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棟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政治之中的基本理論,并結合政治課程的相關案例,對政治的理論有著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對于學生而言,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之中,逐漸形成自己對政治案例的看法與想法,代表思維能力的形成,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下一階段的政治教學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高中政治教學的目標,主要包含以下的三個方面,首先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一節(jié)課之后,能夠掌握本節(jié)政治課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其次是能力方面,在明確這些基本概念之后,能夠辨別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且對簡單的政治案例進行分析,最后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方面,高中政治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政治理論知識,并且利用政治的視角,對政治案例進行分析與闡述,形成自己的政治思維,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突出性的作用。因此,筆者結合案例高中政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仔細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
一、思維能力的分類分析
思維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需要積累足夠的理論知識,在理論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自然利用政治思維,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過程之中,這是分析思維的形成過程,對問題的分析之中,在分析模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這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具體表現(xiàn),而且在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與實踐,這是實踐思維的形成,那么從上述的三種思維能力的形成,可以看出每一種思維能力都是高中政治教學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與難點。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價值
長期以來,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政治課程考試分數(shù),教師一改傳統(tǒng)教學方式,增添政治案例,讓學生從這些政治案例之中,領略到政治理論的內涵,從而能夠提升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對知識的消化能力,以及與班級之中其他學生相互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具體比如說,教師可以結合今年兩會的主題,讓學生分析兩會的召開,對于百姓生活的影響。學生可以相互之間對自己身邊的變化展開交流與溝通。學生通過相互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三、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教育內容以及教學層次過于單一化,可以看出部分學校只是對政治中的課本理論進行講解,但是并未結合生活實例,對這些理論進行闡述,這樣就會造成政治的相關理論十分空洞,由此可見,在今后的高中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教師們不能單純向學生們講述政治的理論,這些理論對于學生們而言沒有實際的作用,因此,教學內容的過于單一,就成為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問題之一。
(二)政治課程的形式偏向理論化以及程式化
部分高中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主要的教學形式就是板書式的教學,而這一教學模式,與當前時代的發(fā)展顯得格格不入,因此,政治課程的理論化與程式化傾向過于嚴重,會嚴重抑制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政治課程的形式偏向理論化與程式化[1]。
四、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驅動下,教師注重對學生們的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這一意識的養(yǎng)成,借助媒體等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準備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素材,并以小視頻、小短片的形式,為學生進行播放,從而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就能夠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政治思維。并且借助這些多媒體等的形式,加深自己對于政治理論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政治案例的認識與理解。
(二)正確對待學生個性化的見解
目前,思政課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的個性化的見解,學生在分析政治課程之中的案例時,需要對政治案例進行仔細與客觀的分析,一方面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在分析的時候,突出個人的觀點,并形成對于案例的思維邏輯,學生在擁有自己的思維邏輯之后,才能夠對政治案例進行理解與認識,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正確對待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就成為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養(yǎng)成的關鍵策略之一[2]。
(三)構建科學有效教學評價機制
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對學生參與思政課的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動態(tài)性的調整,其目的在于,構建科學的有效教學評價機制,該機制的建立,讓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程的時候,能夠具有基本的學習思路,并且在學習基本的知識之后,借助課后習題訓練、課堂提問、課后討論等實踐性活動,加深自己對于政治之中基本原理的認識與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需要對自己在課程學習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教師對學生參與課后習題、課堂表現(xiàn)、課堂提問以及課后討論等的實踐性活動進行評價,并對評價的結果進行分數(shù)化的呈現(xiàn),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學習政治的時候,出現(xiàn)的問題,并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糾正,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高中政治的學習之中,為今后高中政治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合理化的借鑒[3]。
結束語
本文從思維能力的分類分析出發(fā),具體從以下的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分別為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正確對待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構建科學有效教學評價機制。本篇文章認為在今后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需要把握課堂教學的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為今后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現(xiàn)實性的依據(jù)以及合理化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武俊霞. 思維導圖在培育高中生政治學科思維中的應用探究[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6):0016-0016.
[2]曹燕琴. 對高中政治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東西南北:教育, 2020(2):0001-0001.
[3]李永茂. 借助思維導圖 開展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J]. 成才之路, 2022(1):000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