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芳
(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新化縣隸屬湖南省婁底市,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坐落于資江河畔,新化方言屬于湘語婁邵片。新化方言中的“起”字相對比普通話而言在用法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兼有實詞和虛詞的功能。本文討論新化方言中的“起”字用法,所用語料均以新化縣上梅街道集中村話為準。
新化方言中“起”作語素,主要有以下六種語素義:
1.表示開始義。如:起先/起步/起頭。
2.表示由坐臥爬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如:起來/起床/早起/起噠,其中的“起噠”相當于普通話中的“站著”。
3.“起”作動詞或形容詞詞綴,強調(diào)某種狀態(tài),表示“……的樣子”。如:
(1)頭發(fā)唧留起。(留著頭發(fā)。)
(2)嗯為么個總是輕起我干?(你為什么總是看輕欺負我?)
4.表示完備、完成義,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好”。如:
(3)外面落雨哩,衣服下收起哩喃?(外面下雨了,衣服都收好了嗎?)
(4)過年去行親戚咖禮品下買起哩。(過年去走親戚的禮品都買好了。)
5.表示向上。如:提起/抬起/抱起(“提起”此指“舉起、拿起”)
6.表示動作涉及某人或某事物。如:講起/打起/問起/做起(方言中“做起”一般表述為“做起……來”,與普通話中的“從……做起”不同。)
“起”字作動詞,義項頗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1.表示長出義。如:起水泡/起水疹/起霉/起蟲。
2.表示發(fā)生義。如:起火/起作用。
3.表示數(shù)量上滿足、足夠之義。如:
(5)莫數(shù)哩,錢吶早就起咖哩。(別數(shù)了,錢早就夠數(shù)了。)
4.用于“V+得/唔+起”中,表示力量夠得上或夠不上,如:吃得起/買得起/用得起/吃唔起/買唔起。
5.表示拔除義。如:起釘子。
6.表示建造、修建之義。如:白手起家,另起爐場(即“另起爐灶”)。
7.相當于“站”,表站立,如:起噠(站著)。
8.表示舉辦義。如:起道場(做法事)。
《漢語大詞典》中“起”字作量詞共列有三個義項:
①層?!稏|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后長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發(fā),為四起大髻?!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诹换兀骸扒『们f間狄員外大興土木,創(chuàng)起兩座三起高樓,狄希陳托了管理為名,陪伴父親在莊居住。”②伙;批?!段饔斡洝返谖寤兀骸罢f不了,一起小妖又跳來道:‘那九個兇神,惡言潑語,在門前罵戰(zhàn)哩!’”艾蕪《南行記·荒山上》:“這起子人,打死里逃出來的,說不定,人都吃過?!?③件;次。 《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正熱鬧著,外邊家人將銀子行李一起起的搬來交代明白?!比纾骸斑@樣的事故每年總有幾起。”
“起”作量詞,在新化方言中常用于表示“伙、批”或“件、次”,例如:
(6)莫相信其俚,其俚是一起咖。(不要相信他們,他們是一伙的。)
(7)我曉得哩,下是一起細人子搞的鬼。(我知道了,都是一群小孩子搞的鬼。)
(8)又是一起麻煩事要我?guī)推涓恪#ㄓ质且患闊┦乱規(guī)退?。?/p>
(9)車禍一個月就要發(fā)生好多起。(車禍一個月就要發(fā)生很多次。)
“起”作為助詞,詞義虛化,無實際義,只有語法意義。新化方言中“起”既可以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后作動態(tài)助詞,又可以用在狀中結(jié)構(gòu)和定中結(jié)構(gòu)中作結(jié)構(gòu)助詞,還可以放在句尾作語氣助詞。
羅昕如(2000)分析了新化方言中的“起”可以做表示起始態(tài)的助詞,“起”可表示動作行為剛剛開始或即將開始,常用在句末單音節(jié)動詞后,表示動作開始。例如:
1.“起”跟在單音節(jié)動詞后表示動作即將開始。
(10)其還去不去,我俚要行起。(他還去不去,我們要走了。)
(11)還有哪個冇來,我俚準備吃起。(還有哪個人沒有來,我們準備開始吃了。)
2. 動詞前有介賓短語,常為表時間或地點的狀語,“起”跟在動詞后表示“從……開始”。
(12)存錢的利息是打這個月算起。(存錢的利息是從這個月開始算。)
