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瓊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65)
傳統(tǒng)吉祥文化的誕生、發(fā)展與古代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各地的風俗習慣和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聯(lián)系密切。人們將人、動物、植物、日月山水等元素經(jīng)過主觀的加工,再以繪畫、雕刻等方式描繪出來以賦予其特殊的意義,體現(xiàn)了對客觀自然的主觀反映[1]。民間傳統(tǒng)吉祥圖案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部落的出現(xiàn),彼時的人們?yōu)榱似砬蟠笞匀坏谋幼o,開始在石頭上雕刻象征著吉慶的古老圖騰,就比如商代出土的銅器,經(jīng)常帶有首尾相連的魚紋裝飾,這就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認為魚帶有“吉祥”的寄意,借“魚腹多子”這一自然現(xiàn)象,寄托了人們希望后代綿延的美好寄愿,這便是吉祥圖案的開端。
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提取其文化符號、總結其文化思想是其現(xiàn)代化傳承的重要思路[2]。中華民間吉祥圖案基本是來源于中華吉祥的神獸龍或鳳等,如夔龍紋(圖1)、夔鳳紋(圖2)等,形態(tài)迥異都帶有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印記。龍紋是中國古代紋樣當中最知名、最尊崇的圖案,龍紋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直到真正形象出現(xiàn)在青銅時代,龍的形象結合了包含鹿、魚、鷹等許多動物的經(jīng)典特征,是人間不可能存在的神物,物化為吉祥的圖騰久久留存于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中國民間吉祥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每一種圖案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大多是代表吉祥吉慶之物。我國民間吉祥圖案大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涉及范圍非常廣,從飛禽走獸到各種昆蟲,都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以圖案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民間吉祥圖案設計構成有多種手法,主要包括紋樣設計、文字設計和諧音設計。
第一個是紋樣設計,像上文提到的夔龍紋便是紋樣設計的一種,人們將生活中被認為能夠帶來好運的事物繪制成圖案,并且將其用于生活中的建筑、日用器物,或是織進布匹當中,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個是文字設計,將具有吉祥吉慶意義的文字以圖案的形式進行設計,并以文字為主體進行調整表現(xiàn)出不同的美好寄意。例如我們經(jīng)常在壽禮中可以看到萬字和壽字圖案,他們經(jīng)常組合在一起構成了“萬壽”圖案,象征無止無疆、年壽永久。此詞源于商周慶賀豐年的祝詞,后多用于皇帝的服飾,體現(xiàn)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壽與天齊的愿望。
第三個是諧音設計,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為一種象形文字,漢字中有許多同音不同意或是諧音不同意的例子,在漢字的漫長發(fā)展歷程當中,古人發(fā)現(xiàn)許多現(xiàn)實事物可以通過諧音字詞衍生出吉慶吉祥的含義。例如,蝙蝠因其有一個“蝠”字,便變成“福氣”的象征,也成了民間吉祥圖案常見的元素之一。古人看蝙蝠倒懸而睡,象征“福到”,特別是有蝙蝠飛入院子里還更是福氣臨門的象征。蝙蝠在我國傳統(tǒng)民間圖案設計中,是值得去稱道的好創(chuàng)意。古人通過大膽的想象與設計,使蝙蝠的形象抽象化,將原本不那么美麗的事物變成了或粗獷、或精致的紋樣,令蝙蝠的形象變得親和起來。
