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形體結構是油畫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人類自開始繪畫起在各個期,各種流派及風格的藝術作品中都缺少不了色彩和形體結構這兩大基本語言。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將形體比作“富有氣魄的男性”,而把色彩比作“富有誘惑力的女性”而查理勃朗克也說過:“形狀和色彩的事對于創(chuàng)造繪畫是必需的,正如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對繁殖人類是必須的一樣”。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是對現實事物的情感描繪,是對自然界人或事物的投入,而油畫則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的再加工改造和再創(chuàng)造,它依靠對形體和色彩的描繪,去深入自然,在畫面中流露出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把人物的情感通過形體和色彩傳達到畫面上,這或許也是和自然界溝通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繪畫上,色彩與形體一直被奉為最重要的地位,這也是被稱為繪畫的重要條件。
在油畫對人的傳達過程中,色彩語言具有它獨特的魅力。它是人對一件油畫作品第一的視覺信息。在色彩的世界里人們能更好的窺探出藝術家深埋在畫面里的情感世界。色彩在油畫作品表現和觀察中有著共同的規(guī)律和步調,人物的情感貫穿在色彩的冷暖,顏色的相互搭配,色彩的對比之中。例如19世紀的印象派,他們倡導藝術家應該走進自然,街頭小巷,去感受自然真實的刻畫自然?,F當代我們提及印象派,大多數人會被其畫面中豐富的色彩變化所牽動。印象派的畫家認為借用“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最新的光學理論,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他們忠實于自然并把這種自然的物理色彩變化體現在畫布上。抽象主義興起以后,色彩的表現就不像印象派那么客觀,他們更加的主觀直接,色彩成為他們表達情感最為直接的手段。如果說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那么色彩就是油畫生命。油畫作品是體現色彩豐富多變的和諧畫面,色彩是依附在形體之上的,一幅作品沒了色彩,很可能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一件沒有生命的作品也就算不上好的作品了。
在中國當代寫實油畫里,形體與色彩一直是藝術家們把握整個畫面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學院古典主義還是新寫實主義我們都不難從中看出畫家們扎實的造型語言和對色彩的整體把握。
在油畫作品中正是有了形體的支撐,色彩才具有說服力和表現力。一個藝術家在注意到形體結構的同時也要把握好色彩的理解和運用,這樣才能更好的完善作品。不管是具象表現、抽象、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還是中國當代寫實,合理的掌握好形體與色彩的關系,才能實現完美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導致作品失去精神實質。
情感作為人類對外傳達的最重要因素無疑是藝術表達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從油畫這一極具表現力的畫種出現之時,畫家們便積極的搜索尋找其獨特的材料特性為表達畫家情感語言進行服務了,并在漫長的油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表現手法和技巧不斷的變化及發(fā)展。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就是依據對事物的認識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借此傳達某種情感、思想或愿望。
畫家們正是利用油畫作品為載體從而傳達出他們的情感。以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為例,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也是法國巴比松派的代表畫家。米勒發(fā)現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詩情畫意普通勞動者的詩情畫意。不過,他筆下的農夫不在是以往借以普通的模特去表現神話的世界,他們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便是米勒的筆下傳遞的情感,也是米勒要為之嘔心瀝血地贊美歌頌的法蘭西農民的形象。米勒一生的生活都特別艱辛,特別是在他的妻子亡故之后,幾乎潦倒成為一個乞丐,也正是由于這樣的生活,才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知的米勒。米勒的畫作幾乎都是樸實無華的。如《播種者》描繪的是蒼涼的麥田里,播種者闊步揮臂,撒播著希望的種子。飛鳥在空中盤旋,尋覓食物,掠奪播下的種子——正是一幅人與大自然關系的壯麗圖景。作家雨果從這幅畫中看到對人民創(chuàng)造力量的贊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藝評論家戈蒂葉說這個形象是用播下種子的土地的泥土畫成的,太真實了。畫家用一種雕塑般的單純而簡練的形象,概括地傳達耐人尋味的情感內容。荷蘭畫家梵.高評述說:“在米勒的作品中,現實的形象同時具有象征的意義。”以至梵高也多次臨摹米勒的畫作。我認為米勒的畫作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很接地氣的。他的的每一張畫作尺寸都不是很大,用色都很凝重,細節(jié)的刻畫很少,有時我感覺他畫的不是法蘭西的農民形象,更多的是描繪他自己,自己的一個生活狀態(tài)。也使我在每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時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感動,他的畫是那么的樸實,那么的憂傷,那么的牽引著觀者的情緒,他所傳達的情感也是那么的真實。
而在先當代的中國寫實油畫領域,情感傳達一直以來正是畫家們所表達的主題領域。無論是對現實生活的憐憫和關切的鄉(xiāng)土寫實主義,還是以唯美為標準的新古典主義又或是更多的帶有個人情趣的新現實主義情感的體現可謂是牽動了畫家創(chuàng)作的始終。劉曉東作為“新生代”寫實主義的代表,始終認為藝術應該是現實主義,在現代藝術潮流強勢的時代,他仍然堅持以寫實為基點,去描寫現實社會中平凡樸實的勞動者的形象,表達著自己獨特的情感理念?!度龒{大移民》作品是一件“新生代”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品,畫面中蘊含了現實主義精神和在繪畫形態(tài)上的令人震撼的強大的力量、作品充滿了人性的立場和高超的語言方式使人們無不為之震撼和感動?!度龒{大移民》體現了一個藝術家對現實社會的認識。這個認識圍繞著三峽所發(fā)生的一切不幸的歷史史實、被移走的人群、被拆遷的房屋和發(fā)生在三峽的家庭、個人的情感意識。畫面中對未來的盲目使得他們表情麻木,又似一種無奈,每一個人都帶有不一樣的情感,畫面中的一草一木、一禽一獸、一磚一瓦,都構成了中國當代藝術史中最令人難忘的畫面,呈現出一位藝術家對被移走人民的同情和關懷之意。
作者簡介:張奎(1986.7),男,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從事美術領域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