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德性倫理學的困境及出路

      2022-06-17 06:32:02
      名家名作 2022年5期
      關鍵詞:行為主體道德行為德性

      鄭 晴

      德性,是一種根深蒂固于其所有者的一種習性,是指人的道德品性。德性倫理則是強調人的內在信念、善良本性對道德行為的指導作用。現今德性倫理學在社會道德層面的建設中雖然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無法提供具體的道德原則清單,從而使其受到了能否提供確切行動指導的質疑。德性倫理學雖然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遭受了很多的質疑和挑戰(zhàn),但是其對社會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仍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德性倫理及其特征

      德性倫理也稱為“美德倫理”,是指以個人的內在德性為基本價值尺度和評價標準的道德觀念體系。德性倫理的實現就是將外在的道德倫理要求內化成個人的習慣行動中的品格特征。道德如果不能內化為行為主體的內在德性或品質,那么僅僅是依照行為規(guī)范行事,即使是產生了道德結果也并不能反映行為主體本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價值。德性論認為,道德品質并不僅是能夠遵循某項道德原則去行動,而是某種內在的品性或美德的形成。德性論并不是依照單一的標準去判斷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它所關注的不是行為主體的某一項行為,而是包括行為動機在內的行為者整體。這里的行為動機是由行為主體的情感能力、品性和素質所綜合決定的。所以,德性論關注的中心問題是“我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德性論所聚焦的關鍵問題,不單單是一種類似于認為“誠實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行為選擇,而是承認“其他做法是不誠實的”這種多元決定的行為動機所帶來的行為選擇。

      道德具有一系列特性,正是它的特性使得其對社會現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道德具有利他性、自覺性和理想性。道德的利他性指的是在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和社會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以他人、集體和社會的整體利益為先,而不是僅僅考慮自身的利益得失。真正的利他性是行為主體在做出道德選擇時出于利他的動機和本性,而不是以自身利益為先。那種雖然產生了道德結果,但不是出于利他動機的并不能稱之為道德的行為。道德的自覺性是指道德主體是獨立自由的個體,做出道德選擇是自發(fā)、自愿、自覺的,是靠內心的道德信念或者德性去驅使,而不是依靠類似法律這樣的外在規(guī)范去強制約束的。道德的理想性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能朝著道德的理性境界去努力,正如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所描述的,人生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處于道德境界的是賢人,而能到達天地境界的則是圣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圣人或者能成為圣人,但是我們有心向往之的勇氣。而道德的理想性恰好會賦予我們每個人朝著最善的道德理想境界前進的精神動力。

      道德,并不是要求人們按照外在的某種規(guī)則為人處世,而是受到自身內在德性的感召,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的德性就是一種使人善良,并獲得其優(yōu)秀成果的品質”,道德是與德性密切相關的。所以強調人的內在信念、善良本性對道德行為的指導作用的德性倫理,也與德性一樣具有一系列特征。德性倫理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德性存在于靈魂之中,存在于行為主體的內在。一個有德性的人,并不是因為他的行為選擇導致了善的結果就能稱之為有德之人,而是他的內心存在某種值得我們尊重和贊揚的美好德性。德性與我們生活中的各類規(guī)則和法律也不一樣。規(guī)則和法律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力,它們外在于行為者個體,是從外部去規(guī)定和約束人們的行為。而品質則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作為行為者自身的品質,它內在地要求個體進行行為選擇——做或者不做某種行為。當然,德性的內在性并不意味著和外界完全脫離。德性的產生恰恰與個體的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同時,道德的實踐智慧也使得道德必須通過個體的行為外化出來。

      第二,有德性的行為主體的行為是一種自律行為。德性存在于行為主體的靈魂之中,是其內在具有的善良品質,為行為主體的行為提供了行為動機和指導,所以稱之為一種自律行為。一個行為者具有怎樣的德性,就會做出怎樣的道德選擇和行為。出于自律的道德行為,體現的是行為者自主意志的選擇,具有自發(fā)、自覺和自愿性。如果不是出自自發(fā)、自覺和自愿,由于其并不是出自自律的行為,不是內在德性的要求,那么即使產生了道德性的結果,也可能是偶發(fā)性的結果,只是在表面上符合道德要求,不能稱之為道德行為。正如作為外在約束的規(guī)則和法律,雖然也可能會產生符合德性要求的結果,但其依靠的是外在的規(guī)定性和約束力,終將難以培養(yǎng)真正具有內在德性的道德主體。

