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文解字》盛器類字研究

      2022-07-24 12:08:45陳浩男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28期
      關鍵詞:部字食器象形

      【摘要】 《說文解字》 (以下簡稱《說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選取其中表盛器的字,按部首歸類予以分析,不僅可以了解不同盛器的用途,而且可以從中洞窺先民的生活面貌。

      【關鍵詞】 《說文解字》;字;盛器

      【中圖分類號】H16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8-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8.036

      本文試將《說文》中有關盛器的各部收字羅列一下,并選取其中的一些字略做闡述。

      一、鬲部

      《說文》鬲部共收13字,其中有9字是表示炊具的字,分別為“鬲”“?”“鬶”“鬷”“? ? ”“鬵”“?”“鬴”“鬳”。鬲部字中僅舉“鬲”字進行分析。

      “鬲”,《說文》:“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從鬲?!盵1]《說文》段注:“《楚世家》:楚武公曰:居三代之傳器,登三翮六翼以高世主。小司馬曰:翮亦作?,同音歷。三翮六翼謂九鼎,空足曰翮,翼即耳,事見《爾雅》。按翮者?之假借字,翼者釴之假借。九鼎,款足者三,附耳于外者六也?!稜栄拧吩唬憾?,款足謂之鬲。附耳外謂之釴?!?[2]鬲是煮粥為主的烹煮食物的炊具,《說文》列為鼎屬,其形為大口、袋形腹、有三足也有四足者,有兩個立耳,有的有蓋,足中空,與腹相通。鬲產生于新石器時代,當時普遍使用陶鬲。青銅鬲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漸蛻化,且多數(shù)青銅鬲有精美的花紋,不宜于火煮,當為盛粥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鬲多以偶數(shù)與列鼎配合,起陪鼎的作用,常見的是以二或四器與列鼎五器使用。到了戰(zhàn)國晚期,青銅鬲便從祭器和生活用品的行列消失。因為戰(zhàn)國末期出現(xiàn)了灶臺,三足的鬲逐漸演化為釜,鬲就消失了[3]。

      二、瓦部

      《說文》瓦部共收27字,其中有2字是表示炊具的字,分別為“甑”“甗”;1字是表示食器的字,為“?”;1字是表示酒器的字,為“瓻”;11字是表示其他盛器的字,分別為“瓵”“瓽”“甌”“甕”“瓨”“瓴”“?”“甂”“瓿”“?”“甈”。瓦部字中僅舉“甑”“甗”進行分析。

      “甑”,《說文》:“甗也。從瓦曾聲。”[1]《說文》段注:“甗也?!犊脊び洝罚骸杖藶殛?。實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甑所以炊烝米為飯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于上?!?[2]甑是蒸煮食物的器具,形似大碗,寬沿平底,底上有透穿的孔,一般使用于鬲跟釜上,食物放在甑中,鬲或釜內放水,水蒸氣通過孔讓食物熟透,甑不包含下面的鬲跟釜。

      “甗”,《說文》:“甑也?!盵1]“甗”“甑”二字互訓,二者應為形態(tài)功能類似的器物?!墩f文》段注:“甗,甑也。一穿。各本作一曰穿也。小徐本在鬳聲之下,今正。按甑空名窐,見穴部,不得云又名甗也。陶人為甗,實二鬴,厚半寸,唇寸。鄭司農云:‘甗、無底甑。無底、卽所謂一穿?!盵2]段玉裁認為“一穿”各本作“一曰穿也”,應改為“甑也。一穿。”,意思是甗類似于甑,上下相通,中間無底。甗為蒸飯器,其基本形制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過;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甗雖然不是普遍存在的禮器,但在一定的場合有特殊的重要性。這在一些器制上可以看得出來,如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戰(zhàn)國楚王墓出土成組的大甗,高達一米以上[3]。

      三、鼎部

      《說文》鼎部僅收4字,均為炊具,分別為“鼎”“鼒”

