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三大文人集團》的多維度解讀

      2022-11-05 14:58:40王友勝
      中國韻文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歐陽修文學史古文

      王友勝

      (湖南科技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

      作為數(shù)十年專力研究宋代文學的學者,王水照先生已為學界奉獻了諸多嚴謹厚實、為同仁所公認的學術成果。新近推出的《北宋三大文人集團》寫作時間長達近四十年,就是他長期思考、持續(xù)研究后推出的又一學術力作。全書以“序論”起,以“后東坡時代”結,主體部分三大章,全方位、大視野、多維度地論述北宋三大文人集團及其建構的文學圖景,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一以貫之的治學方法,茲從文學史、學術史與文化史等維度談些個人體會。

      眾所周知,王水照先生的學術實踐從參寫新中國成立后兩部非常有影響力的《中國文學史》起步。因為這份學術因緣,作者數(shù)十年來的宋代文學研究已經(jīng)習慣于從文學史的視角找尋學術論題,以保持其學術增長點與旺盛的學術活力。他曾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學術經(jīng)歷,那就是學習文學史、編寫文學史和講授、研究文學史的過程?!蔽覀冋J為,這一研究路徑在《北宋三大文人集團》及此前出版的兩部宋代文學研究著作中已經(jīng)得到充分而完美的體現(xiàn)。其主編的《宋代文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一改以往文學史分體合編、上論下史或三段論的傳統(tǒng)模式,以“文體”“體派”“思想”“題材體裁”與“學術史”等關聯(lián)宋代文學發(fā)展的核心問題為專題橫向論述,為兩宋文學的全景描述與整體觀照;《南宋文學史》(與熊海英合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部分探討南宋文學的時代特點與文學定位,前四章以“渡江南來”“中興之局”“國運衰頹”“王朝終局”為序,縱向梳理南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與演進規(guī)律,后三章分專題橫向剖析南宋筆記、詩話、詞話、文話、通俗文學及文學交流等重要問題,為學界第一部南宋文學史著作?!侗彼稳笪娜思瘓F》一書則從文學群體研究的視角闡釋三大文人集團的組成方式、性質(zhì)、特征與文化功能等,論述三大文人集團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與北宋文學風貌形成的關系。三大文人集團成員彼此之間存在著前后銜接、犬牙交錯的學緣關系,又與外部人員發(fā)生各種縱貫、橫攝的關聯(lián),故該書在描摹錢幕、歐門與蘇門文人集團作家群譜的同時,又很好地勾勒出北宋詩、文、詞各體文學發(fā)展衍化的過程,唯其如此,將其視為一部北宋中后期文學發(fā)展史,亦無不可。較之《南宋文學史》,《北宋三大文人集團》雖出版在后,但其實際寫作時間則在前。兩書前后映照、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作者對兩宋文學創(chuàng)作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本認識。

      與一般教科書式文學史著述不同,《北宋三大文人集團》不追求“宏大敘事”與“龐大體系”,力避以作家個案分析代替文學史建構的普遍做法,略去了人見人知的文學史常識,巧妙地植入“文人集團”的命題,甄選北宋最有代表性的三大文人集團為案例,提要鉤玄、探幽顯微,展示北宋文學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學場景,勾勒北宋文學錯綜互動、層層推進的歷史軌跡,為文學史著作的“另類表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與樣本。歷史地看,“文人集團”比“文學集團”“文學流派”起源要早、外延要廣;但在宋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集團”的邊界比較模糊,這是由宋代人才隊伍集政治家、文章家與經(jīng)術家等多重身份于一體的性質(zhì)決定的?!拔娜思瘓F”也不必如“文學流派”那樣,要求作家在創(chuàng)作題材、風格上大致統(tǒng)一。全書開宗明義,將“文人集團”界定為“以交往為聯(lián)結紐帶的文學群體”,要求集團成員要以交集為紐帶、以文學為因緣,這就既堅守了文學本位,又強調(diào)作家彼此之間必須有交集,因政治、文學、科考、家族、地域、時代等因素而結成多種多樣的文學聯(lián)盟?;谶@樣的考慮,作者并不將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視作一個文人集團,因為該派肇端于北宋、發(fā)展于南宋前中期,“成員之間并不都存在交往過從的關系”。有學者將真宗景德年間以楊億為首的西昆派詩人群稱為“北宋文壇上有過三次群英會”之一,亦無不可,但西昆派詩人群創(chuàng)作氣象頗顯狹窄,沒有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標桿式人物,實際只是晚唐五代文風的延續(xù)而缺少創(chuàng)新,不足以代表宋初文學發(fā)展的新方向。在作者看來,在北宋的文學群體中,以天圣時錢惟演洛陽幕府僚佐集團、嘉祐時歐陽修汴京禮部舉子集團及元祐時蘇軾汴京“學士”集團等三大文人集團人才隊伍規(guī)模最大,對詩、文、詞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就最高,推動北宋文學革新、奠定新文風的貢獻最巨。

