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月
【推薦語】
淌過青春期的河,家長幫助孩子挽起“性教育”的褲腳,孩子才敢勇敢地邁出步伐,堅定地走向青春的彼岸。
【書籍簡介】
《從尿布到約會》作者是美國權威性教育專家——耶魯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黛布拉·哈夫納。該書在美國已經暢銷了20年,被譽為“性教育圣經”。
掃碼聽
很多家長發(fā)現,初中生才是最難教育的。孩子仿佛一下子和家長拉開了距離,不再像以前那般親昵,對異性有了好感,有了性沖動,對性不可避免地有很多好奇,但是家長和孩子卻不約而同地對“性”諱莫如深、閉口不談。性知識的匱乏也成為家庭性教育的絆腳石。但不可否認的是,性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必不可少。一次巧合,我讀到了《從尿布到約會》這本書,我覺得家長們可以從這本書里得到不少有關性教育的啟發(fā)。
作者在書中針對學前時期、小學時期以及小學高年級及初高中三個時期進行分階段敘述。本書的第一部分強調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并給孩子和家庭普及性知識。
對于學前時期的性教育,家長要教會孩子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包括性器官。這些知識可以在孩子洗澡的時候、尿尿的時候或者提出疑問時教給孩子。相關的繪本有很多,如《我們的身體》《大衛(wèi)向前沖》等等。在生活中,我看到很多家長避重就輕,基本上只介紹其他器官,而且對于性器官的名稱,傳遞給孩子的也不是專業(yè)術語。父母教孩子認識身體時,應該對身體所有部位一視同仁。家長只對生殖器官使用委婉地表述,就等于告訴孩子生殖器官是讓人覺得不舒服或與眾不同的,羞恥與避諱便在無形中深入孩子的內心。從小教孩子正確地表述性器官的名稱,是在培養(yǎng)孩子有效抵制性侵害、準確說出性侵害事件的能力。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寫道:“性健康的青少年,他們的父母把青春期的性教育視為重要責任,并且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以便自然輕松地討論性話題。性健康的青少年知道,他們隨時可以向父母尋求幫助,因為父母深深地愛著他們?!倍斚滦越逃F狀卻不容樂觀,在保守思想的束縛下,家長沒有接受過科學、系統(tǒng)、正規(guī)的性教育學習,對性教育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此類知識無需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知道。還有一些家長認為過早性教育會導致兒童、青少年早熟,另外,一部分家長在不知如何教、怎么教的情況下采取回避態(tài)度。
9~18歲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一個人從生理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展階段,生理成熟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有性生育能力。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沒充分認識自我的情況下,在激素水平作用下,對自我出現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應產生強烈的好奇感和疑惑感。這時,性知識的需求和回避就產生了矛盾,無形中將獲得性知識的來源推向旁門左道。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哪些性知識呢?我們要告訴孩子他身體器官發(fā)生的變化,尤其要關注女生月經的到來,我們要詳細講解月經的來源以及經期自我保護和衛(wèi)生知識,還要告訴孩子這一天到來的意義。家長也要告訴男孩子身體的變化,變聲、長出喉結、胡須的生長、陰莖的變大及睪丸的發(fā)育等等,還要注重身體發(fā)育過程中的問題,如遺精現象、性沖動等等這都是正?,F象。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要把握這幾個可教時刻,并且學會恰當的處理方法。
中學時期的早戀傾向:尋找一些能和孩子共同做的事情。比如一起去購物,打球、鍛煉身體,或者共同培養(yǎng)某一個愛好。盡可能多陪伴,單純用心相處,能夠降低孩子向外尋求情感寄托的訴求。
與熱戀期的孩子談性教育:不論做什么,都必須做好承擔結果的準備;為愛付出全部,并不一定能維系更長久的愛情;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
做孩子的堅強后盾:不管什么時候,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允許他們犯錯,爸爸媽媽知道他們有時候的犯錯是無意的或者是缺少自控力的,但是爸爸媽媽依舊愛他們,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做他們的后盾。
對于孩子來說,性教育什么時候都不算晚,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需要性教育,性教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沒有什么害羞的。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讓孩子真正順利地度過青春期,給自己的青春留下美麗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