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媚,胡永紅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海南 保亭 572399)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其臨床表現為子宮腔內有一個或多個光滑的小結塊,使患者出現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和月經不調,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殖系統(tǒng)健康。宮腔鏡電切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常用方法,通過宮腔鏡檢查明確宮腔內疾病,用電切刀將異常組織切除,該方法屬于微創(chuàng)操作,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小,但因子宮內膜自身具有再生功能,手術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子宮內環(huán)境,并未徹底清除子宮內膜息肉的致病因素,故易導致復發(fā),因此目前術后復發(fā)率較高為臨床重要難題之一[1]。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是一種定點放置患者宮腔內,可緩慢、穩(wěn)定釋放定量左炔諾孕酮的避孕裝置,具有抑制子宮內膜腺體增生、對卵巢功能影響小的優(yōu)勢[2-3]。本研究旨在探討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月經周期、月經量、子宮內膜厚度,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2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分成對照組(46例,實施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觀察組(46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治療)。對照組患者年齡27~48歲,平均(32.54±4.68)歲;病程2~4年,平均(3.28±0.46)年;息肉直徑:4~14 mm,平均(7.61±2.12) mm;發(fā)病類型:單發(fā)29例,多發(fā)1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49歲,平均(32.51±4.65)歲;病程2~5年,平均(3.26±0.47)年;息肉直徑:4~13 mm,平均(7.55±2.13) mm;發(fā)病類型:單發(fā)28例,多發(fā)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第5版)》[4]中診斷標準者;已婚、已育者;耐受手術者等。排除標準:凝血系統(tǒng)損傷者;重要器官受損者;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研究者等。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宮腔鏡電切術,術前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在月經干凈后的3~7 d進行手術,手術前1晚沖洗患者陰道,將米索前列醇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36,規(guī)格:0.2 mg/片)0.6 mg放入陰道后穹窿位置以軟化宮頸。靜脈麻醉,常規(guī)消毒,膨宮介質用生理鹽水,用10號擴宮棒擴張宮頸口,充分暴露宮頸后放入宮腔鏡設備(江蘇佳華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型號:HJ-60),宮腔壓力范圍80~100 mmHg(1 mmHg=0.133 kPa),電切功率范圍70~80 W,在宮腔鏡下觀察息肉數量、位置、大小、形態(tài),在確定其他子宮附件正常的情況下,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切除的病理組織送病理檢查,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觀察組患者于術后患者月經來潮的3~5 d放入52 mg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注冊證號J20140088,規(guī)格:含左炔諾孕酮52 mg/個),然后使用邁瑞臺式彩超(武漢瑞醫(yī)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DC-N3T)檢測位置是否妥當。術后均隨訪6個月。
1.3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依據《子宮內膜息肉及其診斷方法》[4]中的相關標準評估患者療效,顯效:患者經期延長、月經過多等癥狀完全消失,子宮內膜厚度恢復;有效:上述癥狀改善,子宮內膜厚度減少,但尚未恢復至正常標準;無效:上述癥狀未改善,子宮內膜厚度未減少??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月經失血圖(PBAC)[5]評分法。采用PBAC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3、6個月的月經失血量,PBAC評分分值為:1分表示衛(wèi)生棉墊輕度血染,5分表示衛(wèi)生棉墊中度血染,20分表示衛(wèi)生棉墊完全血染;小凝血塊計1分,大凝血塊計5分。根據每張衛(wèi)生巾血染程度、血凝塊、衛(wèi)生巾使用數量及使用天數等進行綜合評分,統(tǒng)計每次月經評分情況,1個月經周期總分>100分即為月經量過多。③月經周期、月經量、子宮內膜厚度。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術后6個月月經周期,叮囑患者使用相同品牌規(guī)格的衛(wèi)生巾通過PBAC法記錄月經量,使用B超測量子宮內膜厚度。④性激素水平。術前、術后6個月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1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取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黃體酮激素(LH)。⑤復發(f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隨訪6個月,通過宮腔鏡檢查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記錄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宮腔感染、月經延長、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相同時間點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組內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PBAC評分比較較術前,術后1~6個月兩組患者PBAC評分均逐漸降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BAC評分比較( ±s , 分)
