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弈舒
年來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屋里彌漫著水汽,與饅頭香融化在一起,縈繞在每個人的鼻尖。婦女用靈巧的雙手捏出造型各異的饅頭,挨挨擠擠地放了一板。貪嘴的孩子則滿臉饞相地站在一邊候著。饅頭散發(fā)的熱氣如同冬日里盛開的花,在人們的心頭綻放。
我的家鄉(xiāng)在山東,蒸花饅頭是每逢過年必不可少的風(fēng)俗?;z頭又叫花饃,歷史悠久,在明清時就十分盛行。花饃最初是用來祭祖的,如今,人們用它來寄托對生活美好的向往。
花饃制作工藝十分復(fù)雜,雖然所用工具只有剪刀、叉子、刀這幾樣,卻要用到切、揉、捏、揪、挑、壓、按等多種手法。而我的外婆,無疑是個做饃的高手。她先把面揉成水滴形,而后靈巧地捏出魚的脊背,細(xì)白的面繞在她的指尖,仿佛完全聽她指揮似的。她又一壓,一揪,魚尾栩栩如生。最后,取兩顆紅豆按在魚頭上,那魚頓時有了靈魂,好像活的一樣。
“咕嘟咕嘟”,一旁的蒸鍋里,一縷淡淡的煙沖了出來?!按蜷_吧,打開吧!”我們交談著,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我小心地拿起一塊布,把鍋蓋掀開?!巴?!”我們不約而同地驚呼道。一大股霧氣夾雜著饅頭香從鍋里鉆出來。白白胖胖的饅頭上還殘留著水珠,煞是可愛。
抓一個冒熱氣的饅頭,一口咬下,甜的,饃香混合著豆沙的軟糯;咸的,配上醬汁則是無比的爽口。我們往往是把嘴巴都塞得鼓鼓的還不肯停下。
新年里的花饃,不僅自己吃,還會分給街坊鄰居、親朋好友,滿街飄香,引人垂涎。
白白細(xì)細(xì)的面,香氣撲鼻的饃,有說有笑的大伙,熱熱鬧鬧的新年,都那么令人牽掛。我多想回到家鄉(xiāng),在簡樸的廚房里和家鄉(xiāng)的親人再做一次花饃,品一縷年意。
指導(dǎo)教師:王麗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