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偉
近來,不止一個家長同我訴苦:“孩子最近迷上了一本小說,好像是叫《法醫(yī)秦明》,看得那叫一個廢寢忘食啊,不讓他看,他居然還躲在被子里偷偷看……”
“李老師,你可得管管他們!”數學老師那白凈的面容都漲紅了,“剛剛上課,我在上面講得熱血沸騰,他們在下面開小差也開得是酣暢淋漓!我讓他們討論極值點偏移,他們給我討論什么心理側寫,真是太不像話了!”
“就是!你看他們默寫默的是什么。我要默寫format(格式),他們寫forensic(法醫(yī)學),要默寫analysis(分析),他們寫anatomy(解剖學)。一個人也就算了,居然有十幾個人都這么寫,我看他們是被那些雜書迷昏了腦子!”英語老師憤憤地將一疊默寫本拍在我面前,頗為不滿地指來劃去,在上面劃出一道道裹挾著怒火的指甲印。
就連向來好脾氣的物理老師也向我投訴,最近同學們上課的清醒率明顯下降,想必是被別的事占據了本應用來休息的時間。
我痛心疾首,原本以為這群孩子愈發(fā)明顯的黑眼圈是因為他們熬夜苦讀,沒想到苦讀的竟是閑雜小說!近日生出的憐愛被我團團塞回心里,取而代之的是噴涌待發(fā)的怒火?!扒孛鳌?,就是你害得我的學生學無定心、習無靜氣,我必對你嚴懲不貸!
隨后,我以“班級警察”的心態(tài)踏進班級,試圖尋找“嫌犯”。果不其然,幾個“嫌犯”被我當場抓獲,“贓物”也被我代為保管。
當時的我意識到學生們花費了太多時間在雜書上面,便找了個機會對這幾個“嫌犯”進行了深刻的教育,與他們約法三章:一是課堂上要認真聽講,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二是控制看雜書的時間,在作業(yè)完成后可適當讀一會,但不能占用休息時間;三是雜書要讓老師或者家長保管,未經允許不能通過其他途徑借閱此類書籍。
最終,幾個“嫌犯”不情不愿地簽訂了此約定,垂頭喪氣地離開了。我將視線落在搜刮出來的“贓物”上,作者欄上的四個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法醫(yī)秦明。聯想到妻子最近在追的網劇《法醫(yī)秦明》,我對“秦明”這個名字有了些許埋怨:“書中你是追查嫌犯的法醫(yī),沒想到現在成了影響我的學生的‘壞人’,成了被我嚴厲打擊的雜書作者。”這樣的身份扭轉,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是,無論如何,這一輪交鋒,我“大獲全勝”。
本以為“秦明”的影響到此為止,不料沒過幾天,我在例行巡視男生宿舍時,無意中發(fā)現幾個男生在宿舍里手舞足蹈地談論各種作案手法和罪犯們的畸形心理?!澳鞘窃诔鲎馕堇锉话l(fā)現的一具女尸,死者胸部上似乎有某種痕跡的殘留。這痕跡,居然是秦明留下的。地溝油中的謎樣‘雞爪’、監(jiān)控錄像里舉止詭異的女孩、五官幾乎消失的男人。14 個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兇案,每一案,都讓人無法入睡。碎尸塊中發(fā)現第十一根手指,拼出人性最陰暗的欲念?!薄疤碳ち?,真過癮,手法真高明。”……這讓站在門外的我很是吃驚,腦中浮現出這些小男生的模樣,不禁后背發(fā)涼。我之前對他們的教育如過眼云煙般消散了,這宣告著我第一局敗下陣來。一開始,我只是以為“秦明”吞噬的是孩子們的休息時間,現在我才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秦明”直接關系到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次意外讓我清醒認識到,最初用“堵”的方式去控制他們讀的時間,是治標不治本的,我必須得想個法子“正本清源”,好好與“秦明”斗一斗!
我?guī)е环數膭艃?,翻開了《第十一根手指》《無聲的證詞》《守夜者》等小說,開始了解法醫(yī)這個職業(yè)的特殊性,了解刑偵,了解那些我們并不熟悉的“暗色”視角。也是在那一刻,我開始思考,這些小說真的是無用的嗎?
隨著“秦明”的大門的打開,我發(fā)現法醫(yī)秦明其實是一個堅韌、專業(yè)、敬業(yè)、機智又博愛的人。他曾經因長期在尸菌聚集的空間工作,患上了角膜潰瘍;也曾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案件調查提供了重要線索;還會抽出時間通過博客、微博與網友進行溝通和交流,網友們會親切叫他“老秦”。除此以外,秦明還會在網絡上更新小說,這些小說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們不僅是為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也是在試圖普及一些法醫(yī)學的知識,諸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鈍挫傷的刀口是什么樣的……秦明就像一位導師,告訴讀者在日常生活之外,還有另一種真實。
“同樣的書,為什么我看到的‘風景’與孩子們的不一樣呢?”趴在書桌前的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表演,電視上演什么,我就模仿什么。可媽媽總是和我說,你要演好人,因為她希望我長大后也能成為好人。是啊,我的成長路上不是沒有壞人出現,而是媽媽引導著我向好人學習,我才慢慢知道了善良的可貴、誠實的重要……這些書也是一樣,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孩子還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觀,所以難免有時會取其糟粕,甚至扭曲了心理,但他們也是高中生了,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我只要帶著他們看一看我看到的風景,說不定他們就會迷途知返。于是,我不再限制他們看“法醫(yī)秦明”系列的書,而是和他們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風景”,試圖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很高興,再戰(zhàn)告捷。我在學生的周記里看到了他們會因為看到秦明身上的閃光點而把他作為偶像,會因為這些書對法醫(yī)、刑警等職業(yè)有所憧憬。我在學生們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們的改變,變得更加擁有規(guī)則意識,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你以為我和秦明的故事就這樣大結局了嗎?不,這還不是終點。復盤整個事情的時候,我漸漸看清了“本”與“源”究竟在哪里。書籍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想借此事讓學生思考我們該讀什么樣的書。說干就干,我組織了一次以“青少年該讀什么書”為主題的班會。先讓學生講述心聲,再以辯論的形式讓他們明晰什么書該讀、什么書不該讀,最后,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向他們推薦經典書籍。
經典書籍在新時代仍然煥發(fā)著生機,只是少有人捧起它們,只是社會節(jié)奏太快容不下這份來自心靈的“漫步”,只是快餐文化似乎更對孩子們的胃口??赡欠N經典的味道,一旦被品嘗,就會被深深地吸引,他們與經典的距離可能就是一個我,而我非常愿意成為這個引路人。班會結束時,我看著學生們越發(fā)明亮且堅定的眼神,好似看見了漫山遍野的迎著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比一切烈火都要滾燙。
家長會上,我告訴家長,一味打壓禁止只會適得其反,與其這樣,不如與孩子們一同規(guī)劃,親子閱讀往往事半功倍。我們可以適當增加孩子閱讀經典的時間,但也應該給予孩子閱讀“雜書”的自由。長此以往,不僅親子關系更近一步,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文學欣賞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就此,我與“秦明”的斗智斗勇就落幕了,但我跟學生們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蔽覀儭笆跇I(yè)解惑”的同時,傳“道”也十分重要,做人做事都有“道”,正如管控學生讀小說“堵不如疏”“治標不如治本”一樣,“一竿子打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