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嘉豪
傳統(tǒng)語言學(xué)家們認為,隱喻表達是一種修辭手段方式,自Lakoff 和Johnson 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將隱喻看作是一種認知模式后,學(xué)界對隱喻的研究越來越豐富化、多樣化。隱喻是人類認知思維發(fā)展的結(jié)果,是新的語言意義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原因。隱喻一般是指利用人們已知的一種概念去表達另一種待探索的概念,而這兩種概念之間又要求存在一定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性,也就是具有相似性。一般來說就是用生活中多數(shù)人已知的、具體的事物來直接映射未知的、抽象的各種具有相似性的事物。隱喻由兩個構(gòu)造部分組成,分別是源域和目標域。隱喻是把源域的圖式結(jié)構(gòu)映射在目標域之上,從而借助源域的圖式結(jié)構(gòu)來構(gòu)建、理解待探索的目標域。
自然界由動物、植物以及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等組成,其中人們對動物的接觸較為廣泛和深入。在對動物的不斷深入接觸和了解中,人們發(fā)現(xiàn)動物表現(xiàn)出的各種各樣的特征與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像之處,這使得人們可以多種方式地利用動物來理解和認識人或事物的某些具有共性的特征,動物隱喻的各種概念也漸漸形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動物隱喻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人們頻繁用動物來隱喻一些人和事物。在動物隱喻這一概念中,“人或事物”是目標域,“動物”是源域,在使用時大多數(shù)將動物的一些習(xí)性和特點與人或事物的習(xí)性和特點進行合理聯(lián)系,使人或事物也有動物的共同特點,從而延伸出認知隱喻的意義。
本文以“狗”這一動物為例,從隱喻內(nèi)涵角度,對比分析英漢動物名詞“狗”的隱喻內(nèi)涵的異同點,并考察兩者差異產(chǎn)生的背后理據(jù)。
動物隱喻屬于概念隱喻中的本體隱喻,“在這類隱喻概念中,現(xiàn)代人將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事件、狀態(tài)等無形的概念看作是具體的、有形的實質(zhì)的存在,所以可以快速對其進行談?wù)?、量化、識別其特征及原因等”。由于不同種族的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不同種族對同一動物在隱喻上的慣用方法也存在顯著的差異且具有相應(yīng)的特點。因此,動物隱喻詞“狗”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異性。
1.指稱人的“狗”的隱喻共性分析
無論是生活在哪里的人類,其生活中皆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人類有著共同的認知基礎(chǔ)?!肮贰边@一動物,無論在中國還是英國,其屬性基本上是相同的,故而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中,用于指稱人的“狗”,其隱喻內(nèi)涵存在共性特征。在英漢兩種語言里,“狗”的隱喻共性特征大都體現(xiàn)在狗的行為特征和性格特征上。
(1)行為特征映射
狗作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動物,它的行為特征映射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聰明聽話、乖巧可愛、討人喜歡的,體現(xiàn)出褒義的色彩;另一種是十分依賴人類,喻指能力較弱的人,體現(xiàn)出貶義的色彩。
指稱人的“狗”的隱喻共性大多體現(xiàn)在其行為特征的貶義色彩上,例如:
①我爸的狗頭軍師,專出餿主意。
②Before the game we were definitely the underdogs.
通過上述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狗頭軍師”還是“underdogs”都是指能力較低,不被看好的人。另外英語中還有一些表達:a dead dog (毫無價值的無用之人)等,意思也是指能力低下、沒有什么本領(lǐng)的人。
(2)性格特征映射
“狗”身上也帶有狡猾的性格特征。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存在將狗隱喻為“行為卑劣、道德低下的人”。例如:
③她立即上前就用手捂住老丁的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瞎講!再毋許瞎講了!”
④Jill Rooney knows that academia is not the corporate world where you have to become your boss’s lapdog to keep your job.