      北宋三大文人集團的共同特征,作者概括為系列性、文學性與自覺性,這是十分老到而又頗富智慧的表述。集團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全書也有精妙的分析。首先,就盟主與成員的關系來說,錢惟演集團主要屬于幕主與僚屬的關系;歐陽修集團主要屬于座主與門生的關系,蘇軾集團稍顯復雜,其中既有如“四學士”那樣“類似‘座主與門生’的政治關系”,也有如陳師道、李廌及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榮等“蘇門后四學士”,慕其人、投其門,而實際只是友伴關系,盡管論年齡他們有些已是蘇軾的晚輩。其次,論集團成立的時間,錢幕與歐門均有極大的偶然性。錢惟演天圣九年(1031)出任西京留守、歐陽修嘉祐二年(1057)知貢舉是兩個文學集團成立的契機,之前他們大多并無交集;蘇門則不然,雖然他們交游過從的時間主要集中在“元祐更化”時期,地點在汴京,但這之前蘇軾與門人已有諸多單線聯(lián)系,故作為一個比較松散的文人群體,蘇門的成立“經(jīng)歷了先由個別交游到最后聚集于蘇軾門下的自然發(fā)展過程”。最后,論其對推動北宋文學發(fā)展之地位與貢獻,認為錢幕集團為開山,歐門集團為轉承,蘇門集團乃集大成。凡此,既彰顯了北宋文學發(fā)展的重點、特點,又辨析出三大文學集團彼此的異同,其學術眼光不可謂不獨到。

      作者從文學集團的視域研討北宋文學,始于1987年為教育部全國助教進修班開設的“北宋三大文人集團”課程(見《后記》),可謂得風氣之先,特別是將以錢惟演為代表的洛陽幕府僚佐群體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學集團來進行考察,此前的論著中還不曾有過,本書率先提出。錢惟演于仁宗天圣末至景祐元年(1031—1034)任西京(洛陽)留守,其間招徠文士、獎掖后進,故麾下才俊之士盈于門庭,其做派頗類似于先秦眾多的門客文人集團。幕主與僚佐、幕僚一起飲酒賦詩、游山涉水、訪僧問道、品茗賞花,文化與文學活動極其豐富,為其前任李迪、繼任王曙輩所遠不及。該書據(jù)歐陽修《書懷感事寄梅圣俞》《七交七首》等史料,考知天圣末至景祐元年(1031—1034)三年間形成了一個以錢惟演為核心,謝絳為實際盟主,歐陽修、梅堯臣、尹洙等為骨干,尹源、富弼、王復、楊愈、張先、次公、張汝士、張?zhí)氐葹橛鹨淼穆尻栁娜思瘓F。作者指出,集團成員層次多樣、年齡偏低、文化性格突出鮮明,且具有對文化與文學的共同愛好,故迅速形成推進宋代文學向前發(fā)展的文學群體。在作者看來,幾位大家中,錢惟演為北宋大臣,地位崇隆,又藏書極富,博學能文,真宗朝為“西昆體”重要詩人,是當仁不讓的文壇盟主。謝絳為北宋文學大家,梅堯臣《依韻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詩見贈》褒曰“謝公主盟文變古”, 在游覽嵩山所舉行的賦詩活動中曾被推為“文章魁首”,詩、文、詞創(chuàng)作兼擅,與歐陽修、梅圣俞、尹洙等相與切磋學問,酬唱詩詞,又頗受幕主賞識,悉以政事委之,故許其為洛陽幕府僚佐集團的實際盟主。歐陽修當時初出茅廬,但詩、文創(chuàng)作已嶄露鋒芒。尹洙與梅堯臣年長于歐陽修數(shù)歲,其中尹洙以古文見長,而梅堯臣則偏勝于詩,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該書將以上三人視為錢惟演洛陽幕府僚佐集團的重要骨干,理由堅確。其他成員中,張先、富弼等亦為文學大家,其中張先兼擅詩詞,尤其是詞的創(chuàng)作為“古今一大轉移”;富弼為“洛陽才子”,曾兩盟遼國、兩次拜相,受到范仲淹、晏殊等人賞識,又為晏殊的乘龍快婿。由上可見,洛陽文人集團囊括了除范仲淹、蘇舜欽外當時文壇最主要的一流詩文大家,其性質(zhì)、特征、彼此之間的文學交集、文學創(chuàng)作及革新詩文的突出貢獻,實際上就是天圣、明道及景祐時期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水照先生多年來持續(xù)關注宋代文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走勢,為其中取得的成就而欣慰,也為出現(xiàn)的一些弊端而深深焦慮。為突破宋代文學研究瓶頸,開拓新局面,他先后引入包括“文人集團”在內(nèi)的“文化性格”“宋型文化”“破體為文”及唐宋“轉型論”等關涉宋代文學研究與宋代文學史建構的重要命題,并深入研究,其相關論著,在學界頗受矚目,對后學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導作用。全書即圍繞北宋三大文人集團,大膽提出并力求解決與文學集團研究有關的“真問題”與“新問題”,或?qū)σ延兄ㄕ撎岢鲑|(zhì)疑、重新估價,或?qū)ι杏蟹制绲慕裹c、難點問題進行學術史梳理,提出公允、客觀的解釋。與學術觀點陳陳相因,體例框架充分格式化的一般著作相比,本書注重問題意識與學術史梳理,新論卓見層見疊出,令人耳目一新。

