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南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朱湖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及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逐漸收到了高度重視。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開展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有效地應用。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微課教學模式進行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于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也能有更深的認識,學習效率也就隨之提高。
1.1 信息技術老師制作微課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老師具有比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在制作微課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首先,在微課視頻錄制的時候,信息技術老師可掌握多種視頻錄制軟件或者工具,在數(shù)據(jù)信息處理時具有多樣化處理手段,操作性比較強。其次,微課視頻后期編輯階段,信息技術老師可選擇應用多種視頻編輯軟件和音頻制作軟件對視頻和音頻等進行處理,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
1.2 學習硬件方面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課程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學科而言便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在學習硬件方面,其表現(xiàn)出來的應用優(yōu)勢更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微課在制作與應用時,可分為課外模式和課內(nèi)模式兩種類型,初中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在使用微課學習的時候,基本采用課外模式,利用終端設備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完成微課內(nèi)容學習。但是移動終端設備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并非每位學生都具備,例如住校生或者家庭貧困生,從而導致學生在微課課外模式學習下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課程的授課地址主要在機房,且學??梢员WC每位學生都擁有一臺計算機,所以可在課程教學中使用微課。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制作完成微課發(fā)放給每位學生,學生對自己感興趣或者記憶不好的內(nèi)容反復觀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便可對重要知識點掌握。
2.1 微課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技術傳播,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期間,由于信息技術本身屬于虛擬的技術手段,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因為其虛擬性而存在著理解難度。為保證學生對信息技術有著較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了解,對信息技術可以靈活性的掌握,學生在學習階段可通過實踐方式掌握主要內(nèi)容。老師在講課期間,因為信息技術的抽象性,造成很多學生沒有對知識有著較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理解,老師便完成這部分內(nèi)容的講述。針對這種情況,微課便發(fā)揮出其積極作用,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中的內(nèi)容,將上課時忽視的知識再度復習,重新梳理,從而充分的掌握課程內(nèi)容。微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基于視頻的方式,將上課期間存在的問題和相關知識進行再度闡述,以信息手段幫助學生隨時觀看教學視頻。這種教學手段沒有時間限制。由于微課具有十分便捷的特點,學生可以隨身攜帶,并且及時觀看。微課的出現(xiàn),可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瓶頸,打破時間限制和空間限制,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增進學生學習主動性,促使教學模式多樣化轉變。
2.2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分析。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了能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并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教師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并要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就需要將課程分為多個任務,進而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采用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為以下兩點: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知識不能進行有效地領會,這就導致學生在自己動手時,無法將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有效地完成,很多的學生都會在自己動手時忘記教師所演示的步驟。而這種情況就說明,學生在聽教師講課的過程中,雖然看似掌握了信息技術知識,但在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卻無法獨立完成。針對該情況,教師要采取相應方法,對學生實際的聽課情況進行考慮,讓學生可以對具體實踐操作的步驟進行掌握,學生不僅要聽懂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還要可以獨立完成操作。學生如果對操作步驟掌握不夠熟練,就算勉強的完成實踐操作,與教師所要求的目標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如果將課堂教學分成幾個部分,在通過微課形式來進行講解,或者通過課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的下載與學習,學生一些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在微課資源上找到答案,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二,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容易遺忘,初中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都將時間及經(jīng)歷花費在了中考科目的學習上,而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則沒有足夠的重視,在課后更不會花費時間來學習這門課程。這就導致學生對于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很容易遺忘,而微課形式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微課學生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
2.3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微課的必要性。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期間,為了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有著充分的掌握,同時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老師在教學期間要采取多種措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了鼓勵、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提升個人計算機操作水平,老師教學要將其劃分成為多個不同的任務,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增進教學效率。但是這種教育教學方式仍舊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期間存在很大的問題。
當前,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內(nèi)容較為抽象,部分學生對老師講解的內(nèi)容理解不夠深刻,導致學生在實踐操作期間缺乏動手操作能力,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甚至部分學生忘記老師在軟件演示時的步驟。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但是在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中缺乏獨立操作的能力。針對這種現(xiàn)象,老師要強化重視程度,在教學期間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聽課情況,引導學生對實踐操作的所有步驟進行掌握,既要讓學生明白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還要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倘若學生不清楚操作步驟,既是在自己的記憶中勉強的完成實踐操作,獲得的結果與理想結果也大相徑庭。老師在教學期間,按照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將其劃分成為幾個不同的部分,每個部分采取微課的方式展開講解,將微課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可根據(jù)微課的操作進行跟進,不僅可以剩下學生提問的時間,還可以根據(jù)微課中的流程展開具體操作,提升實踐操作水平。