例③中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和例④中l(wèi)apdog都喻指道德低下、行為卑鄙惡劣的人。
另外,英語和漢語當(dāng)中還有許多其他的表達,如英語表達中的running dog (喻指走狗)、 to keep a dog and bark oneself (越俎代庖)、 sly dog (狡猾的人)、a dirty dog (壞蛋)、 yellow dog (卑劣、 膽怯的人);漢語表達中的雞飛狗跳、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膽包天、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狗漢奸、落水狗、狗腿子等。
2.指稱事物的“狗”的隱喻共性分析
狗是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動物,它身上的一些特點和習(xí)性,在人們認知的加工后,呈現(xiàn)出某種文化隱喻現(xiàn)象。漢語中狗的隱喻表達無不帶有中國的習(xí)俗和風(fēng)土人情,狗身上所有的東西都被賦予了不同的內(nèi)涵。對比來看,英語當(dāng)中狗的隱喻表達并沒有很多源域?qū)ο?,只涉及狗的一些軀體部位,例如:to dog-ear a book(把書折角)、dog-eared(破舊的,書頁卷角的)。通過對語料的分析可得知,當(dāng)“狗”指稱事物時,無論是英語中還是漢語中都存在相同的隱喻映射:一是指拙劣的、沒有特點的文字文學(xué)作品;二是喻指咒罵、辱罵。
(1)“狗”喻指拙劣的文學(xué)作品
“狗”在日常生活中給人一種邋遢懶散的感覺,因此也可以喻指拙劣啰唆的文章、冗長無聊的故事或者粗劣沒營養(yǎng)的詩文,具有貶義色彩。例如:
⑤This shaggy dog story has a happy ending.
⑥有人曾論述過殘缺特具的美,如維納斯的斷臂,是不可接續(xù)的,如硬去粉飾修復(fù),只會顯出狗尾續(xù)貂式的淺薄或暴發(fā)戶式的俗不可耐。
(2)“狗”喻指咒罵、辱罵
通過社會文明程度以及道德規(guī)范的角度來觀察,“狗”一詞是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難登大雅之堂的話語,但漢英語中存在著與“狗”搭配的臟話這樣的現(xiàn)象。例如:狗娘養(yǎng)的、豬狗不如或doggone(狗日的)。
1.指稱人的“狗”的隱喻個性分析
(1)英語中特有的隱喻表達模式
含有褒義色彩的行為特征映射在英語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他們經(jīng)常用“狗”來隱喻幸運的人或者地位較高的人,例如:lucky dog(幸運兒)、top dog(領(lǐng)導(dǎo)人)、a big dog(大人物)。在英語里,狗還喻指著帶有某種情緒或特質(zhì)的人,例如:a gay dog(開心的人)、a sad dog(悲傷的人)、a lazy dog(懶漢)和 a dumb dog(緘默寡言、守口如瓶的人);也可指某些重要的職業(yè)或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如:bird dog(尋找有潛力、有能力、有才華的新人——獵頭)、a war dog(已經(jīng)退伍的軍人)和 a sea dog(水手、海盜)、old dog(在某一行從業(yè)多年的老行家)等。除此之外,英語中還有大量的習(xí)語或諺語,也存在“狗”指稱人的現(xiàn)象。例如: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The scalded dog fears cold water.(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Bar-king dogs don’t bite.(愛嚎叫的狗不咬人),Dumb dogs are dangerous.(啞巴狗最危險),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老狗不亂叫),work like a dog.(任勞任怨),Every dog has its day.(時來運轉(zhuǎn))等。
(2)漢語中特有的隱喻表達模式
漢語中當(dāng)“狗”指稱人時比英語更加具體,除了隱喻“行為卑鄙惡劣、道德品行低下的人”以外,還可以喻指“下人、奴仆、臣子”,例如:
⑦跖犬吠堯,吠非其主。遭此極刑,告南朝諸將填命。
漢唐時期,時常用“狗”來喻指“奴仆、臣子”,“狗”的正面形象很好地貼合了古代臣民或奴仆見到帝王卑躬屈膝、謹言慎行的狀態(tài);與此同時,漢語中的“狗”隱喻形象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奴仆、臣子”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已經(jīng)十分低了,因而“狗”隱喻這兩種人物形象的現(xiàn)象也愈發(fā)減少甚至消亡。另外,在古代漢語中,人們通常會使用“犬”謙稱自己或者自己的兒子。
⑧錢士忠答道:“有兩個犬子,大的叫錢大成,蠢笨不堪,二的叫劉云?!保ㄟx自《三俠劍》)
例⑧中的“犬子”指自己的兒子。這樣的例子在古代漢語中還有許多,例如:犬馬、犬馬戀主、犬馬之心、犬馬之養(yǎng)、犬馬齒索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代漢語中類似的表達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了。
2.指稱事物的“狗”的隱喻個性分析
(1)英語中特有的隱喻表達模式
