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涵
在流行演唱教學中,當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時,首先要對整個作品的歷史背景、風格內容及旋律節(jié)奏等各個方面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從整體上把握作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掌握作品的中心思想、旋律特色和表現風格,從而為正確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一部聲樂作品都是歷史所留下的痕跡,它是曲作者在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對事物的看法及態(tài)度的現實寫照。聲樂體現的是不同種民族的特色及音樂風格,演唱者不論演唱什么類型的作品都應該重視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心情意境,將作曲家當時的生活態(tài)度及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歌曲中,這樣才能表現歌曲的特色。另外在學習作品前還要理解寫這首歌曲的意義,在完全掌握作者意圖后,就可以自如釋放自己的情感、正確地學習并演唱歌曲了。
在演唱聲樂作品之前,一定要通過音頻或者利用鋼琴彈奏主旋律的方式來熟悉作品的曲調,讓它在你的腦海中形成畫面感,這樣不僅能加深對作品的印象,還能幫助自己快速融入作品的情感當中。其次,哼唱也可以作為提高練習聲樂作品的有效方法,在哼唱的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來唱,不能過分偏移原本的曲調,哼唱也是摸索并掌握歌曲的一個過程,它可以讓原本的練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也可以調動演唱者內心的情緒,大大提高歌曲的感染力,同時哼唱也有助于對流行音樂進行更透徹的剖析。
說到演唱時的情緒調節(jié),情緒可以說是對現實世界的客觀事物的反應,它的活動聯系會在大腦中反映,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進行的,因此人的情緒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為。所以在歌唱前一定要調節(jié)好自身情緒,深呼吸穩(wěn)定自己,即使對待較難的歌曲也不要急躁,應該有耐心逐字逐句地慢慢學習,這樣有利于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音準、節(jié)奏、速度以及樂譜中的各種各樣的難點和重點,做到歌聲優(yōu)美且打動聽眾。
首先,要將自己的音準與音調相融合,音準和音調的掌握直接影響到聲樂作品的美感。在練習時,錯誤的發(fā)聲方法會讓演唱者的呼吸肌肉緊張而導致聲音顫抖,這時應該放慢速度練習,要將曲譜唱準、唱穩(wěn),只有掌握了音準,才能確保歌曲音調起伏的自由流暢。其次,也要注意節(jié)奏與節(jié)拍的掌握。節(jié)奏和節(jié)拍是整首作品的支柱,節(jié)奏控制著曲調情感色彩的變幻,把握曲調情緒起伏和感情的脈搏。節(jié)拍通過有規(guī)律的強弱變化,使音樂在進行中有一種張力,旋律更加有生氣,更加充滿活力。因此,演唱者需要在練習前將作品的節(jié)奏特點標記出來,分成小段進行練習,對于較難的部分要手腦并用,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學習并掌握節(jié)奏的強弱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歌曲風格。其次是速度問題,每一首聲樂作品的速度都是通過演唱者的情感而變化的,這就要求演唱者的腦海中要形成固定的速度,在演唱速度較快的部分時,切記拍子不能亂,絕對不能追趕速度;而在演唱速度較慢的作品或段落時還要注意拍子不可以拖拖拉拉,要根據曲目的線性向前流動。雖然速度在不斷變化,但是演唱時還是要讓歌曲保持平衡感。此外,在學習一首新作品時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注意,我們要在演唱前多做鋪墊和安排,從慢到快循序漸進,切勿急于求成,通過科學的手段從而加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曲調上的印象、音樂風格以及對整個歌曲的認知。
