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相關熱點問題解析——專訪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熊璋教授

      2022-06-29 06:23:00本刊編輯盧秋紅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新課標科技

      本刊編輯 盧秋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教材委員會科學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教學指導專委會副主任,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

      近日,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標準基于培養(yǎng)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明確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為首次制定。為了更好地學習和貫徹落實信息科技新課標,記者專訪了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熊璋教授。

      新起點:信息科技課程獨立開設

      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研制的背景是怎樣的?為什么要把信息技術課程名稱變更為信息科技?

      信息技術課原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不是獨立的國家課程,這與信息科技在現代社會發(fā)展中越來越大的作用是不相稱的。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中國的數字經濟時,號召全民全社會都要提升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這提醒我們要對信息科技的教育有足夠的重視。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中小學應該開設信息科技課程。信息科技課程繼續(xù)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里是不合適的,信息科技在這一次教育部頒布的課標中成為一個國家標準課程是與時俱進的。

      課程名稱確定為信息科技,原因在于信息技術不足以反映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全貌。尤其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教學實踐中,在很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初始階段主要是打字教學,后來演變成辦公軟件的使用和操作教學,再到后來教授簡單的編程語言。這些都是受“信息技術”名稱和觀念影響,它很難反映信息科學的本質,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目標。新課程要體現“科”與“技”并重,符合素質教育目標,反映信息科學本質,并實現信息科學技術的育人價值,因此更名為“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課程在所有課程中的課時占比是如何確定的?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課程標準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yōu)化課程設置。信息科技課時數的確定基于兩個條件,一是信息科技課程實現了從0到1的變化,即從完全沒有課程標準到有課程標準;二是國家倡導五育并舉,多數學科課時數總體上受到壓縮。具體而言,課時的分配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工作,信息科技課時數占總課時數1%到3%,相比部分學科并不低,同時有彈性的調整空間。各地在具體實施教學時可以進行調整,課時數量的最低要求是占比1%,意味著必須開設信息科技課。部分地區(qū)根據自身現實情況可以調整課時安排,最高可將信息科技課時數調整到3%。

      請您簡單介紹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研制過程和課標研制組成員構成情況。

      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fā)揮關鍵作用。信息科技課標的制定經歷組建隊伍、總體設計、調研論證、組織修訂、開展測試、征求意見等環(huán)節(jié)。課標研制組成員由三部分人員組成,國內高等教育院校的計算機科學家、師范院校學科教育專家、一線教研員和骨干教師。這種組合讓新課標既符合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又符合學科教育本質,還符合中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信息科技新課標的研制過程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歷時3年,經歷二三十輪的修改和打磨,充分調研走訪中小學校,征求一線教師意見,與兄弟學科交叉研討,進行試講、試用、試測,旨在確保信息科技課程圍繞核心素養(yǎng),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

      新要求:創(chuàng)新教與學模式是新課程落地實施的關鍵

      新課標的落地實施對課堂教學會有哪些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應該如何去應對這些改變和挑戰(zhàn)?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為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信息科技課程旨在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yǎng)和技能。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要達成以下目標: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信息意識;初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合作與探究的能力,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遵守信息社會法律法規(guī),踐行信息社會責任。

      在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確定教學目標,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注重以科學原理指導實踐應用,自覺適應信息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在把握育人要求和學科原理基礎上,注重體現最新成果,優(yōu)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課程評價上,一線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堅持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體現“教—學—評”一致性。一線教師要引導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學順應時代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和社會變革,推進教與學方式改革,著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新課標發(fā)布后,很多老師非常關注教材編寫情況,新教材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新課標反映數字時代的正確育人方向,構建邏輯關聯(lián)的課程結構,遴選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的課程內容,倡導真實性學習,強化素養(yǎng)導向的多元評價,同時提出要圍繞信息科技教學指南和學習手冊開發(fā)配套資源。信息科技教材的建設應堅持育人為本,注重迭代更新,倡導共建共享;要結合信息科技課程學習特性,注重開發(fā)文本、數據、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類型數字資源,重視建設支持信息科技教學實驗環(huán)境的實驗室,豐富資源類型。資源應滿足場景分析、原理探索、應用遷移等教學需要,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很多出版社和相關單位已經投入力量進行教學資源和教材的開發(fā),教材怎么組織,如何遴選,具體還要看教育部的統(tǒng)一部署和時間安排。

      教育部新聞發(fā)布會上提到學校信息科技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性,它為學生學習提供場所、硬件、軟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與保障。很多老師覺得信息科技課對學校的設備要求是比較高的。那么對于條件暫時落后的學校落實新課標,您有什么建議?

