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平如恒
▲有翼神獸格里芬作為遠古藝術(shù)形象,在東西方的文化中成為一個普遍的工藝形象,追尋它的傳播、演變和發(fā)展,能了解古代文明之間文化交流的脈絡(luò)。
秦朝末年,秦二世做了一個詭異的夢:一只白虎張牙舞爪,撲咬他的左驂馬,最終把馬咬死了。二世心中不樂,找人占卜解夢,巫者說這是“涇水作祟”。二世就在望夷官(秦時宮殿)齋戒祭祀,并向涇水中投沉四匹白馬,以解此祟。后人認為這不過一場噩夢,但有學者指出,此夢大有來頭:第一,反映了秦二世對大秦江山社稷危矣的察覺;第二,此夢中“虎噬白馬”的畫面,是受經(jīng)典的“格里芬噬獸”主題的影響。
眾人皆知,格里芬是希臘神話中一種鷹頭獅身的有翼神獸,它是怎么影響了遠在東方的秦二世的夢呢?這個糅合了鷹和獅的幻想動物形象,早在公元前3999年~公元前3000 年就出現(xiàn)在兩河流域,歐洲到東亞地區(qū)都有發(fā)現(xiàn),是古代世界最具有國際性的藝術(shù)主題。這一形象,對生活在公元前8 世紀至公元前3 世紀的斯基泰人影響頗深。斯基泰人是位于中亞和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發(fā)源于黑海北岸,曾在歐洲東北部到蒙古草原的范圍內(nèi)不斷遷徙,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斯基泰文化。其中,作為斯泰基文化之一的動物紋裝飾之中,便有經(jīng)典的格里芬形象。
希臘文化中的格里芬,通過斯基泰人最終影響了我國古代北方青銅器的造型。其中除了“格里芬噬獸”分化出來的“虎噬獸”形象,我國古代出現(xiàn)的各種有翼神獸形象中,也有格里芬的影子。北大教授李零在《論中國的有翼神獸》中,將格里芬分為鷹首格里芬、獅首格里芬或帶翼獅、帶翼虎。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格里芬圖像器物,秦代嵌料鎏金青銅神獸形飾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對秦嵌料鎏金青銅神獸形飾,1972 年出土于西安北郊二機磚廠,長27厘米,寬22 厘米,厚3 厘米,現(xiàn)收藏于西安博物院。其上的青銅神獸,鷹首有角,瞠目勾喙,分外有神;獸身有翼,三趾尖爪,呈蹲坐狀;頂部嵌有蜻蜓眼玻璃片,下部也裝飾有蜻蜓眼,器身有孔處,也有可能裝飾蜻蜓眼玻璃片。據(jù)推測這對器物可能是儀仗隊伍使用的桿頭飾,神獸造型頗為獨特,令人眼前一亮。此神獸的名稱,在考古文件中寫作鷹,實際上這是一只鷹首獅身,羊角有翼的格里芬。
在山東滕州市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秦漢時期的石翼獸,其胸部刻有篆書“龍爵”兩字,“爵”通“雀”,龍爵即龍雀,也就是飛廉,飛廉是有翼神獸,既是中國古代的風神,也是大秦王朝的圖騰。秦人先祖出于西戎,他們以飛廉為先祖,且受草原游牧部落影響很大,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造出這對有翼的嵌料鎏金青銅神獸形飾。
如今再細品秦二世的那場夢,不知是不是秦國先祖?zhèn)冿@靈,為搖搖欲墜的秦帝國發(fā)出的警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