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第七中學 王 梅
“雙減”政策立足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回歸學校教育主陣地,這與新課標背景下學案教學的教學形式不謀而合。學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為提升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設計的教學方案。簡單來說,學案教學就是教師按照課前設計的學案,實施良好教學活動的一個過程。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實施學案教學,正好順應了“雙減”政策的要求,學案教學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橋梁,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同時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教”與“學”能力的提高。
阿爾文托夫勒,一名美國未來學家曾說過,“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課堂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物理知識的同時,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獲得獲取知識的本領。學案教學與該觀念不謀而合,學案教學的實施就是對傳統(tǒng)課堂方式的重要轉變,也就是將傳統(tǒng)課堂中的重“教”,向突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學科中實施學案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有效掌握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并牢固已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最大價值。
一是導學性原則。學案,顧名思義為學生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立足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編寫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流程以及學習重難點的教學方案。學案教學是溝通學與教的有效橋梁,同時也是學生構建知識能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媒介,其發(fā)揮的是導讀、導聽、導思及導做的作用。二是層次性原則?!褒埳抛?,九子各不同”,世界上本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師在設計學案時,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征,而后制定學習目標,精準設計學生需要預習的知識、課堂的活動流程、隨堂作業(yè)、課下知識延伸等,從而以學案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三是方法性原則,“雙減”政策背景下更加關注學生的求知和探究過程,這就對初中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學案教學設計時不僅要給予學生學習內容的指導,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如針對學案的自主學習內容,教師應明確指導學生了解閱讀目標、閱讀時間、閱讀要求,以及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展示。通過此種方式,既能增強學生的操作性,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有效掌握學習的方法,教師也能取得良好的“授人以魚”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為更好地踐行“雙減”政策的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案即“教案”逐漸向學生的學習方案即“學案”轉變。此種教學方案的轉變,從本質上來看就是教學重心的轉變,也就是說課堂教學逐漸從教師如何“教”,向學生如何“學”轉變,將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然后再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其是一種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學與教的有效橋梁,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建構知識能力和自主學習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于學案教學的設計更應緊緊聯(lián)系新課改要求,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yǎng)的物理綜合能力清晰、全面地展示出來,盡量做到一學案一課時。在進行初中物理學科學案教學編寫時,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立足于物理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結合物理教材中的學習目標、方法及重難點內容進行編寫。而在進行物理學科學案教學設計時,則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課程類型進行靈活設計。關于學案教學的設計可從三種形式出發(fā),其一,借助填空的形式將基本概念和技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二,把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向探索性的實驗轉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或者運用其他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專注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觀察,自覺主動地動手實踐,這樣做的目的即引導學生積極自愿地參與到探索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其三,通過提升的方式,讓學生積極發(fā)言回答物理實驗的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思考得出的實驗結論。
“變阻器”是北師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該教學內容可幫助學生有效掌握電學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及歐姆定律等相關知識點?;诖?,此次初中物理學科學案教學的設計以“變阻器”這一課程內容為例,設計出如下實施學案。
1.學習目標
首先,要求學生詳細掌握滑動變阻器的構造以及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符號,并對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其次,讓學生積極探索運用變阻器如何對燈泡的亮度進行調整,掌握變阻器正確的使用方法;最后,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滑動變阻能夠改變電阻的原理進行解釋,并通過使用滑動變阻器實現(xiàn)動手操作,對燈泡的亮度進行調整和改變。
2.重難點知識
首先為重點知識,該節(jié)課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重點掌握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工作原理;其次為難點知識,該節(jié)課教學內容難點在于通過連接滑動變阻器將電路中的電流改變,并對電路中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動方向,以及導致電路中電流出現(xiàn)變化的相對關系進行準確的分析。
3.課前復習,溫故知新
(1)電阻:導體對___作用叫電阻,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自身的___和___,此外導體的電阻還與___有關;(2)按照下圖1連接電路,讓夾子在鉛筆芯上緩慢滑動,這個時候對燈泡的亮度進行觀察,燈泡的亮度為___,為什么?回答:這主要是因為連入電路的鉛筆芯,其長度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___來改變___,進而改變了電路中的大小,遂改變了燈泡的亮度。借助這個原理我們制成了___。
圖1
4.新課學習:滑動變阻器
(1)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通過改變電路中連入電阻線的___改變___,繼而將電路中___的大小改變。(2)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見圖2,運用電阻率較___的合金線制成,電阻線的表面有絕緣漆,繞在___上,兩邊分別連在兩個接線柱A 和B 上。那么C 和D 分別是___和___,電阻幾乎為___。那P 又是___;緊緊地壓在電阻線上,電阻線與滑片接觸處的絕緣漆已經被刮了下去。(3)請學生將滑動變阻器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畫出來______。(4)向學生拋出問題:通過運用滑動變阻器能夠將燈泡的亮度改變,那么怎樣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呢?
