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暢
養(yǎng)生,固然需要物質(zhì)性的支撐,但在物質(zhì)充裕的當下,除了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輔佐適當運動、科學安排睡眠外,心理、精神方面的養(yǎng)生或許顯得更為重要。
所謂“心理、精神養(yǎng)生”,就是從心理上、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tài),以保障機體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來達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的一種特殊養(yǎng)生法。筆者依據(jù)自身的摸索、感悟和積累,覺得“心理、精神養(yǎng)生”關(guān)鍵在于牢記并篤行“八不”要訣。
一個人生活在人際關(guān)系錯綜復雜的社會里,要說沒有一點因不如意生出來的煩惱,那肯定是假話。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說,我們必須正視煩惱,并盡可能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則,不能有效化解煩惱,煩惱就會像滾雪球般膨脹、擴張,以至于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日本稻盛和夫說得好:“如果事事都是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所以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不問過往,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消除煩惱,我們必須保持樂觀的心境,既要注意做“減法”,善于“健忘”;同時還要學會與煩惱周旋,并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樹立“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的理念而主動出擊,做到無論處理什么樣的困難、矛盾和問題,都要堅持做到從最壞處準備、往最好處努力。
上個世紀80 年代,我曾在一所中學任后勤副校長,剛上任就恰逢教工新宿舍分配的難題。面對僧多粥少、矛盾迭起的現(xiàn)狀,對剛上任的我,可謂好生煩惱,以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怎么辦?我決定自己先行退出分配,暫時去學校最差的宿舍居住。想不到,當教工們知情以后,不僅為我的“退出”點贊,而且還給予我充分的信任,并積極配合我公正公平分配住房。于是,我煩惱頓消,歡愉復回,并最終實現(xiàn)了無爭吵、無信訪而平穩(wěn)、和順分配住房的目的。
嫉妒,俗稱“紅眼病”,是人性的缺陷之一,普遍存在。觀察被嫉妒者,大凡模樣俊美的人、錢財富裕的人、頗有才華的人、仕途順達的人,等等,大抵不同程度領受過被嫉妒的滋味,屈原就以“娥眉見嫉”,說自己受小人排斥。是的,一些嫉妒者,往往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見三國時魏國文學家李康的《運命論》)殊不知,雖被嫉妒有時也咽不下這口冤枉氣,但對于嫉妒者他們的日子就能好過?其實不然,看到別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優(yōu)秀就心生嫉妒,就慍怒不止,就暗自神傷,也必然傷及身體——所謂“悲傷肺,怒傷肝”是也。要制止自己的嫉妒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尊重對手——承認落后,給對手鼓掌,向?qū)κ謱W習,努力實現(xiàn)接近對手或趕超對手。
2021 年9 月21 日晚,全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中,樊振東在第四場連續(xù)挽救多個賽點,逆轉(zhuǎn)局勢,戰(zhàn)勝馬龍,幫助廣東隊奪得全運會男團冠軍。賽后,馬龍評價這場比賽時表示:”這場比賽雙方都發(fā)揮出很高的水平,競技體育有輸有贏,不到最后一個球不知道結(jié)果是什么樣。今天樊振東做到了他該做的,所以他配得上贏得這場比賽。”馬龍之舉,就生動詮釋了“不嫉妒,尊重對手”之理。
由于種種原因,人與人之間難免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隔膜與積怨,這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彼此從此形同陌路、“抬頭不見低頭見”。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隔膜只會而越“隔”越大,積恨也只會越“積”越深。為此,雙方自須修煉一份“難得糊涂”“宰相肚里好撐船”的雅量,并相向而行、相互檢討,及時解開心結(jié),從而放下心理包袱,調(diào)適精神狀態(tài)。
想起藺相如因“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雙方冰釋前嫌,成了好朋友,并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的故事,能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
有的人為什么日常情緒很低落,甚至一碰逢挫折與失敗就怨聲載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目標好高騖遠,更兼眼高手低而難以達到,因而動輒唉聲嘆氣、自怨自艾。我們并不反對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制定目標并努力追求,但這個目標必須建立在契合自己的智力、心力、學歷、閱歷、資歷等實際能力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必須按照“跳一跳,摘到桃”的原則來制定,如此也才能漸漸走向成功之巔。否則,不顧實際,便與“硬要拉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無異,不啻可笑,也是可鄙。對一個人來說,只要盯住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目標,做到眼高手高而不放棄、不躺平,真情付出了,積極努力了,當了無遺憾,也便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每一次看殘疾人運動會,我總是熱淚盈眶,不是因為他們的比賽取得了什么樣的好成績——成績再好,能與健全人運動員比嗎?我所感動的,正是他們的竭盡全力——用拼搏書寫答案,用汗水澆灌青春。他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證明殘疾人同樣可以擁有豐滿而精彩的人生。正如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所說,殘疾人運動員的出色表現(xiàn),不僅超越了他們自身的體能,而且表現(xiàn)出戰(zhàn)勝對手和困難、戰(zhàn)勝艱難遭遇的決心,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一課。
