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東山王家村王阿根賣柴火為生。一日他挑柴進城,賣完柴火,心血來潮買了一張宣紙,小心翼翼卷好帶回家。他想請私塾先生吳昌碩畫一幅中堂。
吳昌碩當時只在本地小有名氣,他開設鄉(xiāng)學館,收了十多個蒙童,大米為學費。他白天教授,夜晚掌燈,寫字繪畫。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吳昌碩的字或畫。
吳昌碩一口應承,邊磨墨邊詢問:要畫什么呢?一般求畫者,向來預先已有主意,確定好了想要什么畫。
王阿根說:隨便,畫啥都行。
吳昌碩說:畫個五子登科好不好?
王阿根說:哎喲,供不起,供不起,太高了,太高了。
王阿根有五個兒子,老四、老五跟學館的蒙童年紀差不多,成天羨慕人家可以讀書習字,但王阿根供不起,能保證一家子肚子不挨餓就不容易了。
吳昌碩撓撓頭,他看看斜倚在門口的麻繩扁擔,以及王阿根臉上的汗?jié)n,沉吟片刻,說:給你畫個西瓜吧,解渴降暑。
王阿根舔舔嘴唇,說:好好,土地里長出的東西,好好。
吳昌碩笑著點頭,一手按住宣紙,一手端起墨硯,往宣紙上一潑。
王阿根眼前一亮,幾乎要叫出來。他的小兒子十分頑皮,每天在外邊玩?;貋恚偸且活^草屑和塵土,他就舀一瓢水,兜頭潑去,水花飛濺。同樣是潑,眼前,點點墨汁似乎落在了該落的地方。
接下來,吳昌碩竟用手指頭,在濕濕的墨跡上,東涂西抹,戳戳點點。轉眼間,一下切出半個西瓜,黑籽紅瓤。又揮毫題款,加蓋印章。
王阿根識幾個字,他輕聲念道:西瓜圖。
吳昌碩端起一杯綠茶,笑著說:我這兒拿不出新鮮的西瓜,就以畫代瓜了。
王阿根把《西瓜圖》掛在了自家堂屋迎門的墻壁上。這一年的夏天特別炎熱,陽光火燒火燎,本地俗稱“猛火太陽”。為生計,王阿根仍然要冒著烈日砍柴賣柴,歸來,就站在《西瓜圖》前。神奇的是,王阿根望著那“半個西瓜”,很快大汗消退,氣息舒緩,渾身還有涼意,好像真的吃了井水浸過的西瓜。甚至,他還能聞到西瓜的清新氣味。他對妻子說:這是不是就是吳先生說的,心靜自然涼?
妻子沒聞到西瓜的味道,但王阿根回來不用蒲扇,不用洗涼水就能涼快下來,的確讓她驚訝:這畫里的西瓜莫不是神瓜?有了畫,你今年夏天都沒發(fā)痧。
王阿根下意識地摸了摸脖子,這才想起這個夏天果然沒有發(fā)過痧。往年每到夏天,他動不動就發(fā)痧,脖子、脊背被刮痧刮得一道一道紫紅,舊痕未褪,又添新印。
街坊里幾個后生聽說后就來印證,都說似乎有涼意,好像又沒有。
東山王家有“神瓜”的消息傳到了城里,有人特意上門取柴,就是想親眼欣賞《西瓜圖》。顧客上門,省了腳力,厚道的王阿根就給顧客備了新鮮的西瓜解暑。顧客說:吃不如看。有的顧客還額外加了看畫錢。王阿根家的生活壓力漸漸緩解了。
王阿根的小兒子一向愛動,竟?jié)u漸靜下心來,在草紙上學著畫西瓜。畫完,就問王阿根:爹,我怎么畫不出涼爽的感覺呢?
王阿根搖頭,說:神仙難知瓜中事。他正籌謀著讓老四、老五上學堂。
有位慕名遠道而來的畫家,發(fā)現了《西瓜圖》的神妙之處——《西瓜圖》里的西瓜,會隨著季節(jié)變顏色:天冷時,瓜籽發(fā)白;天一熱,又轉黑,瓜瓤也隨之由淡紅轉為鮮紅。
后來,那位畫家拜了吳昌碩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