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梅
摘要:高校可結合“對分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將線上優(yōu)質的MOOC資源融入“對分課堂”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構建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文章簡述“對分課堂”與“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并以“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為例,對基于“對分課堂”的高?;旌鲜浇虒W模式的構建、實踐及成效進行探討。
關鍵詞: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6-001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財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對分課堂在新工科一流課程建設中的探索與《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實踐”(項目編號:2020006)研究成果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課程教學質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部于2019年印發(fā)了《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蛾P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把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在課程建設中應該以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zhàn)度為基本原則。要轉變觀念,確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的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升教學效果;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yè)志趣為著力點,重視過程評價,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數(shù)據(jù)結構”是高校計算機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程,具有理論性強、知識內容抽象、學習難度大等特點,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案例少,學生參與度低,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極大地影響了課程學習效果。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授課內容增加、課時不斷壓縮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在教育部對高等院校一流本科課程提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要求、深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山Y合“對分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優(yōu)勢,將線上優(yōu)質的MOOC資源融入“對分課堂”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構建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面結合“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對基于“對分課堂”的高?;旌鲜浇虒W模式的構建、實踐及成效進行探討。
1.“對分課堂”概述
“對分課堂”(PAD課堂)是2014年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針對當前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講授式與討論式課堂的優(yōu)點,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特點是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進行討論?!皩Ψ终n堂”把教學在時間上分為三個過程,即“教師講授、學生內化吸收、學生討論”。講授與研討二者結合是“對分課堂”的實質,“對分課堂”體現(xiàn)了講授法、自主學習、討論法、合作學習四者之間有機、合理的融合?!皩Ψ终n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充分結合起來,以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多學科融合的能力?!皩Ψ终n堂”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學習、個性化的內化吸收,自2014年張學新教授首次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心理學課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被逐漸推廣。
2.“混合式教學”概述
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學”的概念。他認為,“混合式教學”就是把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和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相結合,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盎旌鲜浇虒W”能夠將傳統(tǒng)線下課堂教學的精華與線上學習平臺的優(yōu)勢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線下與線上各類優(yōu)質資源和課程服務平臺的作用。學生可以靈活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觀看學習課件展示的知識,能夠更好地理解課程的重難點知識。而線上學習平臺中的習題測試、考試、討論等環(huán)節(jié),能夠更科學合理地輔助完成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大多都是被動式學習,很難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對分課堂”有效地結合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促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高校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將線上資源合理應用到“對分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該模式將一堂課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內(學生討論)、課內(教師精講)、課后(學生內化吸收)。其中,課內(學生討論)是課堂的前部分,課內(教師精講)是課堂的后部分,課后(學生內化吸收)是指本次課后學生針對教師精講的知識結合線上線下資源及教師布置的“亮考幫”作業(yè)進行內化吸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課堂的前部分是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針對上次課的教學內容及上次課后給學生布置的“亮考幫”作業(yè)布置討論題目,讓學生按小組進行討論并展示討論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線上線下的資料自主探索討論問題,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則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具體時間安排小組進行討論結果的展示和分享。在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講授本次課的知識框架和重難點,其余內容留給學生結合線上課程資源自主學習討論。課后是學生內化吸收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點,再結合線上線下資源,按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亮考幫”作業(yè)。這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課后有時間自主安排個性化學習,完成新知識的內化吸收,同時能讓教師結合線上資源和線下作業(yè)、討論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
