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蓮
摘 要:隨著我國高考改革不斷深入,生物學科已逐漸成為生物學、醫(yī)學等專業(yè)的“敲門磚”。高中生物學是一門全新課程,其教學內(nèi)容、教學理論、教學結構、教學實踐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變?!爸Ъ苁健苯虒W是一種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其可以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建立起完整的體系,并能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的理解。本文以高中生物學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對“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的具體運用方法。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高中生物學;新方式
高中生物學課程的教學觀念與方法是影響高中生物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學課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既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又要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爸Ъ苁健苯虒W是通過構建框架來完成知識的集成和總結,并在相應的場景下簡化了復雜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探索和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支架式”教學思想,有效地解決生物學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的表達方式
(一)范例支架模式
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為例,教師要給學生講解有關豌豆的相關特性的雜交實驗和分離法則,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整個教學過程應該是:觀察問題、提問、假設、討論、論證、實驗、總結,教師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所學到的東西。范例支架模型的作用在于為學生的生物學知識積累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認識與領悟,使原本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使學生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1]。通過“支架式”教學的指導,使學生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并在課堂上找回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問題支架模式
以“特異性免疫”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引導期向學生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教師也可以利用多種信息化設備,向學生播放關于體液免疫的PPT等動畫。并且提問:B細胞可以對抗原進行直接鑒定嗎?明確B細胞應該依賴哪些因素?什么抗原能被除去?什么抗原不能被除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畫出一個框架構造圖表,使學生能清晰地看到整個體液免疫的過程。問題支架是一種很有結構性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中運用該模式,可以使學生的知識點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強調。
(三)建議式“支架式”教學
以“酵母菌種數(shù)動態(tài)變化”為例,教師要做好酵母菌種數(shù)的統(tǒng)計工作,就必須重視具體的教學,如:培養(yǎng)的酵母菌要進行稀釋,并抽取樣品;在獲得酵母菌樣液體前,教師要讓學生將罐子的蓋子擰緊,然后把罐子翻過來,這樣才能保證酵母菌在罐子里的分布。在計算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數(shù)左不數(shù)右,數(shù)上不數(shù)下”的原則,有效地防止重復數(shù)的發(fā)生。在課堂上,教師會給學生一些很好的建議和引導,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很有幫助。
(四)工具“支架式”教學模式
例如:《染色體變異》一節(jié),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演示雄性果蠅的染色體,然后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把每一條染色體都剪掉,這樣就能更好地了解基因的變化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工具支架”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電子白板等輔助手段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討論[2]。
(五)圖表“支架式”教學模式
圖表支架主要由概念圖、流程圖、表格等組成,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圖表支架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圖形信息的識別和抽取。例如:“插枝生根”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張圖表,用來記錄實驗中所觀察到的某些實驗數(shù)據(jù),或是根據(jù)具體情況,建立一套以“插枝生根”為主體的坐標系統(tǒng),以表示時間,學生就可以通過圖形化的方式,更直觀認識和理解整個實驗過程,并能使學生把不同生物學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
二、高中生物學課堂“支架式”教學有效運用策略
(一)設計教學情境
情境的設置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知識,并以此為載體,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豐富課堂,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染色體和基因變異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果蠅做例子,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大膽的假設和猜測,更好地了解基因的變異,然后再用例子來說明基因的變異。情境創(chuàng)設既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又能使學生的學習思路發(fā)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所學的內(nèi)容和知識點合理地改編為一個故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教學環(huán)境,并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例如:道爾頓發(fā)現(xiàn)了人的色盲,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主題上,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教師要注意的是,這個故事必須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3]。
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營造一個有效、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已經(jīng)滲透到各個教育領域,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所以它的作用非常廣泛,而最關鍵的就是建立情境,將抽象的內(nèi)容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建構生物學學習環(huán)境,并提出相關問題,以達到吸引學生、提升思維、激發(fā)潛能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講授大量的生物學理論知識,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應加強生理學教學的活動性,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具體來說,強化生物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有兩個方面:一是強化多媒體技術。通過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加強學生對高中知識的某些推理過程的認識。比如:在進行“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細胞在各個階段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認識不夠透徹,缺乏對其具體的認識。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細胞分裂的整個過程做成一個動畫,用動畫的方式讓知識生動直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減輕教師的寫作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是要加強教師的教學活動。