      “鼐”“鼏”。鼎部字中僅舉“鼎”進行分析。

      “鼎”,《說文》:“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罔兩,莫能逢之,以協(xié)承天休?!兑住坟裕嘿隳居谙抡邽槎?,象析木以炊也?;N文以鼎為貞字。凡鼎之屬皆從鼎。”[1]鼎屬炊具,用來烹煮肉食和盛放已烹煮好的肉食,早在甲骨文、金文中既有“鼎”字,均為整體象形字。甲骨文“鼎”字上部為兩耳,中部為圓腹,下部為兩足(實物為三足或四足),足部左、右兩側的短橫表示足部的裝飾。在商代金文中,“鼎”則為三足,形象更加逼真。到了西周金文,其字形則省略了上面的雙耳,只剩腹、足之形、楷書形體即源于此[4]。

      四、豆部

      《說文》豆部僅收6字,其中4字是表示食器的字,分別為“豆”“梪”“? ? ?”“? ? ? ”;1字為表示禮器的字,為

      “? ? ?”。豆部字中僅舉“豆”進行分析。

      “豆”,《說文》:“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凡豆之屬皆從豆。”[1]《說文》段注:“豆,古食肉器也。《考工記》曰:‘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左傳》曰:‘四升為豆?!吨芏Y·醢人》:‘掌四豆之食?!盵2]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古代的一種下有高圈足的盛食物的食器。豆是一種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xiàn),外形似高腳盤,早期是陶制,后來也有木制、銅制的。青銅豆出現(xiàn)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出土的青銅豆比較少,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質豆,少用銅豆,而竹木之類又不易留存的結果[3]。

      五、皿部

      《說文》皿部共收26字,其中有7字是表示食器的字,分別為“皿”“盂”“盌”“盛”“?”“盧”“盋”;7字是表示其他盛器的字,分別為“盨”“?”“盄”“盎”“盆”

      “?”“?”。皿部字中僅舉常用的“皿”“盂”“盆”進行分析。

      “皿”,《說文》:“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從皿?!盵1]皿,是獨體字,象器皿形。皿,是指盤盂碗盞一類飲食盛器的總稱[5]?!墩f文》段注:“飯食之用器也。飯,汲古閣作‘飮’。誤。《孟子》:‘牲殺器皿?!w注:‘皿所以覆器者?!酥^皿為幎之假借,似非孟意。象形,與豆同意。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與豆略同而少異。凡皿之屬皆從皿?!盵2]段氏認為皿之形與豆“略同而少異”,又大、小徐本一者認為“與豆同意”,一者認為“與豆同形”,可見其形意與“豆”應相似。

      “盂”,《說文》:“飯器也?!盵1]盂,是一種大型的用來盛飯食的器皿。它與簋配合使用,簋中之飯取自盂中。用青銅制成盂最早見于商代晚期,一般為敞口、深腹、附耳、下有圓形足,形體都比較大[5]?!墩f文》段注:“盂,飲器也。飮,大徐及《篇》《韻》《急就篇》注作飯,誤。小徐及《后漢書》注、《御覽》皆作飮,不誤?!?/p>

      “盆”,《說文》:“盎也?!盵1]《說文》段注:“盆,盎也?!稄V雅》:‘盎謂之盆。’《考工記》:‘盆實二鬴?!盵2]盆的基本型制是侈口,深圓腹,兩耳,有的有蓋,無底座。青銅盆盛行于春秋時期?!秲x禮·士喪禮》:“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階下?!编嵭ⅲ骸芭枰允⑺?。”可知盆是盛水的器具。出土青銅盆有“飲盆”“饗盆”等,所謂“饗”就是晚飯,也就是盛飯的器皿,可知盆既可盛水又可盛飯。

      六、竹部

      《說文》竹部共收145字,其中有8字是表示食器的字,分別是“籭”“籓”“籔”“箅”“筥”“簁”“箄”“箸”[6];16字是表示容器的字,分別是“笥”“簞”“篿”“簍”“筤”“籃”“篝”“笿”“籨”“籯”“簋”“簠”“籩”“篅”“簏”“簝” [6]。竹部字中僅舉“簋”“簠”進行分析。

