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予
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取名這件事上總是慎之又慎,人們往往認為一個好名字象征著好預(yù)兆,吉庇巷的名字便是如此。
吉庇巷是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之一,位于安泰河北側(cè)、宮巷之南,東起福州古老的中軸線——南街(今八一七路北段),西與光祿坊相望,全長約300米。這條古巷形成的時間,據(jù)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其得名卻是幾經(jīng)波折,多有版本。
此巷最初稱為“魁輔里”,拿今天的話說,就是“精英搖籃”。后來改名則是因南宋名臣、朱熹學(xué)生鄭性之而起。傳說他少年卑微時曾居住于此。有一次寒冬臘月祭灶之時,鄭性之囊中羞澀,去巷口肉店里求老板賒點肉。此時老板不在,老板娘很是同情,就賒了肉給他。誰知肉店老板知曉后,帶著怒氣沖進鄭家,奪走了鄭性之剛煮好準備祭灶的豬肉。后來鄭性之高中狀元,衣錦還鄉(xiāng)時,那肉店老板深知無顏見他,急避到暗處。因此,人們稱其“急避巷”。
故事細節(jié)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真實的歷史上,鄭性之作為“宰相狀元”,在宋史留名。他為故鄉(xiāng)做了不少善事:其主持修護的閩安迥龍橋(始建于唐末),至今風(fēng)雨不動。后人總覺得“急避”二字有損狀元名聲,該改。有人曾提議改為“及第巷”,字音相近,詞義又有激勵后學(xué)之意,未果。直至明代,才以諧音確定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寧之意。
吉庇巷中潛藏著福州傳統(tǒng)文化小吃響當(dāng)當(dāng)?shù)恼信啤鄞簣@和安泰樓。曾幾何時,兩家店在巷中遙相呼應(yīng),各領(lǐng)風(fēng)騷,成就一時美談。到今天,創(chuàng)辦于清朝光緒年間的百年字號安泰樓,仍堅守在安泰古橋之畔。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吉庇巷所在的三坊七巷還誕生了影響整個中國近代史的人物——林則徐。少年時的他無數(shù)次用雙腳丈量這個地方,同時放眼世界,心系天下。他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喚醒了國人的愛國意識;他以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帶動了千千萬萬人睜開雙眼去看世界。所以后人們在吉庇路與光祿坊街口,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該館雖不屬三坊七巷范圍,但游覽“三坊七巷”時,卻常以這里為起點或終點。
吉庇巷所在的“三坊七巷”可能真是“精英搖籃”?!豆饷魅請蟆吩l(fā)文贊揚:從這里走出去的林旭,為變法維新喋血北京菜市口;從這里走出去的林覺民,轉(zhuǎn)運火藥,慷慨赴義;從這里走出去的林長民,第一個把巴黎和會上中國被列強出賣的外交慘敗公諸于報刊……的確,這里走出去的民族英雄們,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幾經(jīng)時光沉淀,吉庇巷早已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