表2 兩組患者PBAC評分比較( ±s , 分)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個月比,#P<0.05;與術后3個月比,△P<0.05。PBAC:月經失血圖。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對照組46 183.46±24.57 156.64±17.96*91.72±17.95*#56.45±7.18*#△觀察組46 182.85±24.44 111.63±10.57*74.14±10.67*#37.61±4.25*#△t值 0.119 14.649 5.710 15.315 P值 >0.05 <0.05 <0.05 <0.05
2.3兩組患者月經周期、月經量、子宮內膜厚度比較較術前,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月經周期均顯著縮短,月經量均顯著減少,子宮內膜厚度均顯著降低,較對照組,觀察組月經周期顯著縮短,月經量顯著減少,子宮內膜厚度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月經周期、月經量、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月經周期、月經量、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月經周期(d) 月經量(mL) 子宮內膜厚度(mm)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對照組 46 10.45±1.54 6.74±0.97* 376.54±46.27 283.16±31.58* 13.24±1.55 7.25±1.24*觀察組 46 10.32±1.42 4.11±0.65* 378.62±45.38 172.54±20.45* 13.13±1.42 4.82±0.67*t值 0.421 15.276 0.218 19.941 0.355 11.6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組內和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s)
注:FSH:卵泡刺激素;LH:黃體酮激素;E2:雌二醇。
組別 例數 FSH(IU/mL) LH(IU/mL) E2(pg/mL)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 術前 術后6個月對照組 46 4.92±0.97 4.83±0.84 5.87±1.28 5.94±1.46 90.27±11.48 90.16±12.58觀察組 46 4.95±0.94 4.87±0.81 5.84±1.25 5.97±1.35 90.24±11.85 90.44±11.35 t值 0.151 0.232 0.114 0.102 0.012 0.1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兩組患者復發(f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復發(fā)率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復發(fā)及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例(%)]
子宮內膜息肉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引發(fā)子宮內膜息肉的高危因素有乳腺癌、肥胖等,多數子宮內膜息肉均為良性,少數會出現惡變。宮腔鏡電切術通過手術操作能夠直達并清除病灶,同時可避免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損害,改善病情,但少數息肉生長在宮頸管深處,摘除時息肉根蒂未能完全根除,導致術后可能出現復發(fā)情況[6]。
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是宮內節(jié)育器,共含有52 mg的左炔諾孕酮,左炔諾孕酮是一種孕激素,其通過宮內釋放系統(tǒng)在宮腔內給藥,可直接將激素釋放到靶器官子宮內膜處,局部高濃度發(fā)揮作用,促進子宮內膜萎縮、蛻膜化,進而抑制息肉的產生[7-8]。此外,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可以穩(wěn)定子宮內膜的微環(huán)境,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減輕炎癥反應,從根本上阻斷子宮內膜息肉的致病因素,降低復發(fā)率[9-10]。本研究中,相較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上升,復發(fā)率顯著下降,表明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效果顯著,并且可以降低復發(fā)率。
左炔諾孕酮可在子宮內膜的腺體、間質中發(fā)揮作用,使子宮肌層的收縮功能進一步加強,促進子宮內膜組織脫落[11];同時,左炔諾孕酮在局部持續(xù)釋放,能夠對子宮內膜增生發(fā)揮阻抑的作用,降低月經量,減小子宮內膜厚度,促進月經周期恢復正常[12-13]。本研究中,相較對照組,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月經周期顯著縮短,月經量顯著減少,子宮內膜厚度顯著降低,術后1~6個月觀察組患者PBAC評分均逐漸降低,表明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可調節(jié)月經周期,降低子宮內膜厚度,減少月經量,緩解癥狀。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組內和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應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對患者性激素指標影響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釋放的孕、雌激素和子宮內膜相關受體結合,主要是局部對子宮內膜形成周期性病變,其靶向降低性激素,對全身影響低[14]。有研究證實,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從患者機體取出后,其對子宮內膜的局部抑制效應消失,生育能力迅速恢復,不會抑制機體卵巢排卵與性激素的分泌,整體安全性較高[15]。本研究中,相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顯著下降,提示應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tǒng)可緩解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子宮內膜厚度,對機體性激素水平影響較小,并可降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