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孝念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國家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減負情況,為此出臺了雙減政策。雙減政策促進了教育回歸校園,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與新時代教育需要相適應。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本文通過文獻法和經驗法對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為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教學
引言
新時代強調教育減負,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模式的革新,不斷地提高教育效果。教師需要構建生本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有些教師在教學中觀念陳舊、教學內容死板、教學形式單一以及作業(yè)設計機械,這給學生的健康學習和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分析相關問題,高效解決。
一、轉變教學觀念
雙減政策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減少學生作業(yè)的數(shù)量。有些教師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作業(yè)上進行了減量。但是這些教師沒有進行教學上的提質,導致學生成績一直無法提升。這是由于教師觀念陳舊,沒有真正理解雙減政策的內涵。因此,想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首先應該深入分析雙減政策,然后進行教學觀念的轉變。雙減政策下需要教師進行減量提質,為此就該創(chuàng)新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形成生本理念,注重學生課堂參與感的提升,強化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內容完成按照教材中進行,沒有進行拓展。新時代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源藖硗貙拰W生視野。例如,教師在進行《題西林壁》古詩教學時,就可以適當?shù)倪M行相關知識的拓展。《題西林壁》一詩是由蘇軾所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可以拓展蘇軾不同時期的古詩,如《江城子》、《水調歌頭》等等,讓學生進行分析手法和情感上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準備拓展材料時,應該將相應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背景等均提供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對比分析。通過拓展的方式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興趣。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中,因為理解困難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引入了拓展內容,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蘇軾,從而形成探究的欲望,積極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來。
三、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課堂的體質增效除了教師在內容上進行豐富外,還需要在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興趣的增強,從而進行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分析高效的教學方式,合理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
其一,教師可以開展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是指教師借助電子白板、教學軟件等信息設備開展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板書,信息化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應該注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例如,教師在進行《觀潮》教學時,就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兩個地方。首先在導入中應用,錢塘關大潮可謂奇觀,書中的圖片難以展示出漲潮時的壯觀場景,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設備播放漲潮的場面,帶給學生震撼的感受,從而融入情景,高效的進行學習。其次,信息技術可以用在課后字詞的學習上,利用相關軟件進行字詞的講解,以本講中的“潮”字為例,下圖一為軟件呈現(xiàn)結果。
這種軟件呈現(xiàn)的方式,能夠將聲形結合,同時解釋也極為詳細,可以讓學生深入學習生字詞,能夠顯著的提高教學效果。
其二,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游戲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加強的吸引力,教師將游戲引入到教學中,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所以教師可以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的融入游戲。例如,教師在進行《普羅米修斯》教學時,該講屬于故事教學,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
四、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了教師要注重作業(yè)量的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對作業(yè)設計進行優(yōu)化,改變傳統(tǒng)的機械式作業(yè)的布置,讓作業(yè)的價值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一,教師可以布置生活性作業(yè),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例如,教師在完成《爬山虎的腳》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生活中的爬山虎并進行特征的記錄作業(yè)。這種作業(yè)方式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都有提升作用。其二,教師可以布置探究性作業(y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完成《夜間飛行的秘密》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查找關于雷達的資料和應用,讓學生進行記錄。然后教師開展交流活動課,在活動課程中學生們進行查找資料的分享,對雷達的應用進行探討。通過對作業(yè)形式的優(yōu)化,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完成作業(yè),鞏固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減負。但是要注意減負的過程中不能夠減質,應該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提質,帶動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也能夠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教師可以從觀念、教學內容、形式、作業(yè)等方面進行革新。
參考文獻
[1]張玉芳.“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整合運用[J].數(shù)據(jù),2021,12:149-150.
[2]聶奧利,李軍.“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作業(yè)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