隨著人類文明開始聚落群居并且儲存食物,有了最初的部落之后,人們便逐漸祈求平安和幸福生活,便在一些石頭和陶器上繪制代表吉祥的各種圖案,如在出土的彩陶,玉器中都有吉祥圖案的印記,這是最早的民間吉祥圖騰。在商、周文明開始之時,祈福和占卜祭祀日漸盛行,其中的各種器具代表吉祥的圖案也逐漸增多,從有名的古老銅器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帶有吉慶寓意的雕刻圖案。
民間吉祥圖案在漢代進一步得到了工匠們的青睞,人們更加注重圖案帶有的吉祥寄意,并且開始追求圖案的形式美。舉例來說,在布料領域、居住地方、室內裝飾上都有吉慶圖案的裝飾痕跡。魏晉南北朝時,由于佛教的傳入,當時主流的吉祥圖案變成了奇花異草,如:忍冬、飛天、蓮花等。到了宋唐時期,吉祥圖案延續(xù)了以植物為主的傳統(tǒng),如蓮花牡丹都是顏色艷麗、造型飽滿的圖案,廣泛出現(xiàn)在生活中。民間吉祥圖案還得到了更加狂熱的應用,如:建筑中的“徽派三雕”的裝飾技藝,在各種材質如石木磚中使用大量的吉祥圖案,預示居住者萬事順利,在建筑史上成為一個著名的典故。
在早期人們對于未知的事物比較恐懼,都會認為生物都帶有一定的靈性,眾生的由來都有他們各自的講究。特別是家里的門檻,門墩,家具等都雕刻著吉祥紋樣來辟邪驅鬼,盡管一定程度上都帶著一些迷信色彩,但卻反映了當時傳統(tǒng)思想對于吉祥圖案有著相當深厚的推動作用。
大約在唐代,盛行寶仙花圖案(圖3、圖4),它是來自印度傳入的佛教思想中衍生而來,寶相花不是自然中實際存在的花,而是由蓮花作為造型主體,飾以忍冬。蓮花在佛教象征著凈土,出淤泥而不染,而忍冬能夠越冬不死,被佛教徒用來借喻人的靈魂可以不死不滅,永世輪回。后逐漸加入了菊花、牡丹、荷花等圖案來表現(xiàn)繁復圓滿的特征,因此含有吉祥、全家團圓的寄意。當時道家所推崇的“三天神靈物”“九天玄女”等題材也被人刺繡在服裝中,通過這些具象的展示來表達傳統(tǒng)思想,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心理同時也推動了傳統(tǒng)藝術圖案的發(fā)展。
人們的美好寄意是影響中國民間吉祥圖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構成方法之一,寄意就是借一個物件或者一組畫面來暗喻美好的事物。用物件來傳達吉慶吉祥的好兆頭,是形成古代吉祥圖案的直接采用方法,可以給人最為直觀的祈求美好的形象。
日常飾物承載吉祥圖案在建筑中的運用,門墩是古代建筑比較常見的飾物,箱子型的門石很多都雕刻有蝙蝠寄意福氣、鹿寄意功名利祿、麥穗表示年歲、鵪鶉帶來安康、羊和金錢等圖案,都是吉祥之物,充分表達了人們希望可以過上好日子,從此豐實富足的生活。
盛大慶典豐富著吉祥圖案在服飾中的運用,古代人民對于重大節(jié)日、婚喪嫁娶等都很重視,其中所用到的服飾家具都有吉祥圖案的點綴,極大的增強了節(jié)日的氣氛,如:在婚服上繡上龍紋和鳳紋,寄意龍鳳呈祥,鳳和鸞鳴。
多子多福愿望推動吉祥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古人有著相當強烈的生殖求子的愿望,人們借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吉祥圖案來表達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如:借“魚腹多子”這一自然形態(tài)的現(xiàn)實存在來隱晦的傳達自己的求子心愿,在服飾上多繡上“魚戲蓮”或“石榴”。
民間吉祥圖案對于現(xiàn)代設計藝術具有寶貴的記錄意義,尤其是對現(xiàn)代服裝設計而言具有極大的鑒戒作用,合理利用吉祥圖案可以讓悠長的歷史瑰寶得到承襲和發(fā)展。如在各種家具飾物上使用“萬壽無疆”吉祥圖案來祝賀長壽和健康;用“喜鵲臨門”“如意吉祥”來寄意喜氣;用“鸞鳳和鳴”“永結同心”來表達愛情的矢志不移。民間吉祥圖案的設計都是圍繞著傳統(tǒng)大眾意識和美好寄意這兩個立意出發(fā)的,這就為了現(xiàn)代服裝設計提供了珍貴的鑒戒作用。
如今在日新月異的服裝設計潮流中,許多時尚大國如意大利,日本都在堅持自己的民族文化,這讓他們擁有其他國家都無法復制的獨特影響力。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上采用民間吉慶圖案會添加古典民族氣息和歷史文化韻味,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接收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生長,同時也是中國服裝設計在世界舞臺取得一席之地的最佳舉措。
