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瑛 王曉艷 王岸飛 程敬亮 張 焱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磁共振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肺癌是全球高發(fā)的惡性腫瘤疾病之一,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肺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乃我國癌癥疾病的第一位[1]。研究[2]指出,近年來肺癌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且存在年輕化趨勢。肺癌早期時癥狀并不明顯,待患者出現(xiàn)癥狀就診時往往已到中晚期,錯過最佳的手術治療機會。根據(jù)腫瘤細胞的類型,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手術是治療肺癌的首選治療手段,但因部分患者就醫(yī)時缺乏相應的手術指征,只能采用放、化療等手段進行治療[3]。對于化療效果的評估,臨床中多采用影像學方式,其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種無創(chuàng)、無電離輻射的檢查方法,其主要依靠細胞外水分子擴散運動對病變性質進行判定,從而評估疾病進展情況[4]。目前,臨床中有關DWI用于肺癌患者化療效果的評價已有相關報道,但DWI有多種b值。基于此,本文作者結合自身臨床實踐選取120例我院行化療治療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DWI不同b值基線下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usion coeficient,ADC)對肺癌患者化療早期的療效評估,以期為該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提供幫助?,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行化療治療的肺癌患者120例臨床資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50~76歲,中位年齡63.6歲;腫瘤類型:鱗癌42例、腺癌40例、小細胞癌38例。
納入標準:患者經(jīng)病理與影像學診斷,確診為肺癌;肺癌分期為Ⅲ~Ⅳ期;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患者3個月內(nèi)未接受過放、化療與靶向藥物治療。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存在嚴重疾病或功能異常;患有肺結核與感染性疾??;半年內(nèi)出現(xiàn)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嚴重心血管疾病者;患有嚴重的精神抑郁類疾病病長期服用有關藥物。
1.2 方法化療方法:所有患者給予化療治療,第1d給予紫杉醇(生產(chǎn)日期: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9962)175mg/m2與氯化鈉注射液(生產(chǎn)企業(yè):天子福國際藥業(yè)(江蘇)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4552)250mL配伍,靜脈滴注2h,每周重復1次。1~3d給予注射用順鉑(生產(chǎn)企業(yè):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813)根據(jù)體表面積25mg/m2計算藥量后溶于氯化鈉溶液中,2h靜脈滴注。化療3周一個療程,所有患者共治療4個療程。
療效評價:根據(jù)化療后腫瘤最大直徑情況判定療效,若減少≥30%為效果顯著,<30%為效果不顯著。
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自旋回波T1加權成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權成像與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加權成像常規(guī)序列掃描,掃描范圍為自胸廓入口至腎上腺平面。DWI檢查行不同b值單次自旋回波平面彌散加權成像,對患者檢測組織中沿各個方向進行擴散評估。另外選擇序列首先施加脂肪抑制技術。使用Philips Extended MR Work Space軟件對b=400、b=600、b=800基線下同一層面病灶不同位置ADC值進行測量,取3次平均值,保證檢測的一致性。
1.3 觀察指標觀察療效顯著與療效不顯著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腫瘤最大直徑情況與b=400、b=600、b=800基線下ADC值變化情況。根據(jù)ADC變化率分析化療4個療程后,b=400、b=600、b=800基線下ADC變化率對療效顯著患者的預測價值。ADC值變化率=(化療后ADC-化療前ADC)/化療前ADC×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表示,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腫瘤最大直徑、b=400、b=600、b=800基線下ADC值情況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內(nèi)各時點及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b=400、b=600、b=800基線下ADC值變化率對療效顯著患者的預測價值采用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ROC曲線下的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0.5~0.7表示指標診斷、預測價值較低;0.7~0.85表示效果一般、0.85~0.90表示效果很好;結果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顯著患者與不顯著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腫瘤最大直徑比較根據(jù)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療效顯著與療效不顯著患者治療各時點腫瘤最大直徑在時點因素、時點交互因素、組別因素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療效顯著與療效不顯著患者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腫瘤最大徑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時顯著低于治療2個療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療效顯著組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療效顯著患者與不顯著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腫瘤最大直徑比較
