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商品規(guī)格等級的山慈菇本草考證及近現(xiàn)代文獻研究

      2022-09-27 11:54:32王曉宇郭俊霞張松林李青苗詹志來
      世界中醫(yī)藥 2022年16期
      關鍵詞:山慈菇老鴉石蒜

      王曉宇 羅 冰 吳 萍 郭俊霞 張松林 李青苗 詹志來

      (1 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成都,610041; 2 四川省道地藥材系統(tǒng)開發(f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610041; 3 中藥材品質及創(chuàng)新中藥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610041; 4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北京,100700)

      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中,山慈菇的植物來源有3種[1]。歷代本草中記載的山慈菇基原較復雜,描述詳略不一,且將不同種植物合并收載,繼而出現(xiàn)名實不符,品種混用。部分學者對山慈菇的入藥基原進行考證,邴其忠和張本剛[2]認為古文獻記載的山慈菇包括老鴉瓣和杜鵑蘭,現(xiàn)收錄的2種獨蒜蘭屬植物均非山慈菇原植物;李琴華[3]指出現(xiàn)今將獨蒜蘭和云南獨蒜蘭作為山慈菇正品欠妥;熊興軍[4]則認為《本草拾遺》所載山慈菇為蘭科獨花蘭,明代諸家本草將老鴉瓣與山慈菇相混淆,造成后世混亂;現(xiàn)有將百合科麗江山慈姑作山慈菇入藥,純屬錯用。綜上所述,亟須從名稱、基原、產地、采收加工等方面對山慈菇藥材進行考證,進而為山慈菇的資源開發(fā)、商品流通及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

      1 名稱考證

      山慈菇之名,始載于唐代《本草拾遺》,列于草部下品。其別名眾多,本文對其命名進行分類考證。

      1.1 以原植物形態(tài)命名 按植物形態(tài)命名的有“金燈”“鹿蹄草”“鬼燈檠”“算盤七”“人頭七”“野白及”“太白及”等?!侗静菔斑z》載:“山慈菇根,一名金燈花?!盵5]該描述與山慈菇來源之一杜鵑蘭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相近,其花“常偏花序一側,多少下垂,不完全開放,狹鐘形”,外形似小燈,故有“金燈”之名。《經驗方》載:“貼瘡腫,以山慈菰,一名鹿蹄草?!盵6]《是齋百一選方》載:“神仙解毒萬病圓,……山慈姑(二兩,洗,及鬼燈檠,金燈花根也)。”[7]地方又稱“算盤七”“人頭七”,推測與杜鵑蘭“為總狀花序,具5~22朵花”的形態(tài)有關。由于白及與山慈菇原植物均屬蘭科,外觀、花形相近,又有“野白及”“太白及”之稱。

      1.2 以藥材外觀命名 按藥材外觀命名的有“毛姑”“毛慈菇”“白地栗”“白毛姑”“朱姑”“水球子”“冰球子”“一粒珠”等,因其假鱗莖形似慈姑,色白,有毛殼包裹,后人遂有稱“毛姑”“毛慈菇”,除去毛殼、毛絮后,又有“白地栗”“白毛姑”“水球子”“冰球子”“一粒珠”之稱。其中“朱姑”之名推測與獨蒜蘭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山慈菇基原之一)新鮮假鱗莖為紫紅色有關。《滇南本草》載:“山慈姑,別名土貝母,草貝母,假貝母?!盵8]推測與山慈菇的混用品老鴉瓣、麗江山慈菇外形與川貝母相似得名。

      1.3 以生長環(huán)境命名 按生長環(huán)境命名的有“山茨菰”“泥冰子”“巖慈姑”“巖壽桃”“石龍珠”“泥賓子”等。因本品多生于常綠闊葉林、灌木林緣、腐殖質豐富的土壤、苔蘚覆蓋的巖石、或草坡稍蔭蔽的礫石地而得名。

      2 基原考證

      2.1 歷代本草基原較多,普遍存在同名異物、品種混用現(xiàn)象 山慈菇入藥,始載于唐代《本草拾遺》,因歷代本草對其植物形態(tài)、地理環(huán)境等描述詳略不一,且將功效相似的不同種植物合并收載,造成后人考證時的結論差異較大,存在較多的名實不符、同名異物現(xiàn)象。目前山慈菇曾認定的基原大致涉及5科(蘭科、百合科、薯蕷科、石蒜科、防己科),8屬(杜鵑蘭屬、獨蒜蘭屬、郁金香屬、山慈菇屬、薯蕷屬、石蒜屬、山蘭屬、青牛膽屬),9種植物(杜鵑蘭、獨蒜蘭、云南獨蒜蘭、老鴉瓣、山慈菇、黃獨、石蒜、山蘭、青牛膽)。見表1,圖1~2。

