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榮
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實現(xiàn)青少年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人才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最大限度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應重視并優(yōu)化體育教育,促使學生在高效的體育教學中,實現(xiàn)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共同發(fā)展。在新課程背景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圍繞教學理念、內容、方式和評價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不斷提升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結合初中生的認知特征和發(fā)展需求,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增強體育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以此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1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困境
1.1 體育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
由于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shù)初中體育教師依舊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指導思想開展體育教學,即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和服從教師的指令。在這樣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會對教師產生較大的依賴性,很少會主動對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得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較弱。
1.2 體育教學內容滯后,缺乏新意
就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來說,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忽視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按照教材中的內容開展教學,忽視了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性和內在聯(lián)系性,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制約了體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體育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由于需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不僅僅包括課時內容,還應關注新舊教學內容之間的比重,以及體育學習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銜接。只有將體育教學內容的量控制在最佳的范圍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容易忽視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的教學內容不適合,出現(xiàn)了過多或者過少等現(xiàn)象,進而制約了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
1.3 體育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低
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體育學科被認為是副科,學生的參與性都不高。而且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也較為枯燥,先進行熱身運動,再講授體育知識,最后進行體育活動,這樣的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初中生在體育活動時都會做一些與體育無關的事情,把體育課上成了活動課。而且體育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體育技能進行評價和指導,讓初中生誤以為自己的體育技能已經達標,從而不再進行深入的研究。
2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突破路徑分析
2.1 圍繞“體育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在初中體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tǒng)體育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體育課堂教學暴露出諸多弊端。為此,為了從根本上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緊緊圍繞“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重塑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1)“自然、健康”的教育理念。初中體育教學旨在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思維,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诖?,體育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應緊緊圍繞“自然、健康”的教育理念,逐漸轉變以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放養(yǎng)式”“統(tǒng)一標準”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性別差異等,依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知體育魅力并在體育訓練中養(yǎng)成必備的體育思維及終身體育的理念。(2)綠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綠色教育理念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教學理念。綠色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一個寬松、活躍的體育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學習,最終獲得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3)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不再緊緊圍繞“體育知識和技能”開展教學,轉而更加關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團隊合作能力等,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有效落實。
2.2 運用游戲教學法提升課堂趣味性
初中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較大的好奇心,游戲本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有效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游戲與體育與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想得以有效運用,其關鍵還是在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初中生大多愛玩愛動,再加上初中體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所以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期間,可以立足于初中生興趣愛好來引入游戲教學法進行體育教學,這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學習之中,這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也能很好地改進初中體育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課堂趣味性,教師體育游戲選擇最好是一些具有趣味性且又具有健身性的游戲,這樣才能真正將游戲與體育教學內容有效銜接在一起,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從而真正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花樣跳繩”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在課堂導入階段先提問點燃學生興趣:“同學們,你們會跳繩嗎?那么什么是花樣跳繩你們知道嗎?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塊玩花樣跳繩游戲!”借由這一形式來有效引出游戲,這樣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自然能夠得以有效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兩位學生負責搖動大繩,其他學生則可以合理劃分為兩個小組在繩子兩側排隊,之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述游戲規(guī)則兩組學生依次分別在繩子兩側起跳,先正挑、再反跳,跳完一個大圈之后即可出去,若小組有人踩到了繩子就表示失敗……這樣學生就能在趣味游戲體驗與競賽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為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從而真正有效發(fā)揮出游戲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價值。42AC16F6-2F03-4FF6-9D85-E623B8B9D81D
