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賀桂梅寫作年表

      2022-07-19 09:43:50
      芳草·文學雜志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北京大學出版社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

      著作:

      《時間的疊印——作為思想者的現(xiàn)當代作家》(專著),賀桂梅,北京三聯(lián)書店二〇二一年九月出版。

      《“新啟蒙”知識檔案:八十年代中國文化研究(第二版)》(專著),賀桂梅,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二一年三月出版。

      《打開中國視野:當代文學與思想論集》(論文集),賀桂梅,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十月出版。

      《書寫“中國氣派”:當代文學與民族形式建構(gòu)》(專著),賀桂梅,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十月出版。

      《“50——7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讀本),賀桂梅編,上海書店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六月出版。

      《回家的路:我與中國——美國歷史學教授舒衡哲口述》,賀桂梅、倪文婷訪談,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四月出版。

      《打開文學的視野》(論文集),賀桂梅,山東文藝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四月出版。

      《趙樹理文學與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代性》(專著),賀桂梅,北岳文藝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七月出版。

      《西日本時間》(學術(shù)隨筆),賀桂梅,北京三聯(lián)書店二〇一四年八月出版。

      《女性文學與性別政治的變遷》(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三月出版。

      《思想中國:批判的當代視野》(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三月出版。

      《我們的青春》(作品選),臧棣、夏曉虹、賀桂梅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〇年十月出版。

      《“新啟蒙”知識檔案:8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三月出版。

      《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論文集),賀桂梅,山東文藝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一月出版。

      《北大年選2005(批評卷)》(選本),張頤武、賀桂梅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三月出版。

      《人文學的想象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專著),賀桂梅,河南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出版。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專著),溫儒敏、李憲瑜、賀桂梅、姜濤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一月出版。

      《轉(zhuǎn)折的時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專著),賀桂梅,山東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出版。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讀本),錢理群主編,王風、賀桂梅編選,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二年一月出版。

      《批評的增長與危機》(專著),賀桂梅,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月出版。

      論文:

      《“文化是平常的”——關(guān)于毛尖電視劇評論答問》,《文藝爭鳴》二〇二一年第十期。

      《建構(gòu)新時代歷史意識的自覺性》,《中國文化報》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現(xiàn)代文學的開放及其真精神》,《文藝爭鳴》二〇二一年第八期。

      《在當代性視野中重估80年代》(討論),《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二一年第五期。

      《民族形式建構(gòu)與當代文學的局勢·結(jié)構(gòu)·事件》,《文藝爭鳴》二〇二一年第四期。

      《民族形式與革命的“文明”論》,《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從中國出發(fā)思考當代文學》,《社會科學報》二〇二一年四月八日。

      《作為“當代事件”的文學史書寫》(筆談),《當代文壇》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與五位作家同行》,《中華讀書報》二〇二〇年十月十四日。

      《好的電視劇永遠有一種健康的常識》,《南方都市報》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六日。

      《毛尖本色》,《凜冬將至》序言,北京三聯(lián)書店,二〇二〇年六月。

      《人民文藝中的婚姻家庭敘事與婦女解放的歷史經(jīng)驗》,《婦女研究論叢》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文本·情感結(jié)構(gòu)·跨媒介——關(guān)于〈我在哪兒錯過了你〉一書的對話》,《文藝爭鳴》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關(guān)于四十年來中國女性文學與性別文化的對談》,《十月》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進入當代文學歷史的三種路徑——〈洪子誠學術(shù)精選·編者說明〉》,《文藝爭鳴》二〇二〇年第一期。

      《人民文藝的“歷史多質(zhì)性”與女性形象敘事:重讀〈白毛女〉》,《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二〇年第一期?!缎氯A文摘》二〇二〇年十三期轉(zhuǎn)載。

