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梅香王誠遠黃東秦巧莉朱曉娟王 馳
(江中食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20)
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是由人參、茯苓、白術、山藥、桔梗、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和甘草等中藥組成,除白術外,其余藥材均為藥食兩用之品。參苓白術散組方精良,益氣健脾和滲濕止瀉功效顯著,是治療肺脾兩虛類疾病的常用方劑,在單獨或輔助藥物使用時功效突出。中醫(yī)認為脾屬土,肺屬金,參苓白術散是培土生金的典型方劑,脾主消化,肺主呼吸,所以參苓白術散常用于治療消化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1]。為進一步總結參苓白術散的臨床運用,筆者查閱近10年的相關文獻并結合我司在食療運用方面的實踐摸索,對其在消化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運用進行綜述。
參苓白術散具有補脾益肺、滲濕止瀉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等?,F代藥理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胃動素、生長抑素和血管活性腸肽等水平,以改善脾虛泄瀉型動物的消化吸收功能[2]。參苓白術散的止瀉功效可能與降低血漿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水平,改善小腸黏膜損傷和降低其通透性有關[3]。
參苓白術散可有效改善機體免疫力,在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及降低促炎因子水平等方面有明顯的作用。高玲玲等[4]實驗發(fā)現,參苓白術散能抑制鼠傷寒沙門菌,主要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并且能增強特異性T細胞的殺傷力。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能提高脾重/胸腺重指數,提高紅細胞免疫黏附力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改善小鼠的機體免疫力[5]。石楊等[6]研究認為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虛泄瀉的機制可能與增強小鼠免疫功能和修復腸黏膜損傷有關。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能通過提高脾臟/胸腺指數,從而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7]。參苓白術散還能減輕大鼠氣道炎癥,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8]。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能抑制荷瘤小鼠腫瘤生長,調節(jié)免疫因子水平,增強NK細胞殺傷力,增加CD+4細胞數量,升高CD+4/CD+8值,恢復機體紊亂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的殺滅能力[9]。以上藥理研究結果顯示,參苓白術散可以通過調節(jié)機體功能,調控相關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改善脾胃虛弱、便溏等癥狀,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參苓白術散主要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等癥狀。綜合文獻發(fā)現,參苓白術散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主要用于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和輔助治療消化道腫瘤等。
2.1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醫(yī)無“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其臨床表現與中醫(yī)“胃脘痛”“痞滿”等病證表現相似,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包括胃灼熱、餐后易飽和反酸等。目前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與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Hp)感染、精神、飲食和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中醫(yī)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脾胃氣虛,運化失職,飲食不化,阻滯氣機所致,治療宜益氣健脾、行氣導滯[10]。孫榮[10]采用西沙比利片與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虛氣滯證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西沙比利片聯(lián)合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總有效率為90.3%,中醫(yī)癥狀積分改善明顯,與對照組(西沙比利片治療)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療效和臨床癥狀改善方面,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用西沙比利片治療。劉春菇等[11]在采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胃虧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中醫(yī)證候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臨床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以上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可以有效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癥狀,其效果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
2.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癥性疾病,包括非萎縮性和萎縮性兩種,屬于中醫(yī)“胃脘痛”“胃痞”“痞脹”“嘈雜”等范疇。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fā)病主要與勞倦、飲食和情志等因素相關。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較嚴重的慢性胃炎,若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有癌變的風險,其發(fā)病主要與自身免疫、飲食、Hp感染和酗酒等因素相關。西醫(yī)通常采用三聯(lián)療法治療,通過消除炎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動力達到治愈效果,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12]。在中醫(yī)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健脾養(yǎng)胃法治療該病效果顯著[13]。李成菊[14]在三聯(lián)療法的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結果發(fā)現患者嘔吐、反酸等癥狀減輕或消失,胃病灶消失率≥30%的總緩解率為97.87%。鄭岳花[15]采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組的臨床癥狀、病灶消失率及Hp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中醫(yī)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許敏芳等[16]采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能顯著提高治療總有效率。以上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效果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
2.3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以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為主,屬于中醫(yī)“泄瀉”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感受外邪等,致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氣機失調,從而導致泄瀉。泄瀉的發(fā)生與脾胃虛弱密切相關,即“脾虛致瀉”,應采用以參苓白術散為主的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類中藥進行治療[17]。趙玉潔等[18]采用口服匹維溴銨和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虛弱型腸易激綜合征,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其可能機制是降低血清腦-腸軸水平,改善直腸功能。葉盼燕等[19]采用黛力新聯(lián)合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脾虛肝郁型腸易激綜合征,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任哲等[20]認為采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腸易激綜合征,不僅能重塑腸道微環(huán)境,還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賴金枚[21]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能顯著降低患者抗炎因子水平,可能是通過改變T淋巴細胞亞群的數量和比例,調節(jié)細胞免疫途徑,從而治療疾病。以上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能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免疫因子水平,治療疾病安全有效。
