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教育在小學階段,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更為重要。中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觀察能力比較敏銳,情感也比較豐富;比高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樂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指導孩子們創(chuàng)作兒童詩時,教師要善于利用中年級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抓住語文書中的“可訓點”,找準時機,采用多種激勵方式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精選“仿點”,展開仿寫訓練,激發(fā)創(chuàng)作潛能,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提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兒童詩的形式記錄在日記里,使他們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到極致;積極評價,鼓勵創(chuàng)作,讓兒童詩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中年級;兒童詩創(chuàng)作;指導策略
詩歌教育在小學階段,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兒童詩語言靈動,想象豐富,教會學生寫詩,就是把生活中所見所想所感,通過幻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自從我聽了靳慶華老師的報告后,深刻的認識到兒童詩在語文教學起到很大的作用后,我便開始在班級里嘗試開展兒童詩教學工作,至今已有兩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搜集了許多兒童詩,也閱讀了很多兒童詩,激發(fā)了孩子們對兒童詩濃厚的興趣,還提升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實踐的經驗,淺談小學中年級兒童詩創(chuàng)作指導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 樂于創(chuàng)作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兒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兒童的興趣。只有學生喜歡兒童詩時,才會樂于學習,樂于創(chuàng)造,心里才會萌發(fā)當一位小詩人的美好愿望。有了“喜歡”做支撐,教師在教學兒童詩時,學生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情感美、想象美。在創(chuàng)作前,教師首先要通過有趣的導入方式,把學生領進詩的王國,讓學生在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這是進行兒童詩創(chuàng)作的先決條件 。其次是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激勵方式鼓舞學生,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抓住語文書中的“可訓點”,找準時機,引導學生在讀詩、悟詩、說詩中萌發(fā)詩性,涌動詩情,積極創(chuàng)作。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聽聽,秋的聲音》為例。在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后和同學交流:你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最后讓學生用“聽聽,秋的聲音”做開頭,模仿課文結構,表達對秋天的贊美之情。頓時,學生情緒高漲,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我趕緊讓孩子們拿起筆記下自己的靈感。第一次創(chuàng)作,雖然語言簡單直白,但大部分孩子能夠圍繞秋天的不同特色,寫出自己心中的聲音,描繪眼中的美景,有的孩子還能做到句尾押韻。請看三年級(6)班薛宇軒寫的兒童詩:
聽聽,
這是誰在歡呼?
秋風輕輕吹,
“卟啦”,
黃葉飄飄灑灑。
聽聽,
這是誰在歌唱?
秋雨輕輕下,
“沙沙”,
人們臉上樂開花。
一排排大雁在高空中南飛,
傾訴著暖暖的叮嚀。
一朵朵菊花在晨霧中綻放,
訴說著心中的悄悄話。
伙伴們,
走進大自然,
我們去聽聽秋的聲音。
寫完后,孩子們紛紛讀給同位聽,找老師點評,樂此不疲。看到孩子們詩情高漲,我趕緊放低要求,尋找詩句中某一亮點,進行夸大式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一字、一詞、一句、一段、一篇中閃光點。孩子們看到自己寫的詩句被老師圈圈點點,臉上都洋溢著驕傲的笑容。一個孩子跑過來問我:“老師,我可以寫寫夏的聲音嗎?”……于是班里又掀起了詩潮,有的學生寫“聽聽,夏的聲音”,有的學生寫“聽聽,冬的聲音”,有的學生寫“聽聽,春的聲音”……由此可見,老師抓住語文書中的“可訓點”,找準時機,悉心地指導,激勵性地夸獎,能夠激起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興趣。
二、仿寫片段,訓練創(chuàng)作
