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霞
在新課標影響下,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氛圍,提高現(xiàn)代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教師一直堅持不懈追求的目標。小古文教學內容的加入,是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文言文相較于現(xiàn)代文來說,簡短凝練,古今字義、斷句、省略方面差異較大,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頗。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有著濃厚興趣。但倘若教師每每教學到小古文,只是讓學生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再逐字逐句地對譯,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新鮮感也將日漸消退。那么,在初步理解小古文的基礎上,怎樣才能為小古文的課堂“保鮮”呢?
一、發(fā)揮想象,體驗情境式閱讀
《新課程標準》中對中年級閱讀提出要求:“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豐富的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笨v觀部編版小古文的編排,大多數都是故事性文本。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與四年級上冊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課后習題中都有“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這一要求,教學中,在初步理解小古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如“眾皆棄去”處,想象眾人驚慌失措的神情和離去的情景,以此來襯托司馬光的鎮(zhèn)定與機智;又如“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處,想象諸小兒眼中的李子是又大又圓,想象他們爭先恐后摘李時的爬、拽、扛等行為表現(xiàn),反襯出王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這份聰慧來。學生結合文本,加入合理的想象,豐富的情感,用栩栩如生的故事,再現(xiàn)古文情景,既鍛煉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又注重教學中對學生感受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保持學生學習小古文的新鮮感,增強閱讀古文的趣味性。
二、激活思維,引發(fā)思辨式閱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閱讀感悟、朗讀與表達,也應鍛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讀中有思”的學習習慣。讓思辨走進課堂,學生的思維才能被激活,閱讀的過程才能充滿張力。五年級下冊寓言小古文《自相矛盾》,學生已有一定的小古文閱讀能力,可以結合注釋,小組合作揣摩句意。再以思維導圖出示楚人夸口叫賣的語言,通過品文析句,思索“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拓思維的深度,有效地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考進行梳理,讓學生自己在思辨中發(fā)現(xiàn)故事所世揭示的道理,突破教學重難點。六年級下冊編排了《論語》中的一則小故事《兩小兒辯日》,教學時同樣可以“辯”字入手,弄清兩小兒不同的觀點與他們各自的依據,讀中探究,議中思辨,體會學無止境,孔子在知識面前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像這樣有兩方不同想法或做法的小古文還如《蜀鄙之僧》,一貧一富,一則付諸行動一則空想,而結果截然不同,學生讀這樣的小古文,與沖突碰撞,讀思結合,趣味無窮,品悟小古文凝練語言背后“有志者事竟成”道理,生成課堂之上的有效閱讀。
三、橫向對比,拓寬群文式閱讀
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某一主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從而達到閱讀感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共識。其實,部編版課文按照一定的人文主題進行編排,一個單元就是一組群文。多篇同主題的文章,在閱讀中可以產生橫向對比,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思索、體會、內化,發(fā)現(xiàn)群文之中的共性與不同。四年級下冊第22課安排了兩則文言文《囊螢夜讀》與《鐵杵成針》,在聽課學習中發(fā)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在誦讀與結合注釋的基礎上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到車胤與李白的勤學與苦讀。隨后出示另外三篇簡短的小古文《懸梁刺股》《鑿壁偷光》《歐陽苦讀》,學生帶著注釋閱讀,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組小古文正是圍繞人物的勤與苦的品質,再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找出不同人物的勤與苦,古文都是怎樣表達的。學生在群文橫向閱讀中對比發(fā)現(xiàn),古文除了描寫人物的行為,還有艱苦環(huán)境條件的渲染,才更能讓人體會到他們克服學習困難的精神與勤苦的品質,從而誦讀體悟小古文語言凝練的魅力。
每次小古文群文閱讀的數量不易太多,也可以將學生熟悉的故事與未接觸的故事結合在一起,這樣既保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又可以拓展小古文的閱讀量,將課堂所學轉化到課外閱讀中。
四、以誦為主,實現(xiàn)趣味式閱讀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古文的教學,應當注重熟讀成誦。注重趣味化小古文教學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朗讀的趣味,保護孩子讀古文的興趣,讓孩子愛讀古文,樂學古文。朗讀要做到有層次地讀:正確流利地朗讀,有韻律地朗讀,有感情地誦讀。整堂課中,可以有選擇地設計多形式的古文誦讀,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聲調、體態(tài)其實都在傳達,為學生的感知與欣賞提供了示范性作用,激發(fā)學生模仿朗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小古文的韻律之美。師生賽讀,生生吟誦,學生在讀中感知大意,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體味哲理,與古人“對話”。
小學階段小古文的教學,是今后學生閱讀與學習大量長篇文言文的基石。學生在想象的情境中得到閱讀體驗,在思辨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延伸的群文中尋求與探索,在趣味誦讀中品悟語言,將各種教學方法恰當有效地融合于課堂中,促使生動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