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同的政治信仰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決不能背離和拋棄這一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精神內核。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終極價值追求,對政治信仰的堅守關乎對歷史的理解、對現(xiàn)實的判斷和對未來的預期。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要從其理論基石中準確把握其獨有的內涵特征,并從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統(tǒng)一的角度進一步理解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終極價值追求的政治信仰所蘊含的價值意蘊,以期從深化理論認知、厚植傳統(tǒng)文化、建構制度體系中深化堅定政治信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精神內核;價值追求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2)03-0003-05
信仰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對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薄?〕519政治信仰是政治理性的一種內在反映形式,是政治方向、立場、觀點、態(tài)度等方面的外在綜合表現(xiàn)。這里的“信仰”是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質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理想和政治觀念的集中彰顯,關乎民族復興大業(yè)和共產主義事業(y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終極價值追求。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如何認識政治信仰之于黨的建設的價值意蘊,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激勵黨員干部堅守政治信仰,是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課題。
一、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的學理探討
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基礎之上,是不同于宗教信仰的崇高信仰,是政治理性的內在反映形式,具體表現(xiàn)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政治信仰關乎對歷史的理解、對現(xiàn)實的判斷和對未來的預期。從學理層面對政治信仰進行探討,有助于進一步把握政治信仰的深刻內涵,為新時代共產黨人堅守政治信仰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
(一)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的內涵界定
政治信仰是人類社會產生政治活動以后,某一特定社會或國家的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和政治體系的信服和推崇,并以此作為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和行為準則。政治信仰主要體現(xiàn)在對政治理念、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廣泛認同和極力擁護上,是不同于宗教信仰和道德信仰的一種崇高信仰。
首先,政治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信仰表現(xiàn)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活動,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宗教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特定教義教條的信奉,并以此指導、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我國,研究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實質上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與宗教信仰進行區(qū)分。一是對信仰的主體進行考察。政治信仰的主體不只是共產黨員這個群體,還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體人民。而宗教信仰屬于個人生活領域的信仰,主體是信奉某種特定教義的人群。二是考察信仰的客體。政治信仰的客體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內容的科學真理。而宗教信仰的客體是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物,它不依賴于現(xiàn)實世界而存在,而是建立在人們想象的“彼岸”世界之中。人們信奉的是某種神圣形象,其實質是非理性的神秘主義。三是考察信仰實現(xiàn)的可能性。政治信仰以客觀現(xiàn)實為基礎,以科學真理為指導,在人類的不斷實踐和不懈努力下定能實現(xiàn)。而宗教信仰以虛幻世界為基礎,把希望寄托于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是信仰者心中的情感寄托,在現(xiàn)實條件下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其次,政治信仰不同于道德信仰。道德信仰是人們具有意識以來內心對某種道德理論和道德理想的信奉和崇敬,并以道德規(guī)范約束個人行為,追求至善的終極目標,目的是建立理想的社會。從信仰涉及的領域來看,政治信仰重點關注社會的公共生活,而道德信仰以私人生活領域為主。從信仰的評價標準來看,對政治家的評價,一般以他的政治理想、政治行為、政治目標為標準,而對道德家的評價一般以他的道德品行和道德追求為標準。政治信仰與道德信仰并非嚴格對立,兩者關系密切,道德信仰能夠給予政治信仰強有力的道義力量和合法性,同樣政治信仰能夠給予道德信仰更多的社會支持??傊涡叛龊偷赖滦叛鲎鳛橹饕男叛鲂问?,對于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的理論溯源
首先,唯物史觀是政治信仰確立的理論基礎。恩格斯指出,“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yōu)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世界觀作為理論的基礎”〔2〕599。從辯證唯物主義中對人的主觀意識和客觀存在之間關系的經典表述中可以明確,“人們的意識取決于人們的存在而不是相反”〔2〕598。由此可見,唯物史觀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同時還是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的世界觀。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唯心主義者曾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理解為神和絕對觀念的產物,他們用頭腦中幻想的聯(lián)系來代替現(xiàn)實存在的真實的聯(lián)系。在唯心主義觀念下,現(xiàn)實的一切空白都可以用純粹的臆想來填補。這種唯心主義觀點長期統(tǒng)治著人們對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宗教是當時人們的唯一信仰。而唯物史觀的誕生,批判了以往人們對宗教和一切唯心主義哲學的信仰,揭示了現(xiàn)實存在間真實聯(lián)系的本質,其方法論和世界觀所具有的真理性、科學性逐漸使人們在現(xiàn)實的社會物質生產活動中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為人類指出通向共產主義的正確道路,并找到實現(xiàn)這一遠大理想的社會力量,即無產階級。一言以蔽之,唯物史觀的基本內涵就在于,發(fā)現(xiàn)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論證資本主義從產生到滅亡的科學依據(jù),揭示共產主義終將實現(xiàn)的歷史必然性,為共產黨人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鋪平道路。
其次,唯物辯證法為政治信仰的建構提供理論依據(jù)。政治信仰不是建立在“直觀”基礎之上,而是需要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分析與論證,要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方法實現(xiàn)其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構建。辯證法是集科學與理性為一體的科學方法論。建立在這一科學方法論基礎之上的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維度:第一,馬克思的“三形態(tài)”學說反映出政治信仰在辯證法基礎上形成的第一個層面的內容。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大致經歷了依次更替的三大社會形態(tài):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以上三個階段構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fā)展過程?!叭螒B(tài)”理論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馬克思從這一理論維度闡明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第二,辯證法是在“階級對立”和“消滅階級”的意義上運作的。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私有制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譴責了那些構成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的社會關系,并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自我毀滅”的歷史必然性。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毀滅不在于外部力量對它的否定,而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內部矛盾的不可調和性促使它走向滅亡。唯物辯證法從以上兩個方面科學論證了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為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提供了理論依據(jù)。6E2E107E-4C8C-46AA-A6B0-1C02F9A15D28
