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文章結合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情況,探索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大單元教學視角和混合教學模式為依托,借助六年級上冊“走進外國名著”單元的語文課程教學經驗,梳理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初始形態(tài)——微課+學習單。在智慧教室助力下,混合教學模式得以不斷融合,實現了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微課+學習單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10-0079-03
后疫情時代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如何開展?每個學校都在結合時代發(fā)展背景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著。立足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初心。將網絡資源引入語文課程教學中,實現資源整合,積極探索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有效的教學路徑之一。把在線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起來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引導,使深度學習得以發(fā)生。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還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講授的弊端,讓學生在情境和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完成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結合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我們學校探索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我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發(fā)課程資源,以課程資源包的方式,通過平臺推送給學生,進而使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落地生根。
一、微課+學習單的方式,整合教學資源
在備課之初,我們教研組的全體成員認真研讀單元導讀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遏敒I遜漂流記(節(jié)選)》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外國名著”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旨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品讀例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最終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經典和優(yōu)秀作品的習慣。我們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以及實施的路徑,以活動任務為抓手,以板塊化教學為組織形式,通過多元評價,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我們借助徐州小學語文公眾號的“名師微課”等多種網絡教學資源,帶領學生走進外國名著閱讀之旅。線上,我們推出了“名師微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微課推送給學生。每一次微課都是經過名師精心打磨的,教學目標清晰,教學重難點突破方法多樣,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線下,我們針對每一課設計出任務明確的導學單。學生能夠清楚知道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的效果自然不錯。
(一)借助線上資源,引導學生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自主建構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播放了徐州市睢寧縣實驗小學王威老師的微課。微課里,教學重難點突出,學習活動任務明確,在板塊化的設計中,運用了問題驅動教學。通過微課學習,學生不僅對文章有了整體感知,而且對梗概的寫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借助小標題的方式來概括主要內容,并且對重要的情節(jié)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二)組織線下學習活動,檢驗、鞏固、轉化線上知識的學習
我們引導學生借助學習單(下表)進行線下自學。
學生自主完成導學單。在完成學習活動一、學習活動二后,他們對魯濱遜這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列舉小標題的形式,他們對整本書的脈絡結構有了整體的把握,這更加刺激學生想要去讀一讀具體的章節(jié)。
學完本課,我們還找來了《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并設計出主問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為什么是男孩子必讀的書?女孩子不需要讀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陳述的理由也具有說服力。生活在當今社會,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多,獨立生活能力欠缺。對此,學生有的說:“老師,我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一個人在沒有家人的幫助下獨立生活一天會是什么樣子?!庇械恼f:“當我們碰到作業(yè)多一點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偷懶。和魯濱遜比起來,我真的是太弱了?!痹谛聲r代,男孩和女孩平等的意識更深入人心,學生覺得女孩子讀這本書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這本書的作者笛福所說:“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p>
(三)基于學生學習水平,實施課外線上學習監(jiān)控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有差異的,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當堂掌握并吸收的,有的學生能吸收90%,有的學生只能吸收30%。因此,充分的預習和復習是十分必要的。線上資源包和助學單可以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預習和復習。教師可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借助網絡布置分層作業(yè)。例如,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布置他們閱讀部分內容,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對理解能力中等的學生,布置他們評價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人物圖譜等方式,深化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對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布置他們在網絡上借助思維導圖梳理情節(jié),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小說的主題思想的認識。對線上學習的過程,必要的監(jiān)控非常關鍵。因為線下教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監(jiān)控是在場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通過眼神、動作、語言等多種方式提醒學生。而在線上教學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客觀狀態(tài)是觀察不到的。所以,有效的反饋練習設計很關鍵,學習的過程性材料的展示也很關鍵。