      信息科技課程的教學要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為目標,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為起點,遵循學生學習規(guī)律,系統(tǒng)設計學習活動,突出信息科技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以及知、情、意、行融合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對于學校來說,既然是一門科學技術課,就不能被器材和實驗條件限制和約束。學校條件暫時不能滿足需求,也不能影響教學的正常開展??紤]到不同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課程標準不做器材和實驗條件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實驗室建設由各地統(tǒng)籌考慮建設規(guī)范和實施細則,不同省份可以有差異性,以支持相應的課程開展模式。

      新課程:彰顯12年一體化設計理念

      新課標背景下,一線老師最關注的還是課程如何去落地實施,各學段的課程內容如何銜接,比如一、二年級在沒有獨立開課的情況下如何與其他學科融合教學?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研制充分考慮與高中階段課標的邏輯銜接關系,按照一至十二年級一體化設計。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這四個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滲透,共同促進學生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的提升。根據核心素養(yǎng)和學段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課程的知識體系,義教階段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為課程邏輯主線,設計義務教育全學段內容模塊,組織課程內容,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發(fā)展。小學低年級注重生活體驗,中高年級初步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體驗其應用;初中階段深化原理認識,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教育部發(fā)布的課程方案規(guī)定信息科技是三到八年級獨立授課,一、二、九年級融合授課。各地在實施課程時可以靈活處置,有條件的省份在一、二、九年級獨立開課。條件暫時不具備的學校,一年級可以和語文,二年級可以和道德與法治,三、九年級可以和科學融合教學,具體實施情況各地根據自身條件決定。信息科技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學科門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也應該做適當調整,課程名稱要變成“信息科技”,同時根據現有一到九年級的課程規(guī)劃進行迭代和優(yōu)化,實現更好的教育延續(xù)性。

      課程標準的真正落實,有賴于教師在教學研究基礎上持續(xù)改進教學實踐,構建“設計—實踐—反思—改進”的持續(xù)循環(huán)教學研究結構。教師要基于課程標準和學情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實踐,針對問題開展合作的課例研究與教學診斷,反思教學,在循環(huán)迭代中不斷優(yōu)化信息科技教學。

      新挑戰(zhàn):加強信息科技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保障信息科技課程的順利實施,教師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信息科技教師隊伍建設和師資培訓,您有什么樣的建議?

      加強信息科技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目前信息科技師資存在專業(yè)教師數量不足,專業(yè)背景分散、復雜,專業(yè)知識準備不足等問題。教師培訓方面,一是要精心設計培訓內容,強調理念引領,夯實課程知識,突出方法習得,滲透研究意識;二是要探索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充分發(fā)揮線上培訓在豐富資源、促進交流、增強體驗等方面的優(yōu)勢,實現線上培訓與參與式培訓、示范教學等線下培訓形式的有機結合;三是要全面加強培訓體系建設,強化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國家、省、市、縣多級培訓機制,構建面向不同對象、不同階段、進階銜接的全員培訓項目體系,確保校長、任課教師、教研員全覆蓋;四是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優(yōu)秀課程案例,并不斷更新優(yōu)化,讓全國不同地域的教師都能夠參考教學;五是在推動信息科技課程之初,考慮到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師資力量不充足的情況,建議采取“雙師”制度,由教育發(fā)達地區(qū)教師視頻授課,本地區(qū)教師在課堂予以輔助教學,以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本地區(qū)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職前教師培養(yǎng)方面,目前已有部分師范院校設有專門的信息師范專業(yè)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很多師范院校也即將設置信息科技師范專業(yè),這為培養(yǎng)信息科技教師做好了準備。未來這些畢業(yè)生將很好地補充到教師隊伍中,讓一線信息科技教師的隊伍更加專業(yè)化。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新課標科技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遼寧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趣味(語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師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立足《課程標準》優(yōu)化一輪復習
      穩(wěn)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北海市| 碌曲县| 霍林郭勒市| 衡阳市| 木里| 闻喜县| 辉县市| 张家界市| 永德县| 游戏| 正阳县| 周至县| 寻乌县| 昔阳县| 镇赉县| 长丰县| 惠安县| 商城县| 辉县市| 临沧市| 宕昌县| 南汇区| 新源县| 麦盖提县| 伊通| 淮南市| 沽源县| 清水河县| 江永县| 南江县| 新乐市| 通许县| 宣恩县| 尼木县| 重庆市| 常山县| 永泰县| 鄯善县| 财经| 岳阳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