      表1 歷代本草中涉及的山慈菇基原

      圖1 《中國植物志》[10-13]附圖(植物照片來源iplant.cn)

      圖2 山慈菇常見偽品、混用品[14]

      2.2 唐宋時期,品種較明確 唐代《本草拾遺》曰:“山慈菇根,生山中濕地,葉似車前,根如慈姑。零陵間又有團慈姑,根似小蒜,所主與此略同?!盵5]據(jù)文中對“根”“葉”的描述,歷代多認為是其植物來源之一杜鵑蘭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其“葉狹橢圓形、近橢圓形或倒披針狀狹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收狹”“假鱗莖卵球形或近球形”與車前PlantagoasiaticaL.的葉片、華夏慈姑(別名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inn.var.sinensis(Sims)Makino的根狀莖相似;其中“零陵間(現(xiàn)今湖南寧遠縣東南部)”有“團慈姑”,通過“根似小蒜”及產地記述,學者多推測“團慈姑”為老鴉瓣Tulipaedulis(Miq.)Baker.[2-4]。隨后五代《日華子本草》[15]、宋代《證類本草》[6]、《大觀本草》[16]、《嘉祐本草》[17]中內容均與陳藏器《本草拾遺》所載類同。

      2.3 明代之后,同名異物現(xiàn)象較多 明代《滇南本草》未對山慈菇的植物形態(tài)做具體描述,但附圖與現(xiàn)百合科山慈菇屬山慈菇IphigeniaindicaKunth.(別名麗江山慈菇)外觀極相似[8]?!侗静菝审堋份d:“山慈菇,俗呼金燈籠,多生沙濕地。初春萌蘗,葉如韭葉長青;二月開花,狀若燈籠色白。瓣有黑點,子結三棱。立夏才交,其苗即稿。依時掘地可得,遲久腐爛難尋。與老鴉蒜略同,在包裹上分別。蒜則無毛光禿,慈姑包裹有毛。得之去皮,生焙任用。”[18]結合圖3及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描述等可知,作者所載山慈菇應為老鴉瓣(別名光慈姑)Tulipaedulis(Miq.)Baker.。

      圖3 《滇南本草》《本草蒙筌》所載山慈菇同名異物考究

      《本草綱目》載:“山慈菇,根狀如水慈姑,花狀如燈籠而朱色,故有諸名。【集解】[時珍曰]:山慈姑處處有之。冬月生葉,如水仙花之葉而狹,二月中抽一莖,如箭桿,高尺許。莖端開花白色,亦有紅色、黃色者,上有黑點,其花乃眾花簇成一朵,如絲扭成,可愛。三月結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狀如慈姑及小蒜,遲則苗腐難尋矣。根苗與老鴉蒜極相類,但老鴉蒜根無毛,慈姑有毛殼包裹為異爾。”[19]文中內容大多與《本草蒙筌》類似,但書中附圖、花色、花序、花型的描述與明代陳嘉謨存異,邴其忠和張本剛[2]認為李時珍描述中“花有紅、黃、白色,眾花簇成一朵”符合石蒜屬Lycoris Herb植物“傘形花序,花白色、乳白、奶黃、金黃、粉紅至鮮紅色”的形態(tài),但二者花期不符,表明作者混淆了石蒜和老鴉瓣的植物學特征。《本草乘雅半偈》對山慈菇植株及花的描述仍與明代陳嘉謨一致,為老鴉瓣Tulipaedulis(Miq.)Baker.,其中“唯處州遂昌縣(現(xiàn)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者良”亦與老鴉瓣的主要生長區(qū)域(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相符[20]。見圖4。