如果把整個社會視作一部大機器,每個人就是機器上的一個個復雜而細微的零部件。大機器的有序運轉(zhuǎn),靠的固然是機器本身的核心動力機制,但同樣離不開各零部件之間的緊密協(xié)作。如果缺了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抑或零部件之間的組合松松垮垮,到時必然導致運轉(zhuǎn)低效甚至停止的可怕后果。
人類社會從建立開始,就把自己發(fā)展、繁榮與進步的命運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互相合作、抱團取暖的基礎之上。因此,從人的社會屬性看,每一個個體都必須回歸社會,千萬不要自己把自己給封閉起來、孤立起來。尤其是處在一個信息瞬間萬變的時代,封閉便意味著與世隔絕而成為井底之蛙;孤僻便意味著孤立無援而淪為社會棄子。走出封閉、孤僻的境地,最有效之法就是要構(gòu)筑信任而學會合作,尤其是要學會在取長補短中增進有效合作,以求得“1+1>2”的效應。
記起“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的故事”: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被大火圍在一座樓房里,眼看著只有坐以待斃,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明亮的跛子,聰明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身體”,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兩人終于從大火中死里逃生。誰也不是完人,但只要不把自己孤立起來,大家敞亮心境、真誠合作,人生前景一定春光爛漫。
攀比心理,通常是由人的私利性所決定的。一個人在對待名譽、地位、金錢、財產(chǎn)等方面有攀比之心,這不僅會導致自私自利的觀念嚴重泛濫,并因貪欲之心洶洶而伸出不干不凈之手。以查處的貪官為例,一些貪官從小貪到大貪,就是從心態(tài)失衡而攀比心理滋生開始的。就如一位貪官所言:“為什么自己比老板、大款付出要多得多,憑什么他們就可以擁有那么多的錢財,花天酒地過人上人的生活而我不能?”言語中,不免折射出攀比和不甘心的心理。如此攀比、攀比如此,把初心忘了,把宗旨丟了,這樣的領導干部要不淪為物質(zhì)的俘虜,這才叫怪哩!其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我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所有人不應把眼光盯在名譽、地位、金錢、財產(chǎn)等上面而錙銖必較、攀比不絕。因為攀比,只會讓你的目光越來越淺,心態(tài)越來越差,因為你盯住的只是個人的狹隘利益而不是集體的群體的利益。人只有把自己放到集體和群體里,也才能找到存在感,挖掘到幸福的源泉——就好比一滴水只有回歸到大海中,你才能存在、才富有活力一樣。
人到無求品自高,愛國港胞、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上虞鄉(xiāng)賢張杰,一位在香港靠賣粽子和茶葉蛋起家的小商販,自己省吃儉用、節(jié)衣縮食,卻先后向家鄉(xiāng)捐贈了1500 多萬元的錢物。有人問今年已經(jīng)93 歲高壽且身板硬朗的張杰先生:您何以長壽?他直言道:“人家叫我老板,其實我睡的是‘地板’。我不搞攀比,我只是努力積德行善?!边@樣的心態(tài),怎能不長壽。
只要打開成語詞典,我們就能找到“風流蘊藉”“被褐懷玉”“秀外慧中”“深藏若虛”“不露鋒芒““深藏不露”“大智如愚”“不矜不伐”這樣一些成語,細細品味,這些成語都是在詮釋一個差不多的涵義:人要內(nèi)秀低調(diào)而不張揚。低調(diào)務實而不張揚,是一種人格修養(yǎng),也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低調(diào)務實,不僅能幫助自己克服浮躁心態(tài),安頓平和情緒;而且也有助于自己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爭取相對和諧的外部環(huán)境,以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事張揚、低調(diào)務實者,總能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譽——盡管來自個別人的有時會遲到。
湖北來鳳深藏功與名的戰(zhàn)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他被記者發(fā)掘報道,緣于他兒子張健全給記者打電話時,無意中說起“幫助父親進行退役軍人普查登記,才知道父親是一位戰(zhàn)斗英雄,有不少軍功章和證書”。連自己的兒子也不告訴,其為人低調(diào)、謙遜,從中可見一斑。作為老英雄,張富清只知道默默無聞、踏踏實實工作卻從沒向組織提過什么要求。記者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戰(zhàn)友們一個連一個排地犧牲了,到現(xiàn)在我還活著,我有什么理由向組織提要求呵!”這是怎樣的高風亮節(jié)呀!1924 年出生的張富清,其健康長壽是否也與其平日自覺做到不爭名利而平靜如水、低調(diào)內(nèi)斂有關(guān)呢?
不折騰,這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qū)老少皆知的民間用語。折騰原來有三層涵義:翻過來倒過去,反復做某事,折磨。而不折騰,顧名思義,則是拒絕反復,拒絕翻轉(zhuǎn),拒絕折磨。這是一種對人對事對自己既定目標的堅持。之所以強調(diào)不折騰,是因為折騰不僅空耗人之時間、精力、財力,而且也會人為拉低情緒,以至影響與單位同事之間、親戚朋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隔壁鄰居之間等的關(guān)系。
有位別墅男主人,今天看見別人家的西式屋頂漂亮,他就依樣畫葫蘆讓人重新裝修;明天見別人家的外墻好看,就將原來的裝飾給換了;風水先生從他家門前路過,隨口說了句“不是歪門斜道,容易出事情”,他又急著拆門改造;嫌庭院狹小,他還將眼光瞄準了公共綠地……如此折騰,不僅搞得他自己心神疲憊,而且因為不加商量、自作主張,家庭成員之間自然矛盾重重。而鄰居家因為常被吵擾,也是怨聲載道。
與此同時,因為侵占了部分公共綠地,小區(qū)物業(yè)更是找上門來要求他騰退?!霸缰绱?,我何必折騰自己”,這位別墅男主人事后的嘆息,當能作為我們的鏡鑒。不折騰,唯在于:目標既定,干事心中就要有定力,切莫見異思遷、反復無常;遇事要與人商量,畢竟人多力量大;處理事情要多換位思考,你換位思考了、調(diào)整了,別人也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理解你、支持你。
養(yǎng)生,雖說是個大課題,其涉及的面很廣很大,但它并不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及,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關(guān)鍵在于,我們要有養(yǎng)生的意識,走出養(yǎng)生的誤區(qū),并做到即知即改、立說立行,持之以恒、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