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婧
你“社恐”嗎?“社恐”又名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因為過分害怕社交環(huán)境和別人對自己產生的負面評價,而影響到正常工作、生活的心理障礙。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戲稱自己“社恐”。其中,確實有人會對正常社交產生不必要的緊張與尷尬,這種社交焦慮或許沒達到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但的確影響到了其正常的社交生活。想要擺脫這種心理上的不舒適感,與他人進行正常平和的交流,緩解“恐懼”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為什么會害怕社交?!吧缈帧眰兺鶎ν饨绛h(huán)境與他人有兩個錯誤的認知:
第一,他們總是陷入自我聚焦式的思維方式,往往將自己擺在社交舞臺的中央,并且感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周圍人注意。于是,他們總活在一種被注視的緊張感中。
第二,他們總是在想象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活在負面消極的自我催眠中。焦慮其實是我們和自己玩的一場想象游戲——想象各種不好的可能性,想象由此引發(fā)的各種糟糕后果,并由這些“可能會發(fā)生、更可能不會發(fā)生的糟糕后果”而引起自己內心的恐懼、擔憂和壓力感。這種想象會使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自己的言行,回想任何可能的瑕疵,并且感覺周圍人看自己的異樣目光。
為什么我們明明知道這都是自己的想象,卻付之以信以為真的焦慮呢?這是因為,人的潛意識有一個獨特的情境混淆機制,讓我們對自己的想象信以為真,如此才能制定出可行的災難后備方案,確保個體的安全和種族的延續(xù)。這是潛意識本能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
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潛意識其實分不清想象和現實,所以,不管是現實中發(fā)生的事還是想象中發(fā)生的事,都會帶給我們高度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這就是為什么,你在輾轉難眠的深夜里,會因為自己想象中的事而惶恐不安或淚流滿面的原因。
我的來訪者k先生是一位培訓講師,每天都要站在講臺上給學生授課。自從有一次他在講臺上出錯引發(fā)學生哄堂大笑后,就對講課這件事產生了焦慮感。每天晚上他都反反復復準備講稿,告訴自己,“明天講課的時候千萬不要出錯,千萬不要出錯”,但內心卻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想象自己出錯的樣子。這些想象讓他無比焦慮,甚至反復出現在夢中,讓他一次次驚醒。漸漸地,k先生覺得自己對講臺產生了恐懼,不敢走上講臺了。
我問k先生:“你最常有的焦慮幻想是什么?”
k先生說:“我常常忍不住想象,自己講課又出錯了,站在講臺上面紅耳赤,尷尬、無地自容,又惹得學生們哄堂大笑,甚至還有學生帶頭轟我下場。一想到這些,我就跟自己說,再也不能出錯了,再出錯你的職業(yè)生涯就完了。但似乎越這樣想就越焦慮,越怕出錯就越會出錯,這些又讓我更焦慮?!?/p>
說到這里,你是否察覺出了問題的關鍵?是的,關鍵就在于“越這樣想越焦慮,越怕出錯越會出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想象的是一個失敗場景,而潛意識把它識別為真實了,就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方式。也就是說,你一直反復想象失敗,潛意識就會以為這些失敗場景都是真實發(fā)生的,并且理所應當發(fā)生,于是就會呈現給你失敗的感受,以及讓你最終實現失敗的行為。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態(tài)呢?非常簡單,只需改變你想象的內容——以前你總是想象那些自己不希望發(fā)生的場景,現在逆轉過來,進行“積極自我暗示”,去主動想象自己希望發(fā)生的場景,想象得越真實越身臨其境,效果就越好。每次當負面的想象又不自覺地冒出來時,就用這個正面積極的想象去替代它。
建議你把“積極自我暗示”作為持續(xù)畢生的心理保健習慣,這會讓你的生活心態(tài)更加樂觀和愉悅。
祝你早日擺脫“社恐”,自然、積極地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