高中生物學基礎課教學內(nèi)容多,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加強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大講課的音量,如果聲音太小就會導致學生聽不清、無法理解,這對課堂教學是不利的。提高課堂的音量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力的第一要務,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高中生物學教師一般都是照搬教材,而不是擴充,照著課本上的內(nèi)容去做,學生只需要提前預習,就能大致了解。如果教師不擴展教學內(nèi)容,那么學生就會有一種“已經(jīng)學了”不愿意再去學的念頭。因此,在教學內(nèi)容上要注意拓寬。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借鑒其他幽默風趣的生物學課講法,進行學習和借鑒,開闊自己的視野,并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參考。在實踐中,要提高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教師要主動引導,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方法與技巧,自覺反思,使學生明白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在“減數(shù)分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色彩鮮明的影像資料,并利用多媒體裝置來播放細胞分裂的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其中的重點,掌握生物學知識。
(二)構建研究支架
根據(jù)我國教育改革的需要,對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二是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不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4]。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特點,結合課程的教學目的,將學生逐漸帶入有關問題的環(huán)境中,當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新知識發(fā)生劇烈的碰撞時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酵母菌有關知識時,教師會根據(jù)酵母菌的種類、代謝條件和使用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面包和饅頭之所以如此柔軟,是因為它們可以產(chǎn)生二氧化碳,同樣的,酵母菌也可以生產(chǎn)酒精。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酵母菌在產(chǎn)生CO2和乙醇時其產(chǎn)出條件是有氧或不含氧?酵母怎樣產(chǎn)生CO2和乙醇?是否可以自行設計一個針對此問題的試驗?你覺得這種實驗根據(jù)什么原理,需要什么工具,能詳細地描述一下這個實驗的過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不但可以引導整個課堂的發(fā)展,而且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所以,教師應該先學習怎樣才能把整個課堂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先后次序:在光合作用前、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后植物分別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階段的光合作用。構造圖表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并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推動教學過程。圖形比文字更具視覺沖擊力,任何一個成長期的人,都能更好地理解圖像,教師應該學習如何運用圖形來進行“支架式”教學[5]。例如:在了解植物和動物細胞中細胞器的命名、形態(tài)、結構、功能等方面的關系與差異時,由于其細胞器的種類繁多、功能復雜,單純使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而且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圖形,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畫,把它變得更簡單、更有條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它的結構、作用、關系和差異,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加強師生間的合作
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內(nèi)容繁雜,所以在高中生物學課堂進行高效的“支架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6]。首先,教師應該先學習怎樣提問,再把各種問題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其次,要學會完善和補充知識圖的結構,用簡練、生動的圖畫,把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把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輕松、愉快;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情境,讓知識更加有趣,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維,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生物學學習能力,推動高中生物學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多創(chuàng)造互動和合作的機會,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把學生分為四個人或六個人一組,通過小組討論分析:遺傳學的形成過程和規(guī)律;區(qū)分伴性遺傳和常規(guī)遺傳。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融為一體,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教師要適時地向學生提出一些建議,這樣就能加深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和了解。根據(jù)高中生物學的基本原理,結合教學目的,構建了相應的概念體系。在搭建支架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支架的數(shù)量和難度,而不是簡單介紹步驟、操作說明和圖紙,而是要設計出一個符合實際的支架。在教學中教師給出了一個基本的概念框架,并給出思考線索,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去分析和探究[7]。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提供相應的提示和意見,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深入探究。例如:在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模式時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人數(shù)和學習能力,將所有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基礎來決定實驗的原理,然后選擇合適的設備來進行實驗。在此期間,教師會給出一些建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解答,然后教師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解釋。
結束語
目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緊跟課標和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據(jù)相關要求不斷更新現(xiàn)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和理解生物學知識點,有效地強化高中生物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高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教學理論將“支架式”教學方式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要主動與教師合作,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自己的認識,提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志成,呂云,張曉軍.基于支架式教學的高中生物學教學改革與研究[J].智力,2021(28):163-165.
[2]白祥海.淺談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56):1.
[3]姚篤信.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22(9):21-22.
[4]劉愛愛.“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21(30):47-48.
[5]萬國萍.“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9):143-144.
[6]靳杰.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20(12):2.
[7]李慧婷,李學斌.支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生物學,2020,36(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