      圖4 《本草綱目》所載山慈菇同名異物考究

      至清代《本草備要》[21]、《本草從新》[22]中均有山慈菇“去毛殼用”“去毛殼”的描述,因杜鵑蘭僅有毛無殼,而老鴉瓣鱗莖具毛殼,需去殼入藥,故推測二者收載的山慈菇的原植物均為老鴉瓣?!侗静菥V目拾遺》載:“山慈菇,處州人以白花者良,形狀絕似石蒜。瀕湖于山慈菇解下注云:冬月生葉,二月枯,即抽莖開花,有紅黃白三色。于石蒜集解下注:春初生葉,七月苗枯,抽莖開花紅色。又一種,四五月抽莖開花黃白色。沈道人從遂安帶有慈菇花一盆來,親見之,其花白色,儼如石蒜花。據(jù)云:彼土人言無紅黃花者,其花開于三月。而張石頑《本經逢原》慈姑下注云:開花于九月,則是以石蒜為慈姑矣?!盵23]由文中“形狀絕似石蒜”可知,作者已將山慈菇與石蒜區(qū)分,從對產地、生長期、外觀的描述可推測所指山慈菇仍為老鴉瓣。《植物名實圖考》載:“山慈菰,江西、湖南皆有之,非花葉不相見者。蔓生綠莖,葉如娥眉豆葉而圓大,深紋多皺。根大如拳,黑褐色,四圍有白發(fā)長寸余,蓬茸如蝟。建昌土醫(yī)呼為金線吊蝦蟆,微肖其形?!盵24]文中對植物形態(tài)的描述和附圖,與之前本草中記述的山慈菇原植物杜鵑蘭、老鴉瓣相去甚遠,多考證為薯蕷科薯蕷屬黃獨DioscoreabulbiferaL.(別名黃藥、山慈姑、零余子薯蕷、零余薯、黃藥子)。見圖5。

      圖5 《植物名實圖考》所載山慈菇考究

      2.4 近現(xiàn)代品種逐漸清晰,但偽品、混用品、地方習用品較多 《中華本草》認為山慈菇的原植物,結合療效用法看來,應以《本草拾遺》記載的蘭科杜鵑蘭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的假鱗莖為正品[25]。見圖6。

      圖6 《中華本草》《浙江藥用植物志》所載山慈菇原植物

      《新編中藥志》認為,古時陳藏器所指的山慈菇應為蘭科植物杜鵑蘭,而李時珍所指的山慈菇除蘭科杜鵑蘭外,還可能包括百合科植物老鴉瓣Tulipaedulis(Miq.)Baker.[26]。目前商品藥材中尚有將獨蒜蘭、云南獨蒜蘭的假鱗莖作為山慈菇入藥的情形,但此2種植物在本草上未見收載。

      《中藥材品種論述》載:“山慈菇名見宋《嘉佑本草》,關于山慈菇的植物形態(tài),歷代本草雖有描述,但欠明確,故后世多有混亂?!盵27]李時珍所說山慈菇,張宗緒考訂其學名,認為系石蒜科植物稻草石蒜LycorisstramineaLindl.的地下部分。張氏考證與李時珍的描述的確很多相符之處,李氏謂“苗與老鴉蒜相類”,查《本草綱目》,“老鴉蒜”即“石蒜”之別名,且謂“花乃眾花簇成一朵,如絲扭成”,此亦與石蒜屬之花相類。且山慈菇在《本草拾遺》中又名“金燈”,《酉陽雜俎》云:“金燈之花與葉不相見?!卑础秷D經本草》“石蒜”條蘇頌曰:“或云金燈花根亦名石蒜,即此類也?!崩顣r珍論石蒜云:“春初生葉如蒜秧及山慈菇葉。”可見李時珍所說的山慈菇與石蒜為同屬植物,是有相當理由的;《植物名實圖考》卷十九蔓草類所載的山慈菇又名“金線吊蝦蟆”,觀其附圖系薯蕷科黃獨,即今市售之黃藥子類。

      綜上所述,山慈菇的基原在唐宋時期較為明確,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的假鱗莖,并將“山慈菇”與“團慈姑”進行了一定區(qū)分;明代增加了麗江山慈菇(地方習用品),老鴉瓣(光慈姑)等來源;并出現(xiàn)將老鴉瓣與石蒜屬植物混用的現(xiàn)象,直至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收載的山慈菇實為異科異屬植物黃獨,與先前本草所載原植物形態(tài)大相徑庭,表明古時山慈菇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現(xiàn)象較為嚴重,且品種混亂不清。近代以來,逐步確定山慈菇的基原為3種: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云南獨蒜蘭的假鱗莖。

      3 產地變遷

      由考證可知,古時山慈菇的生境分布主要在江蘇、浙江;且明代《本草品匯精要》以江蘇省吳縣為道地產區(qū),之后產區(qū)擴大至江西、湖南、廣西。近代以來推崇四川、貴州、云南地區(qū)所產的山慈菇。見表2。

