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黃學章
摘要
批注式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教師要重視批注式閱讀的規(guī)則,引導學生依“規(guī)”而批。依單元要求而批,幫助學生形成能力訓練序列;依文體特點而批,增強學生的文體閱讀能力;依文本特質而批,促進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依言語形式而批,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與建構。
關鍵詞
批注式閱讀 初中語文 閱讀規(guī)則
批注式閱讀是學生自主閱讀時在文章的重難點及精妙處用符號或文字標注所思所感。批注式閱讀能讓學生自主遷移,提升體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但教材中的批注示例,多呈散點,缺乏具體訓練體系。批注式閱讀要依“規(guī)”而行,要有形式關照、內(nèi)容約定、系列要求,形成個性化批注,豐富批注形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批注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一、依單元要求而批,形成能力訓練序列
統(tǒng)編教材各單元編排體系遵循的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在語文能力培養(yǎng)方面,不同年級和具體單元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七年級各單元的學習目標以整體感知、品味語句、概括提煉、厘清思路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閱讀能力;八年級各單元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文體的閱讀能力,九年級各單元以典型的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閱讀為主,八、九年級重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教材的這種編排體現(xiàn)了語文能力訓練的系列性、層級性、漸進性,它啟發(fā)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系列訓練,特別是在單元教學中要貫徹單元目標及訓練要求,以此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七年級上冊為例,每個單元有不同的訓練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單元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第一單元要求在語言的揣摩和品味上下功夫,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點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精彩語句批注,實現(xiàn)語言的積累和建構,從中領略景物之美。第二單元重在把握抒情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通過對這些語句的批注,體味文章的情感內(nèi)涵和抒情特點,以此豐富情感體驗,提升朗讀和感悟能力。第三單元要求把握基本內(nèi)容,了解文章大意,要特別關注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及文中的關鍵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些關鍵語句進行批注,以提升其提取信息、概括和理解能力,等等。批注閱讀遵循六個單元的不同設計要求,既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也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揣摩品味—感知體會—把握關鍵—理清思路—聯(lián)想想象”的序列訓練中循序漸進。
二、依文體特點而批,增強文體閱讀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批注閱讀時要關注文體特征。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選篇所涉及的文體十分豐富,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征和語言風格,因此也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關照重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樹立文體意識,引導學生遵循文體特征進行批注,抓住文本的核心價值,提高閱讀教學的質效。例如,閱讀童話要關注語言的想象和夸張;閱讀小說要關注人物、情節(jié)、語言,特別是對文章中典型性人物的言行、心理進行揣摩、評析;閱讀散文要關注作者獨特的情感歷程、言說方式、言說對象;閱讀說明文要對其中的關鍵語句多加關注,弄清楚關鍵語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整體與局部的邏輯關系,以及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對說明對象的表達作用等;閱讀詩歌要關注字詞的內(nèi)涵,體會其思想、情感、意趣,以及深藏的哲理。依文體而批,學生可以把握文體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升文體閱讀能力。
三、依文本特質而批,提升文本解讀能力
文本特質指區(qū)別于其他文章的能夠被學習者感知和遷移的性質、品質和特色等。它體現(xiàn)了作者寫作時的匠心獨運,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代表了文本的價值。不同文本有不同的特質,具體表現(xiàn)在內(nèi)容、寫法、結構、主題、情感、思想、精神、知識、審美、技法等方面。針對文本特質有選擇地進行批注,學生可以領略文本的豐富多樣,拓寬閱讀視野,增強審美情趣。
例如,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活著》都是談生命的意義,但是二者的語言風格、表達方式等方面有細微區(qū)別。教師為學生設置的批注規(guī)則是:以批注探究同一主題下的不同表達方式。關于《永久的生命》,學生可以針對“凋謝和不朽混為一體,這就是奇跡”一句進行批注,理解“凋謝”的具體含義、“不朽”蘊含的人生哲理;關于《我為什么而活著》,學生可以針對“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活著值得。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樂意再活一次”這兩句話進行批注,并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進行點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式點評。二文的相同點是,它們都是從生活的現(xiàn)象出發(fā),基于個人獨特的感受挖掘現(xiàn)象背后蘊含的深刻意義,揭示生活和生命的哲理。不同點是:一個是談生命的奇跡,一個傾向于生命的意義;一個是先抑后揚,歌頌生命的永恒,一個是直抒胸臆,贊賞了人生價值。依據(jù)文本特質進行批注,學生不僅能感受到文本的豐富多彩,也在此過程中豐富了對語言、情感、哲理的體悟。
四、依言語形式而批,豐富語言積累與建構
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關鍵。關注文本的語言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要求。
以說明文為例,語言風格各異,有的平實,有的生動活潑,有的頗具文學色彩。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蟬》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語言生動有趣。在這一課的自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作者是怎樣把蟬介紹得如此有趣的,請結合相關文句,做批注”的規(guī)則要求。如“它就小心謹慎地溜到溫暖嚴緊的隧道底下”一句可做批注:快看,它溜了,很快為自己找到一個寶地。真是個機靈鬼。再如“接著,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鼓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一句可做批注:觀眾朋友們,選手開始表演。快看,它開始騰躍、翻轉……現(xiàn)在是慢鏡頭,它在盡力翻。它能成功嗎?好,太棒了,它成功了!針對有趣的語言寫有趣的批注,學生掌握了方法,也張揚了個性。
依規(guī)而批,并不是教師對學生批注閱讀的限制與束縛,而是進行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培養(yǎng)個性表達,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三中云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