圖2
5.小組內討論
(1)將滑動變阻器連接在___和___兩個接線柱時,燈泡是最暗的亮度,這個時候的電流最___,變阻器的電阻最___。對滑片P 進行左右滑動___(能或者不能)對燈泡的亮度有所改變,電流大小___(有或者沒有)變化,也就是說電阻___(有或者沒有)變化。(2)當滑動變阻器接在___和___兩個接線柱時,燈泡是最亮的亮度,這個時候的電流最___。對滑片P進行左右滑動___(能或者不能)對燈泡的亮度有所改變,電流大小___(有或者沒有)變化,也就是說電阻___(有或者沒有)變化,變阻器的電阻最___幾乎為___。(3)將滑動變阻器連接在___、___、___、___地方能對接入電路中的電阻進行改變;接在___、___地方不能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
6.實施學案小結
(1)對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___進行改變,可以將連入電路的電阻改變,進而改變電路中___的大小,促使燈泡亮度出現(xiàn)變化。(2)滑動變阻器要___聯(lián)接入電路。(3)___(能或者不能)同時接下面A和B,或者上面C和D的接線柱,這個時候(能或者不能)使電阻得到改變,所以,應該運用“一___一___”的接法。(4)對滑動變阻器電阻的變化進行判斷時,主要看的是___面所接的接線柱與間電阻線的長度變化。(5)在使用電路前,應該將滑片移動到電阻最___的位置,以此對電路起到保護的作用。(6)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們有哪些問題?請寫出來。
7.教學流程
首先,提示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目標,在上課前向學生發(fā)放學案,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學習目標,從而充分掌握“變阻器”這一課程內容中的學習內容以及重難點知識。其次,鞏固了之前所學的知識點,通過課前復習,溫故知新,學生不僅可以對之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想想做做”實驗,可加強學生對導體長度會影響電阻大小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并充分掌握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在教學學案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和觀看實物的方式,對滑動變阻器的結構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時也能將滑動變阻器的符號準確地畫出來。并在物理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借助教師所設計的學案,自己實際動手操作了實驗,運用滑動變阻器改變了燈泡的亮度。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巡視課堂,對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情況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在關注大部分學生的情況下,給予學困生積極的幫助。之后展開小組內積極討論,通過良性的互動討論,學生可以對此次實驗中的方法及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互相交換意見,以此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進行小結歸納。學生通過對學案上的小結問題進行回答,充分掌握了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并且也能對變阻器進行正確的使用,同時也學會分析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動方向與電路中電流變化的關系,以此達到了“變阻器”這一課程內容的學案教學目標。
8.教學總結
以上所設計的教學學案即為“變阻器”這一課程內容,學案設計主要分為六大點,分別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重難點知識的掌握、課前知識的復習、新課滑動變阻器知識的學習、小組內的討論以及實施學案小結的歸納。通過設計此種教學學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提升了課堂學習的專注力。同時學案教學縮減了學生記錄課堂筆記的時間,對于學生查閱學習資源和課后復習來說都提供了便利,這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一份完美的物理學習活動提綱。
首先,想要在初中物理學科中開展學案教學,其難點在于設計一份與各階層學生學習情況相符的學案。不管是從學案的編寫階段來說,還是從學案的設計階段來說,其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巨大的,若不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探索,就算設計出學案,那么所獲得的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的。因此,對學案進行設計時,應借助所有教師“集體的力量”,充分發(fā)揮每位教師的備課優(yōu)勢,一起商討,取長補短,以此提升的質量。其次,所設計的學案經過短暫的實踐,學生出現(xiàn)了不耐煩的心理,針對此種情況,初中物理教師應認真思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啟發(fā)式及討論式等教學模式的結合,確保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最后,作為物理教師不僅要抓學案教學中的“學”字,也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導字,學案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但自主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總之,作為物理教師,應積極踐行“雙減”理念,開展學案教學時,首先在物理課之前做好引導工作,并把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提出課前目標,讓學生在課前思考和解決物理問題;而后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對舊的知識進行鞏固,讓學生學會思考新問題,幫助學生真正投入物理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