歌曲中的分句其實與文學方面的韻腳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時,先不要著急直接唱曲譜,而是應該去聽一聽歌曲的音頻,反復地朗讀幾遍歌詞,要將歌曲中的氣口標記出來,再進行讀字和分句?,F在很多聲樂教師對聲樂的音準和音高要求很嚴,但是不怎么注重歌曲中的“字”的要求。其實歌曲中的“字”與音高音色的位置是一樣重要的。在歌唱的過程中,有些字的發(fā)音長短不一、輾轉起伏,如果字讀得很模糊,給聽眾的感覺就會很隨意,感染力也就無從談起。當演唱者在掌握字音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適當的分句和換氣,作品每一句話都有它的意思,絕對不能隨便斷開,將不相關的句子連在一起。而在有些情況下,分句和換氣也可以同時進行,當氣息不夠用的時候可以在句中適當換氣,但是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能破壞句子的完整性。當遇到句子較長的作品時,可以用“偷氣”這種辦法在不知不覺中將氣補上,從而使句子更完整。所以演唱作品時一定要完善句法,將技術上的難點自然過渡,掌握歌唱的內涵意義,以便完整表達作品。
在演唱作品前還要將作品的構思布局精心策劃一下。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去表現作品的高潮等等,都要一一安排。
在演唱歌曲的開端時,一定要迅速將聽眾帶入到作品中,以夸張的表情調動觀眾情緒,展現作品的曲調和動聽的聲音形象,進而更好地塑造演唱過程中的人或物。而歌曲的結束段或結束句一般又是歌曲情感的總結,同時也會伴隨著歌曲的高潮,這要求演唱者有豐富的情感內涵,要在“意猶未盡”中將聽眾帶進“回味無窮”的境界。歌曲的高潮部分是主題最鮮明的位置,它以豐富飽滿的情感調動著聽眾的情緒,這也是最能體現演唱者技巧的地方,演唱者要充分表現自己風格,給聽眾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覺。全曲的完整表現還是要依賴各個段落的表現。在全曲總的表現基調下,對各個樂段、樂句一定要科學分配,做到錯落有致,只有合理地分配歌曲的各個段落和基調,才能更完整地詮釋演唱的全過程。
當演唱者對新作品的旋律和思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應該從作品的藝術風格及演唱方法上來入手,反復揣摩、研究練習難點,正確地運用聲音技巧,以達到完整體現歌曲思想情感及藝術構造的目的。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引導演唱者盡可能地表現歌曲風格,這是對歌曲進行表達及演繹的原則之一。在確定歌曲的風格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正確健康的嗓音狀態(tài),絕對不可以盲目模仿他人音色、音高而破壞自己的發(fā)聲狀態(tài)。在與新作品的磨合中,難免會出現緊張、發(fā)音不協調等弊端,這時需要演唱者確定自己演唱方法是否正確,不同的唱法有屬于自己的演唱模式,它們都會根據人體發(fā)聲的規(guī)律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提前查閱資料,充分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方向進行了解,運用熟練的歌唱技巧將藝術與歌曲相結合,要正確地將歌曲的風格表現出來。演唱是一個人的但是歌曲卻是每個人的,只有把歌曲的風格和演唱融為一體,才可以說是領悟了這首歌的內涵。一首出色的歌曲之所以能夠打動每一個人,引起人心靈上的共鳴,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歌曲的作詞及曲調特點增加了歌曲的美感,這些特點可以觸碰到人內心的情緒。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詞曲特點,每一首歌的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都不一樣,大調的歌曲熱情奔放,恢宏灑脫,一般伴隨著歡快喜悅的心情;而小調歌曲往往內斂、含蓄,伴隨著憂傷的情緒。所以在演唱時要注重詞曲帶來的歌唱情緒。在學習了很多歌唱的基礎知識后就要對作品進行思想感情上的表達,歌唱中,要注意抑揚頓挫、徐疾剛柔的變化,要將歌曲的情緒夸張化,好像身在其中的感覺,對待強弱、連段更是不能懈怠,一定將情感融入歌曲當中,以此來達到完美演唱歌曲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扎實的歌唱基本功,才可以在演唱中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動聽的歌聲一定要經過正確且嚴格的訓練才能具有表現力。在教授流行演唱的過程中,呼吸、發(fā)音、喉嚨的穩(wěn)定都是演唱者應該注意的,經過反復的訓練,演唱者的技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做到“以情表聲”。所以說真正的流行演唱并不單單是唱那么容易,還要深入其中,領悟其中的內涵。
在整個流行演唱的教學過程中,學習一首新的作品并不是很簡單。在學習前一定要認真分析作品歷史內容及藝術特點,要按照曲作者的感情路線發(fā)展,詳細地分析作品,掌握作品的藝術風格;其次要對作品中的歌詞、句法及一些重點部分進行耐心研究并學習,發(fā)現自身缺點并及時修正;最后要把情感注入歌曲中,用嫻熟的聲樂演唱技巧生動地表達出歌曲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樣才是學習一首全新作品最完整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