2.2 療效顯著患者與不顯著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情況療效顯著患者與療效不顯著患者b=400下ADC值經(jīng)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在時點因素、時點交互因素、組別因素中,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事后LSD-t分析結果顯示、療效顯著組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ADC值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時顯著高于治療2個療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600、b=800基線下僅在時點因素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b=600基線下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時ADC值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時顯著高于治療2個療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療效顯著患者與不顯著患者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情況
2.3 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變化率對治療4個周期時療效顯著患者的預測價值根據(jù)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b=400、b=600、b=800基線下的AUC分別為0.783、0.906、0.859;根據(jù)最佳臨界值,當b=400基線下ADC值變化率高于12.5時敏感度80.00%、特異度85.7%,b=600基線下ADC值變化率高于10.98時敏感度94.1%、特異度82.9%,b=800基線下ADC值變化率高于8.595時,敏感度77.6%、特異度88.6%,見表3,圖1。
圖1 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對療效顯著患者的預測價值
表3 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變化率對治療4個周期時療效顯著患者的預測價值
化療是目前治療無手術指征惡性腫瘤疾病的方法之一,其主要通過細胞毒副作用誘導凋亡或直接殺滅腫瘤細胞,達到降低癌細胞活性誘導其死亡的作用[5-6]。腫瘤細胞在經(jīng)過化療后可出現(xiàn)水腫與纖維化表現(xiàn),但病灶體積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明顯改變,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腫瘤病灶形態(tài)可發(fā)生改變[7]。目前,對于腫瘤化療效果的評價多采用RECIST標準,該標準主要采用影像方法對組織進行觀察;MRI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影像檢測方法,其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多參數(shù)成像等多種優(yōu)勢[8-9]。DWI是MRI成像方式的一種,主要通過水分子運動,檢測組織中含水量,相較于其他MRI檢查參數(shù)與方式,可更好地發(fā)現(xiàn)組織病變情況,對于臨床中疾病診斷與預后具有幫助[10-11]。
肺癌腫瘤組織內(nèi)部細胞增殖強盛,細胞內(nèi)核漿增大,細胞內(nèi)大分子物質較多,排列也較為緊密,外間隙受壓,此時采用DWI檢查可發(fā)現(xiàn)其水分子擴散受限程度與正常組織比較有明顯差異,DWI圖像在腫瘤細胞組織中通常呈現(xiàn)高信號表達,而在正常組織中水分子擴散未受限制,ADC值通常為低信號。研究[12]指出,肺癌患者在進行DWI檢測時,呈現(xiàn)明顯低信號情況,與胸大肌組織信號存在明顯差異,這有利于肺癌組織的顯示。擴散敏感系數(shù)是DWI技術中施加的擴散敏感梯度場參數(shù),俗稱b值。研究[13]指出,DWI檢測時b值越高表明水分子擴散運動越敏感。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前療效顯著與不顯著患者b=400、b=600、b=800基線下b值無顯著差異,但隨著化療周期的延長,患者不同b值基線下ADC值呈現(xiàn)明顯升高。經(jīng)ROC曲線分析顯示:b=600下基線ADC值變化率評估化療效果的AUC達0.906為本研究選取的b值最高,這表明b=600基線下ADC值對評估肺癌患者化療效果最佳。這與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14-15]指出,其他b值如400、500時擴散梯度較小,T2因素未被完全剔除,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水分子擴散運動,測得的ADC值差異也會存在誤差;而當b值基線較高時,圖像信號強度會明顯減弱,且病灶中相鄰健康肺組織檢測可出現(xiàn)異常,導致圖像結果質量受到影響。但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量較少,且為回顧性分析,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且僅進行了近期療效的評估,未對遠期療效進行分析。因此,臨床中后續(xù)不僅需加大樣本量分析,還需分析DWI是否可作為肺癌患者遠期療效的評估檢查方式。
綜上所述,DWI在肺癌患者早期療效的評估中具有較高價值,在評估時以b=600基線的ADC值評估價值最高。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納入的樣本量亦相對較少,因此后續(xù)臨床中需進行前瞻性大樣本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