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吳孟航,萬娟,羅義平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肝臟外科/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原發(fā)性肝癌(PLC)屬于老年人消化系統(tǒng)高發(fā)惡性腫瘤,具有起病隱匿、患者預后差等特征。臨床上PLC 患者確診時大多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且并發(fā)門靜脈癌栓(PVTT),使得患者失去得到根治手術的機會。在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條件下,微創(chuàng)治療逐漸在無法行根治術老年PLC 合并PVTT 患者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局部消融、內放射治療及放射栓塞治療等,且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比如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不良反應少,操作便捷等,已獲得一定的療效。本文就微創(chuàng)治療在老年PLC 合并PVTT 患者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我國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發(fā)病率處于較高水平,在全世界肝癌患者中,我國患病人數(shù)占比高達55%[1]。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的背景下,老年人口占比越來越高,老年PLC 發(fā)病率也明顯升高。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PLC 發(fā)病率位居第4,其中老年PLC占比高達47.5%[2]。有調查顯示,PLC 患者存在較高門靜脈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發(fā)生風險,發(fā)生率可達62.2%~90.2%,如果未予以及時有效治療,患者預后不良,生存期只有2.4 ~2.7 個月[3]。相較于非老年患者,老年PLC 合并PVTT 患者一般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使得其治療難度增大,大部分臨床診治時已經(jīng)失去手術根治機會,故探尋具有創(chuàng)傷輕微、安全性好、最大限度保護人體器官功能、患者恢復快及耐受性好等特征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式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熱點。在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快速發(fā)展下,微創(chuàng)治療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PLC 合并PVTT 老年患者預后得到了一定改善[4]。本文就老年PLC合并PVTT 患者微創(chuàng)治療現(xiàn)狀與相關研究進展作綜述。
1.1 PVTT 診斷PVTT 彩超檢查時,顯示門靜脈存在著占位性病變(表現(xiàn)為充盈低回聲),同時病變內部血流豐富(表現(xiàn)為動脈性頻譜)。有研究表明,相較于CT,超聲造影技術診斷性能更好,具有靈敏度高、價格低的優(yōu)點,能夠檢出病灶侵犯血管情況[5]。增強CT 檢查過程中,動脈期發(fā)現(xiàn)門靜脈早期顯影并有細線樣強化,表明有動靜脈瘺或者存在PVTT 供血動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發(fā)現(xiàn)門靜脈占位性病灶時,T1 加權像可見等/低信號,同時T2 加權像與質子像可見條狀高信號,進行增強掃描可見充盈缺損。相較于其他手段,MRI 門靜脈成像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特別是空間分辨率更好。與CT 檢查技術相比,其能夠更早顯示肝內小分支之中的微小癌栓[6]。診斷PVTT 過程中,應尤其注意將其區(qū)別于門靜脈血栓,其中后者予以CT 增強掃描不會有強化征象,且患者一般接受過程外科手術治療或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臨床對門靜脈血栓進行抗凝治療后,能夠消退或好轉,但是PVTT 則不會有改變[7];同時,門靜脈血栓通常從肝外向肝內逐漸進展,有的伴隨脾靜脈血栓,但是PVTT 進展方向相反,臨床可從這兩方面鑒別門靜脈血栓與PVTT。