雖然說“孩子天生就是詩人,是天生的創(chuàng)造者”,有“無師自通”之說,但是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老師的引領,就讓他們獨立寫出一篇兒童詩是很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靳慶華老師曾經說過:“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要關注形神統(tǒng)一,從形似走向神似的關鍵是要做好模仿練習,重視觀察視角與表達形式的獨特?!蹦7戮毩暰褪恰胺聦憽保欠抡諆和姷恼Z言范式,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兒童化的語言描述兒童眼中的世界,心中的美,創(chuàng)造詩意。仿寫片段訓練是兒童詩習作的分解訓練,是兒童詩模仿練習的第一步。這就好比學習跳舞,舞蹈老師先要把整支舞進行分解,分成若干小節(jié),再根據(jù)每小節(jié)的拍值分成若干拍 ,然后把每一個拍的動作交給學員,最后把每一拍的動作連接起來,就是完整的一支舞,學習者就會覺得學習舞蹈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仿寫片段就好比被分解后每一拍的動作或每一節(jié)的動作, 把仿寫片段連在一起,就是整首詩?!胺聦憽笨山档土藢懺姷奶荻?,學生寫起來也會覺得容易簡單,從而樂意去創(chuàng)作,為通往寫“創(chuàng)作”之門架起了一座橋梁,是提高兒童詩創(chuàng)作能力的一個好辦法 。
在仿寫片段訓練中,我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先精選“仿點”,然后再展開仿寫訓練。展開仿寫訓練時,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
(一)仿“形式”
在教學《春天》時,我先帶領學生朗讀詩句,再帶著學生賞析詩的趣味,最后加以點撥,指導學生仿寫,一會兒詩句就出現(xiàn)了:
“春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溪水拉起了琴弦/嘩嘩,嘩嘩/禾苗張開嘴巴樂哈哈 ?!?/p>
“春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燕子在枝頭鳴叫/嘰喳,嘰喳/小草探出腦袋看熱鬧?!?/p>
“春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牽?;ㄅ郎狭嘶h笆/滴答,滴答/吹醒了身邊的野花。”
有了春天的描寫,我又隨即拋下一句:“夏天、秋天、冬天,我們又會看到哪些美景?聽到哪些動聽的聲音呢?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在小組里交流起來。有的學生說道:“夏天,粉紅的荷花開啦!青蛙敲起了鼓!”有的學生說道:“冬天,雪花飄飄灑灑地在空中漫步?!庇械膶W生說:“秋天,菊花傲立在風霜之中,大雁往南飛?!薄瓕W生的回答是多么的有詩意呀!鄧涵月寫的:“夏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青蛙敲起了鼓/呱呱,呱呱 /喚醒了含苞的荷花 ?!?/p>
汪子涵描寫的:“秋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秋風彈起了琵琶/沙沙,沙沙/ 樹葉悄悄落下。”
王晨旭寫的:“”冬天慢慢地/慢慢地,她笑著走來/雪花跳起舞兒/簌簌,簌簌/包裹著小麥苗。
學生寫完以后,我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仿創(chuàng)的兒童詩,這下班級里更熱鬧了。有的小組把描寫春天片段組合在一起,組成一首完整的詩《春天的腳步 》;有的小組把描寫夏天的片段組合在一起,組成一首完整的詩《夏天的腳步》;有的小組……就這樣,《秋天的腳步》《冬天的腳步》就誕生了。這時, 我們班不太善于表達的王耀陽喊了一句:“我們小組每個人寫的都不一樣,分別寫的是四個季節(jié),合在一起,就是《四季的腳步》?!边@是多么棒的組合呀!頓時,班級響起來熱烈的掌聲。由片段仿寫開始,再組合成整首詩,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啦。
(二)仿“構思”
對兒童詩構思的模仿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對仿寫的更高層次的要求。例如在教學葉圣陶《風》的時候,通過朗讀、理解、感悟,喚起學生對“風”的認識,激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幻想,仿寫的成果就出現(xiàn)了:
風(一)
呼呼,呼呼。
風從遠處而來,
吹走了春天的溫暖,
吹跑了冬天的寂寞。
風(二)
春天的風,
將小朋友吹進了五彩花朵里。
夏天的風,
將小朋友吹到了濃綠的樹葉里。
秋天的風,
將小朋友吹到了金黃的麥粒里。
冬天的風,
將小朋友吹到了溫暖的被窩里。
無論是仿“形式”,還是仿“構思”,范詩只是一個“引子”,教師要通過范詩來拋磚引玉,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培養(yǎng)詩意,讓詩成為表達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兒童詩日記,延續(xù)創(chuàng)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仿寫片段訓練,孩子對兒童詩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每周一節(jié)兒童詩專題課已不能滿足孩子,因此我提倡孩子們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兒童詩的形式記錄在日記里。兒童詩日記的寫作對象可以是夢境,可以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現(xiàn)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只要學生樂意用敏銳的慧眼捕捉美的事物,用童心感受美的事物,熔鑄豐富的想象,詩意的語言就會自然流淌。
做夢是每個人的天性,白天有所想,夜里就會有所夢。孩子更喜歡做夢,在夢中孩子可以天馬行空,馳騁天下,除此之外,孩子眼中的事物也會做夢,比如:
《夢》
徐沈悅
露珠的夢是圓的;
蘋果的夢是紅的;
豆角的夢是扁的;
而我的夢是甜的。
《夢》
紀研冰
夢是什么樣子?