      第三,道德行為具有靈活性。從道德行為選擇的角度來看,規(guī)則和法律具有普遍性和規(guī)范性,它們能處理一系列具體的行為選擇情況。但也正是因為它們追求的是道德原則的普遍適用性,強調規(guī)則在各種情況下無條件的適用性,從而將相對主義的處理和適當的審時度勢拒之門外。在面對復雜的情況或者原則之間的同等重要和矛盾的取舍問題時,此類行為選擇就會陷入困境。而德性倫理的獨到之處就在于此。德性作為個人內在的品質,具有應用上的靈活性,能關注具體不同情境的特殊性,通過發(fā)揮自身思維、直覺、情感和理性等各種道德要素在道德行為選擇中的作用,從而應對各種現實中的道德選擇難題,做出最恰當的行為選擇。

      正是德性倫理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使得其成為區(qū)別于規(guī)則、法律的更獨特的倫理。現代社會文明的建設和發(fā)展,單純依靠規(guī)則、法律是不夠的。規(guī)則、法律僅僅是從他律的角度給行為者的行為選擇施加壓迫和約束,明白“什么不可為”,有時候可能也會產生一些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結果,但這并不是出自行為主體的內心驅使,不是真正的道德行為。而德性倫理能夠從行為者的靈魂深處產生道德動機,使人上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成為“賢人”甚至是“圣人”,更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道德價值。

      二、德性倫理的困境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滿足。但隨之而來的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問題也對德性倫理的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有人認為,麥金泰爾所擁護的亞里士多德氏德性倫理由于時代的變遷已無法完全適用于當今人們的社會生活,它本身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一)理論困境

      相較于同屬于規(guī)范倫理學的義務論和功利主義,雖然德性倫理擁有自身的優(yōu)勢,但并不意味著它是完美無缺的,它也遭受著一些質疑和批判。規(guī)范倫理認為,“德性”這個詞并不是德性倫理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概念。康德的義務論認為,行動者依靠自身強大的理性和個人意志促使自己依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則去行事,那么他就是具有德性的。功利主義支持者們則認為能夠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利他行為就是有德性的行為。所以,規(guī)范倫理認為,德性只是從行為者的行為選擇所依靠的道德原則中所引申出來的,并沒有什么獨特性。德性具有重要性,僅僅只是因為它能幫助行為主體做出符合道德原則的行為。德性也是沒有內在價值的,具有德性和沒有德性的人的區(qū)別僅在于他們是否嚴格按照道德原則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而德性也只有激發(fā)了正確的行為才具有價值。

      從理論層面來看,德性倫理所主張的價值理念在實踐的角度很難貫徹。德性倫理的核心是追求人內心的良好品質和德性修養(yǎng),它所強調的德性是一種內化于心的道德品格和心理狀態(tài),很難提供一個具體的標準,告訴我們如何去做出行為選擇,而規(guī)范倫理學卻能做到。尤其是亞氏德性論所說的“中庸”“適度”法則,雖然能提供一種智慧去指導我們的行為選擇,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那么具體,它并沒有明確指出這個“中間點”是什么,也沒有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這個“中間點”需要做何種調整,所以無法囊括現實生活的全部方面。很多西方規(guī)范倫理學的支持者認為,就對行動的實際指導性而言,德性倫理并沒有在理論本身中作出明確的說明和界定。

      (二)實踐困境

      共同體社會是指由建立在自然基礎之上的群體所構成的社會,因為人們的目的、動機、德性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時間和較為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所以成員的本能、習慣、職業(yè)或信仰等的共同性會形成穩(wěn)定的社會結合形式,一種原始的或者天然狀態(tài)的人的一致完善的統(tǒng)一體。這種西方的傳統(tǒng)德性倫理標準,在客觀上對于維護當時特定的社會秩序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但是,當代社會與傳統(tǒng)意義的共同體社會還有一定區(qū)別。一方面,有德性的個體與有德性的共同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共同體是建立在有關人員的本能的中意或者習慣制約的適應或者與思想有關的共同的記憶之上的。尤其是當今社會,不同共同體的成員都有各自獨特的道德規(guī)則,只要行為主義遵守其所屬共同體的道德原則,那么它就能被稱為有德性的人。但是,傳統(tǒng)意義的共同體社會則是強調行為主體與其所屬共同體之間的統(tǒng)一關系。另一方面,傳統(tǒng)意義的共同體社會相對較為穩(wěn)定,個人的社會角色變化不會太大,個人的生活也是一個持續(xù)的階段,那么德性就成了維系美好生活的關鍵要素。反觀當代社會,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復雜化,都使得個體的角色更加多變,個體可能成為多個共同體的成員。而每個共同體都有不同的道德原則,那么個人的道德統(tǒng)一性也就很難實現。