1.“亮考幫”作業(yè)的使用
“亮考幫”是形象化的“亮閃閃”“考考你”“幫幫我”組合而成的縮寫名。其中,“亮閃閃”是指列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受益最大、感受最深的內容,展示自己學習的亮點;“考考你”是指列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弄懂了、別人還可能存在困惑的內容,提出問題考考同學;“幫幫我”是指列出自己還沒有明白、需要別人幫助的內容,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向別人求助?!傲量紟汀笨梢宰鳛樽鳂I(yè)和討論的工具,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考核評價方式的運用
教師要鼓勵學生平時進行自主學習,把有效學習擴展到整個學期。要將學生線下、線上的學習過程納入考核范疇,通過“過程性評價(40%)+期末考核(60%)”的方式,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堂討論情況(15%)、課堂成果展示(15%)、上機實驗效果(20%)、線上資源學習成績(40%)、線上討論互動(10%)等內容,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對“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jù)我校計算機類專業(yè)2020級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專門開設了24個學時的“數(shù)據(jù)結構綜合實踐”課程,因此“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在“數(shù)據(jù)結構綜合實踐”課程中進行。
教師可以合理地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課后通過“雨課堂”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結合線上課程資源,通過小組協(xié)作、線上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在課后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亮考幫”作業(yè)。而在課堂上,教師精講知識,設計討論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結合課前完成的“亮考幫”作業(yè)展示討論成果。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同時對主動展示討論成果的小組給予一定的計分獎勵。下面以“數(shù)據(jù)結構”中的知識點“棧”為例,展示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課內(教師精講)。在上次課的后部分,教師精講“?!钡南嚓P知識,如“棧的特點及其基本操作”。在教師講授環(huán)節(jié),學生主要學習相關的重難點知識,其余知識則留在課后結合線上資源自主學習探討。
環(huán)節(jié)二:課后(學生內化吸收)。課后,教師設計相應的“亮考幫”作業(yè),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完成。“?!边@部分的“亮考幫”作業(yè)是:“如何利用棧實現(xiàn)將任一十進制整數(shù)轉換為對應的八進制數(shù),請設計出相應的算法并用程序語言進行實現(xiàn)”。要讓學生在課后結合線上的課程資源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并和小組成員一起協(xié)作完成“亮考幫”作業(yè),同時完成線上課程中對應知識點的學習、測試、討論。
環(huán)節(jié)三:課內(學生討論)。在下次課的前部分,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重新設計一個涉及上節(jié)課“棧”相關知識的討論題,也可以直接讓學生展示“亮考幫”作業(yè),再以學生在“亮考幫”作業(yè)中提出的疑問作為討論內容,最后對討論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
通過對17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該種教學模式的總體滿意度達90%以上,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升。實踐證明,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師的角色轉型,增加了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對分課堂”的優(yōu)勢,結合線上學習資源,精講課程知識,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同時,通過“亮考幫”作業(yè)、課堂上闡述見解與觀點、展示小組協(xié)作成果、線上討論交流等方式,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增加了互動交流。
(2)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歸到課堂主體地位,并向過程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協(xié)作性學習轉換。移動端的線上信息化教學平臺也為學生的內化吸收、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完成“亮考幫”作業(yè)、展示討論結果等過程中,學生增強了搜集資料、獨立思考、團結協(xié)作能力,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突出過程性評價,形成了大量優(yōu)秀的過程性成果,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完成“亮考幫”作業(yè),形成了大量的優(yōu)秀成果并進行了交流展示。從學生展示的成果來看,學生不僅完成了教師布置的任務,還在討論與內化吸收的過程中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更深層次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設計算法,使用編程語言進行編程。結合學生的過程性成果及學生的期末考核情況來看,學生整體上對本門課程的知識點掌握及應用相較于以往年級有了較明顯的提升。
實踐證明,基于“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時存在一些學生無法完成相關任務、參與小組討論不積極等情況,以后將圍繞這些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2019.
[2]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 2014(05).
[3]孫麗萍,等.“對分課堂”教學方法在高校中的應用[J].菏澤學院學報2016(06).
[4]喬陽.基于對分課堂的高?;旌鲜浇虒W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書育人,2018(10).
[5]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03).
[6]張倩,馬秀鵬.后疫情時期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建議[J].江蘇高教,2021(02).
Explor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Tu Chunm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401320,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plit classroom" and mixed teaching mode, integrate online high-quality MOOC resources into various teaching links of "split classroom", build a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split classroom" and "mixed teaching", and takes the "data structure"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Key words: bisectionclassroom;mixed teaching; teachingmode; datastructurecourse;teaching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