      “簋”,《說文》:“黍稷方器也?!盵1]即用來盛黍稷的方形器皿。簋的基本形制為底座長方體,棱角突折,壁直底平,有方圈形足或矩形成圈形足,蓋與器身形狀、大小相同,上下對稱,合時為一體,分開時其蓋也可倒過來自作一器。西周早期流行的是方座簋,通常為雙耳方座簋[3]。小篆所以從竹、從皿、從皀,乃是因為后代簋多為竹木所制,皿為食盤之樣,皀為放滿食物之象形。《說文》段注:“葢本以木為之,大夫刻其文為龜形,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后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從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盵2]段氏認為簋原本為木器,后有竹器、瓦器等不同材質。

      “簠”,《說文》:“黍稷圜器也。”[1]說文《段注》:“《說文》段注: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tǒng)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嗍墙y(tǒng)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盵2]簋與簠,是先秦時期兩種常用的祭器,按許慎的說法,簋為方形,簠為圓形。但是鄭玄在注《周禮》時解釋為“方曰簠,圓曰簋?!本C合分析前人注家說法以及參照出土文物,基本可以確定許慎與鄭玄對于“簠”與“簋”孰圓孰方的分歧中,以鄭說較為準確,簋形確為圓,而簠形確為方[7]。

      七、缶部

      《說文》缶部共收22字,其中有16字是表示盛器的字,分別為“缶”“?”“匋”“罌”“? ? ”“?”“缾”“? ?”

      “?”“罃”“缸”“? ? ?”“?”“?”“? ? ”“缿”。缶部字中僅舉“缶”進行分析。

      “缶”,《說文》:“瓦器。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節(jié)歌。象形?!?[1] 《說文》段注:“缶,瓦器。所盛酒?!夺屍鳌?《陳風》傳皆云:‘盎謂之缶?!S云:‘盎,盆也。罌,缶也?!圃S與《爾雅》說異。缶有小有大,如汲水之缶,葢小者也;如五獻之尊,門外缶大于一石之壷,五之瓦甒,其大者也。皆可以盛酒?!盵2]“缶”在古代生活中使用廣泛,有多種用途:盛酒漿和水,《左傳襄公九年》:“陳畚挶,具綆缶,備水器?!薄度龂緟菚肪砦逡唬骸傲畲倬呃涹緮?shù)百口澄水?!庇米骷榔?,《周易坎》:“尊酒簋貳,用缶。”《禮記禮器》“門外缶”孔穎達疏: “尊、簋、缶,皆祭器也?!庇米鞔镀?,缻同缶?!秾O子兵法行軍》“軍無懸缻”杜牧注:“缻,炊器也?!笔⑺铮吨芏Y地官牛人》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盆,所以盛血?!盵8]可見,缶原為盛酒或水的容器,也可以薦于宗廟。

      八、匚部

      《說文》匚部共收19字,其中有2字是表示食器的字,為“匜”“匡”;1字是表示酒器的字,為“?”;11字是表示其他盛器的字,分別為“匚”“匧”“匴”“匪”

      “? ?”“匫”“匬”“匱”“匵”“匣”“匯”。匚部字中僅舉“匜”“匡”進行分析。

      “匜”,《說文》:“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盵1]《說文》段注:“匜,佀羹魁。斗部曰:‘魁,羹枓也。枓,勺也?!瘏F之狀似羹勺,亦所以挹取也。柄中有道。可注水酒。道者,路也。其器有勺,可以盛水、盛酒,其柄空中,可使勺中水酒自柄中流出,注于盥槃及飲器也。”[2]可見其為勺水酒之飲器。形似瓢而有流,下承四足或三足,后有龍形的鋬。戰(zhàn)國時期匜容體呈橫向的橢圓[3]。