      《當代中國人的情感結(jié)構(gòu)與文學經(jīng)典》(討論),《文藝研究》二〇一九年第十二期。

      《當代中國大眾媒介的歷史變遷與文學經(jīng)典的塑造》,《探索與爭鳴》二〇一九年第十期。

      《在21世紀重新思考“20世紀中國文學”》,《探索與爭鳴》二〇一九年第九期。

      《許鞍華電影的香港敘事與中國認同》,《南方文壇》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性、性別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性別觀自覺》,《天涯》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lǐng)受——馮至<里爾克——為十周年祭日作>》,《名作欣賞》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五四與當代中國:三個時期三種闡釋》,《聯(lián)合早報》(新加坡)二〇一九年五月三日。

      《毛澤東詩詞與當代詩歌道路》,《詩刊》二〇一九年第九期。

      《長時段視野里的中國與革命——重讀毛澤東詩詞》,《文藝爭鳴》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04——70年代)的理論重構(gòu)》,《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文教養(yǎng)三境界瑣談》,《北京教育(高教版)》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文化自覺是一種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維”——專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中國新聞周刊》二〇一八年第三十八期。

      《“兩個李陀”:當代文學的自我批判與超越》,《民族文學研究》二〇一八年第六期。

      《以五四為磨礪之石,探尋知識主體的位置》,《文藝爭鳴》二〇一八年第九期。

      《丁玲主體辯證法的生成:以瞿秋白、王劍虹書寫為線索》,《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八年第五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八年第八期轉(zhuǎn)載?!缎氯A文摘》二〇一八年第十六期轉(zhuǎn)載。

      《“總體性世界”的文學書寫:重讀〈創(chuàng)業(yè)史〉》,《文藝爭鳴》二〇一八年第一期?!缎氯A文摘》二〇一八年第十五期轉(zhuǎn)載。

      《“文學閱讀與通識教育”研討會發(fā)言節(jié)選》,《名作欣賞》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柳青的“三所學校”》,《讀書》二〇一七年第十二期。

      《與丁玲的三次相遇》,《人間思想》(臺北)二〇一七年秋季號總第十六期。

      《作為原理的魯迅——讀錢理群的〈魯迅與當代中國〉》,《文藝爭鳴》二〇一七年第十期。

      《“文明”論與21世紀中國》,《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抒情傳統(tǒng)”論述的文化政治及其啟示》,《漢語言文學研究》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丁玲與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性的內(nèi)在展開》,《丁玲研究》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三個女性形象與當代中國社會性別制度的變遷》,《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材料與注釋中的“難題”》,《文藝爭鳴》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政治·生活·形式:周立波與〈山鄉(xiāng)巨變〉》,《文藝爭鳴》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簡論雪漠小說》,《飛天》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文學史傳統(tǒng)與大學文學教育》,《文藝爭鳴》二〇一六年第十期。

      《趙樹理的歷史意義》,《太行文學》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反思80年代,重構(gòu)批判話語的活力》,《文藝理論與批評》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文學批評的視野與使命:賀桂梅教授訪談錄》,《長江文藝評論》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傳統(tǒng)文化何以成為中國社會不同力量的“共識”》,《社會科學報》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村莊里的中國:趙樹理與〈三里灣〉》,《文學評論》二〇一六年第一期。

      《“民族形式”的風格化書寫:周立波與〈山鄉(xiāng)巨變〉》,《中國文學學報》(香港)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洪子誠:燕園一甲子》,《中華文化畫報》二〇一五年第九期。

      《“民族形式”建構(gòu)與當代文學對五四現(xiàn)代性的超克》,《文藝爭鳴》二〇一五年第九期。

      《中國經(jīng)驗:普遍的與特殊的》,《讀書》二〇一五年第八期。

      《丁玲:只有20世紀才有這樣精彩的生命》,《北京青年報》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日。

      《丁玲非常重要》,《光明日報》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

      《<三里灣>與趙樹理鄉(xiāng)村烏托邦的另類書寫》,《臺灣社會科學研究季刊》二〇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日本海戰(zhàn)電影與“治愈式民族主義”》,《天涯》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丁玲的邏輯》,《讀書》二〇一五年第五期。

      《趙樹理的鄉(xiāng)村烏托邦》,《中華讀書報》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中國”意識與當代文學(文化)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四年第十期。