1.2 PVTT 分型現(xiàn)階段,PVTT 分型主要包括2種:我國程氏分型(詳見圖1)與日本Vp 分型[8](圖2)。其中,程氏分型按照PVTT 侵犯門靜脈具體范圍,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癌栓已經(jīng)侵犯到達肝段或肝葉部位門靜脈分支為Ⅰ型;癌栓侵犯到達門靜脈左/右支為Ⅱ型;癌栓侵犯到達門靜脈主干為Ⅲ型;癌栓侵犯到達腸系膜上靜脈為Ⅳ型;Ⅰ0型:術后病理學檢查顯示微血管癌栓病變[9]。日本Vp分型:沒有癌栓為Vp0;門靜脈三級分支發(fā)現(xiàn)癌栓為Vp1;門靜脈二級分支發(fā)現(xiàn)癌栓為Vp2;門靜脈一級分支發(fā)現(xiàn)癌栓為Vp3;門靜脈主干或者侵犯至對側門靜脈為Vp4[10]。劉允怡[11]研究表明,對于PVTT 患者臨床診治指導與預后評估而言,程氏分型更加合適??紤]可能因為程氏分型比較符合我國PVTT 患者病情特征,因此在我國PVTT 患者臨床診治及預后判斷方面更為適用。
圖1 程氏分型
圖2 日本Vp 分型
2.1 肝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肝癌非手術療法常見之一為TA?CE。人體肝臟主要血供源于門脈系統(tǒng),僅約25%~30%源于肝動脈,考慮到肝癌細胞主要依靠肝動脈供血,故予以TACE 治療,能夠在阻斷肝癌血供同時,減少對正常肝臟組織的影響[12]。
現(xiàn)階段,肝癌手術前后相關輔助治療或者姑息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有報道稱,TACE 治療PVTT 具有安全有效性,條件也很簡單,只要人體肝功能尚可,同時肝門區(qū)具有門靜脈側支循環(huán),就能考慮實施TACE 方案[13]。一些肝細胞肝癌晚期合并PVTT 病例,也適用TACE 療法[14]。如果Child?Pugh 分級為B 級、發(fā)生肝外轉移以及主干PVTT,臨床上不考慮予以TACE 治療,避免PVTT 阻塞門使得患者的部分肝段出現(xiàn)缺血并且壞死,嚴重時可造成肝衰竭。對于肝功能代償期且對手術切除耐受性差的老年PLC 合并PVTT 患者而言,TACE 為臨床公認首選治療手段。
2.2 局部消融治療局部消融技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可重復性強,起效迅速,同時能夠精準作用于病灶。臨床常用局部消融手段包括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激光消融(Laser ablation,LA)、高能聚焦超聲(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經(jīng)皮無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等。其中,RFA在超聲輔助或腹腔鏡下,利用電極針讓鄰近組織出現(xiàn)離子高速運動,進而產(chǎn)生高溫,使得組織凝固壞死。同時,凝固壞死組織可將腫瘤血供有效阻斷,避免腫瘤細胞轉移。LA利用激光儀,于腫瘤組織里面連續(xù)發(fā)出激光,通過激光形成的高溫,促進組織蛋白質變性,導致病灶凝固性壞死。HIFU 借助超聲波物理特性(包括可聚焦性以及穿透性等),通過高能量超聲波聚焦進行腫瘤治療,焦點部位能量疊加,可使細胞內蛋白出現(xiàn)凝固性壞死現(xiàn)象,從而殺死病灶細胞。PEI 利用超聲引導作用,在PVTT 之中注入無水乙醇,使得腫瘤組織細胞脫水、變形,最后壞死,同時可形成小血管血栓,中斷腫瘤供血,導致腫瘤缺血壞死。
老年PLC 合并PVTT 具有存活期短,臨床病死率高的特征,治療難度大,為進一步提高其治療效果,改善預后,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具有積極意義。局部消融治療可以快速降低腫瘤病灶負荷,有效疏通門脈血流,但亦有一定不足之處,比如可損傷到門靜脈管壁結構與膽管、存在較高PVTT 復發(fā)風險等,故其可以和其他治療手段聯(lián)合進行綜合治療,以獲得更好療效[15]。相關研究選取肝癌合并PVTT 患者為研究對象,予以RFA 聯(lián)合TACE 進行治療,發(fā)現(xiàn)其中位生存期大約30 個月,并且1年與3年生存率分別高達63%、 40%[16]。局部消融治療聯(lián)合TACE 為臨床治療老年肝癌合并PVTT 有效方案,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