2.3 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果息息相關,教學內容選擇的科學與否、難易程度、是否適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應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拓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羽毛球教學時,教師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如果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訓練,就會制約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而在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時,就可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縮小比賽場地、降低比賽難度、簡化比賽規(guī)則,融入其他教學資料,才能最大限度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羽毛球訓練中。其次,充分考慮體育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等。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內容量、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如果體育教學內容過多,就會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和消化;如果體育教學內容過少,就會制約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從體育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說,如果體育內容難度過大,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挫敗感;如果體育內容難度過小,就難以達到既定的體育教學目標。因此,在優(yōu)化體育教學內容時,教師必須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體育教學內容量、難易程度等。
2.4 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在傳統(tǒng)初中體育課堂中,教師往往會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標準去面向全體學生。但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身體條件、運動興趣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會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下”,進而影響到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參與意識,教師則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體能、喜好和特長等情況的基礎上,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針對不同組別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訓練標準,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比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則需要在全面了解班上學生體能和籃球基礎的情況下,將學生分為興趣組(沒有籃球基礎的學生)、基礎組(有籃球基礎,但能力不高學生)和拔高組(有豐富的籃球經驗的體育特長生)三個組別,并針對不同組別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如針對興趣組的學生,籃球訓練的重點為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訓練內容也主要以投籃、運球等基本動作為主;而針對基礎組的學生,籃球訓練的重點為規(guī)范學生的籃球基本動作,因而訓練要求要比興趣組的要高一些;而針對拔高組的學生,籃球訓練則更加的專業(yè)化,以提升學生的籃球競賽技能為主。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設置,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和主動性。
2.5 引入民間傳統(tǒng)體育游戲,弘揚體育文化
初中體育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內容,還要適當引入課外知識,把握初中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可以積極配合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民間傳統(tǒng)體育游戲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資源,因為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代表性,滲透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增添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初中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初中體育教師要搜集本地的傳統(tǒng)民間游戲,通過多媒體為學生進行示范,還可以播放民間體育游戲的視頻資料,使初中生受益匪淺,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可以鼓勵初中生回家后向長輩請教,詢問本地有哪些別具特色的民間游戲,然后回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不僅豐富了初中生的體育知識儲備,還有利于弘揚體育精神和傳統(tǒng)體育文化。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開展傳統(tǒng)游戲主題活動,組織初中生進行傳統(tǒng)游戲對抗,給有特長的初中生帶來展示的機會,操場上留下了一群活力四射、朝氣蓬勃的身影,激勵著初中生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民間體育游戲可以穿插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導入新課時使用能夠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授課之后使用可以強化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在課后使用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由此可見,傳統(tǒng)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課堂的推廣是十分必要的。
2.6 充分體現(xiàn)初中體育教學的個性化發(fā)展
初中體育的人性化培養(yǎng)一定是突出學生的個性。首先,要提升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可以強身健體,但是體育對學生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通過體育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符合初中教學新課標中對個性化培養(yǎng)的定義。例如,在長跑中,學生通過堅持完成1000米、800米的跑步,對個人的意志力進行提升;在進行跳繩、仰臥起坐等體育運動時,鼓勵學生自我超越,不斷提高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我挑戰(zhàn)、勇于超越的精神。其次,在團隊協(xié)作中體現(xiàn)個性培養(yǎng)。突出個性不是過分關注自身,突出個性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團隊。體育團隊教育,是教育學生如何在團隊中施展自己的個性,通過與其他學生的個性互補,達到相互配合、共同實現(xiàn)團隊目標任務,發(fā)揮團隊的力量。在個性施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互敬互愛的精神素養(yǎng)。最后,初中體育的個性化培養(yǎng)應該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每個學生的體能和個性不同,不能采用唯一的評價方式,這樣會限制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教學評價不能僅僅以比賽結果為標準,應更多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在比賽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評價,增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2.7 優(yōu)化教師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互聯(lián)網+”時代對體育教育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體育教學的改革受眾群體有學生、教師兩大群體,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不僅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作為教學過程的另一大主體,需要對新的體育教學方式快速適應,保障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加理解教學變革理念,學校需要定期對教學進行教學理念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傳統(tǒng)的教學培訓中心,需要教師定時定點的進行培訓,需要長時間的講授過程,培訓環(huán)節(jié)復雜。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對教學理念培訓視頻進行錄制,上傳到培訓文件中,讓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弱化了培訓的時間、地點等限制因素。還可以建立體育教師交流群,便于校內體育教師及時了解,可以時刻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成果進行展示,避免其他體育教師走彎路。教師在遇到教學問題時,可以在群內提出,讓其他教師幫助自己進行分析,在不斷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還要定時通過互聯(lián)網更新體育教學模式,鼓勵體育教師進行大膽嘗試,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對其他教學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摸索出適合自己風格的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細節(jié),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和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和研究,并針對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主動性的因素進行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xiàn)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縣第三中學)42AC16F6-2F03-4FF6-9D85-E623B8B9D8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