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瓦伊提?阿卜杜拉
摘要:學科學課程的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入門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精神,這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經(jīng)驗,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挖掘教育教學資源,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科學知識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從中感悟科學原理,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解答生活問題?;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一些轉變。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讓學生在揭示科學現(xiàn)象、形成科學思維的過程中,感受到科學學習的魅力。教師不能將科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直觀的表述,而是要將科學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聯(lián)系,逐漸形成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在教師不斷優(yōu)化課程教學效果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科學知識,提高探索事物的能力。
1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價值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為前提來開展科學教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應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并不是為了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跟初高中化學,物理,生物,地理等課程有密切的關系,其中涵蓋和整合了綜合性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的主要來源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生將學習的科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夠豐富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能為他們以后高效學習科學知識奠定基礎。
2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走進學生生活,挖掘生活探究材料
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科學課程主題內(nèi)容,走進學生生活,挖掘?qū)W生身邊的生活材料,將其與科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與探究.例如,四年級上冊的“常見的巖石”一課,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地球上的巖石,明確巖石的種類、特點,熟悉不同巖石的重要作用等。教師可以提前布置觀察生活中的巖石、收集巖石的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不同的巖石,制作成巖石標本盒,并將其放置在教室的巖石展示角,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和交流。經(jīng)過前期的準備工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各類巖石,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茖W課堂上,教師展示學生收集到的各類巖石標本,如花崗巖、石灰?guī)r、砂巖、大理石等,先讓學生一一對照標準巖石對照表,指出這些巖石分別屬于什么類型,說說不同巖石的名稱和特點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答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借助動畫與思維導圖總結不同的巖石類型,讓學生參與這些知識的生成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的巖石類型與特點。
2.2完善生活化的科學教學過程
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不是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是確保學生真正學習到科學知識的一種途徑。小學科學教師要貫徹落實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化情境,真正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然而,在日常的科學課堂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疑惑為什么他們應用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生活情境,學生還是沒有呈現(xiàn)出良好的學習效果?究其本源,教師只是從形式上應用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理解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也沒有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與具體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所以無法真正呈現(xiàn)出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學校領導和上語文、數(shù)學的等主課老師也沒有很好的重視科學這門課,不知道這門課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教師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等多方面進行調(diào)整和轉變,要盡可能將生活化理念融入整個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科學知識和實踐操作方法應用到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知識應用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課堂設計和教學安排,明確教學活動的主體和教學內(nèi)容的重難點,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科學技能和思維能力,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信息資料的搜索能力及與同學的溝通合作能力。如此才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進一步利用課程資源實現(xiàn)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例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qū)W校資源、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引導學生更直觀、具體地認知身邊的人、物和環(huán)境,借此來提高學生對未知領域探索的積極性。在學校資源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室、圖書館和生活中花草樹木等資源,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及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例如引導家長注重豐富家里的科普讀物,加深學生對科技資訊及相關信息的了解,同時鼓勵家長與學生一起開展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
2.3運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師融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過程中,能夠?qū)㈦y以表達的科學現(xiàn)象,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構建有效的教情境,不斷將生活經(jīng)驗融入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生活意識。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能夠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這是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形成多元化的生活場景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體驗直觀情境,形成了嚴謹?shù)倪壿嬎季S,掌握了科學探索理論,學生進行求證和探索的過程就是重要的科學實踐過程??茖W探索是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能夠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學習意識,不斷讓學生積累大量的科學知識以及發(fā)散思維。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觀察植物,在開展踩葉子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產(chǎn)生探索植物的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科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可以提升他們運用科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確保學生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姚紅英.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思考[J].中華少年,2019(30):35.
[2]馬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7):52.
[3]李浩楨.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小學時代,2019(2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