原理。
在這次體檢活動中,一個孩子從自己的經驗角度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我一坐上去,就能顯示重量?”對于這個問題,另一個小朋友搶先做出回答:“每個小朋友的重量都是不一樣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秤呢!我就見過好幾種,有長長的桿秤,有帶彈簧的秤……”由于絕大部分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都接觸過秤,因此大家的表達興致十分強烈。教師見狀,立即采取“升溫”措施,為大家布置了關于“秤”的調查任務。第二天回到幼兒園后,孩子們交流自己查閱到的資料以及產生的疑惑。大部分小朋友都提到了“天平”,并且對天平的工作原理產生了疑惑:“只有一個支點,怎么能保持兩邊平衡呢?”這是絕大多數(shù)小朋友都感到困惑并且感興趣的,且符合STEAM教育理念的內容,于是教師將探究和制作“等臂天平”作為創(chuàng)客活動的主題。
STEAM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客活動”主題的確定,需要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以此激起幼兒的參與熱情和探究愿望。在本次活動中,主題是圍繞幼兒熟悉的“秤”層層展開的。在明確主題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萌發(fā)了越來越強的好奇心,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探究動力,也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模式,這為后續(xù)的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接下來的“創(chuàng)客活動”有目的、有方向、有動力。
二、思考原理、制訂方案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創(chuàng)客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且以接近科學探究和工程建設的方式展開?;顒又性试S幼兒出錯,教師要及時鼓勵并引導幼兒尋找解決辦法。為了使這個具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能夠吸引幼兒的參與,教師需要在游戲情境中展開活動,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感知探究主題的原理和特征,然后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
在“秤心如意”主題活動中,為了契合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活動的趣味性,教師設計了“我是一個小天平”的游戲。幼兒輪流充當天平,扮演“天平”的幼兒將雙手抬平,其他幼兒將掛著蘋果的“秤砣”掛在“天平”的胳膊上,哪邊重,天平就要偏向哪邊,即模仿天平的稱量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領悟天平的特性。除了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明確天平的原理,游戲結束后,孩子們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向其他同伴展示、講解各種各樣的天平。教師留出時間讓孩子們觀察、討論天平的基本結構,孩子們舉手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階段需要明確的問題有:制作天平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天平大致的步驟,怎樣尋找天平的中心點等。在明確上述問題后,教師將幼兒劃分為若干小組,幼兒根據(jù)自己扮演的以及觀察到的天平,畫出天平的平面設計圖。經過孩子們的分組討論,確定了用硬紙板、塑料棒(可用塑料吸管取代)、棉線、膠水、透明膠帶等材料作為基本材料和工具。制作基本步驟是,畫出天平的各個部分,剪下這些部分并進行立體化加工,最后將各個部分粘貼在一起。
三、技術引領,實踐驗證
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以及觀察思考,繪制出了天平的平面設計圖。接下來的動手環(huán)節(jié)難度較大,需要幼兒集思廣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確定天平的制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術?如何實現(xiàn)這些技術?怎樣進行合作分工?用哪些環(huán)節(jié)把這些技術穿插運用起來?教師作為項目的支持者,應及時記錄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幼兒聚焦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時為幼兒提供技術與材料的支持。
在創(chuàng)客活動“秤心如意”中,涉及的技術主要有剪切、粘貼、拼插、穿線、鉆孔等,這些技能都是大班幼兒可以自己完成的。但是,從硬紙上剪下各個部件后,為了讓這些平面部件有力量、能支撐,還需要對其進行立體化加工。此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了,因為所謂的“立體化加工”并不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內。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前期經驗,預料到了這一點,因此提前準備了相關的多媒體小動畫,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系。在用動畫展示了平面與立體的轉化關系之后,教師也動手操作,用剪紙的方式為幼兒展示了一張平面的紙如何變?yōu)橐粋€正方體,為幼兒提供制作靈感和參考。幼兒大致掌握了用折疊的方式可以將平面硬紙轉變?yōu)榱Ⅲw秤桿。然后,孩子們相互合作,制作天平的各個零部件。接下來的另一個難點是拼插,要將橫向的秤桿與縱向的支撐桿拼插在一起,然后再將支撐桿拼插到底部托盤上。拼插的方式比較多,考慮到大班幼兒還無法掌握復雜的拼插方式,教師選擇了用裁紙刀在硬紙上劃出“十字”切口作為拼接口。為了避免幼兒使用裁紙刀誤傷到自己和同伴,這個環(huán)節(jié)由教師完成。
四、成果展現(xiàn),評價夯實
各小組在協(xié)調、合作中制作出天平后,都派出代表對制作過程進行介紹,對天平的各個部分的制作,使用的技術,遇到了哪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等做出說明,最后演示天平的基本使用方式,并接受其他小組的點評,與教師共同商議當前的設計如何進行優(yōu)化,使之性能更加穩(wěn)定,外表更加美觀。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可以增強幼兒的表達能力,豐富他們對立體物描述的詞匯;另一方面可以讓其他小組的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方法,實現(xiàn)“經驗共享”。最后的環(huán)節(jié)還有助于對之前的探究進行升華,使幼兒進一步將探究過程的幾個步驟整合起來,提升創(chuàng)客活動的實際效果。
創(chuàng)客活動“秤心如意”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引,一方面突出技術的探索和使用。因為在創(chuàng)客活動中,技術是不可或缺的,缺乏技術支持的創(chuàng)客實踐有可能低效甚至無效。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技術主要體現(xiàn)在對工具的探究與使用上,這要求教師以玩家的身份,巧妙地引導幼兒合理使用工具,使幼兒成為活動主體。另一方面突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鋪設。教師根據(jù)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獲取豐富的經驗?;赟TEAM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客活動有助于鍛煉大班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兒在主動思考、團結合作、反復試錯、親身實踐中得到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0836A388-65F6-40A4-85E4-D4A2D9BDD3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