民間吉祥圖案是當時人們的集體意念的衍生物,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有了吉祥的愿望,他的產生與古代圖騰和非自然現(xiàn)象、佛教有關,圖騰是最重要的因素。圖騰尊崇實際上是尊崇祖先與尊崇自然相互聯(lián)合的一種信仰形式。很久以前的人認為每個人都跟自然生靈之間有著親緣聯(lián)系,于是把它們就把生靈當成過世的親人,然后某些比較有特點的生靈就變成可以保佑他們風調雨順的保護者。繪制這些生靈的圖案被當做該個部落的符號和標記。歷史上提及,每個部落的人們都會佩戴有這些動植物的項鏈或者其他配飾來祈求保護,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動植物圖案演變成了吉祥圖案。根據(jù)各民族吉祥圖案的發(fā)展歷史,我們可以得知一個神奇的規(guī)律:漢族古代的生靈圖案是龍鳳,現(xiàn)代的民間吉祥圖案還是龍鳳;赫哲族的古代生靈圖案是飛禽,如今的吉祥圖案依舊是白天鵝;哈薩克族的古代生靈圖案是白天鵝,如今的吉祥圖案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通過那么多的華夏民族的生靈圖案,許多都轉化成當今的吉祥圖案??偨Y這些現(xiàn)象,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吉祥圖案其實是有區(qū)域劃分的,各地區(qū)對于吉祥圖案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在協(xié)調吉祥圖案和現(xiàn)代服裝設計之間的關系,要考慮這些吉祥圖案的應用是否會圖不達意,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民間吉祥圖案雖然形式多樣,但都遵循整體平衡與局部改動的總原則,較為明顯的造型模式有兩個方面:
其一在于生活作為靈感來源,將其抽象處理。民間吉祥圖案多來源于自然界和人們生活中的尋常事物,然而在創(chuàng)造這些吉祥圖案時,往往不被生活中的條條框框限制,只追求看起來舒服,從而突破平凡的桎梏,表現(xiàn)出淋漓的抽象美感。
其二在于可重合與平衡,吉祥圖案多是兩邊對稱的圖形亦或是使用四方連續(xù)等方法,用一個或幾個帶有寄意的吉祥圖案組成一個單位,向四周有規(guī)律的擴散重疊而產生的繁復紋樣。圖案還很注重各部分紋樣所形成的平衡美感,通過可重合和平衡呈現(xiàn)出不同于普通藝術品的展現(xiàn)效果,更加具有規(guī)劃性,可重合和平衡是吉祥圖案具有點綴功能的首要準備。
總而言之,民間吉祥圖案的產生都有其獨特的用處和歷史痕跡,而現(xiàn)今的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目標人群是現(xiàn)代的普羅大眾,無可指摘,現(xiàn)代美學的主流是線條流暢,款式新穎,自在無為,突出個性,所以民間傳統(tǒng)圖案與現(xiàn)代美學之間在意識上不出意外的會出現(xiàn)分歧,隨便使用以前的吉祥圖案,不僅會導致裝飾形式表述上的混亂,也將會造成普羅大眾的不認同,這就不符合一開始使用吉祥圖案的原意了,大眾也無法領會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近些年的發(fā)展潮流逐漸傾向于更多的表現(xiàn)出服飾所含有的文化底蘊,這就給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間吉祥圖案一個用武之地,這也啟示了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服裝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研究吉祥圖案的運用,正確了解民間吉祥圖案帶有的寄意,在現(xiàn)代審美的眼光下融合圖案,拓寬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
分解組合運用。民間吉祥圖案通過組織,表現(xiàn)形象和色彩構成,有著不同的作用,這也是民間吉祥圖案完整的表達形式。我們在進行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將其中的某種元素提取出來,根據(jù)設計要達到的效果進行取舍,最終達到明快自由的展現(xiàn)。圖案在進行分解組合中,可以適當將不同時期的圖案進行分解,進行再組合形成符合現(xiàn)代理念的裝飾圖案。
變形運用。不同吉祥圖案蘊含的寄意也不盡相同。明清時期的吉祥圖案更是繁瑣,不能達到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審美要求。要將蘊含文化內涵的吉祥圖案進行處理成為簡潔明快的形象,這樣易于與現(xiàn)代服飾相融合。主要是采用簡化歸納的思維來處理繁瑣的民間吉祥圖案,通過抽象變形,概括變形等方法進行處理。抽象變形主要是遵循現(xiàn)代設計的主流形式使用幾何手法,進行二次處理。使用直線和曲線來處理圖案,能方就方,能圓就圓,簡練概括。概括變形是指將復雜的外形、結構進行省略,將主要的結構留下,讓吉祥圖案更加的單純化,在簡潔的基礎上保留原來民間吉祥圖案的美感。