      這一系列原因使得人與人之間單純地依靠道德素質和道德品質來了解和評價是很難實現的。相較于傳統(tǒng)社會僅依靠道德修養(yǎng)來維系社會秩序,在現代社會仿佛要更注重規(guī)則和法律的重要性,德性的作用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這也是因為規(guī)范與德性相比更容易讓人理解和認識,一個人是否遵循規(guī)范和法律形式是非常容易察覺的,而內化的德性則很難去發(fā)現和界定。

      三、德性倫理的出路——與規(guī)范倫理的統(tǒng)一

      德性倫理在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時,不得不去尋求適當的出路。德性倫理與規(guī)范倫理相比是更為高層次和卓越的倫理,也優(yōu)于規(guī)范倫理,但是它又不能離開規(guī)范倫理而存在。德性倫理在理論和現實應用中所具有的缺陷也只能在規(guī)范倫理中尋求合適的出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外在規(guī)范的強制約束和指引,那么空有德性概念也是沒有辦法創(chuàng)造一個有德的社會的。

      德性并不是個體的先天素質,不是行為者本能的道德能力或道德傾向,而是一種“獲得性本質”。德性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不僅要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而且要學習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規(guī)范,其中包括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規(guī)范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明確性,使得個體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去做。個體如果不能習得包括道德規(guī)范在內的各種社會規(guī)范,他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社會共同體中的成員,他也不會獲得社會人應當具備的各種德性。

      規(guī)范具有強制性。雖然道德是不具備強制性的,但是如果沒有規(guī)范的強制性,那么人們就不會去學習社會中的各種規(guī)范,不會遵循這些道德規(guī)范去行事,也不會在遵循道德規(guī)范中養(yǎng)成內在的道德習慣,最終內化為自身的良好德性,從而實現德性的提升。所以可以說,制度性的規(guī)范為德性的培養(yǎng)奠定了外部基礎,解決了德性倫理在當代社會中發(fā)展所不可避免的短板。

      從規(guī)范倫理與德性倫理的歷史演變和理論邏輯來看,當代社會正處于規(guī)范倫理與德性倫理關系辯證作用——在當代社會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經濟、文化、政治、科技等快速綜合發(fā)展的基礎上——向德性倫理與規(guī)范倫理關系的統(tǒng)一階段。所以我認為,為了從根源上化解現代社會的倫理學矛盾,達到道德標準的自洽。從規(guī)范倫理與德性倫理在邏輯關系上本身就具有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入手,融合規(guī)范倫理與德性倫理各自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正確和全面地把握、運用規(guī)范倫理與德性倫理的關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與理論價值。

      猜你喜歡
      行為主體道德行為德性
      共情對不道德行為的影響:自尊的中介作用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西部學刊(2024年1期)2024-02-19 10:58:58
      柳亞子書法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34
      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心理學分析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解釋架構
      財會月刊(2018年9期)2018-03-28 18:34:01
      財政違法行為及監(jiān)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網絡政治參與相關問題辨析
      人民論壇(2016年14期)2016-06-21 10:28:34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倫理學研究(2016年5期)2016-02-01 12:46:17
      言語主體與庭審轉述行為主體的多元同現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7
      論《三字經》與兒童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
      双城市| 汝州市| 丰原市| 南京市| 乌拉特中旗| 长沙县| 安徽省| 靖江市| 巴楚县| 桐梓县| 德兴市| 张家口市| 哈密市| 南溪县| 大连市| 青神县| 图们市| 贵州省| 临城县| 望城县| 保山市| 襄汾县| 阳山县| 鄂托克前旗| 吉木乃县| 阿拉善右旗| 北碚区| 阿克苏市| 铜鼓县| 井陉县| 纳雍县| 保靖县| 阿勒泰市| 白朗县| 利辛县| 丹阳市| 平安县| 忻城县| 枣庄市| 四平市|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