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君
【摘要】作文能力差的學生,其表達能力往往也欠缺,主要原因之一是閱讀量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怕寫作文,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即使寫了也言之無物,或空話連諞,或三言兩語。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細心捕捉材料,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挖掘材料。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營造更濃厚的寫作氛圍,教師有必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寫作活動。學困生也有自尊心和好勝心,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fā)揮表揚的效應,盡量挖掘學困生作文的閃光點。
【關鍵詞】初中;學困生;作文能力;興趣;閃光點
這里講的“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語文作文能力不佳的學生,他們在作文方面存在的問題多,如,表達能力欠缺、厭惡寫作、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條理不清;壓力山大、怕寫作文、應付心理、寫完即可、離題萬里;不動腦筋、草率了事、干脆“拿來主義”,等等。那么,如何讓這類學困生輕松作文呢?筆者采取了以下系列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定時閱讀,以讀促寫
學困生看一本書,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持之以恒。為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采用順序漸進法,第一階段先是激趣,選擇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書給學生看,且沒有要求、沒有壓力,讓他們輕輕松松地讀。第二階段再定時、定點、定書、定要求,即每天定40分鐘在教室或去圖書館閱讀;定書就是指定一本適合學情且有趣的書籍給學生閱讀,如《湯姆索亞歷險記》,要求學生每天40分鐘里至少看完一兩章;定要求要先從簡單開始,如,每看完一章,筆者就要求學生簡單復述主要情節(jié)。這樣簡單的要求,學生樂意接受也能做得到。當學生沉浸式的閱讀后就開始追情節(jié),這時就不需要筆者“強壓牛頭喝水”了。長期堅持,不用一個月時間,學生就能讀完這本名著。接著開始第二本的閱讀。這樣,學生們共讀一本感興趣的書,既可以培養(yǎng)堅持閱讀的習慣,又可以互相交流,提高認知水平。
繼簡單要求后提出高一點的要求,如,做讀書筆記、學習寫作方法。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有必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筆者是這樣做的,要求學生準備好一本筆記本,用來做美文閱讀的積累。筆者也會指導學生具體的積累方法,如,列提綱法、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分類別摘抄好詞好句,如,景色描寫、人物肖像、神態(tài)、動作描寫。每周積累一至二篇美文,幾周下來,學生對作文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就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為自己的作文打下基礎。
二、細心捕捉,找“米”下鍋
1.從情感、學習、理想上啟發(fā)思維
學生怕寫作文,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即使寫了也言之無物,或空話連篇,或三言兩語。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細心捕捉材料,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挖掘材料。教師也可以從情感上啟發(fā)學生,如,師生的情誼,同學的友情;從學習上啟發(fā),如,學習的氛圍,學習的苦與樂;從生活上啟發(fā),如,獨立能力、辦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從理想上啟發(fā),如,自己的未來抱負等;從地點上啟發(fā),如,飯?zhí)?、宿舍、操場等地方看到的好人好事或壞人惡事,令人感動的、令人厭惡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等等。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好像有寫不完的事情、抒發(fā)不完的情感。
2.討論身邊的時事,引導說和寫
捕捉材料也可以針對平時出現的問題、現象,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教師可以借助時事激發(fā)學生的真情,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參與討論時說出真情實感。在討論高潮到來時,讓學生停下來,用筆表達出來,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周,宿舍被嚴重扣分,流動紅旗沒了。于是,在班會課上進行討論:為什么被扣分?怎樣對待宿舍紀律?學生由開頭的互相推諉,到后來的主動提出“要有責任心”。其過程,學生爭論激烈,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時,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爭論中進行自我教育,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學生日記內容豐富,語言自然流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決心,看了真讓人感動。
在方法上,可以引導學生先說后寫。如,看了《尼克訪談》,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小A回答是他的頑強。那么,他的頑強表現在哪里呢?是什么讓他這么頑強呢?學生經過提示和自己的所看所得,他們說起來眉飛色舞,寫起來順理成章。
三、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營造更濃厚的寫作氛圍,我們有必要開展多種多樣的寫作活動。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開展“校園記事”“班級書信”“視頻寫作”等活動。
1.開展活動需注意抓好時效性
“校園記事”這個活動很適合初一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上半學期,因為學生對新校園新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大部分學生能寫出真情實感,如,《開學第一天》《今天我們犯錯了》《宿舍大掃除》《淌在我心中的暖流》《體操比賽》《團結合作》《走進陌生的校園》《有趣的一天》《寄宿中的點滴生活》《驚心動魄的一節(jié)課》《宿管阿姨》等,內容豐富,感情真實?!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會如實地把在學習生活中觀察到的、體會到的寫進作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靈感,筆者還設立了上傳獎和評價獎,學生可以在博客上看到豐富多彩的作品,從中獲得寫作的素材或靈感或方法。
2.視頻寫作要緊密結合生活動態(tài)
如,端午節(jié),為了抓住時效性,筆者給學生觀看東莞端午節(jié)龍舟賽的視頻,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無比興奮。筆者指導學生模仿課文《觀潮》的寫作方法(在準備階段先評講《觀潮》),場面的壯觀、賽手的勇猛、觀眾的激動,學習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方法。這樣,學生既具備了寫作素材又掌握了寫作方法,解決了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學生寫作的熱情和效率明顯提高。
3.整合課文,遷移寫作方法
為了強化活動效果,筆者還指導學生整合課文中的“場面描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教讀書的場面描寫、《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等,從中學習什么是場面描寫,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以及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的肖像、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的描寫方法。然后用“導演拍電影”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學習導演拍電影時抓拍近景、遠景、全景的方法,并播放《放牛班的春天》指導學生判斷哪些是近景、遠景、全景。待學生掌握方法后再實踐演練,看視頻《升旗》片斷,要求學生選一個角度進行寫作。整個活動開展得比較順利,學生的寫作熱情比較高,寫作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亮閃光點,享成就感
學困生也有自尊心和好勝心,所以要盡可能多地發(fā)揮表揚的效應,盡量挖掘學困生作文的“閃光點”,哪怕只有一個生動的句子,也不輕易忽視?;蛟谂Z中勾勒其閃光點,或將其“閃光點”亮出來,以滿足其成功感。于是,筆者在講評作文時,除了評析優(yōu)等生的佳作之外,還特別注意講出學困生作文的“閃光點”,讓學困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追求。
若學生成果受到了肯定,那么他的寫作積極性就會上來。有一次寫校園記事,很多學生寫到宿管,但往往只寫宿管嚴厲的事。而小B卻能寫到性格的兩面性,他的題目是《那一聲呵斥》,寫了宿管管理紀律時的嚴厲,還寫到宿管慈愛的一面,事件具體、感情真實,讓筆者眼前一亮。為此,筆者在班上大力表揚他,還作為范文朗誦,并讓他上傳博客。他很高興,周五時特地尋找作文本,說周末回家上傳博客,后來每次作文他都很認真地寫。
學有方法,教無定法。筆者相信,只要教師能像孫悟空那樣在教法上有“七十二變”,那么就能找到讓學困生輕松寫作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張同敏.興趣是寫好作文的關鍵[J].科技信息,2012(4).
[2]石曼麗.關于作文教學中突出實用性問題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4(2).
[3]劉祥,王朝江,張盈珺.作文是本難念的經——關于作文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與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