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燕
識字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后續(xù)寫作與閱讀水平。識字是一個長期累積與學習的過程,想要學好漢字,首先要幫助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漢字的興趣,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持續(xù)積極地學習漢字。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模式下,很多老師讓學生通過反復抄寫和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漢字,這種方式背離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喜好,沉悶乏味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并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喜好,針對性落實識字教學工作,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漢字,并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唯有如此,才可以從根本上有效提升低年級識字教學質量。
就當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情況來說,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如部分老師習慣性以固化與單一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生字的音、形、義,容易造成學生以被動消極的態(tài)度學習,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背離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很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部分老師課后作業(yè)布置也存在一些問題,他們讓學生反復多次地抄寫所學生詞,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并記住這些生詞,然而這種重復且無趣的學習方法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保證識字教學的效果,時間久了,還容易讓學生對識字教學形成厭煩情緒。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豐富識字教學授課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趣味性強的識字教學。新課改明確指出小學生需要掌握的漢字數(shù)量,很多老師為完成新課標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他們往往過于重視教學進度,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漢字,沒有充分關注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剝奪學生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與空間,而且也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依賴。若老師僅憑課堂時間讓學生累積大量字詞,是非常有難度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要重視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課堂以及課后的時間自主累積充足的字詞,進而達到新課改教學要求[1]。
低年級識字教學不僅面臨著教學模式固化、未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還面臨著未結合學生心理動態(tài)特點授課的問題。低年級小學生處于思維發(fā)展重要時期,正在從感性思維逐步發(fā)展為理性思維,老師不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向低年級學生落實教學工作,這樣是背離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征的。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圍繞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特征針對性選取適宜的教學方式。當前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文化溫度還不夠,我國漢字擁有悠久的歷史,每一個漢字都歷經(jīng)了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說,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蘊藏著與眾不同的內涵與意義,每一個漢字都是具備文化特征的。小學語文老師在向低年級學生落實識字教學工作的時候,要為學生講解每個漢字背后蘊藏的知識,然而,部分老師卻只是關注擴詞識字教學,沒有重視字理識字,致使學生只是表面掌握漢字的音與形,卻不懂漢字的義。
雖然,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很強烈,很容易對某一件事物產(chǎn)生興趣,但是卻有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問題,他們很難長時間關注一件事情。假如老師不按照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盲目教學,將很難保證識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2]。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逐步優(yōu)化識字教學方式,用趣味化的識字教學方式代替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唯有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識字,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低年級識字教學質量。
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低年級小學生的共性問題。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普遍為15 分鐘,而且,一年級小學生剛由幼兒園步入小學,一時間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他們潛意識中可能還會認為自己是幼兒園的孩子,比較習慣用游戲學習法來學習。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落實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應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性選取適宜的教學方式,最大化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培養(yǎng)漢字學習興趣。對于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分散問題,語文老師可以選取“提醒+參與”的教學方法。例如,以《畫》一課為例,在為學生講解此課的時候,首先,老師要帶領學生反復朗讀該篇文章,再向學生展示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因反復朗讀容易弱化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為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老師應啟動“提醒+參與”教學法,立刻講:“火車火車哪列開?”學生立刻回答:“哪列坐好哪列開?!边@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繼續(xù)課堂教學工作。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玩,這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落實識字教學工作,在識字教學中合理引入游戲元素,借助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識字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提升低年級識字教學質量的目的。