2.3 內放射治療臨床上,內放射治療主要為利用微創(chuàng)技術(如經(jīng)皮肝穿刺技術以及介入法等)在治療處放出放射性核素,包括125Ⅰ、133Ⅰ、90Y 以及32P 等,在對腫瘤細胞進行持續(xù)殺滅的同時,能夠避免全身照射所致不良反應。有研究在CT 技術引導下,對PVTT 實施125Ⅰ粒子植入術,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病情均有所好轉,臨床治療有效率高至90%[17]。當前,放射治療作為老年PLC 合并PVTT 手術以及TACE 方案主要補充治療方式,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臨床研究認為,老年PLC 患者機體功能衰退,抗風險能力弱,而放射治療會產(chǎn)生大量γ 射線,可能出現(xiàn)骨髓移植以及腎臟不良反應,故應對其相關不良反應的防治予以重視[18]。另一方面,臨床對于放射治療劑量的選擇,仍缺乏統(tǒng)一標準,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明確。
2.4 放射栓塞治療所謂放射栓塞治療,主要指在患者動脈之中注入載90Y 微球分子(包括玻璃與樹脂微球2種),達到阻斷腫瘤血供目的,同時通過其在人體內發(fā)揮放射毒性,有效殺傷腫瘤細胞。當前,放射栓塞屬于治療老年晚期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新手段。相關研究對晚期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患者予以90Y 放射栓塞治療,進行3 ~18 個月隨訪,其中位生存期顯示為8 個月[19]。放射栓塞治療PLC 合并PVTT 時,偶有惡心、嘔吐、四肢乏力以及腹痛等不良反應,但一般較輕微,無需干預即可恢復,適用于老年患者[20]。有效證據(jù)表明,90Y 放射栓塞療法能夠作為老年患者肝移植前的降期方式,將其應用于合并門靜脈癌栓病例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有效性[21],但其治療效果仍需要更多隨機對照研究予以進一步證實。
2.5 聯(lián)合治療在現(xiàn)代分子生物以及細胞生物等學科相關研究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老年PLC 合并PVTT 的治療由以往單一治療模式逐漸往多學科協(xié)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轉變,且成為了以后腫瘤診療的一種必然發(fā)展趨勢。當前,老年PLC 合并PVTT 常見微創(chuàng)綜合治療方案包括TACE +局部消融、 TACE +放療等。張國順等[22]研究表明,與單純TACE 治療患者相比,TACE +RFA病例術后2年、3年及5年生存率明顯更高。TACE +RFA聯(lián)合治療可更好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F(xiàn)階段,對PLC 合并PVTT 采取單純PEI 治療方式已較少見,一般使用PEI +TACE、 PEI +RFA 等聯(lián)合方式進行治療。以往研究指出,相較于單純PEI,將其聯(lián)合其他方式進行PLC 合并PVTT 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好[23]。方敏潔等[24]研究以中晚期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HIFU +TACE 組患者臨床受益率、1年與2年生存率均較單純TACE 組患者高(78.33%、68.33%、51.67%vs56.06%、50.00%、33.33%)。有報道稱,TACE 結合三維適形放療(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不僅能對栓塞效果不理想PVTT 予以進一步治療,同時還能縮小放療范圍,有效減少毒副作用,獲得更好的近期療效,改善患者預后[25]。以往報道表明,與單純TACE 治療相比,對老年肝癌合并PVTT 患者采取TACE +3D?CRT 方案,治療有效率更高,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長[26]。PEI、 HIFU、 3D?CRT 等均可通過聯(lián)合TACE 的方式,對老年肝癌合并PVTT 產(chǎn)生更好療效,使患者臨床受益。
老年肝癌合并PVTT 臨床治療難度大,并且預后差,存在較高死亡風險。在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及臨床對PLC 發(fā)病機制持續(xù)深入研究的背景下,分子靶向藥物、外科手術、微創(chuàng)治療(如TACE、局部消融治療、內放射治療、放射栓塞治療等)等在老年肝癌合并PVTT 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任何單獨療法均無法獲得理想療效?,F(xiàn)階段,多學科診療屬于國際醫(yī)療發(fā)展趨勢,臨床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多學科聯(lián)合治療方案,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