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教學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以18 個“學習任務群”支撐起高中語文學習,但隨之產(chǎn)生的問題是任務過重和單篇課文的教學任務不清晰,風靡當下的大單元學習體系龐大復雜,容易忽視單篇課文,但“任何一篇課文都有不可忽視的個體功能”[1],統(tǒng)編教材只在單元導語、學習提示和單元學習任務中提及相關學習目標,由此,單篇課文教學需要在這三者中提煉教學要點。微專題是專題學習的小微化,它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符合精準教學的理念,能聚焦學習目標、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的深度學習,最終達到“一課一得”[2]?,F(xiàn)梳理《短歌行》的教學要點,開發(fā)以“巍巍豪情天下心”為主題的微專題教學,此微專題包括根據(jù)文本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設置的三大任務:品酒之味、察人之思、觀天下之心。由酒及憂,由憂及志,由志觀人,最終展現(xiàn)曹操的巍巍豪情與天下之志。
【教材分析】
此單元為“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選擇了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期間著名文人的經(jīng)典詩詞作品,閱讀任務為感受作品特質、感受詩人精神、學會鑒賞方法,寫作任務為學寫文學短評。故《短歌行》在此單元中承擔的教學任務可設計為感受曹操的精神世界、欣賞曹詩的藝術魅力、選定切口評論曹操的詩作。以《短歌行》為切入口,向學生展示建安文學慷慨豪氣、自由通脫的特質,從一篇到一類,從一人到一個時代,通過教學發(fā)揮教科書的最大價值。
【文本分析】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存疑,一般認為是建安十五年左右,可以理解為在天下局勢未定、戰(zhàn)馬長矛之時,曹操心生憂慮,從渺小的個體生命聯(lián)想到偉大的群體理想,足見其胸襟之廣闊,境界之高遠。“借酒消愁”是古代文人志士的慣常行徑,但曹操不同,他并沒有局限在“憂”中,而是走出被世事束縛的個體情感,走向永恒的生命追求。他本身就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以詩言志”在《短歌行》中達到了主體與客體的高度統(tǒng)一,是他個體意志的真切流露,亦是曹公的四言詩與《詩經(jīng)》的不同之處,曹公不為歌而歌,而是為自我而歌,特殊的身份賦予他“天下歸心”的可能性,這是大多數(shù)文人志士無法達到的境界。本詩的藝術手法也頗值得咀嚼品味,《短歌行》拋棄了《詩經(jīng)》四言的復沓,每一句都有獨屬的含義,最終指向詩歌核心,意蘊越來越深,情感越來越廣博。曹操創(chuàng)造性地化用《詩經(jīng)》的典故,使《短歌行》的比興有了耐人尋味的詩學意味。簡言之,《短歌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都是空前獨特的。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初步接觸了曹操的文學作品,如《步出夏門行》中的節(jié)選文或《三國演義》等,但他們對曹操的詩風及在四言詩上的建樹知之甚少,缺乏系統(tǒng)的思考與探究。還有部分學生對曹操的認知停留在淺層的“奸臣”層面,并未認識到曹操作為一個文學家的才質與身為政治家的豪情與抱負。
【課前準備】
1.學生回顧《觀滄?!放c《龜雖壽》。
2.自由朗讀,細看課文注釋,讀準“衿”“掇”“讌”“哺”等字。
3.課前瀏覽曹操的“求賢三令”:《求賢令》《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
【教學重點】
因聲求氣,通過把握節(jié)奏和聲韻感知曹詩的簡約通脫,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曹操的精神世界,并在學習用典、比興的過程中感受曹操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和獨特創(chuàng)造力。
【教學難點】
在探究曹操之“憂”的過程中深度感知他對人才的態(tài)度和他的天下之心,進而理解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理想。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評點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屏顯《精列》《秋胡行》其二)
意圖:以《曹操集》中哀嘆時光短暫、生命有盡的詩句引出《短歌行》的開篇。
二、品讀
任務一:品酒之味
1.緣酒品憂,感受“一切酒語皆情語”。
①自由誦讀,酒為何味,說說“憂”在何處。
預設:一憂時光流逝、人生苦短;二憂賢才難得;三憂天下未定、壯志未酬。
②個人分享,酒之萬千況味。
預設: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李白的“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等。
③“酒能載憂,亦能覆憂”:曹操是否一憂到底?