2.4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黏液性膿血便等,其病因并不清楚。中醫(yī)認為該病多為脾胃虛弱,外邪入侵,濕熱蘊結,情志失調誘發(fā),病在大腸,臟腑功能失調,宜采用健脾除濕、調和氣血法治療。張愛清[22]在美沙拉嗪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氣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結果顯示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7.5%,其血清促炎因子水平顯著降低,臨床癥狀(黏液性膿血便、腹瀉、腹痛和發(fā)熱)的消失時間明顯縮短。趙文娟等[23]采用參苓白術散聯(lián)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脾虛濕阻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總有效率為90%,在中醫(yī)癥狀、腸鏡下表現、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糞便鈣衛(wèi)蛋白等方面改善效果明顯,表明參苓白術散聯(lián)合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
2.5 消化道腫瘤 消化道腫瘤多指發(fā)生在食管、胃和腸等臟器的腫瘤,與中醫(yī)“積聚”等相似,多是因為素體內虛、感受邪毒、臟腑失調所致,治療以扶正祛邪、攻補兼施為主,提高免疫力對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24]。研究發(fā)現,參苓白術散聯(lián)合化療藥物能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25]。賴義勤等[26]在化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脾胃氣虛型胃癌患者,結果發(fā)現治療后患者中醫(yī)癥狀明顯改善,抗炎因子水平明顯升高。在結腸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在常規(guī)化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的化療毒性總發(fā)生率明顯降低,CD+3、CD+4和CD+4/CD+8明顯升高[27]。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配合化療能顯著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激發(fā)機體免疫功能,起到輔助治療腫瘤的作用。
中醫(yī)認為肺屬金,脾屬土,根據五行母子關系,參苓白術散是培土生金的典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炎及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28]。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見的慢性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屬于中醫(yī)“肺脹”“喘證”等范疇。楊亞黎[29]在沙美特羅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COPD穩(wěn)定期肺脾氣虛證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潘錦琳等[30]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COPD穩(wěn)定期合并營養(yǎng)不良(肺脾氣虛證)患者,結果顯示患者的中醫(yī)證候評分、6 min步行距離(6MWD)、COPD評估測試(CAT評分)、呼吸困難評分(m MRC)、肺功能指標和營養(yǎng)學指標等均有明顯改善。宮靜等[31]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結果顯示患者免疫因子水平明顯升高。劉輝[32]采用參苓白術散輔助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營養(yǎng)不良(肺脾兩虛證)患者,發(fā)現患者的炎癥相關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還能縮短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總之,參苓白術散在治療COPD時能改善咳嗽、腹脹、喘息等臨床癥狀,提高運動耐力,減輕相關炎癥因子水平,提高總有效率。
3.2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主要特征是氣道慢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其病程較長,難以治愈,屬于中醫(yī)“喘病”范疇,臨床常表現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困難。中醫(yī)發(fā)病機制屬于肺、脾、腎三臟虧損,參苓白術散在治療該病時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少發(fā)作次數,縮短持續(xù)時間,降低呼吸道感染率。靳淑紅等[33]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肺脾氣虛型哮喘緩解期患兒,能明顯提高總有效率,改善氣短、汗出、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庫來娟[34]采用參苓白術散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支氣管哮喘脾肺氣虛證患兒,能提高總有效率,且患兒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治療哮喘有顯著作用,可顯著改善哮喘癥狀及發(fā)作次數,且效果優(yōu)于單用西藥治療。
3.3 肺炎 肺炎指肺部實質炎癥,屬于中醫(yī)“咳嗽”“風溫肺熱病”等范疇。西醫(yī)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療,但長期使用容易引起耐藥性,加上老年人機體功能衰退,會增加治療難度[35]。孫志欣等[35]在抗生素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肺脾氣虛證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和C反應蛋白等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李德需等[36]采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輔助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肺脾氣虛證患者,結果發(fā)現能明顯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血清指標和臨床指標。胡雪原等[37]研究顯示,參苓白術散可明顯改善老年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紅細胞沉降率指標。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參苓白術散可輔助治療肺炎,不僅可減輕炎癥,還可改善臨床癥狀,其效果優(yōu)于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
3.4 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范偉芳等[38]采用參苓白術散治療肺結核患者,發(fā)現可顯著改善患者免疫因子水平。在肺癌骨轉移的治療中,參苓白術散能降低外周血Th17細胞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39]。
食療是在中醫(yī)理論基礎上,通過配伍藥食同源食材,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參苓白術散原方中除白術外,其余均是藥食兩用之品。江中食療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猴姑米稀”產品是參苓白術散運用于食療的實踐摸索之一。為了驗證其功效,“猴姑米稀”開展了脾氣虛型非器質性胃腸疾病[40]、胃潰瘍[41]和胃癌[42]等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除胃潰瘍和胃癌正在臨床觀察外,1年隨訪臨床研究結果揭示,患者服用“猴姑米稀”后未發(fā)生不良事件,且“猴姑米稀”可有效改善非器質性胃腸疾病脾氣虛證患者的癥狀,安全性良好[43]。汪玨[44]將參苓白術散作為食療處方制成餅干,用于治療脾虛濕盛型小兒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明顯,且小兒依從性較好。
參苓白術散是培土生金的典型方劑,文中報道多是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治療,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樣本量較小,且缺少統(tǒng)一的診斷評價標準,導致難以客觀評價其臨床療效,同時缺乏深入的現代藥理及作用機制研究,后續(xù)仍需多層次和多角度探討該方,探索其在食療方面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