(13)莫搞錯順序哩,從右邊一個一個咖拿起。(不要弄錯順序了,從右邊一個一個地開始拿。)
3.用在“V1 倒 V1 倒 (倒)V2 起” 格式中,表示在“V1 倒 V1 倒”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了新的情況。
(14)其是個冇底臉咖,罵倒罵倒(倒)笑起。(他是個沒有臉皮的人,被罵著罵著還開始笑。)
(15)一看昨晚就冇困好,吃倒吃倒(倒)困起。(一看昨晚就沒有睡好,吃著吃著就開始睡。)
4.用于連動式中,可以構(gòu)成“(一) + V1 起+ N( + 來) +就 + V2”或者“一 + V 1+ 就 + V2 起 ”的句型,表示前后兩個動作接連發(fā)生,前一動作的開始是后一動作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16)其(一)打起牌(來)就行唔動了。(他只要一開始打牌就舍不得走了。)
(17)其一讀書就哭起。(他只要一讀書就開始哭。)
除此之外,句式“(一) + V1 起+ N( + 來) + 就 + V2”中“V2”也可被擬聲詞代替,擬聲詞在該句式中強調(diào)發(fā)出聲音的動作,如:
(18)其跑起步來就唬咾唬咾。(他一跑步就呼吸急促,發(fā)出唬咾唬咾的聲音。)
羅昕如(2000)還認為“起”與“倒”同為表持續(xù)態(tài)的動態(tài)助詞,“起”除了表示起始態(tài),還可用于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某種動作或性狀處于持續(xù)狀態(tài)?!捌稹弊鳛槌掷m(xù)體的體助詞,緊跟在具有持續(xù)性特點的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行為狀態(tài)的持續(xù)意義,依羅自群(2004)之說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種持續(xù)標記,語法意義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著”。例如:
5. “起”在動詞和名詞中間表示某種動作狀態(tài)的持續(xù)。
(19)嗯看嗯個人,戴起金項鏈到處炫富。(你看這個人,戴著金項鏈到處去炫富。)
(20)披起頭發(fā),畫起眉毛,穿起短褲,像個鬼一樣。(披著頭發(fā),畫著眉毛,穿著短褲,像個鬼一樣。)
“起”后還可以加“個”構(gòu)成“動詞+起+ 個+賓語”格式,“個”強調(diào)“V 起”所表示的狀態(tài)。
(21)其天天翹起個二郎腿(唧)看電視。(他天天蹺著二郎腿看電視。)
(22)彎起個腰(唧)行路。(彎著腰走路。)
與普通話不同的是,例(19)和(20)中“動+起+名”格式還能轉(zhuǎn)換成“名(唧)+動+起”格式,如:
(23)金項鏈(唧)戴起。
(24)頭發(fā)(唧)披起,眉毛(唧)畫起,短褲(唧)穿起。
例(19)和(20)中“起”可以用“著”代替,句子表達意思不變,而例(23)和(24)中的“起”則不能被“著”代替,揭示出了新化方言與普通話在語序上的區(qū)別。
6. “起”用在連動句中,側(cè)重說明前一個動作是后一個動作發(fā)生時的持續(xù)伴隨狀態(tài)。
(25)板起副臉上課。(板著臉上課。)
(26)吃起東西行路。(吃著東西走路。)
7.“起”與單音節(jié)形容詞可構(gòu)成 “A 起A 起” 格式,用來描摹人的某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有強調(diào)其中形容詞屬性的作用。
(27)其做起事來氣死個人,死起死起。(他做事的時候能把人氣死,要死不活的樣子。)
(28)其傻起傻起,完全唔曉得做事。(他傻里傻氣,完全不知道做事。)
此外,“A 起A 起” 格式還適用于單音節(jié)動詞,用在動詞前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如:
(29)其想起想起哩好哭。(她不知想到了什么傷心事,想著想著哭個不停。)
(30)身上扯起扯起痛。(身上被什么牽扯著而感到疼痛。)
8.“起”字還可以穿插在雙音節(jié)動詞之中,構(gòu)成“A+起+B+起”結(jié)構(gòu),極具方言特色,常用于描述人物所處狀態(tài)或性格特征,帶有主觀評價色彩,如:
(31)莫喊其哩,其牽起扯起行唔動咖。(不要叫他了,他事情繁雜脫不開身的。)
(32)其彈起射起,做唔了大事咖。(他一點都不安分,做不了什么大事。)
上述舉例中的“牽起扯起”和“彈起射起”相當于狀態(tài)形容詞,但前面無法加以程度副詞進行修飾。在雙音節(jié)動詞之中插入“起”字組成“A+起+B+起”格式,“起”字本身在講明這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的同時還能強調(diào)狀態(tài)的程度之深,如“牽起扯起”是形容一個人牽扯的事務(wù)非常之多,極其繁雜,遠不是一個“牽扯”能表達出來的;同樣,“彈起射起”形容一個人十分不安分,加深了“彈跳”(不安分)的程度?!癆+起+B+起”結(jié)構(gòu)在表達上是帶有濃厚的主觀評價意味的,在其常用的語境里不帶褒義,主要表示為中性或貶義評價。
