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摘 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格,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小學生正處于接受初級教育階段,這一階段是形成正確自我認知及增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的重要時機,為正確培養(yǎng)學生全面健全發(fā)展,作為班主任責任重大。小學班主任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階段特點、心理狀態(tài),積極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在日常班級工作中科學有效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成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 心理健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班主任老師的職責之一,心理健康也是班級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級日常工作,還要作為學生們的心理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認知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小學生大部分的心理狀態(tài)是健康的,但總有因為自身或外界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班主任應當給予重視。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分析
1.1自身主觀方面造成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的性格和人格處于正在形成的過程中,自尊心與自我認同感也在同步發(fā)展,遇到問題會容易產生焦慮、不穩(wěn)定等情緒;低年級的學生愛玩天性會導致好動、多話等,而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即將踏入青春期,常常由于自身的成長和認知的不斷發(fā)展導致情緒不夠穩(wěn)定,需要從旁進行引領和疏導。教師或家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不正視或不及時解決也會導致學生從自身找問題的根源,有加劇學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在日常的在校學習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班主任老師要實時注意,學生由自身而產生的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不及外因影響產生的問題激烈,正因如此,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和細心觀察十分關鍵。
1.2外界因素等客觀問題造成的心理問題
首先剛剛進入校園生活的低年級學生會因為環(huán)境改變,人際交往突然復雜而不適應。這種由于外界變化造成的不適應往往會表現(xiàn)為厭學、焦慮、與同學無法融洽相處等,這種問題需要班主任多與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絡溝通,在日常班會等活動中幫助學生之間進行關系改善、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慢慢適應環(huán)境,主動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問題。其次高年級學生,雖然年齡有所增長但是心智尚未成熟,不適當?shù)膸熒涣骰蛟彝ヒ蛩貢@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家庭因素,會對學生尚未成熟的性格產生長期且深刻的影響。應對種種復雜的心理問題成因,給教師的挑戰(zhàn)更加艱巨。然后則是不管學生的年級高低都會有的問題:各種網(wǎng)絡媒體。手機的普及度和信息化加速發(fā)展的今天,各種大眾傳媒和網(wǎng)絡層出不窮,學生還沒有太多辨別能力,出于本能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十分容易被網(wǎng)絡不良信息影響。班主任老師的職責就是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通過觀察和教育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問題向老師和家長傾訴。
二、班主任老師心理教育的應用與滲透
2.1班主任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者,班主任首先應當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以此為參考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例如關注學生的情緒是否穩(wěn)定、性格問題、與同學的人際交流問題等各個方面。除了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在班會課或活動課時,可以依情況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師生交流互動,增進師生感情的同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活動中既有教育也有感染力,讓學生相互溝通、增進關系,有利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融入集體、自我中心的學生認識團結的重要性。集體活動教師也能參與其中,創(chuàng)建擴大師生交流的平臺,期間教師可以多肯定與鼓勵學生的行為,形成正向的反饋,在師生互動中產出積極影響。
2.2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的注意事項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環(huán),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細心,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制訂教育方式,不能一概而論,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要遵循平等原則,不能高高在上而是應當平等交流,師生間對等關系下,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形成積極心理教育的結果;另外也要注意共情學生,班主任是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煩惱的傾聽者,盡量設身處地的代入學生的視角,理解學生的感受,既能縮進與學生的距離,又能盡快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問題;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要對學生的問題保密,承諾保密的前提下學生會更加信任教師。
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工作,應當結合班內實際情況,結合班級管理,例如為學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構建心理健康認知,學會自制、提高認知、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促進學生日常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與融合,這也是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日常工作的一種形式。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教師家長的相互反饋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是必要的方面。
結束語
通過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日常教學等系列活動,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認識自己、積極處理人際關系、提高自身自制力。班主任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職務,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組織活動讓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動之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同時班主任老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積極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絡溝通,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宋怡.小學語文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6):85-86.
[2]孔祥燕.淺談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生(上旬刊),2022(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