      《1940——1960年代革命通俗小說的敘事分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四年第八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四年第十一期轉(zhuǎn)載。

      《馬年春晚與“中國夢”想象》,《文藝爭鳴》二〇一四年第六期。

      《個人的”如何是“政治的”——我的性別研究反思》,《南開大學學報》二〇一四年第二期?!度舜髲陀≠Y料(婦女研究)》二〇一四年第四期轉(zhuǎn)載。

      《海戰(zhàn)電影與日本新民族主義》,《中華讀書報》二〇一四年九月三日。

      《馬年春晚舞臺上的“中國/夢”》,《中華讀書報》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二日。

      《批判的想象力:代際與階級》,《中華讀書報》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傳統(tǒng)文化熱”:“國家”與“文明”的交互塑造》,《社會科學報》二〇一四年一月九日。

      《記憶的消費與政治——〈南京!南京!〉與〈金陵十三釵〉的變奏》,《文化研究》第十五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超越“現(xiàn)代性”視野:趙樹理文學評價史反思》,《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二〇一三年第四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一期轉(zhuǎn)載?!缎氯A文摘》二〇一四年第二期轉(zhuǎn)載?!吨袊w樹理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二期轉(zhuǎn)載。

      《開放文學研究——以“20世紀中國文學”論為例》,《海南師范大學學報》二〇一二年第四期。收入《走向?qū)W術(shù)前沿》,武漢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直面當代歷史的“情感結(jié)構(gòu)”:讀洪子誠〈我的閱讀史〉》,《現(xiàn)代中國》第十四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重返80年代打開中國視野:賀桂梅訪談錄》,《現(xiàn)代中文學刊》二〇一二年第三期?!渡鐣茖W報》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四日轉(zhuǎn)載。收入《重構(gòu)我們的文學圖景:70后的文學態(tài)度與精神立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文化自覺”與“中國”敘述》,《天涯》二〇一二年第一期。《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二〇一二年第五期轉(zhuǎn)載。

      《革命與“鄉(xiāng)愁”——〈紅旗譜〉與民族形式建構(gòu)》,《文藝爭鳴》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打開文學的歷史視野——浩然與當代文學的激進實踐重讀》,《玉溪師范學院學報》二〇一一年第三期。

      《文學批評的“想象力”》,《南方文壇》二〇一一年第一期。

      《激活歷史經(jīng)驗與學術(shù)知識的力量——解讀劉復生》,《南方文壇》二〇一一年第一期。

      《親密的敵人——〈生死諜變〉〈色·戒〉中的性別/國族敘事》,《文藝爭鳴》二〇一〇年第十八期。

      《“20世紀中國文學”論與現(xiàn)代文學學科體制》,《現(xiàn)代中文學刊》二〇一〇年第三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〇年第六期轉(zhuǎn)載。

      《穿越當代的文學史寫作——洪子誠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二〇一〇年第六期。

      《文學性與當代性:洪子誠的當代文學史研究》,《文藝爭鳴》二〇一〇年第九期。

      《超越“左”與“右”》(討論),《開放時代》二〇一〇年第九期。

      《“可見的女性”如何可能:以〈青春之歌〉為中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二十年來中國學術(shù)思想之變遷與現(xiàn)實關(guān)注》(討論),《天涯》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疊印著(古代與現(xiàn)代)兩個中國:1980年代“尋根”思潮重讀》,《上海文學》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打開六十年的“原點”:重返八十年代文學》,《文藝研究》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80年代作為“方法”》,《文藝爭鳴》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重講“中國故事”——電影“大片”的文化分析》,《天涯》二〇〇九年第六期。

      《70-80年代文化轉(zhuǎn)型和文化轉(zhuǎn)型和“五四”的重構(gòu)》,《中國現(xiàn)代文學論叢》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八月。

      《當代文學的歷史敘述》,《文藝報》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1950-1970年代詩歌的“四板塊”與“重寫詩歌史”》,《新詩評論》二〇〇九年第一期,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六月。