英語中的“狗”,還可以喻指時間、天氣、麻煩和精心打扮等。例如:a dog’s age(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dog days(天氣炎熱),rain cats and dogs(如盆潑般的大雨),Let sleeping dogs lie.(不要惹不必要的麻煩),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dog than hanging.(條條大路通羅馬,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個), put on the dog(精心打扮)。
也常用“狗”來隱喻悲傷的心情或幸運的事等,如go to the dogs(每況愈下),be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高興), the dogs(絕妙的事物),英語中的一些熟語,狗喻人的情況往往是由名詞或形容詞來修飾“ dog ”,而它的感情色彩由修飾詞決定,如諺語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
(2)漢語中特有的隱喻表達模式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豐富,故而常用諸如“犬牙交錯、犬牙差互、犬牙相臨”的詞來形容險峻的地勢;另外還會用“雞犬桑麻、雞犬相聞、雞鳴犬吠”來描繪和諧靜美的田園風(fēng)光。
除了上述表達外,漢語中還存在一些用狗來表示犯罪行為的例子,如:掛羊頭賣狗肉、犬吠之盜、犬吠之警、雞鳴狗盜、鼠竊狗偷、偷雞摸狗等,這些都帶有貶義色彩。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狗”在英漢語言中無論是指人還是指物都有一些獨有的特征,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方面,英國人愿意用動物來比喻自己,他們尤其喜歡狗這一動物,認為狗是人類最親密、最忠誠的朋友。另一方面,在英美文化中,狗基本上已經(jīng)被馴服,自古至今,一直都流傳著關(guān)于狗的忠誠故事,例如我們看到的電影《忠犬八公》,這一電影就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所以人們對“狗”的隱喻帶有很多的褒義色彩。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便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人們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伴人們較多的則是一些能夠幫助人們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動物,如牛、馬、羊、毛驢等。在我國古代時期,百姓并沒有養(yǎng)寵物的意識,只是將動物作為生產(chǎn)工具,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期,勞動力尚不充足,更沒有大型農(nóng)機具的發(fā)明和使用,所以會豢養(yǎng)牲畜壯大勞動力隊伍,補充勞動力缺乏這一問題,人們飼養(yǎng)動物只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它們?yōu)樯a(chǎn)服務(wù)。在眾多常見的動物中,狗出現(xiàn)的頻率也是非常高的,它最早是由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的,往后越來越多的品種出現(xiàn)在世人眼前。在我國百姓的生活中,養(yǎng)狗多是為了看家護院、守護莊稼等,時常被關(guān)在籠子里或者被繩子拴住。因此,在漢語中狗的隱喻大都含貶義,即使現(xiàn)在人們對待狗的觀念早已轉(zhuǎn)變,但隱喻義仍然保留下來。而英國卻不同,他們很早就有將小動物精心喂養(yǎng)的意識,喜歡養(yǎng)寵物,同時他們也非常喜歡狗,因此狗的隱喻義中褒義較多。
Lakoff 指出:“正是允許我們把概念的一個方面看作另一個概念的這種系統(tǒng)性要求掩蓋了這個概念的其他方面。通過允許我們聚焦于一個概念的一個方面,隱喻性概念阻止了我們?nèi)プ⒁馀c這個隱喻不和諧的該概念的其他方面?!碑?dāng)我們將“源域”中的部分特征轉(zhuǎn)移到“目的域”之后,被轉(zhuǎn)移的這部分特征就會被凸顯出來,于是其他的內(nèi)涵就化為背景。漢語中凸顯的是狗的作為奴仆或者是指犯罪行為,而英語中多以凸顯其幸運或地位較高的人為主。
本文以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狗”為例,探析了該動物詞在英語和漢語中的豐富隱喻義。經(jīng)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狗”在兩種語言中,無論是指稱人還是指稱事物,都存在共性與個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1.種族思維的不同;2.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3.語義凸顯的重點不同。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中“狗”的隱喻義進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我們更加了解兩種語言文化的內(nèi)涵,讓我們更加準確把握不同語言的特點,在不同環(huán)境下能夠正確使用言語進行交流;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新的源域和目標域,利用隱喻理論認知、分析和理解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