二、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信仰的價值意蘊
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終極價值追求。從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統(tǒng)一的角度解析政治信仰之于黨的建設的價值意蘊,需要在政治信仰之于黨的政治建設、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承諾、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內核的內在關系中去進一步探究。
(一)政治信仰貫穿于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目的
任何一個政黨都必定有其特定的政治學說和政治綱領,集中表現(xiàn)為本組織對政治問題和社會構想的基本觀念,這是政黨進行政治活動的行為依據(jù),也是凝聚政黨成員的精神支撐。政黨政治信仰的形成主要表現(xiàn)為對某種政治理論、綱領和主張的尊崇和堅守,并以此作為其實現(xiàn)政治目標的根本依據(jù),人們可以通過政黨的信仰來判斷政黨的價值目標和執(zhí)政水平。工人階級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產生,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資本主義制度下引發(fā)的經濟危機將勞動人民帶入了嚴峻的生活境況中。為改變生存環(huán)境、擺脫現(xiàn)存生產方式,工人階級萌發(fā)了朦朧的革命意識,力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會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和嚴密的組織,自發(fā)的工人運動只能形成工聯(lián)主義意識。雖然反抗能給工人階級的生存境遇帶來暫時的改善,但卻無法徹底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世界工人運動的現(xiàn)實狀況已經證明,工人階級政黨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可行的政治綱領,才能帶領整個階級完成政治任務、實現(xiàn)政治目標。馬克思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政黨的原則性綱領是全世界人們用來衡量黨的運動水平的里程碑〔3〕。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確立為工人運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前進方向,自此,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便成為工人階級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執(zhí)著追求的政治理想。
確保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是進行政治建設的基本任務,而政治上的先進性離不開政治理論的科學性和政治信仰的堅定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堅守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信仰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主要目的。工人階級政黨在實現(xiàn)自身解放和加強自身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比其他一切政黨更需要堅定政治信仰。因為工人階級歷史使命的完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是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許多問題并不存在現(xiàn)成的解決方案,很多未知的領域還需要進行艱難的探索。恩格斯指出:“只有清晰的理論分析才能在錯綜復雜的事實中指明正確的道路?!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居于首位。黨的政治建設以堅定的政治信仰為邏輯起點和目的歸宿,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根本上要加強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建設,強化政治意識,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以堅定的政治信仰迎接新征程上的風險和挑戰(zhàn)。
(二)政治信仰彰顯于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承諾
政治信仰是政黨政治行為的內在依據(jù),通過提供理性化的工具使政黨指導下的政治生活合法化、合理化,憑借政黨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標,使人們投身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政治信仰大體有兩種不盡相同的含義:一是個體經由自我辨識活動確認自己歸屬于何種共同體。二是個體對自己所屬政治共同體的期待。在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中,政治信仰存在于意識形態(tài)的深層,通過意識形態(tài)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唯有建立在客觀規(guī)律基礎之上,才能符合社會要求,獲得人民擁護,鞏固執(zhí)政地位。
堅持“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是共產主義者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信仰的階級立場規(guī)定了政治信仰的本質內涵。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運動不僅服務于“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而且“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馬克思主義不僅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論工具,指明通往未來社會的正確方向,還為我國找到了帶領人民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的政治領導力量,即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旨歸的崇高信仰,是指導和激勵共產黨人為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進行持續(xù)奮斗的精神支柱。
(三)政治信仰契合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內核
全面從嚴治黨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目的在于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的先進性是實現(xiàn)黨長期執(zhí)政的基礎,先進性建設也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包括思想、作風、行為等多方面,其中思想純潔性是基礎性的,是保證其他方面純潔性的前提?!榜R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薄?〕91政治信仰是政治行為的先導,是共產黨人從事政治活動、約束自身行為的內在依據(jù)。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來自于對政治信仰的堅守,而只有加強全體黨員的政治信仰建設,才能保證全黨在思想上不忘初心、在道德上堅守底線、在行動上嚴于律己,永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zhàn)斗力。
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舉措,堅定的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戰(zhàn)勝困難挑戰(zhàn)、抵御風險考驗的強大思想武器。目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嚴峻挑戰(zhàn),國內多種社會思潮并存,多元化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直接影響共產黨人的判斷標準和價值選擇。因此,全面從嚴治黨就需要在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上與錯誤思潮劃清界限,明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執(zhí)著追求,通過創(chuàng)造性理論和偉大實踐成果驗證馬克思主義穿越時空的科學真理性和革命批判性,確保全黨在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運動過程中本色依舊。所以,堅守政治信仰與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內核是高度一致的,具有嚴密的契合性。