此外,我們還要發(fā)揮家校教育的合力,讓家長的監(jiān)控更加科學和有力。語文課程本身的趣味性和內容的豐富性能夠極大地吸引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學完《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一文后,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整本書的活動。有的學生在小黑板上主動打卡,堅持閱讀;有的家庭,開始了睡前故事會,家長作為聽眾聽孩子講書中的片段;有的家庭,家長和孩子一起探討喜歡的人物。我們從單篇課文學習開始,在不經意間悄然打開了整本書的閱讀之旅,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借助家長的力量,提升了課外閱讀的質量。
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的探索,不僅拉近了學生和文學名著的距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延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質量。
二、智慧教室助力混合教學模式深度融合
(一)建設智慧教室,為混合教學保駕護航
智慧校園的建設為教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目前,我們學校36個教學班,每個班級都配有希沃白板、電子班牌子系統(tǒng),學校還建設了3個錄播教室、2個多功能報告廳。
每個智慧教室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把多個子系統(tǒng)整合為一個數字化教學環(huán)境支撐體系,借助“希沃”“鴻合”“學樂云”等多個平臺,直接搜集課件、音頻、視頻等資料,通過大屏幕精彩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智慧教學系統(tǒng)不僅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采集師生的課堂學習行為,還能呈現相關數據、分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且把教與學的活躍程度可視化地呈現出來,最終生成科學的、有效的課程學習質量報告。這種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建構,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和課堂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反饋信息,科學有效地助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
我們的學校雖然是農村學校,但是校長非常重視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聘請專業(yè)人士來學校培訓。教師們積極參與各種培訓,不斷練習,大部分教師都基本掌握了智慧教室的設備操作方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熟練使用智慧教學軟件,吸收消化更多的智慧教學理念,熟悉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流程,教學收獲頗多。
每周一次的教研課,教研團隊精心打磨課件。在錄播教室,利用“小魚直播”,開展兩所學校的聯盟活動。一個教師上課,不同的班級在不同的時空下,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如我校吳老師在執(zhí)教《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時,借助網絡搜集《魯濱遜漂流記》電影中魯濱遜流落荒島的片段 ,設計了學習活動一:說一說對人物形象的感受,猜一猜電影片段接下來的情節(jié)。這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教師順勢導入新課,錄播教室的大屏給予兩方學生巨大的視覺沖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期待。電影場景的感染力,讓學生瞬間回到了那個年代,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學習活動二:默讀梗概,用小標題概括的方式梳理節(jié)選部分的主要內容,小組合作制作思維導圖。智慧教室的創(chuàng)建讓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走向了新的可能。
(二)平臺展示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吳老師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時,先把學生小組合作繪制的思維導圖,借助“學樂云”平臺展示出來,再讓小組推薦學生進行講解。在生生互動中,學生對節(jié)選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的認識更加深刻,對魯濱遜的人物形象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激發(fā)了他們讀整本書的興趣。教師又相機展示學生各種各樣的學習成果,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力量,學習的自信心逐步增強。
(三)系統(tǒng)反饋學習過程,實現雙邊教學最優(yōu)化
有效的反饋是師生進行課堂互動的關鍵因素之一。有效的反饋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吳老師課后借助“學樂云”平臺作業(yè)庫里的習題,隨機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學生提交答案之后,系統(tǒng)會自動對學習結果進行分析,每道題目的正確率顯而易見。對錯得特別多的題目,教師可以及時講解。教師還可以借助“學樂云”平臺,給學生布置音頻或視頻類型的作業(yè),這樣不僅豐富了作業(yè)形式,也減輕了學生書面作業(yè)的壓力。有效的練習形式,適時的作業(yè)反饋,最終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
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的價值和意義
作為一線教師,要關注時代的發(fā)展,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整合課程資源,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設計靈活的教學方式,以適應學生實際的學情。新時代的教師在課堂中應起著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說教式的“滿堂灌”,應該積極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借此機會,我校積極探索,采取線上指導+線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之前,借助網絡資源,我給學生提供了資源包。資源包里有:《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的作者笛福的簡介、本書的寫作背景、電影《魯濱遜漂流記》視頻。在資源包的助力下,學生對這本小說的寫作背景和大概內容有個初步的認識,進而拉近學生和外國名著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我們班的學生看完資源包里的電影后,紛紛在學習交流群里展開討論:有的學生佩服主人公的冒險精神,有的學生被主人公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折服,還有的學生主動結合今天的幸福生活,反思自身獨立精神的缺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在完成《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線下自學之后,我引導學生參加“釘釘”直播,交流閱讀感受。學生把自己制作好的小卡片、思維導圖展示在群里,大家互相學習、評價、補充。
微課+學習單的教學模式,借助線上學習資源豐富、直觀的優(yōu)勢,延展了學習的空間,拓展了師生、生生互動的空間,同時也發(fā)揮了線下導學單助學扎實有效的特點,讓學生的學習更深入、更有效。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不僅僅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不僅僅是教學活動的新花樣,而是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更多可能性,讓學生的學習走向了更深層次。在后疫情時代,我們要結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和教學的規(guī)律,不斷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既要考慮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又要考慮傳統(tǒng)線下教學的優(yōu)點,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這樣既能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能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不斷推動深度學習的開展。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