      表2 山慈菇的產地變遷

      4 品質考證

      經查古本草中山慈菇多以大小、產地判定優(yōu)劣,近現(xiàn)代品質評價以身干、個大、形體圓整、有明顯金黃色環(huán)紋、質堅、半透明、斷面白色明亮者為佳。見表3,圖7。

      表3 山慈菇的品質評價

      圖7 藥材鑒別點“玉帶纏腰”

      5 采收加工及炮制考證

      5.1 采收加工 由考證可知,山慈菇的采收時間多為夏、秋二季,加工方法古時多曬干,現(xiàn)今為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揀大小,置沸水中蒸至透心,干燥。見表4。

      表4 山慈菇的采收加工

      5.2 炮制 山慈菇的炮制始載于南宋《婦人良方》,至明代增加切制、焙制、醋拌及童便浸法[34]?,F(xiàn)今多以凈制生用為主。見表5。

      表5 山慈菇的炮制

      6 現(xiàn)有標準研究

      6.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6.1.1 來源 1990—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均收載山慈菇,基原均一致[36~41]。見表6。

      表6 山慈菇的基原

      6.1.2 性狀 自1990年版至2022年,歷版藥典山慈菇的性狀多按“毛慈菇”“冰球子”分別描述,內容均相同。見表7,圖8。

      表7 山慈菇的性狀

      圖8 《常用中藥材真?zhèn)舞b別彩色圖譜》[14]

      6.1.3 采收加工及炮制 自1990年版至2022年,歷版藥典中山慈菇在采收加工、炮制方面的內容均無差異。

      6.1.4 質量控制 自1990年版至今,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山慈菇僅有2項質控指標:性狀鑒別與顯微鑒別。

      表8 山慈菇的采收加工及炮制

      6.2 地方標準

      6.2.1 來源 山慈菇的基原在《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1980年版規(guī)定為“蘭科杜鵑蘭的干燥假鱗莖”;《山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1990年版規(guī)定為“蘭科杜鵑蘭、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2000年之后的地方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基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保持一致。見表9。

      表9 山慈菇的基原

      6.2.2 性狀 《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1980年版收載山慈菇飲片,但未做具體描述;《山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1990年版對山慈菇的性狀描述與“毛慈菇”內容相似。2000年之后的地方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中的內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基本保持一致,部分規(guī)范中僅對飲片性狀進行了描述。見表10。

      表10 山慈菇的性狀

      6.2.3 采收加工及炮制 歷版地方標準、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中,山慈菇的采收時間多為夏秋季節(jié);少數(shù)有春季采挖的記述。加工方法為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大小,沸水中蒸煮至透心,干燥;炮制也多為凈制,潤透,切薄片,干燥。見表11。

      表11 山慈菇的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

      6.2.4 質量控制 1990年之前的地方標準及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中,山慈菇項下均無質控指標;之后收載的山慈菇逐步增加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水分,灰分檢查,浸出物等指標。見表12。

      表12 山慈菇的質量控制

      7 規(guī)格等級研究

      本研究對古本草及近現(xiàn)代文獻、書籍進行查閱,其中《500種常用中藥材的經驗鑒別》載:“山慈菇的商品規(guī)格等級過去貴州產毛慈菇經四川集散,分為天、地、金、玉4個等級,現(xiàn)在山慈菇商品均為統(tǒng)貨,不分等級?!薄冬F(xiàn)代中藥材商品通鑒》載山慈菇的商品規(guī)格等級“分四川毛慈菇1~3等或統(tǒng)裝,貴州冰球子統(tǒng)裝等規(guī)格。曾有毛菇王、提毛菇、統(tǒng)毛菇。亦有分天、地、金、玉4個等級的?!?/p>

      結合主要產區(qū)調查,了解到山慈菇經產地加工后多不分等級,作統(tǒng)貨銷售。在全國主流中藥材市場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摻偽品的山慈菇多為統(tǒng)貨或依據(jù)大小進行分級,多為3個等級。