      全書三章,探討三大文人集團,每章除例行稽考文人集團的成因、師承、交游、屬性、特點與創(chuàng)作外,還抓住該集團對北宋文學思潮、文學運動、詩文詞創(chuàng)作發(fā)展及文學史建樹中最有創(chuàng)獲,他人較少關注的部分予以重點研討,特別是第二、三章,分別聚焦于古文、詞體在北宋文學發(fā)展中的貢獻。如洛陽文人集團一章中,作者經(jīng)過比對材料,認真思考,認為蘇轍《歐陽文忠公神道碑》、文瑩《湘山野錄》、邵博《邵氏聞見錄》及《宋史·歐陽修傳》等史料所載歐陽修學古文于尹洙的提法并不全面。作者指出這種學習具有雙向?qū)傩?,彼此還有競爭的因素,“在古文寫作和古文理論問題上,歐陽修之于尹洙,實經(jīng)歷了由‘未伏’至‘伏’而又‘不伏’的過程”,也就是從學習尹洙到超越尹洙的過程。這一結論徹底顛覆了前人的認知,是對歐陽修研究的極大貢獻。又如,作為洛陽文人集團中最重要的詩人,梅堯臣被劉克莊許為宋詩的“開山祖師”,長期以來,論者多引此語而無具體論述。該書則結合《宛陵先生文集》前三卷“西京詩”中《依韻和子聰夜雨》《新秋雨夜西齋文會》兩詩分析梅堯臣對孕育宋詩新貌的貢獻,指出這些詩“透露出他平淡風格的早期信息,也反映出宋詩的群體風格”。接下來,作者并舉謝絳《游嵩山寄梅殿臣書》及梅堯臣《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游嵩因誦而韻之》詩對讀,指出梅堯臣“以詩代書”,逐段演繹謝書,對謝書改寫與移植,“是促成梅詩敘事性發(fā)展的一個契機”;又舉歐陽修《伐樹記》及梅堯臣《尹師魯治第伐樗》詩比較,指出梅堯臣詩實際是歐陽修文的翻版,帶有明顯的議論化、散文化特征。對于梅堯臣這種改進宋詩寫作方法的努力,該書認為盡管可能會為某些尊唐者所詬病,也的確造成了不少“押韻之文”,但他“在中國詩歌史上,于重情韻、重興象的唐詩標準之外,確立了重氣格、重理趣的宋詩新標準”,“應從歷史的、美學的角度給予適當?shù)脑u價”。作者這一認識客觀、公允,體現(xiàn)了唐宋兼采的詩學觀,而沒有糾纏于唐宋優(yōu)劣高下的無謂之爭。