      《80年代、“五四”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范式”的耦合——知識社會學視角的考察》,《文藝爭鳴》二零零九年第六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九年第九期轉(zhuǎn)載。

      《從“春華”到“秋實”——嚴家炎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二〇〇九年第六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一〇年第二期轉(zhuǎn)載。

      《1990年代中國危機與知識分子主體重建》,《天涯》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一個歷史輪廓》,《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二〇〇九年第二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7期轉(zhuǎn)載?!缎氯A文摘》二〇〇九年第二十一期轉(zhuǎn)載。

      《“十九世紀的幽靈”——80年代人道主義思潮重讀》,《上海文學》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1980年代“文化熱”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tài)》(下),《勵耘學刊》(文學卷)二〇〇八年第二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編,學苑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一月。

      《1980年代“文化熱”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tài)》(上),《勵耘學刊》(文學卷)二〇〇八年第一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編,學苑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七月。

      《重讀“20世紀中國文學”》,《當代作家評論》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重讀浩然:“金光”與“魅影”之外的文學世界》,《南方文壇》二〇〇八年第四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九期轉(zhuǎn)載。

      《想像“文化中國”的方法——“尋根”思潮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中國》(集刊)第十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一月。

      《文化理論與經(jīng)典重讀》(討論),《文藝爭鳴》二〇〇七年第八期。

      《后/冷戰(zhàn)情境中的現(xiàn)代主義文化政治——西方“現(xiàn)代派”和80年代中國文學》,《上海文學》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純文學”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tài)》,《山東社會科學》二〇〇七年第二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二〇〇七年第五期轉(zhuǎn)載。

      《“延安道路”中的性別問題——階級與性別議題的歷史思考》,《南開學報》二〇〇六年第六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七年第三期轉(zhuǎn)載。

      《“革命+戀愛”模式解析——早期普羅小說釋讀》,《文藝爭鳴》二〇〇六年第四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六年第十一期轉(zhuǎn)載。

      《“當代文學”的構(gòu)造及其合法性依據(jù)》,《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二〇〇六年第四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七年第一期轉(zhuǎn)載。

      《新歷史語境下的的“文學自主性”》(討論),《上海文學》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知識分子、革命與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轉(zhuǎn)”問題的再思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〇五年第二期?!缎氯A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五年第七期轉(zhuǎn)載。

      《三個女人與三座城市——世紀之交“懷舊”視野中的城市書寫》,《南方文壇》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人文學者的想象力》,《南方文壇》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現(xiàn)代文學”的確立與50-60年代的大學體制》,《教育學報》二〇〇五年第三期。收入《教育:知識生產(chǎn)與文學傳播》,陳平原主編,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先鋒小說的知識譜系與意識形態(tài)》,《文藝研究》二〇〇五年第十期?!度舜髲陀≠Y料》二〇〇六年第一期。收入《2005文學評論》,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心編,人民文學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一月。

      《趙樹理文學的現(xiàn)代性問題》,《現(xiàn)代中國》(集刊)第六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五年。收入《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tài)》(修訂版),唐小兵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挪用與重構(gòu)——80年代文學與五四傳統(tǒng)》,《上海文學》二〇〇四年第五期。

      《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上海文學》二〇〇四年第五期。

      《問題意識和歷史視野》(筆談),《南方文壇》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1990年代小說中的北京記憶》(刪節(jié)版),《讀書》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說》(全文版),《北京社會科學》二〇〇四年第三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四年第十期轉(zhuǎn)載。

      《文學性“:洞穴”或“飛地”——關(guān)于文學“自足性”的簡略考察》,《南方文壇》二〇〇四年第三期?!度舜髲陀≠Y料(文藝理論)》二〇〇四年第六期轉(zhuǎn)載。

      《20世紀40至70年代文學研究:問題與方法》(討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再解讀”:文本分析與歷史解構(gòu)》,《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三種資源》,《文藝研究》二〇〇三年第六期。《新華文摘》二〇〇四年第三期轉(zhuǎn)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二〇〇四年第一期轉(zhuǎn)載。收入《當代中國女性文學文化批評文選》,陳惠芬、馬元曦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七年。