三、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政治信仰的實踐路徑
政治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終極價值追求,是凝聚全黨、團結全黨的精神力量。新時代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在深化理論認知、培育文化根基、建構制度體系中堅定政治信仰,增強黨性,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
(一)深化政治信仰的理論認知6E2E107E-4C8C-46AA-A6B0-1C02F9A15D28
堅定政治信仰首先要建立在對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和對理想社會的高度認同之上,這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毛澤東指出,“如果黨有一百至兩百個系統(tǒng)而不是零碎的學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量”〔6〕533。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是建立在對其思想邏輯和理論體系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上。學愈深、信愈堅、行愈篤。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馬克思為人類提供的整個世界觀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而不是現(xiàn)成的教義和教條〔7〕。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絕不是封閉僵化的思想、無產階級理論殿堂的終點,而是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思想起點。
深化理論學習是提高共產黨人政治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的現(xiàn)實要求,也是堅定政治信仰的重要基礎。一個政黨政治上的成熟源于其指導思想的成熟,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的深度和廣度,直接決定其思想境界的高度和政治敏銳性的程度。從人類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和世界政黨興衰更替的歷史啟示來看,堅定的政治信仰是政黨組織權威性和執(zhí)政地位穩(wěn)定性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性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義的理解和把握,這就需要號召廣大黨員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認識其中的歷史邏輯,找準未來的前進方向。理論上堅實,才能信仰上堅定。理論觀點的學習是對共產黨人的淺層次要求,更為關鍵的是要通過學習將其內化為精神力量和政治信仰。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寶庫和“看家本領”,常學常新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是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
(二)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信仰信念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植根于幾千年歷史傳承之中,這些寶貴的思想資源,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中國扎根的深厚土壤。早在1938年毛澤東就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繼承著一份珍貴遺產?!薄?〕544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著融會貫通之處。馬克思主義在百余年中與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相結合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雄辯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相融性。
儒家文化內涵豐富,其中包含了“內圣外王”的道德修養(yǎng)、“以人為本”的治國方針、“為政以德”的施政原則、“大同社會”的價值追求等。儒家學說涵蓋政治生活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在傳統(tǒng)社會中以政治信仰的作用左右著人們的政治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生活風貌,能夠為形成社會成員的團結友愛和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幫助。伴隨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傳統(tǒng)政治信仰在新的語境下也需要新的詮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充分汲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挖掘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的思想因素,培育家國情懷,堅定政治信仰,充分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增強政治信仰的潛在作用。
(三)建構政治信仰的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理論是靈魂,制度建設是保障。我們既注重解決思想問題、擰緊‘總開關,又注重解決制度問題、上緊制度規(guī)矩發(fā)條?!薄?〕人們對某一政治信仰的堅守,一方面取決于信仰本身所具備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取決于信仰主體的情感認同和群體成員的相互監(jiān)督和約束。人們的認知能力和個人情感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必然會引起政治信仰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認同度偏低會導致出現(xiàn)信仰搖擺、弱化的現(xiàn)象。中國共產黨是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的政黨,黨的理論在實踐中實現(xiàn)多次歷史性飛躍,黨的信仰體系也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xiàn)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內在的情感認同、自我約束與外在的監(jiān)督和管理缺一不可,這就需要健全的制度體系,用體制機制保障政治信仰建設的實效性。
新時代建構政治信仰制度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建立政治信仰建設的理論學習制度??茖W的思想理論是堅定政治信仰的前提,理論的堅定為信仰的堅守提供保障。加強理論武裝是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必然要求,學透理論、悟透真理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第二,健全政治信仰建設的監(jiān)督制度。共產黨人能否堅守政治信仰不僅需要黨員的自覺意識,還需要組織和群眾的有效監(jiān)督。黨內監(jiān)督與群眾監(jiān)督兩者結合是保證黨員堅定信仰的有效形式,通過定時對黨員的信仰狀況及行為進行檢驗和監(jiān)督,糾正黨內作風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人民服務過程中同樣需要依靠群眾監(jiān)督端正思想、規(guī)范行為。第三,建立政治信仰建設的自我教育制度。自我教育是黨員從客觀實際的角度審視自我的主觀行為,把自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查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糾正思想偏差,解決實際問題,以實現(xiàn)自身素質和政治覺悟的不斷提升。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6.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4.
〔6〕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8〕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556.
責任編輯 郎明遠
〔收稿日期〕 2022-04-18
〔作者簡介〕 卞明月(1994-),女,山東泰安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6E2E107E-4C8C-46AA-A6B0-1C02F9A15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