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詩武 郭君 黃太文
近年來,白河縣委縣政府以建設“秦楚邊城·書香白河”為目標,把公共文化高質量發(fā)展作為提升縣域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抓手,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的示范引領作用,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將書香建設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普惠大眾的良好格局,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資源。
一、基本情況
白河地處陜西東南秦巴腹地,是南水北調重要水源地,境內山大溝深,經濟落后,屬國家重點幫扶縣。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設服務領域投入十分有限,布點很難全面到位,基層鄉(xiāng)村基礎條件參差不齊,缺房子、缺人員、缺經費的情況十分普遍,致使體制內總分館制建設推進速度不快、質量不高、效能不顯。此外,新建社區(qū)、留守機構、監(jiān)獄、企業(yè)和武警部隊等許多場所仍是閱讀的真空地帶,基層干部群眾讀書看報仍十分不便。針對這種情況,2017年,白河縣經充分調研,在全縣陸續(xù)推行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在做好體制內總分館制建設的同時,主動與社會各界廣泛合作,共建體制外閱讀服務點,與體制內的總分館形成“雙輪驅動”,從而達到拓展服務半徑、擴大服務群體、提高館藏使用率的目的,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yōu)質、免費的公益閱讀服務。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強總館,發(fā)揮體制內閱讀陣地示范引領作用
通過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白河縣形成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圖書閱讀服務體系。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縣圖書館總館,設有多功能大廳、少兒室、視障閱覽室、信息部、采編部等部門,配有閱讀機、朗讀亭、大數據智慧墻等設備,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能夠服務不同需求的讀者群體。近年來,白河縣圖書館館藏量超17萬冊,持證讀者4054人,培育“誦讀達人秀”“白河圖書節(jié)”“少兒繪本故事講讀”“少兒手工制作”“暑期少兒系列擂臺賽”等閱讀推廣品牌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群眾的高度認可。投資1700多萬元建設的白河縣圖書館總館計劃年內投入使用。總館位于河街社區(qū),該社區(qū)是城關鎮(zhèn)重點打造的新城區(qū)。
(二)統(tǒng)籌謀劃,制定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閱讀陣地發(fā)展規(guī)劃
一是納入規(guī)劃。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社會化納入《白河縣“十三五”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主動向文化、旅游、教育、體育等市場主體拋出“橄欖枝”,在其面向公眾開放的空間,適當增添書籍報刊等讀物,活化文化資源,探索獎補機制,激發(fā)其參與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主動性,實現現代公共文化開放、融合發(fā)展,提升百姓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計劃到“十四五”末,館外共建點突破40個,除城關鎮(zhèn)外,各鎮(zhèn)均建設至少2個館外服務點。
二是持續(xù)推動“雙輪驅動”發(fā)展模式。自2017年開始試點后,首批培育了緯度美學、城關鎮(zhèn)獅子山社區(qū)2個共建點,在集聚人氣、閱讀推廣、提升館藏流通率等方面都發(fā)揮了很大作用,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較高,社會反響強烈。2018年以來,急需共建的單位和個人主動上門聯(lián)系,縣圖書館積極響應,進一步將共建點延伸到鄉(xiāng)鎮(zhèn)、企事業(yè)單位、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等基層一線,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廣泛惠及群眾。截至2021年底,體制外分館已達22個。
三是制定落實獎勵扶助政策。根據社會服務點投入情況、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通過考核、劃分等級、給予獎勵補貼,最低可享受年度獎勵補貼0. 2萬元,最高可享受年度獎勵補貼1萬元,考核不達標的不享受獎勵補貼,連續(xù)三年仍不達標將被淘汰。獎勵補貼資金從免費開放資金中列支。
(三)多方合作,選擇優(yōu)質務實的公共文化閱讀服務
本著“民辦公助、互利雙贏、公益免費、哪里最需要就往哪里建和送”的原則,經過充分調研,確定了三類共建模塊。一是單位共建。如在城鄉(xiāng)新社區(qū)、行政事業(yè)單位等地設立館外共建點,目前建有縣人民醫(yī)院電子圖書借閱點、獅子山社區(qū)分館、天逸社區(qū)服務點、縣消防大隊分館等。二是社會共建。把城鄉(xiāng)位置好、空間大、人氣旺的地點作為共建首選對象,先行試點,目前建有正陽酒店喫(吃)茶小鋪、緯度美學書苑分館、冷水鎮(zhèn)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服務點等。三是景區(qū)共建。本著“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主要在A級景區(qū)開展共建,設立“書吧”,已建有橋兒溝衷家大院文化驛站、廟山寨書吧、天寶書吧。共建雙方在簽訂合作共建協(xié)議時,明確權責與分工,社會組織、企業(yè)或個人提供場地、人員和管理服務等,圖書館提供書架、圖書(定期更新)、存包柜、掃描槍等設備和技術指導。