吉祥圖案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結合時主要涉及到了印染形式、織錦形式、刺繡形式等更加合理的表現(xiàn)出民間吉祥圖案原本帶有的美好寄意與本身帶有的形式美感。
印染形式。中國印染布匹開始于歷史早期,其中蠟染(圖5)、扎染(圖6)等是我國古老的印染方法。唐宋時期盛行扎染,通過各種圖案來表現(xiàn)美好寄意,如:“鸞鳳和鳴”寄意夫妻和諧,應用在服飾極具裝飾性。蠟染是我國古老少量的民族的創(chuàng)意印染方法,使用事先在布上涂蠟的方法進行染布,具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常用來表達吉祥的寄意,如:“三羊開泰”“萬象更新”,從而使得服裝極具民族特色。
織錦形式。錦是我國高級珍貴布料。蜀錦、宋錦和云錦是我國著名的三大名錦,他們各有特點。在蜀錦中,主要著重與有象征意義的漢字,通過文字圖案來表達對吉祥如意的期盼;折枝花卉和穿枝牡丹等花卉圖案在宋錦中作為主要的織錦圖案,最為著名的使燈籠錦,帶有五谷豐登的寄意;云錦將吉祥云紋和龍鳳紋等用于織錦圖案,使得服裝顯得富麗堂皇,精致華麗。服飾用織錦的花樣和品種都十分豐富。如:旗袍織錦圖案以表現(xiàn)植物紋樣和亭臺樓閣為主;領帶織錦圖案以幾何圖案、變形花卉為主;唐裝織錦以龍鳳、福壽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現(xiàn)代圍巾、手袋等裝飾品圖案則把許多當代的流行文化元素納入其中;等等[3]。
刺繡形式。中國刺繡藝術造詣已臻至高峰,傳統(tǒng)服飾所用的刺繡圖案題材廣泛,包括花草、云紋和瑞獸等以及象征著納祥辟邪的命題,刺繡工藝品充分體現(xiàn)了古老工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北方地區(qū)人民往往會以紅色、綠色為主,進行刺繡紋樣,而南方地區(qū)則比較注重作品的和諧之感,往往講究色彩的暈染自如,最終促使繡品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既視感[4]。我們現(xiàn)代的服裝設計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服裝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也變得具有自己獨特的韻味。
形式與功能相融合原則,服裝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工藝產品,一定要兼具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獲得完美的協(xié)調。民間吉祥圖案數(shù)量種類豐富,這對于現(xiàn)代服裝設計是一把雙刃劍,恰當?shù)倪\用吉祥圖案要求使用者了解每一種吉祥圖案的來歷和寄意,但當兩者有機結合之后,人們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予以領會。如:蓮花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凈土寄意,將其放在女裝設計中,除了有裝飾的形式表現(xiàn),還能表現(xiàn)出女性的清麗高雅,實現(xiàn)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
接收與創(chuàng)新相協(xié)調的原則,民間吉祥圖案經(jīng)過歷史的洗滌沉淀已經(jīng)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每一個設計者都應該學習吉祥圖案的來歷以及意義,保留本國的設計根基,接收和發(fā)揚民間吉祥圖案。這些吉祥圖案無不來源于日常生活,與當時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聯(lián)系密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偉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5]。如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上,青花瓷圖案(圖7)的服飾就是一個成功的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案例,一款旗袍樣式的長裙充分展示東方女性的線條美,設計者采用了青花吉祥圖案,在肩部和裙底飾以不對稱花紋,給人以精致典雅之感,遠遠望去素雅清麗就如一件中國精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