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
摘 要:在湖南新高考與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也步入了新的階段。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是學生今后的學習的根基,然而,一切的科學知識都需要通過實踐來獲得,因此,高中階段應注重對地理實踐應用的訓練。而地理學則是將自己所掌握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之中,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都有很大的作用。
關(guān)鍵詞:高中地理;地理;實踐力
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實際地理技能和仿真實踐技能的訓練比重不斷提高。地理實踐力反映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模式,學生要根據(jù)課堂上的知識和實際問題來解決問題。因此,在高中地理課上,如何運用題型和理論結(jié)合實際,這對老師的要求很高。
一、地理實踐力的意義
實踐能力的構(gòu)建,實際上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這就意味著,不能讓學生變成一個書呆子,而是要讓他們多接觸一些實際的東西。將自己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人生之中,體會到地理學的神奇。
地理實踐力同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而地理學是一切自然課的基石,當然要注重學生的思考能力。
傳統(tǒng)的地理學教學與“紙上談兵”類似,其教學方式會低估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目前要做的,就是在當前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達到對學生的實際素質(zhì)的提高。
地理學的實踐力,不僅是指學生會運用,更在于使他們能把所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jié)合,培養(yǎng)自身的基本素質(zhì)。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點很多,而老師又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把全部知識都教授給學生,這就導致了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講解,讓學生很難思考,也很少發(fā)問,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下,地理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考試成績往往會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也會減少,從而影響到地理教學的效果,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實際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此外,由于應試教育下的人才選拔制度,高中地理老師往往會采取“題海戰(zhàn)術(shù)”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同時地理老師的教學方法太陳舊,容易造成學生的被動,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這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僵化,從而使其產(chǎn)生厭學心理,制約其個體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與新課改的目標背道而馳,同時也喪失了地理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在日常的網(wǎng)上瀏覽和查找教材的過程中,地理老師可以搜集到更多有關(guān)地理教學的資料;比如圖片,視頻,文章等等。在正式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為學生的實際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保證。
老師提前錄制一些微課,特別是一些不能在教室里做的地理實驗。在正式的教學中,地理老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做一些簡單的地理實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的能力;同時可以指導學生下載微課錄像,豐富課后的地理學習和地理能力的拓展;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促進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逐漸提高。在進行地理教學的同時,還要對野外的地貌等進行預先的調(diào)查,以保證其可行性;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到實地實習,促進學習和生活的有機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促進地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設計地理實踐活動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該在課堂上進行有趣的實踐活動,以豐富有限的課堂時間,給學生以不同的科學課堂體驗,以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課1第3章第2節(jié)《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的時候,老師們可以把同學們分為若干組,自己動手去模擬水流的成因,從而促進他們的個人發(fā)展和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找出海流的運動規(guī)律,并考慮海流如何影響地理環(huán)境。用一個碗裝滿水(代表海水),把一根吸管放在上面,然后用嘴吹水,看看水是如何移動的?讓同學們在水中描繪出水在水中的移動方向,并考慮為什么水會這樣移動。
接著往碗里倒上幾滴墨汁,待到墨汁沉到盆底(代表著底部的海水中所含的養(yǎng)分),再從側(cè)面吹出水面,看下面的水是如何移動的?老師們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想,然后在小組里進行討論,得出結(jié)論,然后由不同的小組來交流他們的觀點,并讓他們從中找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通過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陷,客觀地評估自己,進行自我反省,從而獲得提高。
(三)重視教學反饋工作
地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和掌握學生的地理知識,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就必須注重對教學的反饋。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語言和身體語言的反饋中,細致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程度??谡Z反饋是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對老師提問的反應;身體語言反饋是指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覺姿勢。此外,要想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就必須讓地理老師在實際操作中觀察他們的表現(xiàn)。
比如,在指導學生做地理實驗前,老師可以把所學的材料、器材等告知學生;在正式實施實驗之前,老師要觀察學生的預習,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在實施教學反饋的過程中,還要掌握全局的教學效果,保證反饋工作的全面、客觀。
結(jié)束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學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必須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認識層次;充分發(fā)揮地理教科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通過播放圖片、錄像等手段,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達到最大,并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要堅持教學的激情,把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技能,提高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達到中學地理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郝良旭.培養(yǎng)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方法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9(12):24-25.
[2]陳杰,王巨媛,翟勝.多媒體技術(shù)在高中地理教學案例設計中的應用——以“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1):86-88.
[3]徐麗芳.地理實踐力視域下的實驗課教學[J].地理教學,2019(22):26-27.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張家界市民族中學,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培養(yǎng)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XJK18CJC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