(四)保障有力,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閱讀體系
一是經費保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工作,自2013年創(chuàng)建省級文化先進縣起,在縣財政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將人均1元購書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了每年21萬元的圖書采購經費,館藏量由2012年人均0.12冊增加到現在的人均0.72冊。
二是人才保障。把有意愿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民間文化賢能納入文化人才庫,進行培訓后聘用擔任基層分館館長(目前已聘任33位)。聘任民間館長有效緩解了基層服務點圖書管理人員短缺、崗位不固定、服務有空檔等問題。
三是政策保障。為貫徹落實“兩法一條例”中關于“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的要求,在探索社會化共建方面打開思路,確定了以體制內總分館為主、體制外分館為補充的“雙輪驅動”發(fā)展模式,并制定了《鄉(xiāng)鎮(zhèn)分館考核管理辦法》《民間館長選聘標準和考核管理辦法》,將免費開放資金的發(fā)放與分館建設、績效等掛鉤,實行獎優(yōu)罰劣差異化管理,避免了基層分館效能不顯的問題,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三、實施效果
(一)開展總分館制建設,打造便民閱讀圈
2017年以來,通過對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探索發(fā)展,白河縣逐步形成了以縣域總館為核心,各鎮(zhèn)、街文化站為支撐,村(社區(qū))圖書室為基點,社會化分館為補充的覆蓋城鄉(xiāng)、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圖書閱讀服務體系??h文旅廣電局給予開放資金支持,縣圖書館提供圖書、指導,各分館提供閱讀場所,在全縣范圍內實現圖書通借通還,將閱讀服務下移至基層一線,服務范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閱讀服務。城關鎮(zhèn)長春路圖書分館建設在校園、醫(yī)院、超市周邊,為中小學生、干部、群眾提供了“5分鐘閱讀圈”,與城關小學開展“閱讀相伴、快樂同行”閱讀品牌活動,成為最受家長、師生歡迎的課外閱讀點,被譽為館校聯(lián)建的典范。冷水鎮(zhèn)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服務點,把閱讀服務送到留守兒童身邊,并定期在服務點開展活動,與留守兒童一起過節(jié),把知識和溫暖一同送到他們身邊,讓留守兒童的童年不再孤單。
(二)體制內分館,民間館長制獨樹一幟
自2017年起,白河縣開始探索民間館長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白河特色的制度體系。省公共文化服務專家組在全市創(chuàng)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制度設計調研中,對白河的創(chuàng)新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安康日報、安康電視臺、安康人民廣播電臺對此進行深度報道。
(三)體制外分館,編外生力軍異軍突起
社會化共建館外閱讀點作為創(chuàng)新舉措,其操作性強、互利雙贏,迅速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圖書館每年都能收到10余個共建申請。通過實地考察、規(guī)劃布局,白河縣先后擇優(yōu)在留守兒童托管中心、看守所、非公企業(yè)、武警消防部隊、酒店、景區(qū)、商場、社區(qū)、學校、敬老院、供銷社等單位共建體制外閱讀服務點22個,其中緯度美學書苑分館、萬家購物廣場初音分館、正陽大酒店喫(吃)茶小鋪、博雅托管教育中心、衷家大院文化驛站、陳莊供銷社分館等共建點已成為讀者網紅打卡地,平均每天入館讀者在200人次以上。白河縣館外閱讀服務點的數量已快速超過了體制內服務點,并且發(fā)揮了極大的服務效能,體制內總分館一個月讀者接待量不到10000人次,體制外服務點平均每月讀者入館量累計20000余人次,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戰(zhàn)線上一支強大的編外生力軍。
(四)社會化共建,文化陽光灑遍秦頭楚尾
自總分館社會化共建提出以來,白河縣不斷嘗試社會化共建的方法、制度,在探索中不斷成長,并總結了一系列經驗。《社會化合作讓書香充盈白河城鄉(xiāng)》《安康白河:讓“圖書館”成為群眾的“后花園”!》《我不就書書就我!家門口樂享文化大餐!》《讓文化陽光灑遍秦頭楚尾——白河縣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點亮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掠影》先后被安康日報和廣播電臺立體報道;《美麗邊城處處書香》《陜西省白河縣有了22個館外閱讀服務點》等經驗分別被陜西日報和文化藝術報登載;《讓閱讀成為習慣》《陜西白河縣:一個貧困縣的夜生活的變遷》被光明網、學習強國、新華社客戶端報道;《陜西安康白河縣:社會化合作讓書香充盈在鬧市和景區(qū)》《白河縣圖書館探索社會化合作共建新路徑》分別被中國文旅網和圖書館報報道。文化為民、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也為白河縣公共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四、示范意義
(一)聯(lián)合共建力量大
閱讀服務點的建立,有效緩解了政府在體制內總分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充分發(fā)揮了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無限可能和巨大效能,極大改善了全民閱讀的條件,群眾滿意度高。
(二)“雙輪驅動”效能顯
過去僅體制內總分館“單輪”獨行服務不充分,如今擇優(yōu)建成的體制外“另一輪”,環(huán)境好、服務優(yōu)、內需大,服務下沉一線、效能顯著、潛力巨大,“雙輪”相互支撐,保證總分館制建設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群眾不留真空。
(白河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