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李傳雙 李楚華
(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631)
近年來,中小學生被性侵的案件頻繁曝光,嚴重沖擊了社會的心理道德底線,對未成年人及其監(jiān)護人的安全感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處于初一階段的青少年開始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征開始出現(xiàn),在生理與心理上都會有很大變化,特別是生理變化。與此同時,該階段學生的防性侵意識較為薄弱。研究表明,被性侵的青少年大多是不諳世事、缺少相關知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的學生。陳晶琦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初一學生缺少基本的預防性侵犯的知識和技能,呼吁應重視初中生預防性侵犯教育。初中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水平較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成為犯罪人的目標。在這個階段開展防性侵教育,為學生提供及時的、適當?shù)摹⒄_的指引與保護是非常必要的。
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于防性侵教育亦是如此。在性教育的渠道選擇上,“女童保護”公益項目的統(tǒng)計顯示,49.90%的孩子希望通過“學?;蚶蠋煹那馈苯邮苄越逃?,且這一選項在所有渠道中占比最高。因此,學校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防性侵教育是提高學生防性侵意識的有效途徑。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一所全日制公辦學校的初一學生。研究隨機抽取年齡分布在11~13歲的62名學生進行防性侵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教育實踐研究,其中男生32人,女生30人,男女性別比例接近1∶1,性別構成合理。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diào)查法與實驗研究法。首先,對初一學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能力以及防性侵意識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分析。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確定防性侵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案例,遵循從實際出發(fā)原則、科學性原則、適時、適度、適當原則設計了5個教學案例:“變化中的身體與保健”“悅納自己,正確交往”“認識性侵害”“預防與應對性侵害”“建立反性侵的校園環(huán)境”。研究者利用班會或自習課,每兩周進行一次案例實施。在實施教學后,對實驗對象的性心理情況以及防性侵意識水平進行測量與分析。
《中學生性心理健康量表》引自已有研究,并結合實際進行調(diào)整,用于測量學生的性心理情況。學生得分越高表明性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問卷包括共38道選擇題,其中包含8道測謊題,總分150分。問卷包括性認知、性價值觀和性適應三個分量表。性認知包括性生理知識和性知識兩個維度;性價值觀包括性觀念和性態(tài)度兩個維度;性適應包括社會適應、性控制力和自身適應三個維度。該量表可靠性系數(shù)為0.745,信效度較高。
防性侵意識水平調(diào)查問卷引自何小莉設計的《防性侵意識水平調(diào)查問卷Ⅰ》和《防性侵意識水平調(diào)查問卷Ⅱ》。在教學前用問卷Ⅰ進行前測,教學后應用問卷Ⅱ進行后測,問卷Ⅱ是在問卷Ⅰ的基礎上修改得到的。問卷內(nèi)容包含學生對性侵害的認知及其防性侵意識水平。
《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調(diào)查問卷》采用百分數(shù)的方法統(tǒng)計?!吨袑W生性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賦值法,“完全符合”得5分,“基本符合”得4分,“不確定”得3分,“基本不符合”得2分,“完全不符合”得1分。使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均值比較均采用獨立樣本檢驗的方法,0.01<<0.05表示顯著差異,<0.01極顯著差異,>0.05,表示無顯著差異。
2.1.1 接受性教育情況
由前測調(diào)查結果可知,89.7%的學生表示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只有10.3%表示“媽媽會告誡自己要學會辨別是非,時刻注意保護自己的安全”。這一結果說明家長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性侵害的關注度低,防性侵意識較薄弱。
2.1.2 對性侵害的認知
前測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表1),學生對性侵害的認識較淺,大部分學生認為“被迫發(fā)生性關系、與性器官相關的行為、性騷擾以及窺淫”才是性侵害,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如被人強吻、語言調(diào)戲等,也屬于性侵害的范圍。這造成了很多學生在被侵犯時不以為意。在性侵害的發(fā)生地點上,37.8%的學生認為性侵害的發(fā)生地點主要集中在偏僻的場所,而認為熱鬧人多的場所如菜市場、學校、家等地方,則較少或者不會發(fā)生性侵害,正是這些看似“安全”的場所才是施害人易選之地。在性侵害對象的辨別上,分別有24%、26%、28%的學生認為小孩、大人、陌生人都可能是侵犯者,只有15%、12%的人認為同性別的人、認識的人之間會發(fā)生性侵害。這也正是同性別的人或熟人作案的“優(yōu)勢”。以上結果說明學生對于性侵害有一定的認知,但仍不夠全面。
探析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優(yōu)化方法的應用……………………………………………………… 張真珍(11-41)
2.1.3 防性侵害意識水平