通過識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漢字的音與形,還要讓學生掌握漢字的義。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充分融合音形義,讓學生通過識字教學充分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進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文化溫度。音其實就是拼音,與其他教材版本相比較,部編版教材比較重視識字教學,老師要高度重視漢語拼音教學。漢語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不可分割,二者是相互依托且相輔相成的,二者互為基礎。小學語文老師應按照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落實拼音教學工作,為學生自主讀字打好拼音基礎。為向學生呈現(xiàn)漢字的形態(tài)之美,老師就要加強指導學生漢字書寫,帶領學生觀察漢字形態(tài)、特殊筆順并引導學生描紅。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認真、規(guī)范書寫,引導學生書寫出美觀的漢字。那么,何為義呢?義就是指漢字的字理,也就是說,老師要重視漢字字理教學。每一個漢字都擁有著自己的故事與背景,老師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年齡特征落實識字教學工作,在字理教學中合理引入故事,以故事為載體落實字理教學。這一方法除了可以緩解學生漢字學習壓力以外,還可以優(yōu)化學生識字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充分理解漢字的文字結構以及背后的歷史文化。這就是說,在落實低年級識字教學工作環(huán)節(jié)中,要充分融合音形義,這樣才可以有效解決識字教學缺乏文化溫度的問題。
為向低年級小學生更好地落實識字教學,老師應科學利用學生現(xiàn)有資源建立詞串,還可以巧用教材插圖帶領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借此強化學生識字能力。實踐證實,此種教學方式比較適合低年級識字教學。首先,老師讓學生自學漢字,讓學生以自學或者小組合作自學的方式學習漢字;然后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漢字,老師還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與詞圖落實識字教學,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漢字形成直觀印象。例如,以二年級識字一為例,文中配有豐富的景色圖片,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同欣賞這些美圖,引導并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圖片內容。例如,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描述圖片中都有什么,通過欣賞插圖想到了什么?通過賞析圖片,學生將初步了解“蘆葦”“漁歌”與“水鄉(xiāng)”這些詞語,并對這些詞語形成一種比較直觀的認識,此時,老師再進行認字教學。通過上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漢字學習的接受度,而且也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與趣味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并有效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持久度。同樣原理,在落實識字二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教材中多種傳統(tǒng)節(jié)日插圖,帶領學生了解我國都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以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偠灾?,在向低年級小學生落實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可以通過詞串與教材插圖,指引學生進行聯(lián)想,讓學生在適宜的情景中學習識字,高效學習漢字。
盡管低年級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但他們基本已經(jīng)初步認識字形間架結構,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構字方式和漢字書寫的間架結構。首先,老師要帶領學生一同觀察并解析漢字的字形,再借助相應的插圖與拼音落實識字教學工作。會意識字有利于學生深入感知漢字的生動與形象,進而促使學生了解并體驗到漢字的魅力和神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漢字[3]。例如,以漢字“筆”為例,在向學生講解這個漢字的時候,老師可以在“筆”字旁放一支毛筆圖片;學生仔細觀察“筆”字,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字的上面是竹字頭,而下面有很多毛,這樣學生就會輕松理解與識記“筆”字。同樣道理,在學習漢字“看”的時候,可以在旁邊擺放一只小猴圖片,并且小猴子的手放在眼睛上方,意味著小猴子正在看某一個事物。通過小猴子圖片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目”和“手”一同構成“看”字。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老師要積極發(fā)掘并善于觀察,要更多地借助圖畫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漢字背后的內涵,促使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并識記漢字??偠灾?,想要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質量,小學語文老師就要善于借助看圖會意,引領學生在理解漢字意義中完成識字學習任務。
我國漢字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蘊藏著與眾不同的內涵與意義。小學語文老師在落實識字教學工作環(huán)節(jié)中,應學會總結與歸類,利用形聲歸類提高識字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漢字[4]。在漢字中,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漢字都屬于形聲字,大部分漢字在構成過程中,普遍由有關意義的偏旁組合而成,并形成對應的漢字意義。然而,在識字教學工作中,如果老師可以利用形聲特征進行識字教學,能夠緩解學生識字學習壓力,讓識字教學充滿趣味,學生便可以更加輕松快樂地學習漢字。例如,以漢字“苗”為例,在為學生講解“苗”字時,老師可以為“苗”字添加各種偏旁。例如,偏旁“口”“手”與“目”等,這樣就會組成新的漢字,而且不同偏旁組成的不同漢字都有著不同的意思,雖然它們的讀音基本一樣,但是意義卻大不相同。這種識字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減輕漢字學習壓力,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漢字的意思。針對識字教學,如果學生初步掌握形聲字,有利于其更加輕松與便捷地學習漢字,能夠有效激活漢字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可以借助課文內容落實識字教學工作。這種識字教學方式和前面所講的教學方式不同,此種教學法沒有規(guī)律可言,而且也比較分散,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理解和把握課文,在授課中凸顯文本內容,并很好地演繹文本,帶領學生一同聯(lián)想課文上下文并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含義,促使學生扎實記憶漢字。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還比較小,他們沒有豐富的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缺少認知基礎,學習能力也較為薄弱。為此,小學語文老師要充分掌握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喜好,善于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并學會應用漢字。通過本次研究活動得出,優(yōu)化識字教學方法,提升低年級識字教學質量的方法是:要結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充分融合音形義,提高識字教學的文化溫度;通過詞串與教材插圖指引學生在聯(lián)想中識字;借助看圖會意引導學生在理解意義中識字;利用形聲歸類提高識字教學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