      《知識分子、女性與革命——從丁玲討論延安另類實踐中的文化沖突問題》,《Hwanghae Re‐view》(《黃海文化》,韓國漢城),二〇〇三年?!懂敶骷以u論》二〇〇四年第三期?!度舜髲陀≠Y料(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二〇〇四年第七期轉(zhuǎn)載。

      《歷史滄桑與作家本色——宗璞訪談》,《小說評論》二〇〇三年第五期。收入《宗璞文學創(chuàng)作評論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20世紀90年代的“女性文學”與女作家出版物》,《現(xiàn)代中國》(集刊)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五月。收入《大眾傳媒與現(xiàn)代文學》,陳平原、山口守主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女性文學的“現(xiàn)代傳統(tǒng)”》,《中華讀書報》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面對卑微者的不幸人生——解讀〈老王〉》,《語文建設(shè)》,二〇〇三年第一期。

      《當代中國人文思想分化的要素及其過程》,《Korean Critical Review》(《文學評論》,韓國釜山),第四十六——六十六頁,二〇〇二年。

      《“知識分子”與“大眾文化”——大眾文化研究的實踐和可能性》,《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二〇〇一年第三期?!稏|方雜志》二〇〇一年第八期轉(zhuǎn)載。

      《“現(xiàn)代”·“當代”與“五四”——新文學史寫作范式的變遷》,《現(xiàn)代中國》(集刊)第一輯,陳平原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十月。

      《跨學科視域中的20世紀中國文化研究》,《文藝爭鳴》2000年第1期。收入《中國年度論文選(2000)》,漓江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鏡城地形圖》,《讀書》二〇〇〇年第六期。

      《“沒有屋頂?shù)姆块g”——讀解戴錦華》,《南方文壇》二〇〇〇年第五期。

      《世紀末的自我救贖之路——1998年“反右”書籍熱的文化分析》,《上海文學》二〇〇〇年第四期。

      《“從晚清說起”——對陳平原學術(shù)史研究的讀解》,《文藝爭鳴》二〇〇〇年第三期。

      《80-90年代對“五四”的重構(gòu)》,《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一九九九年第四期。

      《九十年代女性文學面面觀》,《文藝報》一九九八年六月十八日。《新華文摘》一九九八年九期轉(zhuǎn)載。

      《伊甸之光——徐小斌訪談錄》,《花城》一九九八年第五期。

      《沈從文〈看虹錄〉研讀》,《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一九九七年第二期。收入錢理群主編:《對話與漫游——四十年代小說研讀》,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有性別的文學——90年代女性話語的詩學實踐》,《北京文學》一九九六年十一期。

      《風景中的女人》,《藝術(shù)廣角》一九九六年第五期。

      《個體的生存經(jīng)驗與寫作——陳染創(chuàng)作特點評析》,《當代作家評論》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一篇高雅的通俗小說》,《藝術(shù)廣角》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性別的神話與陷落——關(guān)于九十年代女性文學和女性話語的表達》,《東方》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新話語的誕生——重讀〈班主任〉》,《文藝爭鳴》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責任編輯:宋小詞)

      猜你喜歡
      北京大學出版社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速讀·上旬(2021年4期)2021-07-23 08:38:31
      陜西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透析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綜論》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從史料“再出發(fā)”的當代文學研究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西部論叢(2018年11期)2018-10-19 09:11:24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當代文學授課經(jīng)驗初探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xiāng)土敘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阳西县| 格尔木市| 泰兴市| 岑溪市| 彩票| 綦江县| 鹤山市| 清新县| 皮山县| 渝北区| 宜兴市| 太原市| 乐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凤冈县| 彭阳县| 昭苏县| 红原县| 民丰县| 顺昌县| 奎屯市| 左云县| 哈尔滨市| 荔波县| 灵寿县| 襄垣县| 泗洪县| 清涧县| 通化县| 壤塘县| 周至县| 太仆寺旗| 庐江县| 常德市| 射洪县| 渝北区| 天长市| 屯昌县| 揭东县| 乌恰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