前測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遇到性侵害后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上,28%的學生表示會“忍氣吞聲”,24%表示“不知道該怎么辦”。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對性侵害的關注還不夠,防性侵意識也非常薄弱。這或許是中學生性侵害事件頻發(fā)的原因之一??梢?,在學校開展防性侵教育,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后測結果顯示(表1),經(jīng)過教學干預,學生能夠分辨出哪些舉動是性侵害行為;也知道性侵害的預防措施;在應對性侵害上,學生從不知怎么辦到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懂得向社會上相關部門、機構尋求幫助。因此,本研究設計的5個防性侵教學案例對學生的防性侵意識起到了提升作用。
表1 學生性侵害意識水平情況
將學生性心理健康前測和后測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可知(表2),實施防性侵教育前后,學生在性知識、性觀念和社會適應維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性生理知識維度存在極顯著差異(=0.002<0.01);在性態(tài)度和性控制力以及自身適應維度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防性侵教育對于學生性生理知識、性態(tài)度、性控制力以及自身適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表2 學生的性認知、性價值觀、性適應的對比結果
防性侵教育實施之后,學生對于性侵害的認知以及防性侵意識水平有所提高,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教學內(nèi)容具有針對性。本研究根據(jù)前測結果以及國內(nèi)外參考文獻設計教學案例,從認識性侵害到預防、應對性侵害,再到共建防范性侵害的安全校園環(huán)境等內(nèi)容,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全面提高學生防性侵意識。②教學方法恰當。防性侵教育過程將授課與游戲相結合、講解與參與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參與到防性侵教學中。教師通過游戲式、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防性侵教育課題易于開展。同時,教師展示真實案例,讓學生對周圍可能發(fā)生的危險情況有真實感受。此外,教師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和個別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學生會積極投入,整個課堂氛圍也更加輕松,有利于消除學生在談論防性侵教育相關話題時的羞澀之情,促進學生正確對待防性侵教育。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施防性侵教育前后,學生在“性生理知識”方面存在極顯著差異。防性侵教育可以較好地滿足學生關于青春期性生理知識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學生容易并且愿意接受相關性生理知識。防性侵教育對于學生掌握性生理知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要設置內(nèi)容,精心選擇素材并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授課;課堂上,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學生小組自由討論。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不做出即時評價,等全部小組發(fā)言完畢后再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糾正,有助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及困惑。由于學生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青春期的困惑,總是會覺得羞澀、不自然,但在談論他人的困惑或?qū)Υ说目捶〞r,就容易放得開。所以小組間互評的方式以減輕學生的阻抗。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談及到性的時候,不再像之前那樣害羞、不自然,因此,防性侵教育案例的實施對學生的性生理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3.2.2 防性侵教育對學生性態(tài)度的改變有促進作用
性態(tài)度主要反映的是學生對性問題的態(tài)度傾向。本研究選取性、早戀等話題對學生進行性態(tài)度教育。研究結果表明,學生性態(tài)度前后測存在明顯的差異。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心智發(fā)育不成熟,對愛情、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判斷。教師選取了貼近學生的實際案例,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實施防性侵教育之后,學生對早戀、性相關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能夠?qū)τ谛?、戀愛持有比較健康正確的態(tài)度,形成了正確的性觀念和初步判斷力。
3.2.3 防性侵教育能提高學生的性控制力和自身適應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防性侵教育,學生的“性控制力”得到明顯提升。同時,“自身適應”維度在前后測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性控制力指的是對性行為、性活動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身適應指的是對自身性別認同以及適應自身生理變化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認可并且適應自己的性別角色。防性侵教育能使學生的性生理知識得到顯著提高。而性生理知識的掌握能進一步幫助學生適應自身的生理變化,提高初中生自身適應力。大部分學生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能夠和諧自然,少部分學生表示渴望深入了解異性。教師需要正確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適應自身的生理變化,學會與他人交往,提高學生的性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