      “匡”,《說文》:“飲器,筥也?!盵1]《說文》段注:“飯器。句。小徐有也字。筥也。謂卽筥也。竹部曰。筥、?也。?一曰飯器。容五升。?有三義。而筥匡取此一義耳??锊粚S谑垺!盵2]可見,匡本義是古代盛飯用具,這一含義后來寫作“筐”。“匡”是方形的器具,故引出了方正、端正之義,引申為動詞就是扶正、糾察。

      九、匕部

      《說文》匕部共收9字,其中有2字是表示食器的字,分別為“匕”“匙”。匕部字中舉“匕”“匙”進行分析。

      “匕”,《說文》:“匕,相與比敘也,從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飯,一名柶。凡匕之屬皆從匕也。”[1]依照《說文》的解釋,可以知道“匕”字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并列、挨著,是“人”字的反寫;一是古代舀取食物的器具。所謂的“從反人”的“匕”與器具之“匕”本是兩個字,后來在文字演變的過程中二者逐漸趨同,混同為一個字。[9]“匕”的古字形像勺子,是古代的一種長柄淺勺,勺端稍銳的取食器具的象形,字的上面是勺柄,左邊是一個掛耳,下面是勺身,后代的羹匙由它演變而來。

      “匙”,《說文》:“匙,匕也。從匕是聲?!盵1]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匙,匕也?!薄队衿へ安俊罚骸柏?,匙也。”是“匕”與“匙”互為訓釋。可見,“匙”是用以舀取食物的工具。

      十、斗部

      《說文》斗部共收17字,其中2字是表示酒器的字,分別為“斗”“斝”。斗部字僅舉“斗”進行分析。

      “斗”,《說文》:“十升也。象形,有柄?!盵1]“斗”的本義是一種盛酒的器具,《說文》釋斗“為十升也”已是其引申義?!对娊洝ば腥敗罚骸白靡源蠖??!睘楸玖x舀酒器?!墩f文》段注:“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許說俗字人持十為斗,魏晉以后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盵2]可見漢代之人訛解,將斗說成是“人持十為斗”,許慎正其意。因北斗七星和南斗七星等星的排列似斗,所以古代的人就稱其為“北斗”或“南斗”。

      除以上各部字,金部、木部等部也包含一些表盛器的字,在此不再細述。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馬承源.中國青銅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孫永蘭.從“鼎”字探究中國古代飲食文化[J].語文學刊,2015,(01):81-82.

      [5]曾麗.《說文解字·皿部》與中國古代文化[J].才智,2010,(30):179-180.

      [6]李木會.《說文解字》“竹部”字語義淺析[J].銅仁學院學報,2010,12(02):62-65.

      [7]李琪琪.《周禮》“簋簠”考[J].今古文創(chuàng),2021,(29):60-61.

      [8]李方元,張玉琴.說“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7,(02):68-74.

      [9]洪飏,王添羽.《說文》“匕”部字及含有“匕”部件字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31(04):52-55.

      作者簡介:

      陳浩男,河南洛陽人,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猜你喜歡
      部字食器象形
      《說文解字》“象形”辨
      《說文解字》從“月”部字與從“肉”部字在篆法中的區(qū)別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說文解字》“辵”部字研究
      鋒繪(2019年6期)2019-09-03 08:14:53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示”部字研究
      智富時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美食美器:吃飯是一件很認真的事
      青島畫報(2018年8期)2018-10-20 08:42:56
      象形數(shù)字
      美味珍饈——中國古代器物之青銅食器
      載味
      中華手工(2016年5期)2016-06-04 11:28:33
      武强县| 阿图什市| 永昌县| 吴堡县| 治多县| 南阳市| 连平县| 沧州市| 南安市| 和林格尔县| 宁阳县| 赣榆县| 富蕴县| 什邡市| 老河口市| 金华市| 临高县| 阜平县| 民和| 辽宁省| 崇义县| 甘肃省| 镇坪县| 荣成市| 革吉县| 布拖县| 云林县| 马边| 阿坝县| 仙游县| 观塘区| 越西县| 仁寿县| 东乌珠穆沁旗| 灌阳县| 澄城县| 苏尼特右旗| 交城县| 余干县| 朝阳区|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