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杜洄亮
(1.浙江省紹興市袍江中學,312088;2.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312099)
運動教育模式是由美國體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種課程與教學模式。它是以基于游戲理論的運動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以教師直接指導、合作學習和伙伴學習為方法,以固定分組、角色扮演為組織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比賽為主線,提供給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真實的、豐富的運動體驗。從練習期開始,學生就要組成相對固定的學習小組進行技術學習、熟悉隊內(nèi)角色等任務。分組是否合理,對后期的比賽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較大的組間差距會使教學進度難以統(tǒng)一,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弱隊學生比賽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分組的均衡性十分重要。筆者結(jié)合本地區(qū)排球技能等級測試的實踐研究,將其用于小學(高段)排球運動教育模式的分組應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排球運動一般圍繞發(fā)、傳、墊、扣4個技術進行攻防對戰(zhàn),那么就可以圍繞這4個技術進行技能等級設計。單項技能等級是課堂評價的延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目的是促進學生勤練以提升運動技能。因此,設計等級標準需要參照教材中的內(nèi)容安排及目標要求,合理設置等級劃分與難度要求。如,圍繞排球項目中的墊球設定排球墊球的單項技能等級標準(表1),從該項技能基礎的動作學習到該項技能在比賽中的運用。
在表1中,等級一對應2個測試的項目和層次,主要由基本的技術層面和興趣練習組成;二級對應技能和簡單的移動等,逐漸加強墊球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的改進和訓練;三級將墊球運用到比賽的實踐中,加強學生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思考的能力,進一步了解該文化的本質(zhì)。各項技能的等級評定相互獨立又和比賽的運用相融合,通過細化技能等級標準,量化學生的學生,學生的技能等級其實就是學生相應的真實學情,便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長處、彌補不足。技能等級的評定使學生對該項技能的“學會”程度有了量的體現(xiàn),更加直觀和可控。通過量化的數(shù)據(jù),有利于運動教育模式的分組更加合理、公平。
表1 排球墊球技能等級標準
首先,根據(jù)小學排球項目中傳、墊、發(fā)球的3個項目進行運動等級考核,結(jié)合3個運動技能等級的量化,將不同綜合等級的學生大致均勻分成幾組,每組在整體實力上較為平均。其次,為了充實和完善運動教育模式中準備練習期、季前賽期等不同階段的練習內(nèi)容,原則上除綜合等級基本均勻外,每個組中內(nèi)部存在的技能等級層次人數(shù)也需要大致相同(表2)。
表2 具體分組情況示例(2個班合班上課共88人)
筆者學校采取2個班合班上課,將學生均勻分成4個小隊進行運動教育,每隊中,一、二、三級的人數(shù)大致相同。2個班的帶班教師合作,分別巡回指導各個隊伍,結(jié)合運動教育模式有針對性地對各類學生進行分層比賽指導。
1.準備練習期
分組完成后,可以讓各組同等級的學生進行小型比賽和體驗,如,低等級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簡單的基礎性比賽(A1VSB1、A1VSC1等),高等級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綜合性比賽,低等級的成員進行裁判判罰等,加強各等級學生對比賽的認識,提升技能的運用能力和自信心,同時提高比賽的競爭性。建議將準備練習期和季前賽的成績折算入正式比賽比賽中,加強各成員的參與度(表3)。
表3 準備練習期各組各等級的不同比賽(折算百分比記入后期比賽)
對于不同技能等級的學生都有一定針對性的練習和技能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技能等級較低的學生,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加強練習強度,在水平相對均衡的比賽中,學生可以增強自信,提高對排球的興趣。
2.季前賽期
各組開始以組為單位體驗比賽的各種場景,因為整個小組有不同等級的學生,因此可以采用以少對多或者限制難度的形式開展。同時,為了讓小組中的學生更有參與感,根據(jù)學生興趣,讓學生體驗比賽的不同角色,適當安排不同角色的特殊比賽(表4)。
表4 季前賽期各組各等級的比賽(折算百分比記入后期比賽)
3.正式賽期
同組內(nèi)高、中、低等級的學生組成一個隊,除了上場比賽的隊員,其他隊員體驗各個角色參與比賽,感受排球比賽的文化和內(nèi)涵,提高全員的運動參與能力。一方面調(diào)動每名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各等級間學生的相互學習、提高和競爭。
4.季后賽期
此階段不僅可以結(jié)合運動教育模式進行最終比賽、頒獎慶祝,讓學生感受體育文化,還可以再次進行技能等級評定,讓學生證明自身在整個運動教育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