學生利用微課展開學習,可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基本上會將精力集中放在中考考試科目上,忽視信息技術學習,甚至部分學校直接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老師在教學期間不會花費很長的時間研究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手段,更沒有提高對學生學習水平評價的能力,所以很多情況下,信息技術課程只是走形式,對學生學習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完成以后,容易出現(xiàn)遺忘的現(xiàn)象。信息技術老師在課后沒有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也沒有在課后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造成學生會忘記信息技術的知識。使用微課的方式進行課后學習,可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知識鞏固質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3.1 在課前進行微課制作。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要有目的性的將微課進行引入。教師在課前要對微課進行設計,并做好課前準備。例如,細化微課課件的制作、對微課內(nèi)容進行選擇、進行教案編寫與教學的實施安排等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出微課所具備的優(yōu)勢,成功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之前,要提前制作微課,對微課進行制作的過程中并不存在技術問題,完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將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進而制作到微課的課件中,對每項工作環(huán)節(jié)都要進行合理的安排,進而將其分成多個部分來逐個完成。微課的生動有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也就可以進行順利的引入。
因此,作為初中信息技術的老師要想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的提高,就要先引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所以老師就要對微課進行詳細精致的設計和制作,制作精良的微課來在課程開始之前快速的抓住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方便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和講述。另外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引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們通過對微課的利用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方便學生對課程進行復習,由此一來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對于老師來說,微課教學的模式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3.2 將微課應用在操作練習環(huán)節(jié)。對于當前的初中生來說,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要花費在中考學科的學習上,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在信息技術方面投入一定的時間是有必要的。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化發(fā)展步伐的加快,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已經(jīng)受到了高度重視,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了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為了能提高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就要將微課進行有效地導入,使學生可以在操作練習的過程中增加對微課的應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應用微課,學生能進一步加深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可以使用微課來對新知識進行提前的預習,對于無法理解的問題可以進行標記,進而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應用微課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弱化了教師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以小組談論的方式來開展學習,教師可以適當參與到討論之中,給予適當?shù)闹笇В瑸閷W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上課氛圍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當中,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講述時通常都是先對教學知識進行一遍演示,讓學生觀察老師的操作步驟,隨后在老師演示完畢之后自發(fā)的進行練習,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可能還對老師的演示記憶不是很深刻,對所演示的內(nèi)容還不能夠完全的掌握,因此不能夠更好的完成練習訓練,因此就會導致一些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喪失了信心,最終降低課堂的學習效率。但是如果我們使用微課進行課堂的教學,就能夠很好的改善這一情況,比如我們在學習“制作網(wǎng)頁”的上機練習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在課前利用微課進行課前的導入,在充分的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之后,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來增強對于“制作網(wǎng)頁”流程的記憶,學生可以根據(jù)視頻進行多次的觀看和學習,加深對于步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順利的完成對于頁面的制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就得到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從而使課堂效率也穩(wěn)步提升。
3.3 通過微課開展分層教學。當前,很多學校已經(jīng)意識到了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因此,微課逐漸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教師都通過微課開展了分層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方面都趨于成熟,學生都具備著獨特的性格,學生間學習情況也不盡相同。但是在我國的教育發(fā)展情況下,學生們上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有相應的教育任務和要求的,但是想要達到統(tǒng)一的目標和要求這對老師來說無疑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整個過程是離不開老師的引導的,因此在進行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進行課程的設計,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依據(jù)每個層次學生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微課視頻,從而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除了對微課視頻進行制作之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反應社會情況的問題或者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進行教學,由此一來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
3.4 利用微課滿足學生實際需求。以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的教學背景下,作為初中的信息技術老師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而微課在課堂上的運用就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幫助老師完成這一目標。信息技術這門科目在課堂上的上機時間是非常的有限的,學生在短時間的上機訓練過程中可能并不能將所學知識完全的掌控,但是如果將微課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就能夠改善這一情況。學生們可以通過對微課視頻的觀看來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減少課堂上對理論知識的講述時間,就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上機練習,學生做的實際操作多了,便能夠熟能生巧的運用知識。
在學習“Windows系統(tǒng)”的課程當中,老師可以實現(xiàn)將這節(jié)課的理論知識運用微課的方式進行制作,讓學生在課前或者業(yè)余時間進行觀看,隨后在上課的時候進行分析和討論,之后老師在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記憶。在基礎知識學習完畢之后,課堂上就能夠預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上機學習,學生們可以自行搜索有關“Windows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由此一來,在整節(jié)課堂上,無論是進行分組學習還是進行問題的提問,又或者是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練習等,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都大大的提升了,這樣老師就能夠在課堂上完成教學認為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學生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綜上所述,微課是當前網(wǎng)絡與信息技術發(fā)展下的新教學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及操作能力,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熱情,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的雙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