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水稻圖片,感知水稻根、莖、葉、穗的局部特征和放射狀的生長形態(tài)。
2. 能夠用團、搓、捏、壓、刻等方式將彩泥塑成型并組合出水稻形象,平涂金色丙烯制成水稻仿銅畫。
3. 喜歡動手制作泥工,樂于參加水稻仿銅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
活動準備
1. 人手一張泥塑底板。
2. 黑色彩泥、金色丙烯、排筆、泥工刀。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fā)幼兒大膽思考
1. 出示圖片,開啟話題。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香噴噴的食物,看,是什么?
2. 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師:誰知道,能長出大米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它長什么樣?
二、由圖及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1. 觀察水稻整體圖,了解水稻外形。
師:看,老師把它們帶來了。它們叫水稻。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誰能說說水稻有哪些部分組成?
小結:可以依據(jù)圖片著重介紹水稻根、莖、葉、穗的四大組成部位。
2. 細察水稻局部圖,抓住水稻細節(jié)形態(tài)。
師:小朋友們,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水稻圖片,說一說圖片上的水稻有什么較特別的地方。
師:有的小朋友的圖片是水稻的根部;有的是莖部;有的是稻穗,各不相同。
小結:水稻都是從同一個根部往上長出多個莖與葉,根部集中,上部分散;水稻的莖是一根一根筆直的;水稻葉子是一片一片又長又尖的,長長后會往下彎;水稻莖上一粒粒的稻谷是聚集在葉莖頂部的。
三、認識仿銅畫,幼兒創(chuàng)作
1. 出示作品,認識仿銅畫。
師:小小的水稻從土地中慢慢長大,稻谷成熟之后就變成金燦燦的。那這幅金燦燦的畫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師:這是一幅水稻仿銅畫。猜猜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2. 觀看微課,了解仿銅畫制作過程。
師:黑乎乎的彩泥,金燦燦的丙烯,怎么才能變出金色的水稻仿銅畫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 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用彩泥制作水稻形象需要用到哪些手法呢?怎么組合才更像水稻的形態(tài)?
(1)引導幼兒觀察水稻根部集中,枝頭分散生長的形體狀態(tài),將條狀彩泥組合成放射狀。
(2)幼兒捏、壓水稻葉子時需要壓扁并捏出葉尖,使用泥工刻刀劃出葉脈的線條。
(3)在稻穗組合時,需要將彩泥小顆粒聚集在莖部頂端。
四、欣賞評價,共匯禾下乘涼夢
師:我們所有的作品匯在一起,就像豐收的金色稻田一樣。在這稻田里,你喜歡哪一幅水稻仿銅畫?它哪里吸引你?(教師鼓勵幼兒從作品中的禾穗、葉子造型、莖部分散效果、著色效果幾方面評價)
師:我們的稻田這么美麗,誰能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呢?
五、課堂拓展,萌發(fā)幼兒熱愛之情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嗎?一株小小的禾苗是一位老人窮盡一生所追求的夢想——禾下乘涼夢,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他為了讓所有中國人不再挨餓,用盡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在成千上萬次的失敗中,他終于成功研究種植出了雜交水稻,讓人人能吃飽飯。今天,就讓我們以制作水稻仿銅畫的方式來緬懷國之棟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