我不止一次這樣問。
奶奶告訴我,
夢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可是為什么呢?
可能是因為它顏
會根據(jù)人的夢想所變換顏色吧!
農民伯伯的夢是金色的;
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夢是黃色的;
醫(yī)生的夢是白色的;
軍人的夢是綠色的......
這是怎么回事?
應該是因為他們的夢
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我的夢是什么顏色的?
應該是五彩繽紛的。
下雨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卻與眾不同。請看劉佳怡以雨主題,寫的詩歌日記:
一滴、兩滴、三滴……
大地的圓舞曲拉開了序幕。
你聽,雨點落在了瓦面上,
好似英勇的將士奮力地敲打著戰(zhàn)鼓;
你聽,雨點落在了玻璃上,
好似一位優(yōu)雅的音樂家在撥動琴弦;
你聽,雨點落在了湖面上,
好似美麗的姑娘在輕聲吟唱。
你看,雨點落在了花叢中,
好似一個倔強的孩子不肯低頭;
你看,雨點落在了草叢中,
好似溫柔的母親撫摸她的孩子;
你看,雨點落在了田野中,
好似頑皮的孩童在和我捉迷藏呢!
我不禁被它所誘惑,
打開家門,
撐著傘,
聆聽觀賞著這奇妙的景象。
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精神生活在成長中凝聚成了美好的愿望,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陳紫嫣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和爸爸聚少離多,爸爸回家對于陳紫嫣來說就是一種幸福。請看她寫的《爸爸回來了》:
爸爸回來了,
我原本憂愁的臉上,
露出了久諱的笑容。
我呆呆地站在那兒,
想把激動的淚水隱藏在心里。
可是,
它卻在我心里慢慢地釀成幸福。
我想掩蓋我的幸福,
可是,
它卻不由我的控制……
我和爸爸緊緊地相擁在一起,
此時,
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兒童詩日記讓孩子獲得了美的體驗和精神積淀,他們對詩意的生活產生了真切具體的感悟,言語表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鍛煉,生活品質獲得了升華。
四、積極評價,鼓勵創(chuàng)作
在兒童詩的教學過程中,以評價作為導向。評價是對兒童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價值認定和對兒童詩情感、態(tài)度、方法、過程的關注。積極的評價兒童詩創(chuàng)作會增強兒童學習兒童詩的信心和勇氣,會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熱情。評價的形式是多樣的,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教師評價、兒童評價、家長評價、社會評價相互結合,兒童的生活才會富有詩意,兒童創(chuàng)造兒童詩的熱情會持續(xù)下去。因此,教師要懷著對兒童的寬容、激動、喚醒去鼓勵,去支持,去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寫兒童詩不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反而是一場語言文字的游戲。 對于班級里的“小詩人”進行表揚,把他們寫的詩貼在班級作品專欄里,我還精心挑選了高洪波、金波等作家寫的的兒童詩送給他們作為獎勵。除此之外,我還把優(yōu)秀的詩篇放到學校的櫥窗里、學校微信平臺上進行展示, 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兒童詩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在多元的評價中養(yǎng)成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習慣。
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過:“兒童寫下的,是詩一樣美好的生活。詩寫下的,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的確,兒童詩創(chuàng)作能夠讓一個孩子更加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得到美的享受,讓他們的心靈受到詩意的熏陶而變得更加純凈美好,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提高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有詩歌陪伴的童年,是充滿詩意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作為老師,要利用好兒童詩這一特殊的文學體裁,以創(chuàng)作為切入點,激發(fā)興趣,練習仿寫,積極評價,讓兒童詩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薛瑞萍.書聲瑯瑯三年級[M].吉林:長春出版社,2008.
[2]方衛(wèi)平.關于兒童閱讀指導與教學的思考[J].北京:中國出版社,2018.
[3]靳慶華.小學語文兒童詩的文本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8(29):37-38.
作者簡介:魏靜,中小學一級教師,邳州市骨干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兒童詩課程。
基金項目: 江蘇省教研室第14期立項課題“農村小學兒童詩校本課程可視化建構與實踐研究”(2019JK13-L097);江蘇省“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立項課題“美育視域下農村小學兒童詩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 (XC-c/2021/90)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