      歐(陽修)門文人集團一章中,作者在討論歐陽修的古文理論與古文創(chuàng)作時,結合史料梳理了兩樁影響北宋文學發(fā)展的學術公案。其中一樁由錢幕文人集團主要骨干、古文寫作先導尹洙引起。尹洙慶歷七年(1047)去世后,范仲淹作《祭尹師魯舍人文》,極力推崇尹洙確立“時文”之“非”、古文之“是”的首倡之功;而歐陽修的《尹師魯墓志銘》遲至一年后才交稿,且并不被尹洙遺屬認可與采用。這個問題在當時影響比較大,不僅尹家“小子輩”認為歐陽修對尹洙古文“簡而用法”的評價過低,也沒有肯定墓主“破駢為散”“作古文自師魯始”的成績,而且連尹、歐二氏的友人也覺得歐陽修做得有些過分??姿米诰驮啻沃潞|(zhì)疑歐陽修沒有表彰尹洙的倡“道”之功。歐陽修為此補寫了《論尹師魯墓志》一文,對尹洙遺屬的質(zhì)疑逐一進行解釋,但仍只稱尹洙與自己是“兄弟交”而不肯認師,后來在《記舊本韓文后》中甚至稱“尹師魯之徒皆在,相與作為古文”,絲毫不提自己曾學古文于尹洙的事。早在歐陽修作辯解文的前一年,范仲淹的《尹師魯〈河南集〉序》就特別強調(diào)尹洙古文產(chǎn)生“士林聳慕”的社會影響后,歐陽修追隨其后,“從而大振之”,乃導致文風丕變。茲事體大,因為它不僅關涉歐陽修對尹洙的評價是不是客觀、妥當?shù)膯栴},還與歐陽修的人品與德行息息相關。明人楊慎在其《丹鉛總錄》卷一○中早就注意到這一問題,認為“善弈者常留一著”“歐公之于尹師魯,留一著也”,顯然是在批評歐陽修的胸懷不廣、格局不大。本書作者則認為,歐陽修與尹洙遺屬之所以會出現(xiàn)尷尬局面,原因全在“歐、尹之間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則分歧”。為此,他就尹、歐二氏的繁簡、駢散之爭及尹洙在宋代古文運動中的歷史地位等問題依次引據(jù)剖析,提出雙方雖同屬古文運動陣營,但尹洙的古文理論偏于一端,而歐陽修則包容開放得多;古文創(chuàng)作風格上尹洙“篇幅簡短、行文緊湊”,而歐陽修則“暢遂舒展、唱嘆有情”。作者進而指出,歐陽修在墓志文寫作中并非要故作矜持,特“留一著”,其實“在他(歐陽修)的內(nèi)心深處,確對尹洙古文理論和寫作實績多所保留,因而對他在古文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始終未多肯定”。這一分析有根有據(jù)、合情合理,不得不讓人折服。

      文學研究著作的任務既要盡量還原作家作品、文學流派與文學現(xiàn)象的歷史原貌,讓讀者知其然;更要努力尋繹其得以生存的歷史文化緣由與文學生態(tài)環(huán)境,讓讀者知其所以然。若無前者,結論缺乏歷史深度;如少后者,成果缺乏理論高度。本書作者在寫作中著重闡明文學結盟思潮的成熟、文學集團的發(fā)達及其文化背景,始終堅守歷史文化視域下的文學研究方法,既以豐富、新穎、妥帖的例證再現(xiàn)三大文人集團內(nèi)部文學創(chuàng)作、文論爭鳴等真實、生動的活潑場景,又以高度的理論概括力,論述三大文人集團及集團成員文學創(chuàng)作的思想、文化、地域、科舉等語境,發(fā)掘其中存在的一些文學規(guī)律、經(jīng)驗和教訓。

      序論一章中,為說明北宋文人集團與文人尚統(tǒng)思潮的關系,作者先后討論史學的“正統(tǒng)”說、哲學與散文中的“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說、宗教中的“佛統(tǒng)”說及黨爭中的“朋黨論”,試圖回答北宋文人集團何以具有系列性、自覺性的問題,歐陽修、蘇軾等文人文學結盟思想何以“自覺而強烈”的問題。如討論史學中的“正統(tǒng)”時,指出正統(tǒng)之論雖可溯源到《春秋》一書,但其思想的理論化、系統(tǒng)化要到北宋文人論戰(zhàn)時才真正形成。宋人中,作者重點分析歐陽修的“絕統(tǒng)”說及對“君子大居正”與“王者大一統(tǒng)”所做的解釋,最后得出北宋文人集團次第出現(xiàn),“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種趨群求眾的尚‘統(tǒng)’思想已成時代的共識”。又如討論政治哲學與散文領域中的“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時,指出兩“統(tǒng)”分別肇端于《孟子·盡心下》與《論衡·超奇》,韓愈隱然以孟子的傳人自居,是建構“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的大家;又謂宋初古文運動的先驅(qū)及理學的先行者們熱衷討論與爭議道統(tǒng)、文統(tǒng)問題。他們認為道統(tǒng)即文統(tǒng),多在孟子、韓愈之間加進荀子、揚雄、王通等,雖然各自樹立的統(tǒng)序不完全相同,但都隱寓自繼道統(tǒng)之意,其落腳點在于為自身確立一個文統(tǒng)中的歷史位置。基于以上分析,作者結論說:“道統(tǒng)、文統(tǒng)問題成為宋初一些士人注意的熱點,它與文學結盟思潮,顯然屬于同一類文化理想的追求,同一種思維定式和習慣?!边@樣就把宋人喜歡文學結盟、宋代文人集團頻繁出現(xiàn)的歷史文化緣由闡述得清楚明白,讀者因此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之感。