預設:在誦讀中梳理曹操情感的深化,由憂愁到“享憂”、“用憂”,從憂愁之思到慷慨之氣。
2.因聲求氣,通過《短歌行》的節(jié)奏和聲韻感受其簡約通脫的特點。
預設:比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一節(jié)聲韻短促,較為凄厲,引出“苦”與“憂”。
小結:全篇節(jié)奏簡明,大多兩字一斷,聲韻隨情感而變,字字直抒胸臆,通達活脫。入聲韻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其余皆為平聲韻,這四句突出了憂愁的不可捉摸與不可斷絕,如明月般常在。
任務二:察人之思
1.思賢才:認識此詩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和價值。
①識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屏顯《詩經(jīng)·鄭風·子衿》)
預設:“青青子衿”有三層含義,一是“青衿”為學子之服,二為“青青”可形容品質,三則“悠悠”表程度之深,三者合二為一,點明曹公極度渴慕有美好品行的讀書人,即賢士。
②識典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屏顯《詩經(jīng)·小雅·鹿鳴》)
預設:主人與賓客的關系不只停留在表層的主與客,而是上升為純粹的、美好的、平等的、融洽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③識典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屏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圣?!薄豆茏印ば蝿萁狻罚?/p>
預設:明主希望以賢能的人來治理天下、成就偉業(yè),明主愛賢人,賢人愛明主,人與人之間友愛平等,以一愛眾得到的反饋是以眾愛眾。
④識典故:周公吐哺。
(屏顯“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猶恐失天下之士。’”《韓詩外傳》卷三)
預設:曹操仰慕周公的才能、品行與偉業(yè),希望效仿他來求得天下之才,成清明之政治,這是他政治宏圖與人格理想的雙重體現(xiàn)。
⑤繼承與創(chuàng)造:探究曹操在用典與比興上的建樹。
(屏顯鐘惺之語“四言至此……而畢竟一毫不似,其妙難言。”《古詩歸》卷七)
預設:以簡練的四句《詩經(jīng)》之言承載了《詩經(jīng)·鄭風·子衿》與《詩經(jīng)·小雅·鹿鳴》所有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在用典上,曹操以“青青子衿”發(fā)慕才之思,擴大了原句的格調;以“呦呦鹿鳴”表現(xiàn)明主與賢才之間的關系,深化了平等、和諧、友愛之情。在比興上,“青青子衿”句自然引出思才,“呦呦鹿鳴”句承后表明對賢才的態(tài)度,可謂意蘊深遠,渾然天成。
深化:學生聯(lián)系課前閱讀的“求賢三令”,再度體會曹操的求賢若渴之心。
2.思舊人:談談“心念舊恩”。
邀請學生談談曹操與他的謀士或教師分享《與荀彧書追傷郭嘉》。
任務三:觀天下之心
1.政治宏圖:觀眼中的天下與心中的天下。
(屏顯《蒿里行》《對酒》)
預設:眼中的天下軍閥混亂、民不聊生,曹操以寫實的手法寄予黎民百姓深深的同情。心中的天下全然是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百姓各有其所,安居樂業(yè),奉行美德;君主賢明,臣子盡忠;人人平等,友好相處;馳騁天地,自由自在。
2.人格意志:觀人格理想與生命意志。
(屏顯譚元春之語“少小時讀之……至細,至厚,至奇。英雄騷雅,可以驗后人心眼?!薄豆旁姎w》卷七)
①學生梳理文本意脈,感受豐厚意蘊。
預設:開篇為個體生命的憂愁,結尾為政治宏圖,中間抒發(fā)對人的觀照,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友情、百姓的現(xiàn)實處境等。最特別的還是寫出了曹操個人的生命意志與人格理想。
②獨立意志、生命意志:突破個體與獨立意志。
預設:曹操突破了個體生命的局限與各種情感,直接抒發(fā)對生命最強姿態(tài)的向往,雖年過半百,他仍想發(fā)揮生命的最大價值;《詩經(jīng)》因歌或舞而言,《短歌行》因自我而言,這是種非常獨立的生命意志,曹操的意志是以現(xiàn)實為基礎的,并擁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
③人格理想:以一愛眾與周公之姿。
預設:曹操在《短歌行》中抒發(fā)的人格理想是很高的,不是單一地求取賢才,而是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溫和美好的,曹公愿愛天下之百姓,使天下百姓心有所歸;他愿成為周公那樣的人,不辭辛勞,以一身擋天下之事,我們要以審美的態(tài)度來看待他的人格理想,才能感受其至善至美之處。
三、布置作業(yè)
任務:學生從前人的評論中擇取1-2 個關鍵詞(關鍵詞已標黑),針對《短歌行》寫作500字左右的短評,目的是加強自身對曹操詩風的感受,注意敘議結合,可結合曹操的其他詩集。
(出示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鐘嶸在《詩品》、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對《短歌行》的評價,如“慷慨、志深、筆長、梗概、多氣、古直、悲涼、清峻,通脫”等。)
設計理念:契合統(tǒng)編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三“學寫文學短評”,由于本設計將《短歌行》教學作為該單元教學的開端,故降低了相關要求,以求循序漸進之效。
四、課堂收尾
教師播放《短歌行》歌曲,學生聆聽、感受,最后一起朗讀全詩,注意讀出曹操的慷慨豪情。
五、課后拓展
興趣閱讀:同作樂府舊題《短歌行》,李白極言人生苦短,但他的人生取向與曹操一致嗎?
設計理念:為學有余力和學有興趣的學生提供額外閱讀材料,并且有意勾連《短歌行》之后的《歸園田居(其一)》,意在引導學生認識并思索不同的人生取向。
【板書設計】
【設計反思】
若就詩教詩,《短歌行》的教學任務能很好完成,但通過這樣一首經(jīng)典之作展示出整個建安文學的風貌是有難度的,原本設想在微專題中嵌入曹植、曹丕和建安七子的詩文,但由于課時限制而未能實現(xiàn),這就關乎到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既然以“巍巍豪情天下心”作為教學主題,就應把這個點上透、上深。只能說以《短歌行》為點,盡量地展現(xiàn)建安文學的特質,最好能激發(fā)學生課后自主閱讀的興趣,主動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此單元的教學意圖之一?!抖谈栊小返男揶o手法和情感表達都是確定的教學內容,本設計也突出了此詩用典比興的獨創(chuàng)性,以及在了解曹操政治宏圖的同時加深對其人格理想的感悟,但在實際教學中未能深入透徹。另外,本設計的任務略多,需要明確任務的主次,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注釋:
[1]程翔:《對“學習任務群”的幾點思考》,《語文建設》,2021年第11 期,第74 頁。
[2]褚樹榮、時劍波等:《尋找另一種可能:關于微專題教學的對話》,《語文教學通訊》,2021年第Z1期,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