9.“起”可以用于單音節(jié)形容詞或動詞后,如:腳痛起/天氣熱起/手腫起。
“起”的這種用法在新化話中十分常見,表達起來也很生動形象,能給人一種畫面感。例如:“嗯來看個噠,手已經(jīng)開始腫起?!边@句話說的是“你來看一下,手已經(jīng)在腫了?!薄澳[”后加上“起”將“腫”這個持續(xù)的動作形象化,同時還能賦予“腫”一種程度義,將“腫起”和“腫了一個包”對比可知“起”能將“腫”進行一種量化,強調(diào)一種“腫”的狀態(tài)在逐漸加強,表示手在一點一點地腫脹。邱震強(2002)也提及了寧鄉(xiāng)話中“起”的這種用法,但寧鄉(xiāng)話中的“起”用于表狀態(tài)的語素后,強調(diào)一種狀態(tài),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樣子”,是后置的定位語素,與新化話中“起”的用法大為不同,從中也能察覺到“起”在湘語不同片區(qū)存在不同用法。
“起”字除了作動態(tài)助詞,還可以作結(jié)構(gòu)助詞,但該用法在新化方言中并不常見,使用頻率遠不及“起”作動態(tài)助詞的用法。
1.“起”用在狀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著”。如:
(33)衣服就反起穿,書就反起拿,嗯冇困醒嗎?(衣服反著穿,書本反著拿,你沒睡醒嗎?)
(34)我俚只要橫起困就困得下。(我們只要橫著睡就睡得下。)
(35)好東西快吃完哩哦,嗯莽起跑去吃來。(好東西快吃完了,你趕快跑去吃。)
(36)嗯好生粒唧,要嗯只狗咬人個話,嗯就莽起走回去。(你小心點,要是那只狗咬人的話,你就趕快跑回去。)
2. “起”還可以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普通話中的“的”。如:
(37)嗯死起副臉拿來哪個看?(你這副死皮賴臉的樣子做給誰看?)
在上述“起”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語言環(huán)境中,“起”字基本可以被新化方言中常用的結(jié)構(gòu)助詞“噠”字代替,如:“衣服就反噠穿,書就反噠拿?!薄拔屹抵灰獧M噠困就困得下?!薄八绹}副臉”,但“莽起”是一個特例,為固定搭配用法,不能被替換為“噠”,但可以省略“起”,如例(35)可省略“起”變?yōu)椤班琶苋コ詠?。”,例?6)可省略“起”變?yōu)椤班啪兔ё呋厝?。”,基本意義不發(fā)生改變。
1.“起”放在句尾作語氣助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語氣助詞“了”,如:
(38)莫行,飯快熟起。(不要走,飯快熟了。)
(39)我唔去哩,天快黑起。(我不去了,天快黑了。)
在例(38)和(39)中,“起”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語氣,肯定事態(tài)將要出現(xiàn)某種變化。與例(39)相比,例(38)中“起”在句尾同時還帶有一種請求意味,相當于“飯確實很快就熟了,留下來吃個飯再走吧!”但此種用法比較少,一般用于挽留別人的話語之中。
從以上初步的探析結(jié)果而言,新化方言中“起”作虛詞的用法比作實詞更具特色?!稘h語大詞典》中“起”字條共列有65 條義項,方言中“起”字的用法也極其復(fù)雜,且各地的方言中均存在不同的用法。如寧鄉(xiāng)話中的“起”可作比況助詞,主要用在形容詞后, 比較形狀或程度的差別;雙峰話中的“起”不僅可以做助詞,還可以作連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就”;宜賓方言中的“起”除了作動態(tài)助詞,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用法,用在動詞、副詞或介詞后,并不表示趨向、結(jié)果、時態(tài)或語氣,只是補足一個音節(jié),起墊音的作用,去掉之后并不影響句子的整體意義。這些方言中的特殊用法是“起”的實際意義進一步虛化后所產(chǎn)生的,從已有的對各地方言中“起”字的研究成果來看,既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這就給今后相關(guān)方面的研究留下了可行的探索方向。若將不同方言中“起”的用法進行對比分析,或許對于方言研究大有裨益,而且“起”的詞義經(jīng)過一步步虛化,由實詞轉(zhuǎn)為虛詞,其語法化的過程及虛化機制也還待進一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