      錢幕洛陽文人集團一章中,作者從地域文化的視域立論,指出洛陽為歷史文化名城,群英薈萃,文人宴集交游傳統(tǒng)悠久,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遍布全域,為居住洛陽的文人集團提供了理想的文學交集空間與文學活動舞臺。作者還認為:“洛陽地區(qū)文人宴集傳統(tǒng),不僅直接啟導錢、謝、梅、歐集團的形成,而且提供一條作家社會化的有效途徑,進而影響其文學活動方式和創(chuàng)作面貌?!比绫彼螘r的“洛中七友”“八老”“耆英會”“真率會”等文人群體就是歷史上洛陽“二十四友”“金谷之會”“九老會”等文學交集活動的接續(xù)與延展。作者設專節(jié)重點探討洛陽園林、龍門之游及兩次嵩山之游與洛陽文人集團成員之交游、創(chuàng)作的關系,認為洛陽文人集團成員多寫牡丹、綠竹,多摹龍門、嵩山,與其所處特定的地域環(huán)境密切相連。寫作上抽絲剝繭、直指論題,很好地彰顯了洛陽文人集團成員詩文創(chuàng)作的文化成因與獨特風格。

      “嘉祐二年知貢舉事件的文學史意義”一節(jié),作者從科舉制度與科考流程來探討北宋文學的特點,指出由于宋代科舉制度逐步完善,錄取人數(shù)增加,宋代的政治實際成為文官政治,科舉體制內(nèi)入仕的作家往往具有較強的社會承擔意識與精英意識;認為“歐門的形成,實際上是歐陽修與舉子們的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他選擇主盟的繼承者經(jīng)歷了由曾鞏到王安石再至蘇軾的漫長過程,比較重視外地舉子和有實際才具的人,門內(nèi)成員從橫向來說多為“同年”關系;闡釋歐陽修利用洞主科考之機排擯“太學體”僻澀怪誕文風、黜落劉幾等太學舉子、倡導自己理論主張的文學史意義;分析“鎖院”期間歐門文人唱和詩歌的內(nèi)容與體制,文人唱和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負面影響等。凡此,皆將歐門文人集團成員的文人活動與文學創(chuàng)作置于科舉文化環(huán)境下考量,視域廣泛而又緊扣論題,圍繞中心與重點行文,可謂收放自如、宏微并著。

      任何一部學術著作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下生成的,特別是古代文學研究著作,它的寫作既要還原文學史的真實面相,又不能游離于作者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與文學生態(tài)之外,還與作者在當時所獲取、闡釋文獻資料的條件與水平緊密相關。《北宋三大文人集團》的著述傾注了作者大半生時間與精力,其中大部分內(nèi)容為舊作,經(jīng)過時間檢驗,仍然具有合理性與前沿性,代表著當今學界北宋文學集團研究的水準。文學研究經(jīng)典是歷久彌新的,也是與時俱進的,隨著宋代文學研究向縱深發(fā)展,諸如宋代文人集團與文人生活、文人心態(tài)的關系,宋代文人集團與文學總集編定、刊行的關系,宋代文人集團與政治、黨爭的關系,宋代文人集團與學術派別、學術思想的關系等學術論題,均有進一步發(fā)掘與探討之必要。

      猜你喜歡
      歐陽修文學史古文
      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
      小主人報(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8
      畫眉鳥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稱象
      歐陽修快馬追字
      啟蒙(3-7歲)(2019年8期)2019-09-10 03:09:10
      當代詩詞怎樣才能寫入文學史
      作品選評是寫好文學史的前提——談20世紀詩詞寫入文學史問題
      讀《隸定古文疏證》札記
      勤奮的歐陽修
      临洮县| 连州市| 五寨县| 河津市| 玉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山丹县| 潼关县| 千阳县| 汕头市| 天等县| 舞阳县| 当阳市| 宁化县| 静安区| 财经| 通海县| 武城县| 红桥区| 甘肃省| 包头市| 南雄市| 遂宁市| 介休市| 罗田县| 崇阳县| 云南省| 资溪县| 岫岩| 浙江省| 平遥县| 济阳县| 永济市| 宜昌市| 长顺县| 探索| 西平县| 张北县| 东安县| 买车|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