      8 結論與討論

      綜上考證,山慈菇的基原在唐宋時期較為明確,正品多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的假鱗莖,同時將“山慈菇”與“團慈姑”進行了外觀區(qū)分;明代后增加老鴉瓣(光慈姑),麗江山慈菇(地方習用品)等來源,并將百合科老鴉瓣Tulipaedulis(Miq.)Baker.與蘭科杜鵑蘭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混用,且混用歷史較久。由于二者性味、功效存在差異,杜鵑蘭為小毒,老鴉瓣毒性較大;且麗江山慈菇在云南作為山慈菇習用品時間較長,極易中毒,因此臨床應用時亟須將不同品種加以區(qū)分鑒別。后《本草綱目》又將老鴉瓣與石蒜屬植物形態(tài)相混淆;至清代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中將異科異屬植物黃獨作為山慈菇藥材來源,與先前本草所載內容大相徑庭。綜上表明,古時山慈菇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現(xiàn)象嚴重,且品種混亂不清,混、偽品較多,至近代逐步確定山慈菇的基原為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山慈菇的3種植物[1]。

      鑒于歷代本草中山慈菇來源復雜,但均以蘭科植物杜鵑蘭作為主流品種,且杜鵑蘭“玉帶纏腰”的性狀特征較易鑒別,因此選取杜鵑蘭作為山慈菇入藥,具有歷史參考依據(jù)和較大的資源開發(fā)潛力。

      歷代本草記載的山慈菇均以江蘇、浙江為佳,之后產區(qū)擴大至江西、湖南、廣西,近代以來推崇四川、貴州地區(qū)所產,尤以貴州量大。山慈菇傳統(tǒng)采收在夏秋六至八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大小置沸水中蒸煮至透心,干燥;藥用部位均為假鱗莖,主流炮制品多為生品。

      依據(jù)現(xiàn)有標準,山慈菇的質量控制內容較少,《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至今未規(guī)定含量測定指標,崔保松等[42]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獨蒜蘭和云南獨蒜蘭中雙[4-(葡萄糖氧)芐基]-2-異丁基蘋果酸酯-2-葡萄糖苷(Dactylorhin A)和雙[4-(葡萄糖氧)芐基]-2-異丁基蘋果酸酯(Militarine)的含量,Dactylorhin A和Militarine均屬丁二酸芐酯苷類成分,該化合物具有延緩衰老,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可反映獨蒜蘭和云南獨蒜蘭的化學特征。管倫興和儲益平[43]對山慈菇的偽品麗江山慈菇中的秋水仙堿進行含量測定,由于山慈菇混偽品中老鴉瓣、麗江山慈菇中均含有該成分,且內服易中毒,可作為山慈菇藥材與其混偽品的區(qū)別點。王萌萌等[44]建立了山慈菇中總黃酮的含量測定方法,并優(yōu)化提取工藝,此條件下山慈菇中總黃酮的平均含量為2.74 mg/g。田昌海等[45]建立了山慈菇多糖的含量測定方法,測得多糖含量為14.48%。歷代本草可知山慈菇藥材偽品、混用品及地方習用品較多,亟須明確山慈菇不同基原的特征性品質指標,同時結合商品規(guī)格等級,進一步提升山慈菇藥材的質量標準,從而促進藥材整體的優(yōu)質優(yōu)價,有效用于臨床應用及安全性評價。

      猜你喜歡
      山慈菇老鴉石蒜
      山慈菇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述評?
      石蒜花開
      幼兒100(2023年34期)2023-09-22 07:21:08
      老鴉瓣屬藥用植物地理新分布
      山慈菇提取物通過下調AEG-1表達抑制人結直腸癌SW480細胞遷移和侵襲
      響應面法優(yōu)化山慈菇多糖的水提醇沉法工藝
      射鴉記
      野草(2020年4期)2020-08-13 06:48:29
      老鴉瓣黃酮的制備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
      山慈菇水煎劑對乳腺癌MDA-MB-231細胞的影響
      中成藥(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9
      石蒜屬植物葉綠素熒光特性研究
      老鴉
      北方音樂(2017年5期)2017-04-13 03:51:50
      灌阳县| 阿拉善左旗| 寿宁县| 壶关县| 会同县| 道孚县| 延庆县| 萨迦县| 若羌县| 海原县| 峨边| 长乐市| 浦县| 谷城县| 陆良县| 都匀市| 新沂市| 石景山区| 大连市| 华容县| 武宣县| 上蔡县| 宁陵县| 花垣县| 临海市| 女性| 赫章县| 永平县| 霸州市| 平江县| 罗江县| 汉阴县| 蒙城县| 雷山县| 明星| 闵行区| 田林县| 剑阁县| 荆州市| 肥乡县|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